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40|回复: 0
|
净界法师:整个攀缘心的相貌就是前尘虚妄相想!
[复制链接]
|
|
原文:净界法师讲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要义
转自:http://www.jixiangyun.com/bbs/viewthread.php?tid=18729&extra=&highlight=&page=8 (109-110楼)
我们看前面的经文,佛陀七处破妄,阿难尊者说我的心在内、在外、在中间…,佛陀只是说不是这个、不是那个…。那么到底是什么,佛陀都没讲。佛陀到这个地方之前,都没有把这妄想的相貌,所谓攀缘心的相貌,明白的标出来。到这个地方就把攀缘心的相貌标出来了,所谓的前尘虚妄相想。这句话分三段说明:
一、前尘。前尘就是外在的五尘,我们过去的业力,所谓众生共业,把外在的色身香味触,把这五尘创造出来;譬如我们今天生长在台湾,我们有台湾的天空,台湾的山河大地,台湾的房子…这个就是前尘。就是过去我们大家的共业,把台湾的环境创造出来,这五尘现在我们的眼前。
二、虚妄相。我们个人的业力就是别业。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去接触这五尘的时候,我们心中又出现一个我们自己受用的影像,这就是个人的业力;譬如你看我们今天大家吃同样的饭菜。这个饭菜就叫前尘,但是每一个人去看饭菜的时候,其实相状不一样。基本上说,福报大的人看到的饭菜特别美妙,十个人去看这饭菜,福报大的人,看到的饭菜,比一般人更加漂亮、更加的好吃,共业中有别业。当外境出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有一个影像的时候叫虚妄相,这个就是个人的业力显现出来。
三.想。然后我们根据这虚妄相产生很多很多的想像。譬如说我们产生一个正面的想像,这是一个美好的东西,我们产生追求,产生贪爱;如果我们产生一个负面的想像,就产生一个嗔恚的烦恼,希望远离。
总而言之,这想法是怎么来呢?是由外境的带动产生的。如果没有外境,这想法就没有了,因为有前尘才有你心中的虚妄相,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这个就叫作攀缘心。当你一个念头生起来的时候,这个念头是外境的刺激产生的,是一时的情绪,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攀缘心。
那么这个攀缘心会有什么样的过失呢?会迷惑我们的真性。由于我们无始劫以来都认为这攀缘心,把这个会破坏我们真性功德的贼,把它当作自己的儿子,而一天到晚跟它在一起,结果失去了我们自己的父亲,失去我们的常住真心,所以就冤枉的受到生死轮回的痛苦。
妄想它的作用,在《楞严经》后面,它说它是一个局部的。你跟这个境接触产生这个想法;有人赞叹你,说:你这个人很好,你从你这个人很好这几个字产生一个想法;有人说你这个人不好,你又从外境中又产生一个想法。所以它说这妄想是一个局部的刺激才产生一个想法。
那这样子有什么缺点呢?我们经常用这样的思想来过活,你将这个当作是我们生命的自体有什么缺点?
佛陀讲一个譬喻说:你有一座大海,这大海被风一吹产生了水泡。而这愚痴的人他大海都不要,他只要这个水泡。这水泡有问题啊!它是一时的风吹碰到石头产生一个生灭的水泡,但这水泡起来到最后又消失掉了。
所以当我们习惯性一直要以我们的攀缘心,当做我们真心的时候,第一个我们永远活在生灭法当中,因为这境一变化,这个心就跟着变化;第二个我们因为依止这攀缘心,我们失掉了大海。其实我们忽略了整个真如本性无量的功德,而追求一个小水泡,因小失大啊!
所以整个攀缘心的相貌就是前尘虚妄相想。
佛陀一再的逼问,终于把阿难尊者心中的病源给逼出来了。佛陀后面会开十帖的药,来破除前尘虚妄相想。
到这地方为止,等于是佛陀的七处破妄的总结,后面就是为开显真心来作布局。
壬二、正示真心有体。
这段是说明阿难尊者心中的惊怖,而请求佛陀的开示。阿难尊者长久以来的心都是根据前尘虚妄相想,他这一念识攀缘外境 ,才会产生一定的反应,如果外境没有刺激他,他是不会反应的,他习惯性是从外境来带动他的心。那么突然间佛陀说:咄!阿难尊者!此非汝心。这时候他心中产生很大的害怕,他把他害怕的心情表达出来。
造善用此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
阿难白佛陀言:佛陀!我是佛陀八个堂兄弟当中,我是最小的堂弟,我当初的出家,我因为爱着佛陀美妙的三十二相,还有佛陀殊胜光明的形体;我因为攀缘这样殊胜相貌,才下定决心舍弃世俗的深重五欲跟佛陀出家的。换句话说,佛陀!我当初发心是用这一念心来发心的,我是攀缘佛陀的殊胜相好出家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出家以后(他整个自力的功德),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我也非常用功,我也是用这一念攀缘的心,来作佛陀的侍者,把佛陀整个生活照顾得很好,也因为这一念心来好好持戒,乃至于未来有一天,我阿难尊者功德圆满的时候,我也可以像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一样,到十方世界。我可以像普贤菩萨现出无量的身心世界,来供养无量的诸佛,来承事无量的善知识。也是用这一念心亲近十方诸佛,承事善知识,我用这一念心现在供养如来,我也用这一念攀缘的心来供养十方诸佛。(这是讲上求佛道)
阿难尊者堕入淫室以后,他请佛陀开示修学大乘的止观法门,但是刚开始佛陀并没有马上说出修行的方法,而是先端正我们心中的根本。有二种根本,一个是杂染的根本,一个是清净的根本。所以佛陀必须把阿难尊者的心先加以调整,先做一个心态的调整。
然怎么调整呢?
佛陀是用破妄显真二个方式来调整。到前面为止都是在破妄,破除阿难尊者心中的妄想。
那什么是妄想呢?
简单的讲就是前尘虚妄像想。
我怎么知道我现在是落入妄想?
我们看到念头第一件事情先不要动,你要问自己一件事,问这个念头你从什么地方来?
妄想的来源是很重要的,我这妄想是因为有什么人跟我讲什么话、因为我看到什么事情才有这个想法,这个想法是在修行当中舍掉生死的根本,你用它来念佛,用它来拜佛,这都没有用的。你说他今天拜一百拜,我跟他拼了我拜二百拜,完了!你一开始就是妄想,你用这样的想法你不可能有所成就的,你的根本就是虚妄嘛!你不是发自内心的愿望佛道无上誓愿成。
我的心有佛性,佛的心也有佛性,我要假借无量光无量寿的名号来开显我的佛性,这就是成佛的因缘;所以我愿意拜佛,你这个心的出处是来自于你内心深处的本性产生的愿望,这是成佛的因缘。
我们在修行当中要经常的知道,什么是你心中的贼,什么是主人,你要搞清楚;我们不可能马上离开贼,因为习惯性跟它在一起,但是你要先知道;我们会有很多习气,我们会经常失掉正念,这个很正常。但是你先认清路头很重要,因为这样你才有希望。如果到现在什么是贼什么是主人你还不知道,你就完全没有希望。我现在做得不够好,但是我有希望,我每天在进步。
为什么呢?因为我认清路头。你只要不断的用功,你就有一分的进步,一个人最可怕是他不知道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妄,这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你没有希望了!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很清楚,了解妄想不表示我们随时可以离开它,我们以后还是会经常跟它在一起,但是你知道它是妄想,只要你回光返照,你就能够进步,因为它是虚妄的。
我再讲一次:妄想最怕你回光返照,妄想最怕你问它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它就完了!因为它根本没有地方来,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它就是心境的碰撞产生一时的因缘,它哪有什么来处,它根本就没有体!心境碰撞产生一个想法,这个境一消失这个念头就没有了,觅之了不可得,它哪有什么自体,随境生灭的。
我们修行佛法,你不要很辛苦去压抑它,烦恼起来好像很辛苦,这边压完那边冒出来,你只要问它一件事情:你从什么地方来?它就没办法了,它招架不住。所以说修行要有一些方法的,要善巧方便,不是你胡乱修行,这是没有结果的。
常住真心是离开了六尘的外境它是有自体的,它不像前面的妄想是离尘无体。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