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0743|回复: 193

【心意六合拳※※交流专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7-2004 0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影武者神风 于 5-10-2022 09:46 AM 编辑

雖然樓主已經轉投丐幫,但仍感謝他始發關於心意六合拳的帖子。

句子  啓



-----------------------------------------
心意六合拳秘要   

心意六合拳秘要[轉載自精武]  姬祖曰﹕吾拳在外以六合為法﹐五行十形為拳﹔在內﹐以心之發動曰意﹐意之所向為拳﹐內外合和﹐渾元一氣﹐故名之曰心意六合拳。然何以用心﹑用意﹑馭神﹑馭氣呢﹖我師門中非得其人﹐斷不傳只言片語。因此四字﹕心﹑意﹑神﹑氣之操法﹐凡于內家拳術達到一定境界者﹐聞之無不深受啟發﹐如獲至寶﹐使功夫突飛猛進﹐用戴公龍邦之言來說﹐即謂之"日有所進﹐夜有所長"。故此四字訣為我師門中﹐法不傳六耳之秘要。為使廣大武林師友對心意六合拳有較深刻的認識﹐在此﹐筆者根據歷代先師所傳﹐整理于下。   論心   夫天地之間﹐六合之內﹐人為萬物之靈。而一身之中﹐四肢百骸以至于皮毛膚發﹐無不靠血氣滋養。血氣之運行﹐全賴心臟推動。若心跳過速﹐則血氣沸騰﹐面紅耳赤﹐言不由衷﹐舉止失度﹐變化不靈﹐易被人所乘﹐受人所制。若心平則氣和﹐氣隨生命節律而運行﹐則沉着;冷靜﹐反應敏捷﹐才不致為人所制。故曰﹕心為一身之主。行功盤拳﹐收視反聽﹐心念一動﹐拳式斯作﹐心之所向﹐周身無不順從。不順之處﹐乃心未到之處也。心若到之﹐立知其不順﹐及時思之改之。若己不能改之﹐可及時請師長指教之﹐變不順為順。若心神外馳﹐身失其主﹐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反應遲誤﹐坐失良機﹐于學術百害而無一利也。尤其盤拳過手之道﹐多由前輩師長耳提面命﹐身繪其形﹐口授其理﹐更需專心聽授。拳之義理﹐亦不過吾身中之自然本能﹐忽忘勿助﹐以體察其在周身內外運行之規律。如是才能領司﹕展開身手﹐形雖萬殊﹐專心致志﹐漸覺動靜相生之妙﹐進而可達自然而然之境也。惟習之者細心體會﹐方可領悟之。若心不在焉或中途而止或恃氣助長﹐以稈眩人耳目﹐終不能心手相應﹐窮其精微﹐以臻神化之境。故用心之法﹐當以收視返聽﹑靜心養性為要。   論意   心意六合之理﹐在內以心之發動曰意﹐意之所向為拳。何也﹖觀乎寫字繪畫之理﹐尚須意在筆前﹐手即喻之﹐何況盤拳過手之道乎﹖   盤拳對敵﹐心念一動﹐拳式即開﹐至若七拳齊至﹐周身舉發﹐莫非意之所發﹑形諸五官百骸者﹖聖賢曰﹕心正則意之所發者正﹐心邪則意之所發者邪。又曰﹕心正則意誠﹐意誠則心平氣和。氣和則意之所發者無不和順。如是﹐才可致一順無有不順﹐一合無有不合。合順積久﹐可達太和。太和之象﹐極盡風和日麗﹑行雲流水之妙﹐以致將自籠罩在一團虛靈之氣中﹐自覺心曠神怡﹐疾快絕倫。是故盤拳過手﹐心貴于靜﹑意貴乎誠也。   論氣   氣﹐體之充也。其在周身內外﹐周流不息﹐如環無端﹐變化如龍﹐忽隱忽現。若強行以馭之﹐其機受擾﹐雖被迫趨于一隅﹐而周身氣血平衡頓失﹐于養生和技擊百害而無一利也。然世之習武者﹐多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觀其舉動﹐裝腔作式﹐大呼小叫﹐手足發顫﹐氣滯形緩。功深者﹐可裂石斷碑﹐嘩眾取寵。孰不知此乃偏于一隅者也。宜用靜養功調之﹐方保無虞。此輩若卒然遇到強手﹐鮮有不敗者。是故盤拳過手﹐宜心靜意誠﹐不亂其機﹐不擾其行﹐本其自然而用之﹐梢節起﹑中節隨﹑根節追。縱然竄高就低﹐縱橫開合﹐進退吞吐﹐輕重緩急﹐無不隨心所欲﹐無往而不利也﹐外人觀之﹐將見其動中寓靜﹐如虎之蹬山﹐龍之行空也。故拳經有雲﹕全身在意不在氣﹐在氣則滯﹐在意則靈﹐氣隨意而赴之。此為吾門養生盤拳馭氣之法也。   論神   吾拳以樁功養氣﹐待氣養足﹐自然升華為神﹐光為神之體﹐意為神之主。氣足則神旺﹐神旺則無道。疲憊之態﹐動作敏捷﹐此乃自然致快致猛之道。他們不辭勞苦﹐拋石鎖﹑舉杠鈴﹐身穿重衣﹐腿縛沙袋﹐或以木人﹑沙袋為敵手﹐盡情踢打﹐力盡而止﹐百日之內﹐進境神速﹐一人不難戰勝三五人(不會武術者)。此風氣使然也。然上功快﹐泄功也快。   我門武功﹐以積精累氣為根﹐以靜心養神為本﹐極究由氣化神之道﹐以明致快致猛之理。從外觀之﹐架式極簡﹐更無舞蹈之美﹐然對悟性韌性要求極高﹐一兩年內僅能粗知其皮毛﹐不像當今許多新創拳道﹑拳法﹐百日之內甚或一月這內保你成為搏擊高手。除非你已經是高手。   然神亦可見乎﹖曰﹕可。人之精神﹐全聚于目﹐目之所注﹐則全神貫注焉。神旺﹐自然目光如電﹐銳利逼人。此乃光為神之體之意也。如是﹐盤拳過手﹐其神自然如捕鼠之貓﹐獵獸之虎﹐咄咄逼人。敵手目光若與之目光相接﹐當如遭電擊﹐心驚膽顫﹐神傷氣餒﹐勝負不言而明。此乃拳經所謂以神擊神也。由此觀之﹐神之用大哉﹗   合論   以上四訣﹐分而讀之﹐不免肢離破碎﹐或不見其神異。合而論之﹐方見其大道之理。   吾拳由養丹田樁功蓄精﹑化氣﹐氣足則升華為神﹐神旺則心靜意靈﹐目光如電﹐靜如山岳﹐動如山飛﹐以達神以知來﹐智以藏往﹐靜中觸動動猶靜之境。此乃化生之大道﹐致快致猛之至理也。   然不可不知者﹐精﹑氣為刀刃﹐神為刀光﹐內勁為鋒利﹐心﹑意為操刀之主宰。由此而易知﹐心意精氣神當合和為一﹐不可有須臾離也。若斷章取義﹐將其肢解﹐則流于一隅﹐大道神功被破壞殆盡矣。換言之﹐無異將其化神奇為腐朽矣﹗豈不悲哉。   縱觀歷代拳家孜孜以求者﹐內勁也。內勁者何﹖吾心意門宗師曹公繼武在其著名的十法摘要中寫道﹕   夫內勁者﹐寄于無形之中而接于有形之表﹐可以意會而難以言傳者也。然其理則可參焉。蓋志者(志藏于腎﹐意念一動而志即隨之﹐是意之所向而能堅之者)﹐氣之帥也。氣者﹐體之充也。心動而氣則隨之﹐氣動而力則趕之﹐此必然之理也。有謂撞勁者﹐非也﹔有謂功勁﹑崩勁者﹐亦非也。殆實粘勁也。竊思撞勁太直而難起落﹐功勁太死而難變化﹐崩勁太拙而難展抬﹐皆強硬露形而不靈也。粘勁者﹐先後天之氣﹐日久練為一貫也﹐出沒甚捷﹐可使日月無光而不見形﹔手到勁發﹐可使陰陽交合而不費力。總之如虎之登山﹐龍之行空﹐方為得體。   由此觀之﹐要得內勁﹐必先練養丹田樁功﹐以蓄精養氣﹐待氣養足﹐神注于目﹐收心斂性﹐反觀內視﹐聚精會神﹐至心靜意誠﹐細心體察﹐心意一動﹐拳式斯作﹐依規矩而操之﹐梢節起﹑中節隨﹐根節追﹐節節貫穿﹐如線穿珠﹐又似珠滾玉盤﹐自不難將心﹑意﹑神﹑氣合為一體﹐用功即久﹐則合致太和﹐使覺在身內有一股溫潤之感隨意之所向而流動。然這種流動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區別。其一只是一種心理效應﹐可稱之為氣感。氣感只是一種惑人的感覺﹐無質無能﹐連氣都談不上﹐不可稱之為氣之流動﹐更不能稱之為內勁。其二﹐若伴隨;體內的溫潤之感﹐在外能感觸到空氣的磨擦和阻力﹐這才是內勁。這在太極門稱之為透空﹐在形意拳稱之為化勁﹐在馬氏心意門稱之為靈勁。   靈勁出現部位之序﹐以筆者練功體會而言﹐先在手﹐次在肘。隨;功夫的提高﹐漸次擴展至全身各部在微動之中﹐皆能感觸到空氣的磨擦和阻力的變化﹐便可做到神以知來﹐志以藏往﹐陰陽摩蕩﹐有感皆應。   這種功象﹐在我師門內稱之為渾元一氣。擁有了渾元一氣﹐便擁有了至柔至剛威猛霸道的多功能渾元一氣力。功夫至此﹐便覺天地為之一寬﹐輕重緩急﹐進退縱橫﹐吞吐開合﹐竄高就低﹐無不隨心所欲。盤拳過手﹐若欲柔焉﹐則可極盡行雲流水之致﹐沾粘連隨﹐使敵進退維谷﹐欲動不能﹐欲逃不得﹔若欲剛猛快捷﹐則可如霹靂閃電擊物﹐無堅不摧﹐威勢駭人。   此等功夫﹐並非我師門內所獨有。在太極門稱之為全身透空(即王宗岳太極拳論的神明階段)﹐在松溪派內家拳稱之為沾衣即跌﹑犯手立扑﹐在馬氏心意門稱之為靈勁上身。心?門大師買壯圖詩雲﹕   學拳容易得藝難﹐   靈勁上身天地翻。   六合相聚人難躲﹐   遇敵好似弓斷弦。   由此觀之﹐我華夏武功﹐各門各派﹐均有其奧妙所在。但百川入海﹐殊途同歸。待功夫練至此等地步﹐才有河神入海之慨嘆。對此﹐曹師繼武曾告訴門人曰﹕然世之練藝者﹐多感到異端之說﹐而以善走為奇﹐亦知此拳有追法乎﹖以能閃為妙﹐亦知此拳有捷法乎﹖以左右封閉為得力﹐亦知此拳有動不見形﹐一動則至﹐而不及封閉乎﹖且能走﹑能閃﹑能封﹑能閉﹐亦必目有所見而能然也。故白晝遇敵﹐尚可僥幸取勝。若黑夜時﹐偶逢賊盜﹐猝遇仇敵﹐不能見其所以來﹐將何以閃而避之﹖不能見其所以動﹐將何以封之閉之﹖豈不反誤自身耶﹗惟我六合拳﹐練上法﹑顧法﹑開法于一貫﹐而其機自靈﹐其動自捷﹐雖黑夜之間﹐而風吹草動﹐有觸必應﹐並不自知其何以然也。獨精于斯者自領之耳。   戴師龍邦在其《心意六合拳譜》中也寫道﹕功夫至此﹐將智無不圓﹐勇無不生﹐得平和之理﹐會平和之情﹐自然能去能就﹑能弱能強﹑能進能退﹑能柔能剛。不動如山岳﹐難知如陰陽﹐無窮如天地﹐充足如太倉﹐浩淼如滄海﹐光耀如三光。以此視近世演武者﹐異乎不異乎﹐同乎不同乎﹖

[ 本帖最后由 句子Sentence 于 30-9-2005 01:46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7-2004 08: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意六合拳旧谱

注: 此资料是从各种旧抄本拳谱和解放前出版的拳术著作中辑录的。

太极歌: 心猿已动,拳势斯作,刚柔虚实,开合起落。

两仪跟: 鹰熊竞志,取法为拳,阴阳暗合,形意之源。

两仪说:两仪者。拳中鹰熊之势,防守进取往来之理也。吾人俱有四体百骸,伸之而为阳(鹰势),缩之而为阴(熊势),故日阴阳暗合也。前人见有鹰熊竞志,因取法为拳,防守像熊,进取像鹰,越此二势,其拳失真。名为形意者,像其形而思其意也。

三节说:

三节举一身而言,手肘为梢节,身为中节,脚腿为根节是也。分而言之,则三节之中亦各有三节也。如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此梢节中之三节也。脚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此根节中之三节也。头为梢节,身为中节,丹田为根节,此中节中之三节也。要不外乎起、随、追而已,盖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之,庶不至有长短曲直参差俯仰之病,此三节之所以贵明也。

三节即三体也,手为梢节,身为中节,足为根节,三节不明,周身是空,上中下三节总要分明,上节不明手多强硬,下节不明足多盘跌,中节不明浑身是空。

三节即三体也,手为梢节,身为中节,足为根节,三节不明,周身是空,上中下三节总要分明,上节不明手多强硬,下节不明足多盘跌,中节不明浑身是空。

四梢说:

人之血、肉、筋、骨之末端日梢,盖发为血梢,舌为肉梢,牙为骨梢,爪为筋梢。四消用力,则可变其常态,能使人生畏惧焉。

1.血梢:怒气填胸,发毛虽微,摧敌不难。

2.肉捎:舌卷气降,竖发冲冠,血轮速转,敌服自寒,虽山亦撼,肉坚似铁,精神勇敢,一言之威,落魄丧胆。

3,骨梢:有勇在骨,切齿则发,敌肉可食.毗裂目突,惟齿之功,令人恍惚。

4。筋梢:虎威鹰猛,以爪为锋,手搜足踏.气势兼谈,爪之所到,皆可奏功。

五行说: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之谓也,如人之内有五脏,外有五官,皆与五行相配合。心届火,脾届土,肝属木,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之隐于内者;目通肝,鼻通肺。舌通

心,耳通肾,人中通脾,此五行之著于外者。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是五行相生之道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此五行相克之道也。

六合歌:

身成六式,鸡腿龙身,熊膀鹰爪,虎抱雷声。六合者,熊、龙、熊、鹰、虎、雷,形意拳之身法,六形合为一体也。又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是为六合也。

七星歌:

用必七体,头、肩、肘、手,胯膝合脚,相助为友。七星者,即:头、肩、肘、手、胯、膝、足七体也,二七一十四个用法(头是双数),为拳中之要领。

打法歌诀:

1.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才为真,拳如炮形龙裹身,遇敌好似火烷身。

2.头打起意站中央,浑身齐到人难当,脚踩中门夺地位,就是神仙亦难防。

3.肩打一阴返一阳,两手只在暗处藏,左右全凭盖势取,束长二字一命亡。

4.手打起意在胸膛,其势好似虎扑羊,沾实用力预展放,两肘只在肋下藏。

5.胯打阴阳左右便,两足交换任自然,左右进取宜剑劲,得心应手敌自翻。

6.膝打要害能致命,两手空晃绕上中,妙快劝君勤习练,强身脏敌乐无穷。

7.脚踩正意勿落空,消息全凭后腿蹬,蓄意预防被敌觉,起势好似卷地风。

七疾说:

 

七疾者,眼要疾,手要疾,脚要疾,意要疾,出势要疾,进取要疾,身法要疾也。习拳者具此七疾,方能完全制胜!所谓纵横注来,目不及瞬,有如生龙活虎,令人不可捉摸者,

惟恃此耳。

七顺说:

肩要催肘,而肘不逆肩;时要催手,而手不逆肘;手要催指,而指不逆手;腰要催胯,而胯不逆腰;胯要催随,而膝不逆胯;膝要催足,而足不逆膝;首要催身,而身不逆首。心气稳定,阴阳相合,上下相连,内外如一,此之谓七顺。

八要说:

八要者何,一、内要提。二、三心要并。三、三意要连。四、五行要顺。五、四梢要齐。六、心要暇。七、三尖要对。八、眼要毒也。内要提者,紧撮谷道提其气,使上聚于丹田。

三心要并者,顶心注下,脚心往上,手心注回也。

三意要连者,心意、气意、力意三者连而为一,即所谓内主合也。

五行要顺者,外五行为五拳,内五行为五脏是也。

四梢要齐者,舌要顶,齿要搁,手指脚趾要搞,毛孔要紧也。

心要昭者,练时心中不慌不忙之谓也。

三尖要对者,鼻尖、手尖、脚尖相对也。

跟要毒者,谓目光锐敏而有威也。

八字诀:

八字者,顶、把、圆、敏、泡、垂、曲、挺,八字是也。此八字为形意站桩的要点,凡拳式站定时,此八字具备,而每一字又有三种要求:

1.顶——头向上顶,有冲天之雄、头为一身之主,上预则后三关易通,肾气因之上达泥丸,以养性;手掌向外顶,有推山之功,则气贯周身,力达四肢;舌尖向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能导上升之肾气,下行归入丹田,以固命,是谓三顶。

2.把——两肩要把,则前胸空阔,气力达肘;手背足背要韧,则气力到手,桩步力厚;牙齿要把,则筋骨紧缩,是渭三招。

3.因——脊背要圆,其力催身,则尾间中正,精神贯顶;前脑要圆,两肘力全,心窝微收,呼吸通顺;虎口要圆,勇猛外宣,则手有裹抱力,是谓三圆。

4.敏——心要敏,如怒狸攫鼠,则能随机应变;眼要敏,如饥鹰之捉免,能予视察机宜;手要敏,如捕羊之饿虎,能先发制人,是渭三敏。

5.抱一丹田要抱,气不外散,击敌必准;心气要抱,通敌有主,临变不变;两肋要抱,出入不乱,,遇敌无险,是谓三拖。

6.垂——气垂,则气降丹田,身稳如山;两肩下垂,则臂长而活,肩催肘前;两肘下垂,则两脓自因,能固两肋,是渭三垂。

7.曲——两肘(臂)要曲,弓如半月,则力富;两膝要曲,弯如半月,则力厚;手腕要曲,曲如半月,则力凑,皆取其伸缩自如,用劲不断之意,是谓三曲。

8.挺——颈项要挺,则头部正直,精气贯项;脊、’骨、腰要挺,则力达四梢,气鼓全身;膝盖要挺,则气恬神怕,如树生根。

九数歌(三体式站桩主要法则):

1.身:前俯后仰,其式不劲,左侧右倚,皆身之病,而似斜,斜而似正。

2.肩,头宜上顶,肩宜下垂,左肩戊勒,右肩自脆,力到手,肩之所为。

3.臂:左臂前伸,右臂在肋,似曲不曲,似直不直,过曲不远,过直少力。

4.手:右手在肋,左手齐胸,后者微塌,前者力伸,两手皆覆,用力宜匀。

5.指:五指各分,其形似钧,虎口圆满,似则似柔,力须到指,不可强求。

6.股:左股在前,右股后撑,fg直不直,似弓不弓,虽有直曲,每见鸡形。

7.足:左足直前,斜侧皆病,右足势斜,前匿对肠,随人距离,足指捆定。

8.舌:舌为肉梢,卷则气降,目张发耸,丹田愈沉,矾容如铁,内坚腑脏。

9.臀:提起臀部,气贯四梢,两腿缭绕,臀部肉交,低则势散,放宜稍高。

十二形取悉:

龙有按骨之法,虎有扑食之勇,猴有纵心之能,马有疾蹄之功,舅有浮水之灵,鸡有争斗之性,鹰有捉拿之技,熊有竖项之力,鸵有崩撞之形,蛇有拨草之精,鹞有钻天之势,燕有抄水之巧。

十六处练法:

一、寸——足步也。

二、践——腿也。

三、钻——身也。

四、就——束身也。

五、夹——为夹剪之夹,

六、合——内外六合也。即谷道上提,两股夹紧也。

七、齐——疾毒内外如一也。

八、正——正直也。看正却是斜,看斜却是正。

九、胫——胫相磨而行也。即两足横度勿使开张也。歌曰“磨胫磨胫,意气响连声”。

十、警——警起四梢也。火机一发物必落。

十一、起落——越是去,落是打。起亦打,落亦打。起落如水之翻浪。

十二、进退——进是步低,退是步高,进退不是枉学艺。

十三、阴阳——看阴却有阳,看阳却有阴。天地阴阳相台能以降雨,拳术阴阳相合才能打人,能成一致。

十四、五行——内五行要动,外五行要随。

十五、动静——静为本体,动为作用。若言其静,末漏其机;若言其动,末见其迹。动静是将发末发之间谓之动静也。

十六、虚实——虚是精也,实是灵也。精灵皆有成其虚实。拳经歌曰:精养灵根气养神,养功养道见天真,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7-2004 08: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意六合拳在发力劲道上其理深奥,融道学、阴阳学、生理学、力学为一体。要求身成“六式”: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集鸡、龙、熊、鹰、虎、雷为之身法,拳技运行六形合为一体。强调内外三合,内外之力合一。盘拳练艺,刚柔相济,发招技击拳势凶猛,发力快促,专打对方要害部位。心欲动周身俱动,意欲发视谁谁惊。其劲力的六合归一和发力之道,概略为蓄之中节、固之根节、达之梢节,集蹲、涮、摇、拧、插、踩、扑、裹、束、决“十劲”之中。此“十劲”,可分为阴、阳之劲两类。

  蹲、涮、摇、拧、插之五劲为阴。故形蓄之以内,以炼气养精,养精化气,调理三体中节为主,统领三体中节之劲道,顺之以梢节而发。蹲劲,如虎坐坡、熊蹲物致于死;涮劲,如轮之左右旋转,阴复阳来;摇劲,如晃死物欲振之一醒;拧劲,如拧固体而转向,变阳为阴;插劲,如抽出之刀剑速归还鞘。

  踩、扑、裹、束、决之五劲为阳。故形自应现之以外,以明三节、齐四梢、整身形、统六合之劲发至于落。如谱云:踩劲,如足踩剧毒之物;扑劲,如饿虎扑令;裹劲,如裹物而不露;束劲,如上下束而为一;决劲,如坝破之水决。踩要决、扑要决、裹要决、束要决、决要决,一决无不决,非决而不灵。故歌曰:“三节明后,五劲相佐。踩、扑、裹、束,惟决勿错。”

  综上所述:心意六合拳盖周身之劲道,应起于根节,主于中节,行于梢节,发于脊背。故屈而后直,束而后展,插而后拔,柔而后刚为劲道之奥妙。蹲、涮、摇、拧、插、踩、扑、裹、束、决“十劲”,阴阳转接,内外合一,方可谓劲道之善全。歌曰:“三节明后,十劲聚合。决字灵否,力劲扶佐。”心意拳内劲功力的体现,是要做到自然发力,或展或放,或抖或崩,自会各尽其长、发挥自然、运用自如。以功力而论,心意门拳法技艺可分为下乘、中乘、上乖三个层次,由低级到高纸逐步转化和提高。低层次的力比较单纯,自身之本能受约束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而高层次的力不再是单一孤立的,它是一个动力体系的显现,凭借自我敏感之触觉,应变出不同形式的发力劲道。要达到由低级向高级的转化,必须是明师无私的传授和本人的刻苦用功加悟性相结合,经过科学、系统、重复、数字化的训练,加强身法调配和心境的调配。所谓“身法调配”,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在不同的练功阶段,要采用不同的练功方法;二是指不论以何种姿势练功,都要把身体各部位配合得当,运用得法。所谓“心境的调配”,就是精神意感方面的训练,加强意感感应性。在练功初级阶段要以“桩功”和“鸡形步”为主,逐步加大和处长练功次数和时间,要重根基,要想念越是基础的东西越重要,越深奥。“桩功”为温养之法,能蓄之内力,产生浑元劲,聚抗击反弹之能。鸡形步是实战技击至要,古时有“传拳不传步,传步打师傅”之说。总之,没有精湛的步子不打人,不能体现本拳艺之根本,所以根基为重中之重、搏击之本。第二阶段以“四拳八式”为主,做到周身协调、动静分明、起落如弹簧,夯实内气,胸腹坦荡,腰腿充实,动势为拳,静势为桩。功过百日后已初具心意拳“外三合”之力。第三阶段以“十大真形”、“四把捶”和单式“把头”为主,先要达到拳艺规范标准,由高势转化低架,加长练功时间,加大练功次数,配合意感训练,盘拳练艺力若千钧,步法疾劲,发拳击掌把带风,手部有沉重感,身体有充实感。浑身无处不强力,有感即发,“静如山岳,动则崩翻”。此时已感知“内劲”,初步具有“内三合”之力。第四阶段:主要功法为心意拳艺中之变化,即心意门人所讲的“变艺”、“套艺”之法。盘拳练艺时自感“内劲”增强,精神饱满,整体化一,内外结合,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一动皆动,一触即发,自感有一种特殊的力存在。浑身无处不发力,随心所欲,举手投足,使轻者伤,重者亡。正如买壮图大所云:“学拳容易得艺难,灵劲上身天地翻。六合相聚人难躲,遇人好似弓断弦。”

  “灵劲”的作用,在天它具有广泛的实用性,“灵劲”可以概括为“自然力”与“内劲”相互作用渗透的复合。如果仅有“自然力”而无“内劲”,就难以体现出拳艺之威力。若仅有“内劲”而无“自然力”,内“内劲”也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平日盘拳练艺重在调养“内劲”与“自然力”,在盘艺达到一定功力后必须练习“打桩”,借物体而发力,进一步向空间延伸,使其具有变化性、战术性、实用性和体现内劲发力的穿透性。如果仅仅进行拳艺训练,得到的劲力也只能是一种“死劲”,很难用于技击。故而心意门上乘功力之人,在盘拳练艺结束之前借物体而发力击打,这是使“内劲”深化为“灵劲”的重要环节,也是秘传的练功方法之一。总而言之盘拳练艺可分为桩功静练、形体盘练、实物目标性训练和意感综合性训练(俗称用心去练)。

  河南派马式心意六合拳极为保守,其名威振武林,历代师长都以独特的方式传授,不是入门弟子即使有幸见其形,亦难知其用和领会其高深的内在精华。

  心意拳法技艺,招式凶猛,用法狠毒,每式均为单式拳法,无对打套路。拳式一开,严密紧凑,动静分明,一左一右直线进行,始终强调保持四肢之功能发挥平衡。在实战中讲究“七拳”并用,尤其善用头、肘、膝(俗称“三石”)击人。打法精要在:“贴身如盔”、“腿踩中门”、“硬打硬冲”、“粘着展、展则翻”(俗称:粘、展、翻)。总之,本拳打法之精髓不在于一招一式,而为一势数招,势起打七拳并用,势落打三节相随,形成了起落有势,起打落打,内外结合,一气呵成的独特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7-2004 08: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派马氏心意六合拳古朴无华,功拳兼备,把势凶猛,下手狠毒,融养生与技击为一体,心为技击之体,技击为心所用。手心、脚心、本心要实,心欲动周身皆至,意欲发视谁谁惊,一切皆遵从实战之目的,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可谓武术中经典珍品。笔者结合恩师李新民授艺之精华与拳谱和本人十多年盘拳练艺的体会,认为研习心意门拳法技艺,必须把握以下十动大法之要义,定会得艺知妙。
  一、内气之法:《筋经贯气》谱曰:似梦地着惊,似悟道忽醒,似皮肤无意燃火星,似寒浸骨里打战冻。想情形快疾猛,原是真气泓,浓震雷迅发离火焰烘,俗不悟无中穷,丢却别寻哪得醒,着人肌肤坚刚莫敌形,而深入骨髓截断营。
  心为气之体,气为心所用,五行即一心,阴阳不偏倚。练气不外于动、静,动则气檠不散,静则如山岳难摇。太极混混沌沌,无形无意而其中却含一气,其气流于体内,无所不至。人亡生存全仗一气,名曰“中气”。中气者,即先天之元气。医道所谓元气,以其居人身之正中。武道称中气,即先天真一之气。文练者称为内丹,武练者称为外丹。然内丹没有不借助外丹而成者。盖动静互根,阴复阳来,温养合法,自会有结胎还原之妙。定势为桩谓之“静”,揉势为运谓之“动”。故平日通过桩法静守而还之一动,禀先天之神以化气,积气以化精,精气凝结于丹田、脉络(冲脉、带脉)之中,内与外对,表与里对,使中气充足、里表如一,达到周身坚硬勇猛,神精气奕。故静极而动,生一揉势,似行云流水,接天体大地之精气,动中守静而“筋经贯气”,使一身之真气行于筋脉,通于包骨衬肉之膜间,达之于皮,敛人于骨,流注于骨髓、关节与神明之中。气行畅达,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加沙袋逐层填实,虽软物可使之坚硬。人若修炼得法则全体振动,满腹坚硬如铁,不怕与人冲突,御抗敌之击打。敌触我之肌肤我则内劲自骨内透于皮外,浑身无处不发力、浑如若一,内功之气则成矣。歌曰:天地交合万物生,不偏不倚气均停。千手万手常擎聚,唯承和合一气通。
  二、阴阳之法:天地之道,不外阴阳。阴阳转接,出手自然。故静极而动,阴断乎阳,动极而静,阳断乎阴。推至于四季春、夏至后接以秋、冬,发生尽而收藏随,阴必转阳,阳必转阴,阴阳乃造化之成生。故有去有生,生生不穷无有歇息。人禀阴阳为一生,乃一小天地。腹为阴,背为阳;膊、腿内侧为阴,外侧为阳;手心脚心为阴,背面为阳;百会穴为阳,涌泉穴为阴。任脉为阴,统领诸阴经,行于腹之当中;督脉为阳,统领诸阳经,行于背之当中。二经上交会阳,下交会阴,一前一后。
  阴阳不明动静无根,就心意拳把而言,以鹰、熊两艺为本,鹰专于攻取为阳,熊专于防守为阴。势束为蓄属阴,势展为发属阳。阴复而接阳,阳复而接阴,扶阳而人阴,扶阴而入阳。以劲道而论,蹲、涮、摇、拧、插为五种劲道之阴性,踩、扑、裹、束、决为五种劲道之阳性。总而言之,屈者还之一伸,动者还之一静,凡三体九节,一举一动无一不可以阴阳分、阴阳合,合者体健而劲力充足,否则体
弱而举动失措,越此阴阳两艺则拳艺失真。故平时盘拳练艺,实为调养阴阳之气,积精蓄锐,内外兼修。一旦用于实战,心动手足应、肩胯合、肘膝随之而到,周身之气不聚而自聚,不运而自运,身法整而活顺,全仗平日调养得法,训练有素。习心意者若不解阴阳之根源,盘拳练艺欲得其妙必不可能,故阴阳之理非论不可。
  三、宗势之法:心意之本艺,鹰、熊二势,鹰形专于攻取,熊形专于防守。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六形合为一体,综鸡、龙、熊、鹰、虎、雷六势之形而动。攻像鹰,守像熊,拳势一开,把把如虎扑食,势势如鹰捉物,步步不离鸡腿,中节如龙折腰,势势如熊出洞,发声如同雷鸣。合六形技能之势,行“六合”之技法,展六形之劲意,俱心意之魂魄。
  四、运势之法:起于根节,主于中节,行于梢节,发于脊背。故屈而后直,束而后展,插而后拔,柔而后刚为心意劲道运势之奥妙。势起束身束翅而起,势落展身展翅而落。上法者以手为奇,进法者以足为妙,步起在前、落过于后。进步则手要打人,身要撞人,脚要踢人。落步则掌要击人,肘要盘人,肩要砸人,脚要踩人。手到足合,身到步落,身整力促,身合力威。拳把运行,上下起落,束展开合,形成了横起落顺,起打落打,起落有势的独特风格,起手如抽,落手如钩,起如举鼎,落如分砖。
  五、劲意之法:蓄之中节、固之根节、达于梢节。后腿一蹬,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势打抖擞。势蓄身如抱做一团,肘与脐合。势发尽力外展,肘与膝合。束身下蹲,长身而起,起落如弹簧。势起劲如抽,向上挑撩而起,意欲“恨地无环”,开似飞燕取水。势落劲如钩,撕拽而下,意欲“恨天把”,如同鹰之捉物。蹲、涮、摇、拧、插、踩、扑、裹、束、决十种劲道合一,一切皆为决,一决无不决。歌曰:三节明后,十劲聚合。决字灵否,九劲“辅佐”。
  六、盘桩之法:有自造之模或以大树为桩,古人盘桩练艺多以大树之本而操练,在练功结束前借物体而发力击打。练功无敌似有敌,交手有敌似无敌。以桩为敌,用心意实战之把头结合步法,一拳一拳地打,一把一把地盘,从轻到重,循序惭进,训练身体击打部位的触觉感和实物感。远近调配,利用心意实战之步法,训练对敌之距离感与身形的到位程度,训练验证三体九节各部位击打后的实际效果。把内功之力在运动中深化成浑元内劲而爆发出去,打前意欲透后,视桩为仇敌,下手不留情,欲置之死地而后生。听恩师讲,过去心意门前辈功夫的深奥,多与打桩有密不可分的功劳,他们的一生不知盘死过几棵大树,此艺一般不乱传。打桩乃产生灵劲,是步入上乘境界的必然途径。
  七、技击之法:头、肩、肘、手、胯、膝、足七处击人。头撞、脚踩、中节拔、势逼、神袭、鹰捉拿。势起打手脚并用,势落打三节相随,起打落打,起落有势。与人交手专打对方要害部位,举手不留情,当场不让步,上打咽喉,中击心,由下向上先撩阴。眼要毒、手要快、步要疾。收如伏猫,纵如猛虎,意自心中发,拳助意威,逼敌再无还手之能。武术的终极目的就是技击,一切环节皆为技击服务,技击的目的就是制服对方而保护自己。在实战中有招似无招,无招似有招,周身皆招。
  八、控制之法:沾则黏、黏则展、展则翻。手为先锋,足为帅,出手即要牵制住对方,手足相合,随身形翻、转、拧、插,诱之引进落空,视隙过步夺人,搭手而不让其脱身。截击是攻势,顺走势锁裹其手脚,以敌之虚充我之实。若力悬敌实我虚,则利用灵活多变的步法,蓄身势整体之劲,借力化险而控制对方,势发用中节以后,把根重创敌手。要积极捕捉战机,努力在“一”字上下功夫,也就是对其要害部位一势结束战斗。敌虚我实或势均力敌,则硬打硬进无遮栏,随所心欲,尽情而发,狭路相逢,勇者必胜。歌曰:根节打人如拨草,中节打人如亲嘴,梢节打人如走路。
  九、战术之法:技术上要重视对方,战斗中要藐视对方,从气势上压倒敌人。见空不打,见空不上,先打顾法后打空,避虚追实击实,上步脚踩对方中门,夺其地位,弃空打中,步不走空,势势皆实。守中用中,艺出,艺变,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专打敌之防守坚实之处,以实对实,贴身入盔。一经交手,视敌有深仇大恨,欲灭之而后快,硬冲硬打,周身皆势,方可攻无不克,坚无不摧,战无不胜。
  十、十失异法:与人实战,在交手中有十失之一者,不能取胜。未交手浮气上升,空腔无物,气发不疾猛,一;失;不知两手交搁胸前,以顾上个冲击,二失;未交手先摆空势,三失;闪势而进,不敢直入,舍近求远,劳而无逸,四失;进必上步,横身换势,宽不窄袖,五失;交手只在腕,不知进身,六失;放过头手不肯打人,七失;二手揪住还不打人,八失;三手四手方冲开打人,九失;闪躲格住,黏连不住,十失。有此十失,交手相战岂能不败?
  心意门拳法技艺古朴而存真,实战中突出一个“毒”字。古时在决斗场,生死无保障,不是你死,就是他亡,所以技击中突出了:一狠二毒三要命。以实战为天技,以胜利为目的。拳把不在一招一势,而在为一势数招,一气呵成之艺中变化。与人较技,气沉胆壮、神情性定、束身紧凑、如抱一团。贴身如鹞子入林,撩起如飞燕取水,入盔黏则展,黏展翻,静如山岳,动则崩翻,一气呵成。自感无趣之奥妙,尽在其中。歌曰:习艺如登万重山,先生言语是指南。艺中若得无穷趣,只有功夫不问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7-2004 08: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论少林寺心意拳与心意把


少林寺武术中有不轻易外传的内功秘技心意把和心意拳。心意拳被称为拳中之王,心意把被称为看山门绝技。近日拜读《少林与太极》9李先生《心意拳与心意把》一文有诸多不同看法,就本人练习少林心意把心意拳30余年之体会,谈几点粗浅看法,以抛转引玉,并请行家指正。
一、心意把心意拳之区别
少林寺心意把与心意拳是不同的两种拳法,不能混为一谈。
1、心意把:心意把没有十二大势,而是只有一势,此一势又有左拳右拳之别而为左右势,由此左右势化出十二种变化,而起落把势皆一样。少林寺心意把是把一势多次重复,配合发声,在起落、飞纵、翻身、内气运使等方面配合变化的一种练内、外功的方法,能迅速提高内力、功力、爆发力、技击水平的古传功法,而不是一趟十二大势的拳法。
2、少林寺心意拳:
少林寺心意拳被已故行正方丈称为拳中之王,历代高僧一向秘持不肯轻传,本人研习少林寺武术多年,研习过名称不同的心意拳。其内容虽不相同,但其风格大体一致。如少林寺贞绪方丈之外甥柴宗汉老拳师所传的心意把心意长拳,寂聚大师后代吴山林师爷所传的心意拳,已故少林寺初祖庵行夏大师的心意拳,其套路相近,而以吴山林大师的较为完善。其结构内容如下:
少林寺心意拳共有三段,第一段以左盖右打为主,重在训练出拳速度、力量及盖打技术。第二段重在练习拦打(外拦掠手)连环打、斩截挑领诸法,其特点是架势古朴,多次重复,而且有双恨脚、冲天炮、望眉攒加反背攒心炮诸动作,有猛虎之威猛,并非有鸡、猴、鹰熊之形态,与河南流传的心意六合拳无相同之处,从势法、发力特点看皆是不同的两样拳法。与心意把也大不相同,其双恨脚与少林寺大洪拳相同,其裹边炮与少林寺炮拳相同。其步型以弓步、丁步为多,其出拳大多配合上步或退步,并是一手防,一手攻,招招实用,勇猛激烈,发力顺达。其上法特点是连环打法,连环步法,势势连环,偶意深刻。与寺外流传的心意六合拳大不相同,决不能混为一谈。
按老拳谱所示,心意者虎拳也,以取猛虎之威,以心意气之贯通,非像虎形而取其威意也,与目前行意门的心意拳有巨大之差别。
二、少林寺心意拳、心意把之源流
据多种文献资料记载,心意拳和心意把皆为少林祖师达摩大师所传。当时所传究竟何样已无法考证,寺内老禅师口传心授历代相传,各代有增减,寺内有记载的最早有关心意把心意拳之根据是明代重修毗卢殿之记载及殿内地面上之脚窝为寺僧练心意把、拳所造成,可知此种拳在明代已大盛,其起源当早于明代,而六合心意拳之著名拳师姬龙平生于清代,故少林寺心意拳决非姬氏所创不言自明。
三、少林寺心意拳与姬氏六合心意拳名称及风格特点大不相同。
1、名称意义之不同:
少林古拳谱论心意拳时曰:“心意二字指心使于目,气使于心``````又曰:“心意者虎拳也``````”。非常明显地表现出心意拳是虎拳,少林古谱在心意通臂和参中曰:“心意者虎形拳也,虎身大力猛,遇物则直扑直上,故势大而力猛,通臂者,猴拳也,猴身小而力弱,常有被吞之患,故遇物则左移右闪。”故心意拳主要风格象型为虎拳,又取猿猴之腾挪移闪,并非有鹰、熊、鸡、燕、猴等之十大势。与河南流传的心意六合拳不同,少林古谱诗曰“通臂名移闪,心意号腾挪,远来接取便,进来遭不着,密云遮日月,总为妙术多。”河南心意六合拳又名守洞尘技,其心意拳谱与少林寺心意拳谱也大不相同,故硬说成是一种拳法实为牵强。
2、拳理拳势之不同:
少林心意拳是三段的拳法,主要取意虎威,势法古朴,讲七拳,少林古谱论曰“心意拳谱”七论曰:“心意拳论,何为拳论,总心意一动,浑身俱动。”讲心意六字:“攒、扑、裹、束、挑、领。”六字,又论为“七拳名曰斩、截、裹、束、挑、领”,而心意六合拳则为守洞尘技,它以模仿十种动物之形态而演变为拳法,心意门人称十大真形。十大真形者,鸡、龙、虎、蛇、燕、鹞、马、熊、猴、鹰,以鹰熊两艺为本,鹰形专司进攻,熊形专司防守``````,身成六势即: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包头、雷声(见李先生在《少林与太极》92年第二期《河南心意六合拳概论》)一文中列举了22个单势名称及心意六合拳的发力劲道:“蹲、涮、摇、拧、插、踩、扑、裹、束、决之十劲”,显而易见,与少林寺心意拳理、拳势大不相同,少林心意势法古朴简便,而守洞尘技较为复杂,如果说守洞尘技是由古朴心意拳发展充实而成,倒有其可能,而决不会由完备而退回古朴之简练也。
3、源流及拳谱之不同:
(1)少林寺心意拳源流。
心意拳为古老拳谱。据多种拳谱记载,为达摩祖师见众僧体弱而传授的健身的法门,为心意拳的雏形,后代增益变化,但仍保持有势法简单,拳意深奥,风格古朴,技法高妙之特点。寺内老禅师皆言为达摩祖师所传。形意拳著名大师孙禄堂在形意拳学一书中自序写道余赏闻吾师云:“形意拳创自达摩祖师,名为内经,经宋岳武穆王发明。当明清初之际,有浦东诸冯人姬公先生讳际可字隆风,武艺高超、历经有年,始终南山得岳武穆王拳谱数篇,融会其精微奥妙,后传授于曹继武先生……”孙先生为形意门嫡传弟子,所言当属不虚,达摩不会拳之说实为牵强,此说为形意拳源流术及姬先生小传并未说姬先生创少林心意把拳之说,李先生是将心意与形意混为一谈了,此其一。少林心意拳与心意把亦非一种拳法,李先生把少林寺心意拳与心意把混为一谈,是认识上的偏颇,此其二。
少林绝技并非之心意拳、心意把,尚有炮拳和眉齐棍。炮拳可加把合练,心意拳中则无加把之传授,但有炮拳之动作。因此可知心意拳是少林寺古传拳法、心意把是与其并行的练内力、发力技击运便的功法,不能混为一谈。
(2)六合心意拳源流:
据六合心意拳谱记载,原名《守洞尘技》拳谱,该拳谱是否如李先生所轮之《心意六合拳》。“河南心意六合拳概论”文中所说,河南心意拳又称为“守洞尘技”六合拳,心意门似为相同拳法,不知是李先生有误把原六合心意的心意二字提在前面,而成为心意六合拳,或是两种不同拳法。
守洞尘技是山西祁县戴文俊家传。并为论及其源流,至于戴文俊是不是形意大师曹继武先生所传之弟子戴龙邦,有待于进一步考证,形意大师孙禄堂先生在前述《形意拳学》一书自序中以言明形意之源流,不再赘述。“到了元明两代因为无书籍几乎失传。姬隆丰游终南山得武穆王拳谱传形意拳。”因此戴文俊另有其人,六合心意拳和形意拳非出一源。或者戴文俊既是戴武邦,其师承是形意拳姬隆丰之弟子曹继武,其六合心意拳是后演变为形意拳的。但不论二者是哪一种其源出少林,非姬隆丰所创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两大师所言当与事实无误,此为形意源流,未提到心意之说。从另一方面论之,如果为姬先生所创之拳法不会不立宗派,更不会不告诉弟子,因此,可以说孙禄堂大师所言形意拳源流是有根据的,李新民先生所论姬隆丰创心意六合拳之说是根据不足的,将少林心意拳和心意六合拳混为一谈是很牵强的。
近读祁县武协会长曹继植先生大作,论及形意拳历史,其拳谱和岳飞大将牛将军有关,原为六合心意,后因故改为形意拳,此亦为形意拳源自岳飞提供又一论证(见曹继值论形意拳源流之章)。
由此可见,形意心意源自达摩,大成于岳飞是有据可考的。源于姬氏无文字资料记载其与形意门诸大师所言相违,理论证据不足。
那么六合心意拳既然和少林寺心意拳不同,是否和心意把相同呢?事实是绝不相同的,据“守洞尘技”拳谱所论,其内容分为技击部分和六合心意拳内功。技击部分:如李先生概论说说有十二大势讲心意四把锤,身体讲鸡形、熊形、虎扑、鹰捉、收纵、如虎转、如梭龙、牛捏头、猩猩竖身,猿之纵灵,野猫缩顶等全身十二形象。
其内功部分主要是丹田功,讲开丹田、分丹田、竖丹田、合丹田、还丹田、养丹田等。以四把为基本功,其势又分为单把、双把,讲熊膀之劲。而少林寺心意把则讲气自丹田而起,如虎之恨,如龙之惊,气发而为声,声随手起,手随声落。讲起如举鼎,落如分砖,束身而起,展身而落。讲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一势通百势通。故心意把只一势,虽有左拳右掌之别,左、右势及下肢动作基本相同,此即以简代繁其十二种变化只是变化起落把前之动作,其把位起落动作皆相同。因此从内容到风格及练法与六合心意拳大不相同,硬把毫不相同的拳法说成一样显为牵强。
从拳谱上论之也大不相同。六合拳之大致内容以如上述,少林寺心意拳拳谱则讲心意六字势将起撩阴、落拂眉、猛风击水有拳像,浪浪相随莫迟疑……心意一动物必落,莫惊意去响连声。心意通臂拳中则论曰“通臂名移闪,心意号腾挪,进来皆取便,远挪遭不着,一气通天地,两气隔山河,密云遮日月,只为妙术多。其形象则讲,势如虎扑,把上鹰捉,身如猛虎,矫如猴形,蜇龙升天,老鹞钻林……。显而易见与六合心意拳大不相同。
李先生把少林拳把十要法作为少林心意拳谱,是把十法和心意拳谱混为一谈了,其十法是少林拳术之法,形意门有此十法,只能证明心意大师承认心意拳源自少林是由达摩祖师内经发展而成之论有据,而决不能证明少林寺心意拳把为形意拳化出,更不能证明和六合心意拳是一种拳法。
故曰:六合心意拳最早论述是源自山西祁县戴文俊家传其拳谱为守洞尘技,而少林寺心意拳收心意把为少林寺内部绝技,有悠久之历史,相传为初祖达摩大师所传,历代高僧增补发展变化而成,六合心意拳又称由形意大师基隆丰所传,姬为明末之人,当时少林寺已有后大殿,苦练心意拳执脚窝以形成,故决非姬隆丰所创为有据。
综上所述1、少林寺     心意拳与心意把是不同的套路,与六合心意拳不同,虽出于一源但不是一流。
2、根据形意著名大师孙禄堂等人所述,形意拳源自达摩祖师、由宋代岳武穆发展成熟,著名人物有姬际可,戴隆邦等人。其拳路内容与少林寺心意把、心意拳大不相同。
3、少林寺心意拳与心意把源自达摩祖师,于明代已大成,有少林寺后大殿锤窝为证,姬际可为清代人,故早于姬数代,不可能由姬际可创立后才传入少林。
4、从达摩祖师的故乡现仍有点穴等古印度武术及历代文献资料等皆可证明,达摩祖师精通气功武术,其不会气功武术之论实谬。
5、虽承认达摩祖师传心意拳,并不否认少林寺武术是中国历代高僧大德结合中华武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充实发展完备这一事实。少林寺武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以上是几点肤浅的认识与海内外有识之士商磋,谬误之处,敬请指正为幸。关于姬大师在少林寺等问题将另文讨论。
少林永文敬识
(原发表于94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7-2004 08: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意拳十大形之取法

龍有搜骨之法,虎有撲食之勇,
猴有縱身之能,馬有疾蹄之功,
雞有爭鬥之性,鷹有捉拿之技,
熊有豎項之力,蛇有撥草之精,
鷂有鑽天之勢,燕有抄水之巧。





  盧嵩高 - 熊出洞

心意六合拳拳勢歌

雄雞起鬥勢當前,龍形裹横緊相連;
游蝶穿花蛇撥草,拱手含額猴蹲岩;
鷂子入林斜展翅,燕子抄水又鑽天;
餓鷹撲食來勢猛,夜馬奔槽滿天鑽;
太公料敵熊出洞,霸王觀陣虎蹲山;
象形取意總十勢,變化奧妙在其間;
還有小括十字括,單把虎撲加穿拳;
明撥左右如翻浪,白猫洗臉勢法全;
一頭搠碑塌天藝,迎門鐵壁地翻天;
上有烏雲龍盤頂,下有脚踏刮地風;
小塌輕如鴻毛落,大劈落下如塌天;
黄龍擺尾三斜勢,烏牛擺角兩面掀;
顧左盼右括邊炮,當頭喝棒用斬拳;
蛇形穿掌三角步,雲遮日月斜推山;
開弓放箭實難閃,寶劍出鞘連根翻;
慢若郎當龍吊膀,快似追風趕月光;
勒馬停風三盤落,騰天拔地恨無環;
勁練踩撲裹束決,藝緊急用似閃電;
縱横往來不及瞬,浩氣眩耀入太蒼;
噫是打來吼為令,霹靂一聲震山川;
内名守洞塵技藝,外稱心意六合拳;
追本溯源尊武穆,姬祖龍峰作譜傳;
戴李二師傳河北,回族馬師落河南;
十二形為河北派,十大真形乃真傳;
春來花開滿樹紅,到了結果幾個成?
可憐前輩傳藝苦,用心弟子莫等閒。





  盧嵩高 - 鷂子入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4-7-2004 08: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行說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之謂也,如人之内有五臟,外有五官,皆與五行相配合。
心屬火,脾屬土,肝屬木,肺屬金,腎屬水,此五行之隱於内者;目通肝,鼻通肺。舌通心,耳通腎,人中通脾,此五行之著於外者。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是五行相生之道也;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此五行相剋之道也。

六合歌

身成六式,雞腿龍身,熊膀鷹爪,虎抱雷聲。
六合者,雞、龍、熊、鷹、虎、雷,心意拳之身法,六形合為一體也。

又内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是為六合也。

七星歌

用必七體,頭、肩、肘、手,胯、膝合脚,相助為友。
七星者,即:頭、肩、肘、手、胯、膝、足七體也,二七一十四個用法(頭是雙數),為拳中之要領。

打法歌訣

1. 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脚齊到才為真;拳如炮形龍折身,遇敵好似火燒身。
2. 頭打起意站中央,渾身齊到人難當;脚踩中門奪地位,就是神仙亦難防。

3. 肩打一陰返一陽,兩手只在暗處藏;左右全憑蓋勢取,束長二字一命亡。

4. 手打起意在胸膛,其勢好似虎撲羊;沾實用力須展放,兩肘只在肋下藏。

5. 胯打陰陽左右便,兩足交換任自然;左右進取宜劍勁,得心應手敵自翻。

6. 膝打要害能致命,兩手空晃繞上中;妙快勸君勤習練,强身勝敵樂無窮。

7. 脚踩正意勿落空,消息全憑後腿蹬;蓄意須防被敵覺,起勢好似捲地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7-2004 10: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意拳和心意六合拳有何分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2-8-2004 09: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于 24-7-2004 10:06  说 :
心意拳和心意六合拳有何分别?


Same, just the name differe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lac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8-2004 09: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形

  十二形动作的预备式、起式、收式均与五行拳的起式、收式一样,这里不另赘述。十二形的动作从三体式姿势开始。

  一、龙形:

  (一)预备式:①并步直立②开步按掌③三体式
  (二)右盘腿龙形:①右掌臂外旋,经胸前和左小臂上方斜向左上穿,掌心向上,高与头齐,左掌下落置于右肋部,身体微向左转,左脚外展,膝微屈,右腿蹬直,前足掌着地,随右掌上穿,足跟掀起,目视右掌。②动作不停,右臂内旋从上向内,向下,在胸前与左手交叉,右臂在外,掌心向下,同时身体向左转约90度。两腿全蹲,交叉成歇步势,右膝顶在左膝窝处,臀部尽量下坐;同时两掌向左右分撑,臂微屈,掌心向外,掌指向下,头向右转;上体尽量前俯,目视右掌。
  要点:穿掌与转体,双撑掌与歇步伏身下蹲要求连贯园活。蓄力饱满,中间不要有停顿现象;两臂要撑园,力达掌根,身体前伏要注意抬头,塌腰。
  ③上动略停,上体尽量向左转体。至左后方不能继续再转时,左手边外旋边经胸前上穿,使掌心向上,与右小臂在胸前交叉。
  ④上动不停,左脚内扣约180度,身体亦随之右后转身,两腿微屈,同时两臂在身前内旋十字交叉。⑤上动不停,两臂内旋使掌心向下,随之两掌用力向左右分撑,臂微屈高与肩平,掌心朝外,掌指斜向身前;同时,左腿直立,膝微屈,右腿屈膝上提脚尖上勾,目视左前方。
  要点:歇步盘腿,转体要尽量低,幅度大,园活,连贯;穿掌、分撑与提膝动作要协调一致,身随步转,手眼相随。
  (三)左盘腿龙形。①右脚前落横踩,两腿屈膝蹲成歇步,两臂撑掌不变。②上体尽量向右后转体,至不能再转时,右掌边外旋边经胸前向上穿,使掌心向上,与左小臂在胸前交叉。③右脚尖向左内扣约180度,身体亦向左扭转,右腿随体转逐渐起立,膝微屈,左脚脚尖虚点地面,同时两臂在身前内旋交叉,掌心向上。④上动不停,两臂内旋使掌心向下。两掌向左右分撑,同时右腿起立,膝微屈,左腿迅速屈膝提起,脚尖上勾,目视右侧。⑤上动?停,左脚前落横踩,两腿屈膝全蹲成歇步式;同时两掌向左右分撑,掌心向外,掌指斜向下,目视右掌。
  要点:同前,惟提膝前踩与歇步双撑掌上下要配合协调。伏身时眼向前下方看,不可低头弯腰,厥臀。
  (四)纵跳龙形。
  ①两腿起立,左脚蹬地上纵,膝微屈,上体随起随向右转。同时两掌变拳收于腹前。右拳在里,左拳在外。②上动不停,右拳边外旋边向前上钻,高与鼻齐,拳心斜向上,左拳收撤于小腹处,拳心向下;同时右腿屈膝上提,足尖外展,向前上方用力蹬踹,膝关节微屈,力达足跟,目视前方。
  要点:钻拳与蹬踹要同时进行,右脚蹬踹的同时,左脚尽力地腾空,上体略向前倾,不可后仰。
  (五)伏地龙形
  ①两脚落地,右脚向前横落,全脚掌着地,两腿屈膝下蹲,前后交叉成歇步,左脚跟提起,前脚掌着地,上体略上前倾;同时右拳边内旋,边变掌回撤于右腰肋旁,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左拳亦同时变掌,在右拳回撤的同时,掌心向下经右拳背向前下伸出,掌高不过膝,臂微屈。目视前下方。②两腿起立蹬地跳起,双腿同时左前右后迅速在空中交换位置,落地成歇步姿势,左脚外展,全脚掌着地,右脚前足掌着地,足跟提起,上体略向前倾;同时右掌经左掌背向前下伸出,左掌回收于左腰腹处,掌心向下,前臂微屈,目视右掌前方。
  要点:伏地龙形式,歇步下蹲时,后膝顶在前腿的膝窝处,臀部尽量靠近小腿。两腿跳起调换步要快并与两掌的前探后撤协调一致,定势时,上体略前倾,扭腰调膀,沉肩垂肘,头正、项竖、塌腰。
  (六)右三体式:①两腿起立微屈,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提起靠于左脚内侧踝关节处,右脚尖轻点地面;同时两臂外旋使两掌心均朝上,收抱于腹前,小指侧紧靠在腹部。②不停,右脚前进一步踏实,两膝微屈,重心偏于左腿;同时两掌上抬内旋,随即左掌撤回收于肚脐处,掌心向下塌按,右掌前劈,掌心向前下方,臂微屈,掌指高与肩平,目视前方。
  以下做(一)右盘腿龙形,(二)左盘腿龙形,(三)右纵跳龙形,(四)伏地龙形,(五)左三体式等。
  以上五动皆与前(二)、(三)、(四)、(五)、(六)动作及要点完全相同,惟方向相反。可左右连续进行练习。回身或收式均须经三体式过渡。方法同前。


  二、虎形

  (一)予备式:同前(左三体式)
  (二)右虎形:①左脚向前进一步,右脚随即跟进提靠于左脚内侧踝关节处,脚底与地面平行。同时,两臂迅速外旋,两手握拳由体前撤回至腰部两侧,拳心均朝上,目视右前方。②右脚向右前方进一步,左脚随之跟进半步,重心偏于左腿;同时两拳拳心向里,经胸前向上,伸到口前猛然向里翻转变掌,向右前方扑按,高与胸齐,掌心向前,两拇指靠近,目视前方。
  要点:右脚前进动作要与两掌翻转前扑按动作同时完成,两掌在向前接扑之前,要向上钻,贴近胸部到口前,两掌迅速向前扑出,要走一弧线,不可直着向外推,扑出后要沉肩坠肘,塌腰、挺颈、两膝微里扣。
  (三)左虎形:①右脚向前垫半步,左腿也随之跟进到右踝关节处,两腿紧靠,左脚脚底与地面平行,两腿屈膝半蹲,成右独立步;同时两掌变拳撤至腰部两侧。拳心向上,前臂与腰部靠紧,目视左前方。②左脚向左前方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两腿微屈,重心偏于右腿;同时两拳顺胸部向上伸,拳心向里,伸到口前猛然向里翻转变掌,向前按扑出去,高与胸齐,掌心向前,两拇指靠近,目视前方。
  要点:同前。
  左右虎形可连续向前练习,数量不限。
  (四)回身左虎形:①打出右虎形之后,左脚向右后倒插步,脚前掌着地,脚眼提起。②以脚前掌碾地,身体向左后转身180度,右脚踏实,左脚提起停靠于右脚内侧,两膝微屈同时两手收抱于腰部两侧,拳心向上,目视前方。③左脚前进一步,后脚跟进半步,两腿略屈,重心偏于右腿;同时两拳经胸前翻转变掌向前扑出,臂微屈,掌心向前,目视前方。
  (五)收式:由左虎形变左三体式,然后并步对拳,立正收式。其动作路线、方法同前述收式相同。


  三、猴形
  (一)预备式,同前,起式由左三体式开始。
  (二)猴形左式:①两掌握拳收于腰部两侧,拳心向里,两小臂紧靠两肋,重心后坐,左脚尖微翘。②动作不停,身体向左后转体约130度,左脚尖外展,右脚前脚掌着地,脚跟提起两腿屈膝相交成高歇步式;同时左掌经腰部外旋。经胸前口前,拧裹上钻,拳心向上,高与鼻齐,肘部微屈;右拳随转体停于腹前,拳心向下,目视右拳。③上动略停,左脚不动,右脚向右后方跨一大步,随即身体左转面向前方,两膝微屈,右拳变掌前伸,左拳变掌下撤,两手在胸前相交时,用右掌心擦击左掌背,两手心均向下,右掌高与口齐,左掌停在胸腹之间,目视右掌。④上动不停,左脚向右脚后方撤一步,两腿微屈,同时右掌下撤停于腹前,左掌前插,臂微屈,高与口齐,两掌心向下,目视左掌。⑤上动不停,右脚再向后撤一步,右掌前插,左掌后收,同时左脚屈膝提起,膝高过腰,足尖自然下垂,成右独立势;⑥动作不停,左脚向前落地纵步,右腿迅速屈膝提起,同时左掌前插,右掌下撤。⑦不停,右脚前落踏实,两腿微屈,重心偏于后;同时左掌回收于腰腹前,右掌前插,高与口齐,目视右掌。
  (二)猴形右式:①接上动,两手握拳,收于腹部两侧,拳心向里,两臂紧靠两侧腰腹部,重心后坐,②身体向右后转体约130度,右脚尖外展,左脚掌着地,脚跟提起,两腿屈膝成高歇步;同时右拳从腰部外旋经胸前,口前向上钻出,肘微屈、拳心向上,高与鼻齐;左拳随体转停于小腹前,拳心向下,目视右拳。③上动不停,右脚不动,左脚向左后方跨一步,同时身体右转面向前方,两腿屈膝微蹲,右拳变掌下撤,左拳变掌向前伸插。臂微屈,掌高与口齐。④上动不停,右脚向左脚后方撤一步,同时左掌下撤收于腰腹前,右掌前伸,掌高与口齐。⑤上动不停,左脚再向右脚后方撤一步,并迅速将右腿屈膝前提。同时左掌前伸,右掌回撤。⑥不停,右脚前落纵步,左腿屈膝前提,同时左掌回撤,右掌前伸。⑦不停,左脚前落踏实成三体式步,右掌回撤停于腹前,左掌迅速向前插击,高与口齐,目视前方。
  要点:以上猴形左、右式要求动作过程要连贯,协调,后撤、前纵,快速灵活,体现出手脚和顺,形神合一,轻灵、机警的特点;运动中,手臂前插要力达指端,拧腰顺肩、前插臂先直后屈;定势时要沉肩垂肘,含胸缩胯,手后撤时要有捋劲,按劲和采劲等,眼要随两手的交替、伸缩转动,精神贯注。
  (三)猴形左式:动作、内容同前猴形左式。
  (四)猴形右式:动作、内容同前猴形右式。
  要点说明:猴形左右式各打两次,动作运行路线成斜十字形,在练习时,最后一个猴形右式要尽量打回原起式位置。
  (五)猴形收式:①当打到猴形右式结束时,左脚微撤,脚尖虚点地面,两掌心上翻收于腹前,然后左脚前落踏实,两腿屈蹲成三体步,两掌再向里,向下翻转劈出,成三体式姿势。②身体右转90度,两腿开步直立,两腿开步直立,两掌由外向内经身前下落至小腹前成对拳,目视左侧。③左脚向右脚靠拢,同时两拳变掌停于体侧,成立正姿势,目向前平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8-2004 09: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马形
  (一)预备式:同前成三体式。
  (二)右马形:①左脚向前垫步,右脚提起停于左脚内侧踝关节处;同时两手边握拳,边收抱于小腹两侧,拳心朝前。②右脚向前迈一大步,左足跟进半步,两腿屈膝成三体式步;同时两拳从腰间向外,向上划弧,拳至肩前时臂内旋,两拳从肩前拧转冲出,拳心向下,拳腕略向下扣,高与胸齐,两肘微屈,目视前方。
  要点:前脚上步要大,后脚跟进要快,两掌举臂拧裹前冲犹如马之奋蹄;但举臂不可过高,抬臂幅度要小,前冲拳要有抖劲,力达拳面,两拳相距约10公分左右。两膝略向里扣劲,腰要塌,肩要沉,头要顶,臀部要前送。
  (三)左马形:①右足向前垫步,左脚随即提起停于右足踝关节处,同时两拳边外旋边经腹部两侧,向外、向上运行至肩前,两拳拳心向前。②不停,左足尽量向左前方迈进一大步,右足随即跟进半步,两腿微屈成三体式步;臂内旋迅速向前拧转冲出,臂微屈,拳心向下,拳腕略向下扣劲,高与胸齐,目视前方。
  (四)、右马形:同前。
  (五)、左马形:同前。
  左右马形可连续交替练习。趟数不限。
  (六)、马形回身势:须练习至右马形后进行。①当右马形双拳冲出后,左足迅速向右后方插步,脚掌着地,脚跟提起;②以右脚跟碾地,身体向左后转体约180度,随转体重心落于右腿,左腿微提起,收靠于右脚内侧;同时两拳经腰侧屈肘,上举于肩,拳心向下,目视前方,。③不停,左脚前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成三体步;同时两拳从肩前向前冲出,拳心向下,目视前方。
  (七)、马形收式:同前(①成三体式、②并步收式)


  五、鼍形
  (一)予备式:同前三体式。
  (二)鼍形左式:①身体微向右转,再向左微转身,左掌同时由前向下、向右、向上翻转至面前,横掌向左前方撑,高与眼平,臂成弧形,掌心向前;右脚随即收回停于左脚内侧,脚尖着地;右掌掌心外旋翻转向上,停在左腹前,目视左掌。
  要点:左脚与左掌要同时收回,再向左迈出,动作要整齐一致;左掌向左前撑出时,掌的外缘用力,腰要塌,头要顶,身要正。左掌要有切劲,托劲。
  (三)鼍形右式:上动不停,右脚向右前方进一步,左脚随之跟进停于右脚内侧,足尖虚点地面,两腿屈膝微蹲成左丁虚步势;同时右掌向上经左胸、左肩弧形向右运行,至面前掌心翻转斜向外,停于右额前,左掌由左侧弧形下落,掌心翻转向上,停于右腹前,目视右掌前方。
  (四)鼍形左式: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停于左脚内侧,足尖点地,两脚微屈,成右丁虚步,同时左掌向上经右胸肩部弧形向左运行,至面前掌心翻转向外,停于左额前,右掌由右侧弧形下落,掌心翻转向上,停于左腹前,目视前方。
  (五)鼍形右式:动作和要点同前右式。
  (六)鼍形回身式:当打到右鼍形时:①左脚向右脚后倒插步,②然后以右脚跟碾转,身体向左后转体180°,重心落于右腿,左脚收靠于右脚内侧,足尖点地,两手不动。③不停,左脚向前进一步,右脚随即跟进,两腿微屈,成三体步,同时左掌由下,向上内旋翻转至面前掌心向外,横掌向左前方外撑,高与眼平,臂成弧形,右掌掌心翻转向上,停在腹前,眼看前方。
  要点:向左后转身时,速度要快,两臂左右摆动要连贯,以腰带臂,灵活不滞。
  (七)收式、同前。①速退右脚,收左脚,然后左脚再向前踏实,成三体步,同时两臂先仰掌收于腹前,再随左脚前踏向前劈出,成三体式姿势。②并步收式。同前。


  六、鸡形

  (一)、预备式,同前三体式
  (二)、左行步穿掌①左脚前进一步,膝微屈,右腿迅速跟进屈膝提起,使右脚停靠于左腿内侧踝关节处,足尖向前,脚底与地面平行成左独立势;同时右掌从左掌下面前穿,肘微屈,掌高与胸齐,左掌顺势收于左腹前,目视右掌。②右脚再前进一步,膝微屈,左腿迅速跟进,左膝微提起,左足停靠于右脚里侧踝关节处,脚尖向前成右独立势;同时左掌从右掌心下向前穿伸,臂微屈,高与胸齐,右掌顺势回收于右腹前,目视前方。
  要点:两脚交替前行时要轻灵稳健,头要正,肩要平,上体不可俯仰歪斜;两掌前穿时要有塌劲,回收时要有按劲,手足齐到,扭腰顺肩,做到伸缩柔和、舒松,自然。
  (三)右提膝蹬足:①左足前进一步,随即右腿屈膝前提,高于腰腹,成左独立提膝势;同时两臂由外向内在胸前十字交叉,掌心向里,右手在外,左手在内。②上动不停,两臂内旋使掌心向外,两前臂向左右分开;同时右脚向前用力蹬踏。③右脚前落,两腿屈膝成三体步;同时右掌前劈,左掌下按成右三体姿势。
  (四)右行步穿掌:①右脚前进一步,膝微屈,左腿迅速跟进,屈膝提起,使左脚停靠于右腿内侧踝关节处。足尖向前,足底与地面平行,成右独立势;同时左掌从右掌下前穿。肘微屈,掌高与胸齐,右掌顺势收于右腹前。②左脚前进一步,右腿迅速跟进。屈膝提起,右脚停靠于左脚踝关节处,成左独立势;同时右掌从左掌下前穿,高与胸齐,左掌回收于左腹前,目视前方。
  要点:同左行步穿掌,惟方向相反。
  (五)左提膝蹬足:①右足前进一步,随即左腿屈膝前提,高于腰部,成右独立提膝势;同时两臂由外向内在胸前十字交叉,掌心向里,左手在外,右手在内。②上动不停,两臂内旋使掌心向外,两前臂向左右分开;同时左脚用力向前蹬踏。③左足前落,两腿屈膝,同时左掌前劈,右掌下按成左三体式姿势。
  (六)马步架撑掌(金鸡抖翎式)接上式,左脚内扣,右脚提起向右侧横撤一步,左足也随之稍向左方拖拉,足跟向外撑劲,两腿屈膝半蹲成半马步,重心偏右;同时右臂屈肘向右上方格架,掌心翻转向外,置于右额角前上方,左掌尽力向左下方撑托,停于左膝上方,掌心斜向下,眼睛先看右掌再转看左掌。
  (七)独立下插拳(金鸡上架)①身体右转,左腿曲膝上提,右腿起立,膝微屈,两臂不动。②上动不停,左脚原地下落震脚屈膝下蹲,右腿同时屈膝提起,紧靠在左腿内侧,足尖上翘,同时,右掌屈臂经胸前向左下插,掌心向外,左掌自左下方经胸前向右肩上穿,掌心向外,停于右脸前,指尖向上,目视前方。
  要点:左脚震脚落地,右脚屈膝上提与两掌上穿下插要同时完成,(不可有先后之分;两臂要靠近身体,手指和手腕要挺直,身体要正直,头向上顶,腰要塌,两腿紧靠。)
  (八)弓步挑掌(金鸡报晓)右脚前进一步,屈膝前弓,左腿随即跟进半步,膝微屈;同时右臂上挑,高于鼻齐,腕部微屈,左掌下落于脐腹前,掌心向下,目视右掌。
  要点:右臂前挑,左掌下落与右脚前落要同时完成;右臂上挑时力达前臂,左掌下落时要有采劲、按劲,两臂均须微屈。
  (九)收式:①右脚内扣,左脚外摆,身体向左后转身180度,同时两臂随体转向左后方平抹;②两臂内旋掌心向上收于腹前,同时左脚略收,脚尖点地。③右脚前落一步,左手向前劈出,右手停于脐腹处,两手心均向下,成三体式姿势。④右转90度成并步对拳式;⑤立正收式。注:以上收式均同劈拳收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8-2004 09: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七、鹞形
  (一)予备式:同前,由三体式开始
  (二)左鹞子翻身:①右脚上一步,脚尖微内扣,同时右掌臂外旋向前上穿掌,使掌心向上,高与肩。左掌顺势停于右肩前,目视右掌。②左脚向右脚后方倒插一步,足前掌着地,足跟提起,同时左掌屈肘从左腰肋间向后穿插,掌心向外。③上动不停,右脚尽量内扣,身体向左后转身约多半周;同时左臂边外旋,边向身后穿掌至掌心向里侧,臂微屈。右臂屈肘从右向上、向左、再向下,向前穿掌,至右腰侧,掌心向里。④不停,右脚向前一步,左脚外摆约45度;两腿屈膝半蹲,同时右掌向前上穿托,左掌置于右腹前,掌心向下,目视右掌。
  要点:在转体、穿掌过程中,两脚转动要灵活;无论动作运行过程,还是定式,两腿均须微屈,转身穿掌要灵活,连贯,不可僵滞。
  (三)右鹞子翻身:①接上式,上体略向左转,右脚里扣,同时两臂在胸前交叉上举,左下右上,然后左臂内旋,屈肘上架头部左上方,掌心向外;右小臂内旋,掌经胸前向右侧推出,掌心向外,目视右掌。②接上动,上体右转约180°,右脚外摆,左脚向前上一步,脚尖微内扣,两腿微屈;同时左掌外旋,由下向前上穿,掌心向上,高与眼齐,右臂屈肘收于胸前,目视左掌。③接上动,上体右转约90°,左脚尽力内扣,右脚向左脚后倒插一步,前脚掌着地;同时右掌经右腰侧屈臂向身后穿插,掌心向上,左掌屈肘置至头部左上方,掌心向外,目视右后方。④接上动,上体继续右后转约90°,左脚内扣,右脚外摆成半马步式;同时,左臂顺势下落,掌心向内,停于左腹侧,右臂外旋虎口向上,向前穿伸,肘微屈,目视右掌。⑤接上动,左脚向前上一步,右脚跟进半步,两腿屈膝成半马步式,同时左掌由下向前上方托起,臂微屈,掌心斜向内,掌指向上,高与鼻齐,右掌心向下收置于小腹前,目视左掌。
  要点:左右鹞子翻身上步倒插步,转体,与两臂的上穿,后插,撑托,要协调配合,连贯园活,手脚和顺。
  (四)鹞子入林(顺步炮拳):①接上式,重心移至左腿,右脚上步横落足尖外展,两腿交叉略蹲,左脚跟提起,前脚掌着地;成歇步式,同时右掌变拳从腰部经左腕上方向前下冲出。拳心向上,左拳收于小腹前,拳心向下,拳、臂紧靠腹部。②不停,左脚向前进一大步,足尖向前,右脚随之跟进半步。两腿微屈;同时右拳臂边内旋,边向前、向上、向外挑、架、拨、带,停于右额前,拳心向外,左拳从身前直臂前冲,拳眼向上,高与胸平,目视左拳。
  要点:右脚上步冲拳时,上体不可前倾,臀部不要外凸。上步架冲拳时,身体由缩而展,由低而高,由后而前,要有吞吐收放之势,勇往直前之态。
  (五)鹞子钻天:①左脚向前垫步,脚尖外展,左腿屈膝前弓,同时右拳下落屈肘收抱于右腰腹部,拳心向上,左拳外旋成仰拳上钻,高与鼻齐,肘尖下垂,目视左拳,②不停,右脚向前上一大步;屈膝前弓,左腿后蹬微屈;同时,右拳外旋经胸前向前上钻,高与鼻齐,拳心拧转向上,左拳内旋经右前臂下屈肘收置于脐腹处,上体略向前倾,目视右拳。③两脚以脚跟为轴,足尖向左摆,同时上体左移,两腿成左弓步式:同时右臂随体移,从右上方经面前向左侧弧形摆动至左肩上方时,左掌外旋,拳心向里,经胸前从右臂内侧向左上钻,拳心斜向上,小指侧尽量向上扭,高与鼻齐,右拳下落收抱于右腰腹处。④不停,两脚以脚跟为轴足尖向右摆动,同时上体右移,两腿成右弓步势。重心偏右;同时左臂随体转由左向右经面前弧形摆动,拳至右肩上方时,右拳外旋,拳心向里经胸前及左臂内侧向体右侧上钻,高与鼻平,小指一侧尽量扭向上,左拳继续由右肩前向体前下落,拳心向下,屈肘反臂经腰肋部向身后拧转至左胯处,拳心反转向上,目视右拳。⑤上动不停,两拳继续右上左下拧钻,这时身体重心偏移右腿,上体向右斜;当拳钻至两臂似直非直时,两足尖同时左摆,身体迅速向左扭转,两腿屈膝半蹲,左足尖向前,右足内扣成三体步,同时右拳收抱于腰腹处,拳心向里,左拳外旋,前伸使拳跟向上,高与腰齐,肘微屈,目视前方。
  要点:①左右弓步转体与两拳的上下钻翻要协调配合,眼紧随主动拳的摆动而转动。②上钻之拳要有拧劲、钻劲、下翻之拳要有按劲、扣劲。要求快速、连贯。最后一动,身体左转要疾速,要使用腰劲,带动四肢同时完成动作,做到转身变脸,手到眼到,动迅静定。
  (六)鹞子入林(顺步炮拳):同前(四)鹞子入林之①-②动,其内容和要点均同。
  (七)收式:以上(一)至(六)动连做二次后,至最后一动顺步炮拳时,两拳变掌,下落掌心向上收抱于小腹两侧,同时左足略内收,足尖点地,随后左脚前踏落实,两腿微屈,两掌同时前劈按成三体姿势。再并步对拳,立正收式。均同前。


  八、燕形

  (一)予备式:同前,由三体式开始。
  (二)燕子束身:①左腿前弓,右腿后蹬成左弓步,上体略向前倾;同时右臂直掌前伸置于左腕下方,两臂微屈,两掌腕部十字交叉,目视前方。②不停,两足以足跟为轴,足尖向右摆,身体略向右转,右腿屈膝半蹲成右横裆步式;同时两掌左下右上分开,左掌臂内旋向左侧撑托,右臂内旋屈肘上架于头部右上方,掌心均向外,目视左掌。③上体微左转,左脚尖外展向前,两腿半蹲成半马步势,左臂外旋直掌上托,右臂外旋下落,掌心斜向里停于腹前,右肘紧靠右肋部,目视左手。④右脚前进一步,足尖外展,两腿交叉成歇步;同时右掌变拳直臂向前下冲,拳心向上,左掌变拳拳心向下,屈肘与右臂在身前十字相搭,左手在里,右手在外,目视前下方。
  (三)燕子抄水:①接上式,右脚蹬地腾空上窜,左腿屈膝上提,足尖下垂;同时右臂直掌上挑,掌指向上,左臂上插,掌背靠近左小腿,掌指向下,目视前方。
  要点:右脚蹬地上窜,纵跳要高,提膝要高,整体动作要在瞬间完成。
  ②上动不停,右脚落地足尖外展,右腿屈膝全蹲,左腿落地向前平扑,膝部伸直,两脚全脚掌着地,成左仆步;同时左臂直掌顺左腿前伸,拇指向上,置于左腿内侧,右臂向后斜举,与左臂成一斜线,上体前倾,目视左掌。
  要点:仆步与左掌下插要同时完成,仆步时臀部不可突出,左腿要伸直,左脚掌与右足跟均不得掀起。
  (四)燕子展翅:①上式不停,右腿挺膝伸直,迅速前提,脚底悬空停靠在左足里侧踝关节处,两腿均屈膝微蹲;同时右臂内旋使掌心向下,向前抄,左臂回收在身前与右臂交叉(右下左上),然后两臂内旋在胸前翻转成右上左下,拳心向下,十字相搭的左独立势。②不停,右脚迅速垂直下落,屈膝震脚,左腿在右脚落地的同时,屈膝提起,脚掌离地停靠于右脚里侧踝关节处;同时两臂分别向上,向外屈臂反扣,拳心向上,高与肩平,两肘微屈下垂,目视左拳。③左足向前落地,足尖外展45度,随之右腿再上一步,两腿均屈膝成三体步;同时两拳变掌,右掌经身前向前劈出,左掌下按停于肚脐前,成右三体式姿势。(同前)。(五)收式身体左转成并步对拳势。④立正收势。燕形完。
  要点:①燕形各动作之间,可稍有停顿,但整个燕形要连续不断地完成;燕子钻天要尽量高纵;“抄水”要尽量贴地前掠,仆步不要停顿要迅速提起,使之连贯园活,一气呵成,不要有停顿和上体歪斜的现象。
  说明:燕形可连续重复练习,也可左右式都练,左右内容、动作要点均相同,惟方向相反,不另赘叙。


  九、蛇形

  (一)预备式:同前,左三体式。
  (二)蛇形右式:①左脚前垫一步,脚尖外展,后足随之前移,前脚掌着地,两腿屈膝下蹲成左歇步,身体略向左转;同时右臂屈肘上抬,使右掌从左腋向下插,停于左胯旁,手心斜向后,左掌上抬停于右侧脸旁,掌指向上,目视右前方。②右脚向右前方上一大步,随即左足跟进半步,成低三体式步;同时右臂直掌由下向右、向上撩拔,高与腰平,虎口斜向上,左掌撤至左胯旁掌心向内,上体略向前倾。目视右拳。
  (三)蛇形左式:①右脚向前垫步、足尖外展,随即左脚跟进,两腿屈膝成右歇步式,身体略向右转;同时左臂屈肘上抬,左掌顺右肩腋处向下插,至右胯旁,掌心斜向后,右掌收于左脸侧,沉肩垂肘,掌心向外,目视左前方。②上动不停,左脚向左前迈一大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两腿屈蹲成三体步;同时左臂直掌向左前撩拔,虎口斜向上,掌心向内,高与腰平。右掌下落收于右胯旁,掌心向内,目视左前方。
  要点:两掌下插和上穿要紧贴身体,上步和撩掌要同时完成,直臂前撩时,臂外旋要有向上向侧的撩拔劲,力达前臂,步到手到;两臂要紧抱在胸前,头要顶,腰要塌。
  (四)蛇形右式
  (五)蛇形左式:以上蛇形左右式可连续交替进行。趟数不限。
  (六)蛇形回身式:①当打到蛇形右式结束时,左脚向右脚后迅速倒插一步,足掌着地,随即身体向左后转体180度,右脚内扣左脚提起停靠于右脚内侧。②不停,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右脚跟进半步成三体步;同时左掌直臂向左前撩拨,虎口斜向上,掌心向内,臂微屈,右臂收于右胯旁。目视前方。
  (七)收式:①左脚略收,足尖点地,同时两臂外旋使掌心向上收抱于小腹两侧。②左脚前落踏实,两腿屈蹲成三体式步,同时左掌前劈,右掌下按成三体式姿势。③并步收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8-2004 09: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鲐形

  (一)预备式,同前,动作从左三体式开始。
  (二)鲐形右式,左脚向前垫步,右脚随之提至左腿内侧,紧靠在左踝关节处,脚尖上翘;同时两掌边外旋,边向上,至头部上方左右分开,划一整园,握拳收至腰部两侧,拳心均向上,眼向右前方平视。②右脚向右前方进一步,左脚随之跟进半步,膝部微屈,重心偏于左腿;同时两拳由腰部直向前下冲出。拳心向上,两臂微屈,两拳中间距离约10公分左右,目视前方。
  要点:①两臂分开划园向腰收回的动作,要同左脚进步一致,落步要实,两肘要紧靠肋部,两肩要沉,腰要塌。②右脚前进要与两拳前冲整齐一致,臂不要伸直,腕部与拳心要保持平直,不可上翘或下弯,右脚要有顶劲,冲拳时身体要向后坐,抬头、直腰。
  (三)鲐形左式:①右脚向前垫步,左脚随之提到右腿内侧,紧靠在右踝关节处,脚尖上翘;同时两拳向上至头部上方左右分开,划一整园,收至腰部两侧,拳心向上。②左脚向左前方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两膝弯屈,重心偏右;同时两拳从腰部向前下冲出,拳心向上,两臂微屈,眼看前方。
  要点:同前。
  (四)鲐形回身:①打到鲐形右式时,左腿迅速向右腿后倒插步,然后身体向左后转体约180度,左脚提起停靠于右脚踝处;同时两拳分别从前划一整园停于腰腹两侧。②左脚前进一步踏实,右足跟进半步成三体步,同时两拳向前冲出,高与腰齐,目视前方。
  (五)收式:同前(略)


  十一、鹰形


  (一)预备式,起式同前。
  (二)鹰形右式①左脚前进一步,右脚随即提起跟进;同时,两掌变拳,右臂外旋经左胸向左肩上穿,使拳心斜向上高与鼻齐,左拳下落于腹前,拳心向下。②上动不停,右脚经左脚内侧向右前方上一步,左脚也跟进少许,足跟掀起。足前掌着地,两腿屈膝前弯,重心在两腿之间;同时右臂内旋下落,左掌顺着右前臂内侧向上伸,伸到两掌接近时,两掌同时翻转下按,左掌前伸,高与腰平,右掌收撤停于右胯前方。目视前下方。
  要点:①右掌上与左脚垫步要一致,左脚尖略向里扣;左掌前按,右掌后撤与右脚前落要同时完成,左臂不要伸直,两掌如鹰之捉物,两膝里向里扣,上体略向前倾,并要竖颈,塌腰,沉肩,垂肘。
  (三)鹰形左式
  动作与要点与右式完全相同,惟方向相反(略)。
  (四)鹰形回身式:打出右鹰形后,左脚向右后方倒插一步,同时身体向左后转体约180度,重心落在右脚,左脚提起停靠于经右踝处。不停左脚前进一步,右脚跟进半步,两腿屈蹲,右足前足掌着地;同时两拳变掌,右掌从左臂里侧上伸,至两掌接近时,同时翻转下按,右手在前,肘微屈,掌高与腰平,左手在后,停于左胯前,目视前下方。
  要点:转身要快速,连贯,身体不可歪斜,上步与按掌要整齐一致,不要有先后之别。
  (五)收式。①左脚回收半步,足尖点地,两臂外旋,掌心向上收抱于小腹处。②左脚前落踏实,两腿微屈成三体步,同时左掌前劈,右掌下按成三体式姿势。③身体右转90度,并步对拳。目视左侧。④立正收式,目视前方。


  十二、熊形


  (一)予备式:同前左三体式。
  (二)熊形左式:①左脚向前垫步,左掌变拳回落于腹前,拳心向下;同时右掌变拳,臂外旋,拳经胸前向右上钻出,拳心斜向上。②左脚不动,右脚提起向左脚靠拢,停靠于左踝关节处;同时左拳经右小臂上穿,两拳心斜相对。③上动不行,右脚向右前方上一步,足尖向前左脚随之跟进半步;同时两拳变掌边翻边转,边从左上向右下方捋带,停於右侧腰腹部变拳,拳心相对,同时左肩膀尽量向右扭靠,目视前方。
  要点:以上三动要连贯,一气呵成,最后一动:跨步捋带,膀靠要同时完成,整齐一致,体现熊膀的威力。
  (三)熊心右式:①右脚向前垫步,左拳由下向右上钻出,拳心向上,高于眉齐,②左脚提起停靠于右踝关节处;同时右拳经左前臂上方向左前上方钻出,两拳心斜相对,③不停,左脚向左前方跨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两腿屈膝微蹲,两拳变掌边翻边经右前上方向左下捋带,停于左腰腹侧,掌变拳,拳心相对;同时右肩膀尽量向左扭靠,目视前方。
  要点:同前,惟方向相反。
  (四)熊形右式(同(二))
  注:左右式可连续练习,趟数不限。
  (五)熊形回身式:①打出右熊形之后,右脚略前移,左脚向右脚后倒插一步,前脚掌着地,脚跟提起。②两脚以前脚掌碾地,向左后转约180°,右脚踏实,左脚提起停靠于右脚内侧,两膝微屈,两拳随体转举于右肩上方。③上动不停,左脚向左前方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两掌变拳,拳心斜相对,左上右下,同时右肩尽量向左侧扭靠,力达肩膀,目视前方。
  (六)熊形收式:①右脚向后微撤,脚尖外展约45°随之左脚亦撤步,足尖点地成左丁虚步式,同时两拳变掌,掌心向上回收于肚脐两侧,②左脚前落踏实,两膝微屈,两掌边内旋,边向前劈出,左掌高于肩平,肘微屈;右掌下按于小腹部,大指根紧靠肚脐处,掌腕下塌,身要正,步要稳,目视前方,成左三体式姿势。③左脚内扣,身体右转约90°,右手经腹前向右侧平摆,掌心向上,同时左掌心亦翻转向上,两臂侧平举,肘微屈,目视右掌。④两臂屈肘,两掌经胸前向下按至小腹前,两掌变拳,拳心向下,拳心相对,两臂微屈,同时左脚向右略收,两脚距与肩用宽。目视左侧。⑤左脚向右脚靠拢,同时两拳变掌停于体侧,成立正姿势,目视前方。
  (十二形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8-2004 09: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体式(起式)



  1、身体直立、两臂自然下垂,头正项直,两脚尖外展,脚跟靠拢成立正姿势,眼向前平视。
  2、右脚向前进半步,左脚随即跟进半步,两脚尖向前,平行站立,脚距与肩同宽;同时两臂屈肘向外,向上运行至两掌与肩同高时,两臂屈肘内旋,两掌经肩前向下按掌至小腹前,两掌掌心向下,十指相对,两肘微屈,目视左前方。
  3、重心移左脚,左膝微屈,右脚向右侧撤步,前脚掌点地,脚跟提起;同时身体左转约90度,两掌由腹前向左侧前伸,臂微屈,右手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目视两手。
  4、上动不停,重心落于右腿,左腿回收半步,脚尖虚点地面;同时两掌回收至小腹前,掌心向上,两前臂紧靠腹部的两侧,右腿微屈,眼向前平视。
  5、左脚向前进一步,两腿膝部微屈,重心略偏于右腿;同时两掌上提至胸前,臂内旋使掌向内翻转向下,左掌向前劈出,肘微屈,掌心向前下方,五指自然分开,掌心内函,掌指高与肩齐。右掌落于腹前,拇指根节紧靠肚脐处。手腕向下塌劲,眼看左手食指。
  要点:①上体要正直,不前俯后仰,表情要自然,牙齿要扣,下颏略向后收。②两肩向下松垂,前臂肘部下垂,不可伸直,食指要向上挑,虎口成半园形,手心向里凹;右臂小臂靠在腹部右侧。五指撑开,腕部要向下塌动。③胸部略向内函。背部肌肉要尽力向两侧伸展开。腹部要自然充实;臂部不可向外突出;④两膝微向里扣,前膝不要超过踝关节,臀部与后脚跟上下相对,脚趾扣地,重心略偏重后腿;呼吸要自然,身体要稳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8-2004 09: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行 拳

  一、劈拳



  (一)预备式:五行拳的预备式均为三体式(下同)
  (二)右劈拳:①由三体式开始,左脚向前垫步(长约一脚)脚尖外撇约45度,膝部微屈,重心移于左腿,同时右脚提起停于左脚踝关节处,脚底与地面平行;同时右掌变拳,拳心向上,左掌收于小腹前,掌心向上,扶于右拳背下面。②上动不停,左腿略蹲,同时右拳拳心斜向上经胸前由下颏处向前上方钻出,路线呈弧形,小指向上翻转,肘尖下垂,同时左掌扶于右拳内侧,目视前方。③上动不停,右脚前进一大步(抬脚不要高)膝部微屈,左脚随即跟进半步,屈膝略蹲,重心落于两腿之间;同时右拳臂内旋成立拳向前下劈出,高与心口齐,左掌随右拳下劈时顺势变拳,拳心向里收于小腹前,左前臂紧贴左腰处。目视前方。
  要点:右拳下劈时,要与右脚落地协调一致,迈步时身体不可上窜,应保持平稳;身体不可前俯,臀部不要突出。
  (三)左劈拳:①接上动,右脚向前垫步(长约一脚)脚尖外撇约45度,膝部微屈,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左脚提起停于右脚踝节处,脚底与地面平行,与此同时,右拳变掌回撤于小腹前,左拳翻转拳心向上,使拳背置于右掌上面。②右腿略蹲,同时左拳拳心斜向上经胸前由下额处向前上方钻出。路线呈弧形。小指侧向上翻转,肘尖下垂。同时右掌扶于左拳内侧。目视前方。③上动不停。左脚前进一大步(抬脚不要过高),膝部微屈。左脚随之跟进半步,屈膝略蹲,重心落于两腿之间;同时左拳臂内旋成立拳向前下劈出,高与心口齐;右掌随左拳下劈时顺势变拳,收于小腹前,拳心向里,使前臂紧贴于左腰腹处。目视前方。
  要点:左拳下劈时,要与左脚落地协调一致,迈步时身体不可上窜。应保持平稳,上体不可前俯,臀部不要凸出。
  左右劈拳可反复交替进行练习,往返趟数不限,最后打到起式的位置再回身做收式的动作(以下均同)。
  (四)四身式:①劈出右拳,以后,两拳变掌,右掌掌心向上,左掌掌心向下,两掌相对,向左后方平摆,肘微屈,同时,右脚内扣,身体向左后转体约180度,左脚脚尖点地,脚跟略提起成左虚步式;②左臂外旋掌心翻转向上,两掌同时收回腹前,同时左脚略回收。③上动不停,左脚前踏落实,两膝微屈,重心落于两腿之间;略偏后,同时两掌内旋,使掌心翻转向下,左掌在上,右掌在下,左掌经胸前向前劈出,掌指高与肩齐,肘微屈,沉肩垂肘,右掌按落于腹前,拇指根节紧靠在肚脐处。手腕向下塌,目视左手食指。
  要点:转身时,身体不可左右摇摆,两掌平摆与转体动作要协调完整一致。眼神要随着转体的方向转视前方,不可低头弯腰,前俯后仰,头要上顶,如三体式姿势要求o
  (五)收式:①左脚内扣,身体右转约90度,右手经腹前向右侧平摆,掌心向上,同时左掌心翻转向上,两臂略低于水平,目视右掌;②两臂曲肘,两掌经肩、胸前向下按至小腹前,两掌变拳,拳心向下,拳面相对;同时左脚向右略收,使两脚距与肩同宽,目视左侧o③左脚向右脚靠拢,同时两拳变掌停于体侧,呈立正姿势,目视前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8-2004 09: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崩拳



  (一)予备式即三体式姿式同前。
  (二)并步右崩拳:左脚前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一步。置于左脚内侧脚弓后面,两腿成并步半蹲势;同时两掌变拳,右拳经左拳虎口上向前直线冲出,拳眼向上,左拳迅速回收停于肚脐左侧,拳心向里,左前臂紧靠于腰腹部。目视右拳前方。
  (三)顺步左崩拳:①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两膝微屈,重心略向后移。同时,左拳经右拳虎口上向前冲出,臂微屈。右拳迅速回撤至肚脐右侧。右前臀紧靠在右腰腹部位,拳心向里,目视左拳前方。
  要点:两腿前进时,迈步要低,抬脚不要过高。落脚时,脚跟先着地,不要故意跺地;打出拳后,前臂要向前顺,肘部下垂,小臂平直,大臂微斜,扭腰顺肩,头要向上顶劲,身体要稳定,不可忽高忽低,前俯后仰或凸臀。
  以上两动可以连续向前直打,趟数不限。
  (四)崩拳回身式:(接左顺步崩拳式)①左脚尖尽量内扣与右脚成八字形,上身右转,同时左拳收回停于腹部左侧,右拳不动,拳心向里,目视前方。②上动不停,重心移至左腿,随即向右拧腰转体约90°,右腿屈膝上提,脚尖外展。③上动不停,借转身拧腰之力右膝外展,右脚脚跟向前横端;同时,右拳随转体蹬踹的同时,拳外旋贴身上钻,由口下向前上方钻出,左拳随之亦上钻停于右肘里侧。两拳拳心均向上,目视前方。④上动不停,右脚前落脚尖外展,两膝微屈,呈交叉高歇步姿势,同时两拳边内旋,拳心边翻转向下、变拳。左掌前伸向前劈出,(变掌,左掌前伸向前劈出),肘微屈,指高同肩,右掌回收下塌停出腹部,目视前方。
  要点:崩拳转身时,身体不可忽高忽低或左右摇摆,右掌上钻与右膝上提蹬腿,动作要一致,左手前劈与右脚落地须整齐合一。
  以下可继续交替进行,向原地打回,往返趟数不限,最后打到起式的位置,再回身做收式的动作。
  (五)崩拳收式:①右脚向后撤一步,脚尖外展约45度,随之左脚亦撤步,停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脚跟点地,脚跟提起,呈丁虚步式;同时两掌外旋掌心向上回收停于肚脐两侧。②左脚前落踏实,两膝微屈,两掌边内旋,边向前劈出,左掌指高与肩平,肘微屈,右掌下按于小腹部,大指根节紧贴肚脐处,掌腕下塌,身正步稳,目视前方。
  要点:左脚回撤与前落要与两掌的回收前劈要协调一致,不要有先后之分。精神要贯注,头正、项直、舒胸、实腹、敛臀,身体右斜约45度,使之看正似斜,看斜似正,四肢肘,膝微屈,有似屈非屈,是直非直之势,前脚脚尖向前要顺,后脚内扣约45度,两脚踏实有力,重心略偏重于后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2-8-2004 09: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钻拳



  (一)预备式,起式同前三体式。
  (二)右钻拳式,①左脚向前垫步,脚尖外展45度,随即重心前移至左腿。右脚提起向左脚靠拢,右脚弓停于左踝处;同时右掌变拳,由下向左、向上再向右反臂下压,使拳心朝上,左拳则从前向下、向左、向上再向右划弧至身前掌心朝下。②上动不停。左掌继续下按。同时右拳经左掌腕内侧处屈肘向前上钻出。拳心朝上,力达拳面,高与鼻齐。左掌随即变拳停靠于小腹前。目视右拳,与此同时,右脚上步踏实,膝微屈,呈顺步右钻拳式。
  要点:右拳反压与左掌下按动作要连贯园活,协调和顺。钻右拳与左掌搬按后变拳动作要与右脚前落完整一致,不可有先后之分。
  (三)左钻拳式:①右脚向前垫步,脚尖外展45度,重心前移至右腿,随即左脚提起向右脚靠拢,左脚脚弓停于右踝处;同时左拳,由下向右,向上再向上划弧,反臂下压,使拳心朝上,右拳则回撤向下,向右再向上划弧,至体前时臂内旋,拳变掌,②上动不停,左脚前落一步腿微屈踏实,同时右掌继续向下搬按握拳靠于小腹肚脐处。拳心朝下,左拳则屈肘上钻,拳心朝上,力达拳面,高与鼻齐。目视右拳。
  要点:同前。
  如此左右钻拳可连续进行,趟数不限,打到起式位置回身。
  (四)钻拳回身:①打右钻拳之后,左脚向右脚后面倒插一步,前脚掌着地,脚跟提起,目视右拳。②上动不停,以脚跟为轴,右脚内扣身体左转180°。③重心落于右脚,左脚向右脚靠拢,两臂向左划弧至体前,左拳反压、右掌下按;④然后左脚前进一步,屈膝踏实,右腿跟进半步;同时左拳上钻拳面高与鼻齐,右拳收靠于肚脐处,目视前方。
  (五)钻拳收式,同劈拳式收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8-2004 09: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炮拳



  (一)予备式:起式同前三体式。
  (二)右炮拳:①由三体式姿势,左脚向前直进半步,同时左掌微外旋。掌心斜向上方。手指向前,右掌前伸与左手心斜相对。随即右脚用力蹬地,尽力前进一步,屈膝略蹲。左脚随之跟进。并提起靠在右脚里侧踝关节处;两掌在右脚前进的同时变拳撤回,靠紧腹部两侧,拳心均向上,目视左前方。②左脚向左前方斜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重心偏右腿;同时左拳经胸前,面前向上钻翻,由拳心向里转为拳心向外,停于头部左侧眉后耳前。拳心朝外。右拳由腰部顺左脚前进方向向前打出,拳眼朝上,拳高与胸齐,眼看右拳。
  要点:①左脚向前直进和右手前伸要同时,右脚落地与两拳回撤也要一致。②右拳向前打和左脚前进落地要一致;左拳上起时,要随着身体的转动先顺着胸部钻过鼻前,然后再向上翻转,切不可横着直接向上架,架起后拳勿过高,两肩要平要向下沉。两肘要垂,不可翻抬。
  (三)左炮拳:①左脚向前半步,屈膝略蹲,右脚跟进,提起靠在左脚内侧踝关节处;同时,左拳由前下落,与右拳同时撤回紧靠小腹部肚脐两侧拳心均向上;目平视前方。②右脚向右前方斜进一步,左脚随之跟进半步,重心偏于左腿,同时右拳经胸部,面部前方向上钻翻,停于头部右侧眉后耳前旁、拳心向前,左拳由腰部顺右脚前进方向向前打出,拳眼向上,肘部微屈,拳高与胸齐;眼看左拳。
  要点:同右炮拳、惟方向,左右手相反。
  (四)右炮拳:右脚向前半步,屈膝略蹲,左脚再跟进提起,靠在右腿内侧踝关节处;同时右拳向下落,与左拳同时撤回,紧靠肚脐两侧,拳心均向上,目视左前方;②左脚斜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同时左拳向上钻翻停于左耳前,右拳向前打出,拳高与胸齐,眼看右拳。
  以上练习可以反复左右交替练习,趟数不限。
  (五)炮拳回身:①打出左炮拳之后,左脚迅速向右腿后倒插步,脚跟提起,脚前掌着地,然后,以两脚掌为轴,向左转体约180°,左脚踏实左脚提起收靠于右脚内侧踝关节处;同时两拳随体转下落收靠于肚脐两侧,拳心向上,目视前方。②上动不停,左脚前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两腿屈膝略蹲;同时左拳向上钻翻停于左耳前眉后,右拳向前打出,高与胸齐,肘部微屈,眼看右拳前方。
  (六)炮拳收式:由右炮拳式:①右脚后撤一小步,左脚随之后撤,停于右脚前成丁虚步式;同时两拳变掌收回于小腹部,掌心均向上。②左脚前进踏实,两腿屈膝略蹲,呈三体式步;同时两臂内旋,使掌心翻转向下,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掌经胸前向前劈出,掌指高与肩齐臂微屈,沉肩垂肘,右掌按落于腹前,拇指根节紧靠在肚脐处,手腕下塌,目视左手食指。③左脚内扣,身体右转约90度;右手经腹前向右侧平摆,掌心向上,同时左掌心亦翻转向上,两臂略低于水平,目视右掌。④两臂屈肘,两掌经肩、胸前向下按落至小腹前,两掌变拳,拳心向下拳面相对;同时左脚向右略收,使两脚距与肩同宽,目视左侧。⑤左脚向右脚靠拢,同时两拳变掌停于体侧,呈立正姿势,目视前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8-2004 09: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横拳:



  (一)预备式:起式方法同前
  (二)顺步右横拳:①左脚向前垫步,脚尖外展约45度,重心前移至左脚。右脚提起,停靠于左脚踝关节处,脚底与地面平行;同时左掌变拳略回收。左肘靠近在左肋处。右掌变拳前伸。在身前置于左小臂下面。②上动不停。右脚向前进步。左脚随之跟进半步,两腿微屈;同时右拳经左臂下方向前冲出,边冲边臂外旋拧转至拳心各上,拳高与胸平,肘部微屈,左拳撤回落于腹处,拳心向下,目视右拳。
  要点:当右拳向前冲出时,由拳心向下逐渐臂外旋转为拳心向上,左臂要向里、向下扣劲。两臂如同拧绳一样,不要有丝毫松懈,右拳既要有前冲的力量,又要含有向右侧横滚的劲。两胯要缩,两膝要扣,头要顶,肩要松,右肩要前顺,身体要稳,重心略偏后腿。
  (三)顺步左横拳:①右脚向前垫步,左脚随之经右脚内侧向前迈一大步,右脚再跟进半步,重心略偏于右腿;同时左拳拧着劲由右臂下向前冲出,拳心拧转向上。高与胸齐,肘部微屈,右拳臂内旋回撤至脐腹处,拳心向下,目视左拳。
  要点:同右横拳。
  (四)顺步右横拳:动作同前右横拳。
  (五)回身拗步左横拳:①打出顺步右横拳后,左脚迅速向右脚后插步,前脚掌着地,脚跟提起。②上动不停,以两脚前脚掌为轴,身体向左后转体180度,重心落于左腿,膝微屈,右脚提起收靠于左脚踝关节处;同时右臂随转体平摆至右前方。③右脚向右前方前进一大步,左脚随之跟进半步,两脚尖均向前;同时左臂边外旋边向前冲,使拳心向上,拳高与心口齐,右拳边内旋边回撤至肚脐处,拳心朝下,目视左拳前方,此为左里横拳。
  要点:右脚前进落步要与左拳里横前冲协调一致,一动俱动,一停俱停;不要有先后之别;左拳向前冲出时,拳心要向上向外翻转,右臂要向里,向下扣劲,两臂一出一入如同拧绳一样,不要有丝毫松懈,左拳既要有前冲的力量,又要含有向右(里侧)横滚的劲,两胯要缩,两膝要扣,头要顶,肩要松,左肩要向前送,身体要稳。
  (六)拗步右横拳:①接上动,右脚前垫半步,足尖向前,随即左脚提起,停靠于右脚内侧踝关节处,脚底与地面平行。重心落在右腿。②上动不停,左脚向前迈一大步,足尖向前,随之后脚向前跟进半步;足尖也向前;同时右臂外旋拳经胸前与左臂相交向前拧转冲出,拳心转向上,高与心口齐,肘部微屈成弧形,左拳同时回撤,臂内旋使拳心翻向下停于肚脐处,目视右拳。
  (七)拗步左横拳。动作内容同前,惟方向相反……。以上为左右里横拳的动作,可连续进行。趟数不限。
  (八)里横拳回身:打出左里横拳后,稍停,右脚提起向左足内侧扣步落地,身体向左后转180度,随即左脚提起顺右脚里侧向左前方迈进一大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重心偏右腿;同时右拳在身体转动时由胸前经左臂下方向前拧转冲出,拳心向上。左拳随上体左转撤脐腹处,拳心向下,目视右拳。
  要点:转身时,上体不要歪斜,两臂要随身转动,右臂外旋,左臂内旋,互相拧劲;身体要稳定,灵活,快捷。其他要点同前。
  (九)横拳收式:①右脚后撤半步,左脚回收成丁虚步式;同时两拳变掌收于腹前,掌心向上。②两臂上举至胸前,再内旋翻转向下,左掌前劈,右掌下按,同时左脚前落,两脚踏实,成立体式势。③收式同炮拳③④⑤(略)。其动作内容路线均同劈掌。(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8-2004 10: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形意拳之起落浅论》

  起落是形意拳的精髓,拳谚云:“不知进退枉伶俐,不明起落枉学艺。”凡练形意拳者不可不明起落之理。起落的道理初学者往往觉得简单,但并非如此,细细分析、体验,大有奥妙深入探讨的内涵。就本人学练形意拳几十年的体会浅析于后。
  一、起落与抛物线原理的关系
  形意拳讲究“发人”,即将对方在一瞬间腾空击出。这比起打一拳、踢一脚来说,而“发人”是较高层次的技巧,较之拳脚更难掌握。有些形意拳爱好者,练了多年却不能“发人”,殊为可叹。究其原委,一是不得真传实教,二是不明拳理。简言之,“发人”的诀窍即“起落”二字而己。
  如果能掌握“起落”要领,即可将超于自己体重的对手,轻而易举击出丈外。这个道理并不神秘。它与近代物理学中抛物线原理是十分吻合的。按照物理定律:物体在向上斜抛时其运行轨迹为一条抛物线,抛物线的形状依抛出的速度和角度不同而各异。在初速度一样的条件下,当抛出的角度为45度时,抛出距离最远。抛物线可分为上升与下降两段,前段为升,后段为落。相应地在技击上表现为起和落两个动作。(见图一示)


图一

  以车派形意拳的劈拳来说,起要束身而起,用踝、膝、胯、腰、肩、肘、腕伸展的合力将对方重心撼动、拔起,使对方身形后仰。这个动作为之“起”。进而进寸步,同时拳下劈,使对方倒地,这个动作谓之“落”。劈拳的起落与抛物线原理相符,但劈拳与抛一般物体并不完全一样。一般抛物,当物体出手以后就不管了,但劈拳在将方拔跟离地之后还要用力前送下劈,使对方没有退步站稳的可能。
  二、起落与步法
  步法在各拳种里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形意拳中的步法尤为重要。形意拳之步法常用的有寸步,摩胫步,槐虫步等,这些步法中本身就有起落。谱曰:“消息全凭后脚蹬”。后脚蹬地为起,重心略有升高,前脚着地为落,重心略有下降。在行进中身体重心轨迹为拱形,近似于抛物线,(见图二)故练好步法,其中就包含了起落的功夫。后脚跟蹬着向前和向上两个分力,其中向上的分力起拔根的作用。形意拳之所以有硬开硬进,攻坚克锐的力量,其步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形意拳传统套路进退连环中,拳谱即要求做到六个字的运用。“踏、扑、裹、舒、抖、绝。”其中“踏”即后脚蹬地,为踩毒蛇。“扑”即前脚落地要远,如虎扑羊,如猫捕鼠。踏含起,扑含落。


图二

 三、起落与身法:
  “束身而起,纵身而落”。这是对身法起落的概括要求。细言之,束身要求两腿弯屈,重心下降,尾闾前包,肩肘放松。纵身则对不同的目的的用法有不同的要求。以蛇形而言,纵身指后腿蹬伸,重心上升,脊柱伸直,前臂上扬。对虎形来说,纵身而落是指前脚落地,重心下降,腰向前略弯,两掌向前下方按落,在这一系列动作形成的合力作用下,对方后仰跌出。
  四、起落与手法
  “起钻落翻”是形意拳手法变化的要求。起要钻,落要翻。以东派形意拳的劈拳为例,起时后脚蹬地,重心下降,尾闾前,歙沉肩,前拳拳心向后,拳背紧贴对方胸部,以拳背为着力点,拳向前上方钻伸,加上蹬腿,伸腰、伸肘之力,将对方重心拔起。落时,拳外旋90度,拳轮着力,向前下方劈落,使对方沿抛物线的后半段跌出。如功力浅,可先用钻拳将对方拔起,然后用劈拳劈出,而虎形则用双掌,钻翻与劈拳相似。
  五、起落与呼吸
  以虎形拳为例,要束身而起,即手起身落,同时吸气。如弹簧被压缩,积蓄了弹性势能。起时右脚蹬伸,重心上升,双臂向前上方伸展。即所谓“身起手落”。同时呼气,弹簧放松一瞬间爆发力的弹性动能。弹放对手远跌。
  六、起落与气力巧合
  气与力是形意拳六合之一,不仅要合,而且要合的巧妙,形意拳讲究沾身纵力,在未沾身之前,我之五弓九节必须处于灵动状态,勿使周身僵硬,僵则呆滞不灵,应变迟顿。以虎形而言,在发人时是在沾身的一瞬间全靠束尾之劲而推之,是全身九节齐鸣暴发力的应用。使对方感到强大的推力,无法抗拒。这是内劲,巧劲,气力的巧合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6-6-2024 05:15 AM , Processed in 0.06294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