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135|回复: 6

《首楞严王三昧》的正行就是二十五圆通,助行则是持戒和诵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6-2-2013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净界法师讲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要义
转自:http://www.jixiangyun.com/bbs/viewthread.php?tid=18729&extra=&highlight=&page=1(13-15楼)

二十五圆通在古德的注解有二个法门是特别重要的!

正修三昧当中有二个重点,第一是讲到正行跟助行。《首楞严王三昧》的正行就是二十五圆通。

圆通既陈信方便之无非圣性。

刚开始佛陀讲二十五圆通,是讲二十五个法门,都可以返妄归真,都可以把心带回家。二十五个法门是哪些呢?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地水火风空根识)。其实这整个二十五圆通就是你的整个身心世界,都可以把心带回家,每一个都是悟入《大佛顶性》的方便。

耳根既选,知耳门之独利此方。

佛陀讲完二十五圆通以后,佛陀说这二十五个法门也不能全部修,要找一个契机的圆根。这根机特别契我们娑婆世界的根机,找到二十五圆通当中的耳根圆通特别适合我们。二十五圆通在古德的注解有二个法门是特别重要的,第一、耳根圆通章,第二、念佛圆通章。

耳根为什么它特别厉害?

一、因为我们耳根它的功能是全方位;你看你眼睛只能看一百二十度,你的后面看不到,耳朵你听声音是三百六十度,后面有人叫你,你还是听得很清楚,它的功能特别广大。

二、它的功能特别坚固,你看你用眼睛看一佛像,看一个小时就很累了,你听声音听一天都不觉得累。耳根你可以不断的去用它,它不会有疲惫的感觉。在整个二十五圆通当中,因为耳根它的功德广大,而且它的功能也特别的坚固,所以用耳根。

这地方的耳根圆通它是要你听声音,譬如你现在听声音……你听到一些声音。我们习惯性的听到声音以后就会产生感受,而后随着声音去流转,我们一般是向外攀缘,因为有感受的刺激产生攀缘心。

这时候不是,是返闻闻自性;说你怎么会听到声音,你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呢?那能听的是谁,是谁在听声音?

这时候你开始向内去观察,就是那个心再观进去,再慢慢的观进去,到最后啪!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它找到那个闻性。

我们的佛性表现在眼睛叫见性,表现在耳朵叫闻性,见闻觉知都有它的本性,你任何一个地方回家,都可以找到你的家。耳根圆通它的所缘境就是你清净的本性,是从听声音当中回光返照。
  
念佛圆通章不这样,它的所缘境是佛号,直接忆念佛号直接感应道交,然后悟到本性。这二个是不一样的,这二个到经文再详细说明。总而言之,它整个正行就是要你,返闻闻自性。

《首楞严王三昧》有二个助行:一、持戒清净;二、诵咒保护自己

助行有二,修《首楞严王三昧》有二个地方要注意:

第一、四种的清净明诲

一、明诲殷勤,戒乘俱急。

这是三世诸佛一种很明确教诲。佛陀的戒法有性戒跟遮戒。遮戒有时候是因时制宜,哪一尊佛到这个地方,他有时候有制,有时候没有制,因为环境不同、根机不同,但是杀盗淫妄是四根本重罪,三世诸佛出世一定会制的。

四种明诲就是,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这是三世诸佛很明确的教诲,这一定要遵守的。修《首楞严王三昧》你要守四根本重罪,这是第一个助行。

二、道场安立,显密互资。

修《首楞严王三昧》你要有一个道场,要有一个清净的环境要结界,而且要持咒。

为什么要持咒呢?为了要防止鬼神障,因为我们无量劫来,有时候冤亲债主,刚好到鬼神界去了,这时候你要持咒保护自己,因为你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首楞严王三昧》有二个助行:一、持戒清净;二、诵咒保护自己。

这到经文都会说明他正行助行,而这二个修行之前的前方便就是,第一、了解你的目标在哪里,你为什么要修习;第二、你今天所对治的什么?是六根门头的习气。这就是整个《楞严经》讲了三卷半,所谓返妄归真的方法,这是讲到修行。

三、修行位次,修行当然有它的过程

无渐次而立渐次,能历之正助圆彰。

在修行当中有一个能历的心,也就是能念的心,我们这一念心从它不变的体性,它是没有渐次的,真如的清净法身,没有所谓的前后好坏的渐次;从本质上是没有渐次,但是从它的数量,从它随缘的作用来说,就安立了渐次。

意思是说我们要把心带回家,但每一个人对家的感觉,是相同也不同,是不同也相同。

这句话怎么说呢?你看初一的月亮跟十五的月亮,光明是一样的,但这二个数量不一样,有大小的差别。所以说你今天把心带回家,虽然大家的所缘境都是清净的本性都是家,但是它的数量还是有它的差别,所以在没有渐次当中勉强安立渐次,这时你就是正助圆彰,正行就是正念真如,助行是持戒诵咒。

即位次而非位次,所历之转依如幻。

那么你所建立的过程也是一样,它数量的确是有位次,但它的本质也的确是没有位次。所以转依如幻,转我们的妄想,转我们的攀缘心,而依止常住真心。

你每一个修学都要让你的妄想慢慢减少,要知道这是妄想,然后慢慢让它减少,所谓心常觉照,不随妄转,转烦恼而依止真如。

修学位次,我们今天要注意一个观念就是转字。

《楞严经》在经文当中没有讲到一个断除烦恼,没有这句话,这是本经跟其它经典不同的地方。它认为烦恼就是真如,你不要断它,你不随它转;你知道它是烦恼,你不要跟着它转,它自己就变化,你看着它,它自己就变化了,你不要把它消灭掉,你只要保持觉悟就好,这地方的重点在心常觉照。

古人说:主人翁,你要醒一醒啊!就是这个道理。

从《楞严经》的观念,你怎么判定你的修学有没有进步?就是你那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你发觉你妄想减少很多,你发觉你的想法都是从内心的道理生起的,很少是从外境给你刺激产生的。你出家十年的时候,你很容易受外境的影响,出家二十年以后,外境对你的影响越来越少,你就进步了。

《楞严经》讲到五十五个阶位,都在判定今天你的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你是老是用我喜欢做什么,那就完了,你还活在感觉当中,那就完了!你这个人根本没在修《首楞严王三昧》。

你在整个修学观念当中,你经常告诉你自己,我应该做什么,我一定要做什么,这种观念越来越多,越来越强,表示你这个人成功了,你今天能够慢慢的转妄想而成为真心。

《楞严经》很多枝末的东西它都不讲,就讲到根本,生死的痛苦,烦恼的障碍,是有根本的,就是妄想,你就是喜欢跟着感觉走;所有诸佛菩萨的功德也有一个根本,就是跟着道理走,跟着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个真理而走,跟着大佛顶性而走。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16-2-2013 12:15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2-2013 04: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Z,請看長阿含第十四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2-2013 05: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补上来一些佛教大德对于《楞严经》二十五圆通法门的见解,仅供同修们参考:

《楞严经》中世尊为了使众生悟入自性,便请二十五位菩薩各自敘说他们「发明心地,觉悟本体」的方法。其中,每一位菩薩依据自我根性的不同,都各自发展、经验出不同的「圓通法门」。也就是說,二十五种法门,任何一门修持成功,都叫做「圓通法门」。一门通,门门通。--《圣严法师教观音法门》,圣严法师


一门通,一切门通。自性里面並沒有门,只有悟入自性時有修行的法门。修行時有方便门,悟入了即沒有门,所以《楞伽经》說无门为法门;有门可入是方便,无门为門是顿悟。--《圣严法师教观音法门》,圣严法师

问:为什么一般的佛学者居然说《楞严经》是假的?宣化:因为它说的太真了,说人的毛病太彻底,令妖魔鬼怪无所遁形,原形毕露,故他不得不说《楞严经》是假的。如果说它是真的,第一他做不到;四种清净明诲,他不能守;二十五圆通,他不能修。
--宣化上人问答录

一般都认为《楞严》是密宗必修的、禅宗必修的,好象淨土宗的经典里面沒有《楞严经》。其实「大势至菩薩圆通章」就是《楞严经》上的,还有「观世音菩薩耳根圆通章」,但是很少人去念,一般人念观音菩薩,都念《法华经》里面「观世音菩薩普门品」,都念这个。文殊菩薩,这是世尊命令他的,让他替我们娑婆世界,特別是替地球上这些众生,这二十五种法门给他选一种,文殊菩薩帮助我们选,选的是「耳根圆通」,就是观世音菩薩,所以观世音菩薩跟这个地方的众生特別有缘分。我们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最灵光的是耳朵,看看不清楚,听得清楚,所以耳根比眼根厉害。观世音菩薩就是修耳根圆通的,「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所以我们跟菩薩缘就很深,根性相同。——净空法师

古德劝我们念佛,常说‘持戒念佛’。在三无漏学里面,因戒生定,因定开慧;《首楞严》是圆满的大定,当然,它的根基是‘净戒’——戒律清净到极处,才能够证得圆满的大定。--净空老法师讲述,《楞严经》第六卷最后的《清净明诲》章

《楞严》不仅是对禅有重大的帮助,它对大乘佛法,任何一个宗派、法门,都给予最基础、最扎实的修学开示,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它。--净空老法师讲述,《楞严经》第六卷最后的《清净明诲》章

‘摄心为戒’,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看‘都摄六根’,戒学圆满了;‘净念相继’,‘净念’是定,‘相继’是慧,定、慧就成就了。可见大势至菩萨教我们修学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也是圆满的三无漏学。在这一章经文里面,特别著重在‘净念’。这个‘净念’的标准,实在讲是在摄心。--净空老法师讲述,《楞严经》第六卷最后的《清净明诲》章

通常说到戒律,总是说杀、盗、淫、妄,把‘不杀生’摆在第一条;五戒它是第一,八戒它也是第一,菩萨戒它还是第一。但在‘楞严’会上,佛为我们宣说四重戒,是把‘淫戒’摆在第一,它的次第是:淫、杀、盗、妄。为什么排列顺序跟通常戒律不一样呢?交光大师在此地也为我们说明:诸佛菩萨接引一切众生是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为本,‘不杀’是真实的慈悲,所以将不杀生摆在第一条。本经的情形不一样,这部经它的因缘很特殊,教起因缘跟其他经不一样,是阿难启请的,与阿难的修学有著密切的关系,这在本经第一卷里面,说得很详细...阿难对于理论非常有兴趣,天天在研教,疏忽了修定,于是乎这一次遇到了摩登伽女就遭了难,其实这是他自己功夫不够,如果自己有定、有慧,摩登伽女的先梵天咒,就拘束不了阿难。世尊知道这个事情,在王宫里面应供之后,来不及说法,赶紧回去帮助阿难,解除他的困难——佛顶放光,光中化佛,化佛说出五会楞严神咒,佛派文殊师利菩萨,将这个楞严神咒带到阿难处,把阿难救回来。于是阿难尊者这才真正觉悟:有解无行,没用!这才要求世尊教导他真正修行。一个真正修行的人,在戒律当中,淫戒是第一。--净空老法师讲述,《楞严经》第六卷最后的《清净明诲》章

佛法修学的中心是定,戒是帮助我们得定,是重要的手段,舍离戒而得定,绝对不可能;如果有可能,佛不必对我们这样的强调戒律,不必对我们如此严格的要求;可见得戒是修定唯一的真实基础,我们不能不重视。--净空老法师讲述,《楞严经》第六卷最后的《清净明诲》章

你看《楞严经》里面「二十五圆通章」,二十五位菩萨都是第一,没有说哪个第二的。《华严经》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彼此互相赞叹的,没有毁谤的,都是自己谦虚,赞叹别人。这是「世界悉檀」的意思。--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第三十三集)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2-2013 05: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鏡花水月 发表于 16-2-2013 04:44 PM
LZ,請看長阿含第十四卷。

谢谢读帖,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2-2013 10: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多放点 楞严经, 这个时候最需要 了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2013 0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nash_ph_41 发表于 17-2-2013 10:01 AM
感恩,多放点 楞严经, 这个时候最需要 了
阿弥陀佛

谢谢同修,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0-6-2014 0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末学是看了楞严经文言文后才知道原来这个出自楞严经:

净宗法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130144a5k65gzvx56f6u6d.jpg
在此献上绘图,感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11-2024 05:48 AM , Processed in 0.119415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