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Cari_LSV

透支银行错给的1380万 大马留学生:以为是父母汇给我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5-5-2016 07: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aryewkun 发表于 25-5-2016 06:45 AM
如果按照目前的资料来看,当事人根本连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都不需要。

就像我前面所举的例子,某天你的 mobile internet data 突然增加了,你去使用,如此而已。责任是在电讯公司身上。

当然需要啊。。。如果电讯公司突然寄给你一张几千块的账单,你不还而闹上了消费人庭。你可以说以为是电讯公司的福利赠送有可能还没事,你如果说知道是电讯公司的电脑当机才有无限data的,看后果怎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5-2016 08: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ryewkun 于 25-5-2016 08:17 AM 编辑
hypersong 发表于 25-5-2016 07:08 AM
当然需要啊。。。如果电讯公司突然寄给你一张几千块的账单,你不还而闹上了消费人庭。你可以说以为是电讯公司的福利赠送有可能还没事,你如果说知道是电讯公司的电脑当机才有无限data的,看后果怎样

理论上是不应该需要解释的。即使是电讯公司当机所以导致无限 data,那也是电讯公司的问题,用户没有责任。用户不可能去检查电讯公司的程式是否出错,每月给自己的 data 是否合理。用户不可能为电讯公司的错误而负责。

再给一个例子,Dell 的荧幕标错价格,把一千元的荧幕写成一元,大众疯狂抢购。已经出货的,Dell 最多也只能事后摸摸鼻子认了,不可能反过来指责用户欺诈。

如果这样可以指责用户欺诈,那么超级市场大平卖什么的还有谁敢买啊。你把一千元的产品设成五百元,于是大家疯狂抢购;大家买了过后你说系统打错价格了,请大家多付五百元,要不然就是欺诈?

信用额度也一样,我本来信用额度是五千元的,银行把我的信用额度提升到八千元,我就透支到八千元;过后你说之前的提高额度是工作人员设定错误,反过来指控我欺诈?这有道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5-2016 08: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ypersong 发表于 25-5-2016 07:08 AM
当然需要啊。。。如果电讯公司突然寄给你一张几千块的账单,你不还而闹上了消费人庭。你可以说以为是电讯公司的福利赠送有可能还没事,你如果说知道是电讯公司的电脑当机才有无限data的,看后果怎样

如果是telco系统出错而给用户无限data, 我敢肯定telco不敢指责用户, 更别说是把用户控上庭.

最多是给个天文数字的账单

这telco case和澳洲case同个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5-2016 08: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ypersong 发表于 25-5-2016 07:08 AM
当然需要啊。。。如果电讯公司突然寄给你一张几千块的账单,你不还而闹上了消费人庭。你可以说以为是电讯公司的福利赠送有可能还没事,你如果说知道是电讯公司的电脑当机才有无限data的,看后果怎样

要清楚一点

你说的闹上法庭是user告telco............

现在澳洲case是调转, bank告us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5-2016 08: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ypersong 发表于 25-5-2016 01:00 AM
其实事主可以跟法官讲她以为是银行福利大派送才给她无限透支,甚至可以说是阿拉伯皇族捐给她的。问题是可信度高吗?

我们大家都清楚是女的不对, 故意隐瞒.............这是10000%千真万确的事实

但是法律不讲人情, 事情root cause是出自bank方面, 一切疑问,利益归于被告, 要告得进很难.

这件事bank不只是损失金钱还有名誉, 当然做戏的也要告告下............输赢都不重要因为拿不回钱, 把责任推给女孩, 起码可以对股东交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5-2016 08: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aryewkun 发表于 25-5-2016 06:42 AM
是的,如果按目前的资料来看,我认为要以欺诈罪去控告当事人是不合理的。

不能先假设商家不能左右国家执法单位,然后来假设控告合理。政治受到商业利益影响,执法单位受到政治影响,这在任何地方都是常见的事情 ...

以我理解, 欺诈的定义为某人用不合法, 诈骗的举动来骗取利益....

但这case, 女孩并未做任何举动, 只是银行心甘情愿的送上钱................就因为女孩并未有任何举动, 我觉得告得进的机会很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5-5-2016 08: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富人的社会 ,宝宝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5-2016 09: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keatlim77 发表于 24-5-2016 02:32 PM
我看到很多没有依据的评论。

根据很多网上报章,这名学生是以欺诈罪被起诉,欺诈罪是刑事罪,是政府起诉人做出的犯罪行为,在刑事罪不是可以私了那么简单(就如,我带毒过境,并非,一旦发现到,我把毒带回并放回 ...

凡通过欺骗或诱因, -
(一)欺诈或不诚实导致他人上当受骗,并交付任何财产向任何人或同意任何人不得保留任何财产
(二)故意诱导他人受骗或如果他没有避免他人上当/受骗并作为或不作为导致他人财物,名誉,人生损害的损害
这就是“欺骗” 。


就你上面的法律定义就肯定告不进了
“欺诈或不诚实导致他人上当受骗, 故意诱导他人受骗或如果他没有避免他人上当”


因为女孩根本没有做过任何举动


刑事和民事我们很清楚


还有某网友说bank多次联系女孩都不果, 女孩可以逃避............这是事情发生后, 并不是告女孩欺诈的理由
要证明她欺诈, 就要证明她在事前用不发手段获得这笔钱, 并不是事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5-2016 10: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笨无比 发表于 25-5-2016 08:37 AM
如果是telco系统出错而给用户无限data, 我敢肯定telco不敢指责用户, 更别说是把用户控上庭.

最多是给个天文数字的账单

这telco case和澳洲case同个道理

能不能给个天文数字的账单也是问题。

比如 Unifi 原本的设定就是有 60GB data cap,但 TM 并没有执行。所以用户都是尽情使用,没有去管用了多少 data。

如果要按照澳洲案的逻辑,TM 岂不是可以突然宣布这是系统错误,寄出天文数字的账单,说用户必须为过去几年超过 60GB 的 data付账,不还钱就是用户欺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5-2016 1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aryewkun 发表于 25-5-2016 06:42 AM
是的,如果按目前的资料来看,我认为要以欺诈罪去控告当事人是不合理的。

不能先假设商家不能左右国家执法单位,然后来假设控告合理。政治受到商业利益影响,执法单位受到政治影响,这在任何地方都是常见的事情 ...

这样说,你的意思是westpac 已经影响了执法,甚至司法单位,让他们指控这女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5-2016 11: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eatlim77 于 25-5-2016 12:13 PM 编辑
超笨无比 发表于 25-5-2016 09:04 AM
凡通过欺骗或诱因, -
(一)欺诈或不诚实导致他人上当受骗,并交付任何财产向任何人或同意任何人不得保留任何财产
(二)故意诱导他人受骗或如果他没有避免他人上当/受骗并作为或不作 ...

我指第二,刻意回避,没有没有做任何事物来避免让他人损失。(我把整条翻译下来,要求整体)
原文:intentionally induces the person so deceived to do or omit to do anything which he would not do or omit to do if hewere not so deceived and which act or omission causes oris likely to cause damage or harm to any person in body,mind, reputation, or property。
Capture.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5-2016 11: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keatlim77 发表于 25-5-2016 11:44 AM
这样说,你的意思是westpac 已经影响了执法,甚至司法单位,让他们指控这女孩

不知道,要影响也不用那么直接。可以是整个银行业的潜规则,银行业影响政治,政治再影响司法。可以是在立法阶段就已经有这样的偏向。

如果你对西方有了解,应该知道西方的政治制度就是“不相信任何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5-2016 11: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eatlim77 于 25-5-2016 12:15 PM 编辑
haryewkun 发表于 25-5-2016 11:53 AM
不知道,要影响也不用那么直接。可以是整个银行业的潜规则,银行业影响政治,政治再影响司法。可以是在立法阶段就已经有这样的偏向。

如果你对西方有了解,应该知道西方的政治制度就是“不相信任何人”。

这样说,银行业会潜规则,在这潜规则你认为这样挪用银行的钱,会被政府对付?原来,大大是内行人,知道那么多内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5-2016 1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eatlim77 发表于 25-5-2016 11:58 AM
这样说,银行业会潜规则,在这潜规则你认为这样挪用银行的钱,会被政府对付?原来,大大是内行人,知道那么多内幕

如果是按照目前的资料看来,当事人根本就不是什么挪用了银行的钱。只是银行错误的把当事人的信用额度提高到无限(黑卡待遇)。当事人刷卡是按照正常程序去做的。

不能理解这一点的差异,我认为没有讨论下去的必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5-2016 1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ypersong 于 25-5-2016 12:45 PM 编辑
haryewkun 发表于 25-5-2016 08:10 AM
理论上是不应该需要解释的。即使是电讯公司当机所以导致无限 data,那也是电讯公司的问题,用户没有责任。用户不可能去检查电讯公司的程式是否出错,每月给自己的 data 是否合理。用户不可能为电讯公司的错误而负 ...

虽然你的例子和这个事件不一样。。。但dell的确可以取消订单。因为法庭会以reasonable person这条线为裁决谁对谁错。如果商品价格过低,正常人可以考虑到是商家的错误。如果还下单购买的话,商家有权取消掉它。
http://www.consumerreports.org/cro/shopping/december-2009/the-savvy-shopper/know-your-consumer-rights/the-savvy-shopper-consumer-rights.htm
这里有提到
Sorry, but you're not entitled to that $999 big-screen TV for $9.99 even though that's what the price tag says. If a price is that ridiculously low, the buyer should have known it was a mistake, says Jane Winn, a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Law School. (But if something is mismarked, it can't hurt to complain to the manager to see whether you can finagle a better price.)

这还是没签合约的情况下,这次的事件里事主甚至已跟银行签好合约说一切不寻常事件发生该通知银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5-2016 1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ryewkun 于 25-5-2016 12:45 PM 编辑
hypersong 发表于 25-5-2016 12:41 PM
虽然你的例子和这个事件不一样。。。但dell的确可以取消订单。因为法庭会以reasonable person这条线为裁决谁对谁错。如果商品价格过低,正常人可以考虑到是商家的错误。如果还下单购买的话,商家有权取消掉它。
h ...
是的,Dell 的确可以在出货之前取消订单(因为交易还没有执行)。但出货了的话 Dell 就只能摸着鼻子认了。

无论如何,Dell 都不可能反过来去起诉用户欺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5-2016 1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ypersong 于 25-5-2016 12:52 PM 编辑
haryewkun 发表于 25-5-2016 12:43 PM
是的,Dell 的确可以在出货之前取消订单。但出货了的话 Dell 显然只能摸着鼻子认了。

无论如何,Dell 都不可能反过来去起诉用户欺诈。

我明白说你的立场是商家的错误没必要由消费者来承担。但法律是如果消费者已经知道是商家错误却还贪商家便宜的话,商家有权取消买卖。所以这次事件就是如果事主在银行告她前就还钱“有可能”没事。但事主有立刻还钱吗?

ps:其实还是看事主有没有理由能证明这笔钱是她有理由得到的,如果不能证明的话,就是她错了。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5-2016 1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ypersong 发表于 25-5-2016 12:48 PM
我明白说你的立场是商家的错误没必要由消费者来承担。但法律是如果消费者已经知道是商家错误却还贪商家便宜的话,商家有权取消买卖。所以这次事件就是如果事主在银行告她前就还钱“有可能”没事。但事主有立刻还钱 ...

商家有权在发现错误后,取消还没成立的交易。但已经买了的东西显然不可能要求消费者退回,更别说起诉消费者欺诈了。

银行发卡也是一样。银行发现给错了待遇,可以取消其待遇,降低她的信用额度。但她之前使用的信用额度是之前的事情。银行只能像普通信用卡欠债那样,给她 charge 18%的年利率,等她慢慢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5-2016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笨无比 发表于 25-5-2016 08:44 AM
我们大家都清楚是女的不对, 故意隐瞒.............这是10000%千真万确的事实

但是法律不讲人情, 事情root cause是出自bank方面, 一切疑问,利益归于被告, 要告得进很难.

这件事bank不只是损失金钱还有名誉,  ...

法律不讲人情,讲黑纸白字。合约里已经写明一切不寻常该通知银行,正常人的信用卡可不会一下之被升到infinite。利益归于被告,所以被告现在才要证明的是她以为这笔钱是由她父母所给而不能说是银行错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5-2016 1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D。。。原來她是有錢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6-2024 12:44 AM , Processed in 0.10149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