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8324|回复: 190

什么是十二因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0-5-2015 01: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題。 欢迎各位分享及解答以上的論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5-2015 12: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1-5-2015 12:39 AM 编辑

嗯!坐沙发,买popcorn(华文),慢慢贴。


【十二因缘】 上净下空老法师 主讲

【疏钞演义云:缘觉摄者。缘觉观十二因缘而得开悟。虽十二支。而束之不出四谛。虽有利生之心。而亦未广。故摄声闻中也。】
                                              十二因缘.jpg
缘觉观十二因缘者。

一无明。谓烦恼障烦恼道。二行。业障业道。此二支属过去。

三识。托胎一分气息。四名色。名是心。色是质。五六入。六根成。此胎中。六触。此出胎。七受。领纳前境好恶等事。从识至受。名现在五果。

八爱。爱男女金银等事。九取。是见一切境界生取著心。此二未来因。皆属烦恼。如过去无明。

十有。业已成就。是未来因属业道。如过去行。十一生。未来受生事。十二老死。此即是四谛。所以重开者。

以缘觉之人。先观集谛。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生缘老死。此则生起。若灭观者。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灭。则老死灭。因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故言缘觉。此人断三界见思。与声闻同。更侵习气。故居声闻上。

束之不出四谛者。若流转门。无明爱取三支是烦恼道。行有二支是业道。此五支为集谛。识名色等七支为苦谛。若还灭门。灭前十二因缘之智为道谛。证寂灭理为灭谛。

“缘觉摄者”。本经没说缘觉,缘觉就包括在声闻里面。“缘觉观十二因缘而得开悟。虽十二支”,这十二支,就是十二个科目。“而束之不出四谛”,‘束’就是‘归纳’,归纳起来也离不开四谛。所以四谛在小乘法里是根本法轮,十二因缘不过是把四谛展开来,详细说明而已。


“虽有利生之心,而亦未广,故摄声闻中”。梵语辟支佛,‘辟支’翻做‘缘’,‘佛’翻做‘觉’。所以缘觉就是辟支佛。他是从十二因缘而开悟的。

这一类人虽然也度众生,但是不主动,跟阿罗汉一样,你去找他,他看你过去生中跟他很有缘份,就度你。你去找他,他会入定观察,如果过去生中跟他没有缘,就不度你。

为甚么?因为讲了你不相信,也不愿意听,所以他省得说话,你也省得烦恼。菩萨慈悲心重,主动教化众生。阿罗汉跟辟支佛不主动教人,所以属于小乘。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5529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10 收起 理由
支那八公 + 5 谢谢分享
yyxx1234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5-2015 11: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缘起法,非常甚深。阿难尊者说浅,佛陀叫他不要这样说。
透视缘起法是很深奥的。

就从我老师告诉我的话,是可以很多方法去看缘起法。
其中
基本的十二因缘法顺序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在透视缘起法,南传将他细分,生,老死是名色的最后现象。
三法轮(烦恼轮,业轮,果报轮),二十行相。
烦恼轮(无明,贪爱,取)
业轮(行,有(业有,行一生就灭后留下来的余力)
果报轮(识,名色,六处(即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六尘 色声香味触法),触,受)

二十行相
过去轮回五因(无明,贪爱,取,行,有)
现在五果(识,名色,六处,触,受)
现在五因(无明,贪爱,取,行,有)
未来五果(识,名色,六处,触,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5-2015 11:24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念弥陀 发表于 10-5-2015 04:20 PM
嗯!坐沙发,买popcorn(华文),慢慢贴。



佛度有缘人嘛! 听不进去的便由他吧, 隨缘度衆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5-2015 11:27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moon_boy 发表于 11-5-2015 03:17 AM
缘起法,非常甚深。阿难尊者说浅,佛陀叫他不要这样说。
透视缘起法是很深奥的。


这个过程好像只解釋到人道与畜牲道的受生过程。 天人与鬼道也一样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5-2015 11:38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on_boy 于 11-5-2015 11:57 AM 编辑

阿毗达摩 更加细分。
比如识 的眼识 就分类两个 眼净色 跟眼识
眼净色 就有是十种因素组合
地水火风界,色香味食素 八法聚
命根
透明的眼净的
这些都是过去五因产生的 他们是业生色(说白了,业生色就是身体基因,因父母体质才有现在自己的基因,没有得改,只有后天补救)

眼识 则由遍一切心所组合




一境性
命根
作意

眼睛看得见 因为有色 有两种眼识 跟作意的结合。缺一不可。


这些都是辨识缘起法 的基础。 不容易,没有定力。生灭速度 快到无法看。

有误点的话 请南传同修们 补充。
参考网页
http://wiki.sutta.org/index.php? ... 7%9B%B8&action=edit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81%E5%85%AB%E7%95%8C
http://blog.udn.com/dhooray/8273634
http://blog.xuite.net/eva_lu/hkb ... C%E5%A0%B1%E8%BC%AA
http://wiki.sutta.org/index.php? ... E8%89%B2&variant=zh
http://wiki.sutta.org/index.php? ... E6%89%80&variant=z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1-5-2015 1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on_boy 于 11-5-2015 12:14 PM 编辑
支那八公 发表于 11-5-2015 11:27 AM
这个过程好像只解釋到人道与畜牲道的受生过程。 天人与鬼道也一样吗?

无明,贪爱,取
是烦恼因。

他对天人有概念法(无明)
他对天人生命的贪,到不断执著的贪(执取)。

相应的行(可能过去做过欲界的善业,布施过穷人的思维)
业,(行留下来的余力量)

过去五因,就会产生现在天人的生命(天人的识,名色,天人界的六处,微妙的触,受)鬼也是有五蕴合成,强烈的贪爱,就是导致鬼道的生命对好的起贪(鬼),对讨厌的起嗔怒(地狱),对不懂分辨是非善恶的痴(动物)


鬼道。临死,留恋现在生命状态。
非常强烈不舍(贪),很想死后一直在家人旁边(取)
相应的行(可以是任何不好的错误的业所造成的,甚至一个简单的骂过一个人的懊悔(造作)业去支持他投身鬼道,似乎那些不善业跳出来去支持)

无明跟贪 也叫做二根本。灭尽无明贪爱,所有业不能起作用让他们再轮回。就象Xmen 的变形女。变形女 看到什么取什么为目标(无明贪爱取),依靠身体变化(行,业)其他人容貌。



参考舍喜尊者的天人投生例子http://tusitainternational.net/g ... ry-3/#_Toc2684530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5-2015 1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on_boy 于 11-5-2015 12:35 PM 编辑

二十行相是非常逻辑的。

就是所谓的现在的果是过去的因所造,未来的果是现在的因所造
贯穿了三世说法。

从现在的果,可以追回去过去的因投生,他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投生今世人身
他才会相信因果,兼破除身见,我见,断灭论,常见等的不正确见(智慧)

从现在的因,心里起的名色法,查贪嗔痴,观到未来的果灭尽。
已经知道所有的行都舍,不取状态。不断在测试自己,从一条金链,从自取,从他舍,看自己的心理状态,到是否心已经到了所谓的行舍智的状态。
逐渐看到7世果报初果,2世,一世,到今世不再轮回的心里状态。

多莫厉害的心理现象,多亏了佛陀。没有他,真的没有人可以说明了缘起甚深的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5-2015 0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oon_boy 发表于 11-5-2015 12:27 PM
二十行相是非常逻辑的。

就是所谓的现在的果是过去的因所造,未来的果是现在的因所造

十二因缘从三世来看,必然牵涉轮回的主体。无论这个主体是永恒不变还是生灭无常,你总要有个主体,不然因果业报的自作自受原则就失效了。
我从另外一个帖子看到说:原始佛教只有六识,大乘佛教加7,8识。言下之意,这七八是后加,不纯;六才是纯。问题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六境,产生六种认识作用。我以为这样的认识论不只佛教有讲,当时的其他宗教思想,也会谈到。就像佛教谈苦,轮回,涅盘,这些都是奥义书以来印度先哲在探讨的课题,非佛教独有。
原始佛教着重于当下解脱,涅盘,宇宙/生命的本体,本是不多谈,谈多了,不知不觉就落入十四无记。问题是佛教在流传,不得不面对印度其他宗教先哲对于 轮回涅盘的提问,这在部派佛教不能合理的解释,到了大乘佛教的八识论,才算圆满的解决轮回主体和三法印的矛盾。

只是想我还有另外一个看法,无论是十二因缘,六识和八识,如果抛开哲学,纯粹从修行下手,重于当下解脱,涅盘,而非把涅盘托于来世,原始(部派)佛教六识和大乘佛教八识,都可以导向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15 01: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upatissa 发表于 11-5-2015 01:48 PM
十二因缘从三世来看,必然牵涉轮回的主体。无论这个主体是永恒不变还是生灭无常,你总要有个主体,不然因 ...

【十二因缘从三世来看,必然牵涉轮回的主体。无论这个主体是永恒不变还是生灭无常,你总要有个主体,不然因果业报的自作自受原则就失效了。】

嗯!upatissa 版主大大,这样说法等下凡夫不能解就会来说教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15 01: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2-5-2015 01:38 AM 编辑

嗯!继续 popcorn(华文)贴。

“缘觉观十二因缘者。一无明。谓烦恼障烦恼道”从这一段开始,将给我们简单说明,甚么叫十二因缘。

第一是‘无明’,此地是讲‘枝末无明’,不是‘根本无明’。根本无明,破一品,成为圆教初住菩萨,法身大士。阿罗汉跟辟支佛也破了无明,但不是根本无明,而是破‘枝末无明’。

‘枝末无明’就是‘见思烦恼’。四谛里面叫见思烦恼,十二因缘里面叫无明。

无明就是见思烦恼,就是迷惑!这是烦恼障,烦恼道。‘烦恼障’是‘见惑’,‘烦恼道’是‘思惑’。见烦恼、思烦恼,就是无明。

“二行。业障业道。”。第二是‘行’,你有烦恼障,有烦恼道,就是你有见思无明,你一定会妄动,‘行’就是造业。

业障业道,它造作,以‘无明’是缘,‘行’是因,无明’比较远一点,‘行业’较近。如果拿祖孙三代来说,‘无明’是祖父,‘行业’是父亲,生下来的儿子就是底下的‘识’。‘识’是‘果报’

下面五条都是识,都是果报。所以与这个果远一点的叫‘缘’,密切的叫‘因’。所以‘无明’是‘缘’,‘行’是‘因’,有因有缘,后面就结果,这就是业障业道,我们今天通通在造作。

“此二支属过去”,这二条是讲过去的。因为你过去世迷惑、颠倒、造业,你这一生就受报,这是果报,这受报怎么报法?先来投胎。我们在六道里以人道做例子说明,其余五道都没有例外,都是一样。

“三识”:人道里面,先‘识’,‘识’就是‘神识’,我们俗话讲‘灵魂’,灵魂来投胎。


“托胎一分气息”,神识速度非常之大,可以说超越时间、空间,神识超越时间、空间,孔老夫子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从他的文章里面,也透了一点消息。

他在‘易经系辞传’里面,讲‘游魂为变’,‘神识’孔老夫子称它做‘游魂’。说游魂绝对正确,为甚么?它动的速度太快了。他这两句话‘游魂为变,精气为物’。跟佛法讲的宇宙人生观完全相同。

‘物’就是‘物质’,物质从那里来?‘精气’为‘物’。可见得孔老夫子并不承认真正有物质存在,物质是甚么?精气而已。

现在科学家不承认有物质,物质是甚么?是振动。振动、光动,是一个幻象,不是真正有物质。所以用孔老夫子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易经’中说的,跟现代科学能相应。

佛法说得更详细。孔老夫子讲的‘精气’,在唯识里面是‘见分’,‘物’是‘相分’。见相同源,见相不二,这是佛法里面所说的,所以说神识来投胎。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55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15 04: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见推动无明,无明推动十二因缘,十二因缘生起我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5-2015 04:1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usupapaya 发表于 12-5-2015 08:01 AM
我见推动无明,无明推动十二因缘,十二因缘生起我见

那先有無明还是先有我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15 04: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usupapaya 发表于 12-5-2015 04:01 PM
我见推动无明,无明推动十二因缘,十二因缘生起我见

因无明而有我见非有我见而有无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5-2015 04:1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发表于 12-5-2015 08:13 AM
因无明而有我见非有我见而有无明。

無明从何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15 04: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12-5-2015 04:47 PM 编辑

因根与境接触而有识,三事和合而有触,因触而有受想行。
对这里的色受想行识不起如理作意,他生起这样的见:五蕴是我,是我所有的。
这就是无明,它因不如理作意而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2-5-2015 05: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支那八公 发表于 12-5-2015 04:13 PM
那先有無明还是先有我见?

互相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15 05: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凡夫只能从书面上理解十二因缘法,要证得这个法很难。如果证得十二因缘法自然而然就不会造业,入灭后不再后有。
缘觉(辟支佛)就是在没有佛法的时代,观察因缘法而解脱生死,这需要很强的婆罗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15 05: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12-5-2015 06:53 PM 编辑

“比丘們!怎樣知、怎樣見,而有煩惱的直接滅盡? 比丘們!這裡,未受教導的一般人是不曾見過聖者的,不熟練聖者法的,未受聖者法訓練的;是不曾見過善人的,不熟練善人法的,未受善人法訓練的 認為五蕴是我,或者認為我擁有五蕴,或者認為五蕴在我中。
而,比丘們,那種認為是行。
而那行,什麼是其因?什麼是其集?什麼是其生?什麼是其根源?
比丘們!當被無明觸所生的感受接觸時,未受教導的一般人的渴愛生起,那行因而被生。 ”

-----相应部蕴相应81经
http://www.agama.buddhason.org/SN/SN0599.htm


佛陀把我见列为行支,非像所谓的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般互相影响,而是因对五蕴不起如理作意----无明触而产生爱,因对这五蕴生爱而起我见。
所以是无明断而又身见的断,非是断我见而有无明的断、明的升起。修行的次第是先断无明非断我见。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susupapaya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15 07: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识缘名色,名色缘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6-2024 06:39 AM , Processed in 0.075775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