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993|回复: 3

依据路名划分的乔治市古迹 PART 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5-2013 03: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ART 1--  http://lewistanblogger.blogspot.com/2012/05/blog-post_19.html

PART 2-- [url=http://lewistanblogger.blogspot.com/2012/05/part-2.html]http://lewistanblogger.blogspot.com/2012/05/part-2.html[/url]

PART 3--  http://lewistanblogger.blogspot.com/2012/06/part-3.html

PART 4-- http://lewistanblogger.blogspot.com/2012/06/part-4.html

PART5-- http://lewistanblogger.blogspot.com/2013/05/part-5.html

大伯公街 KING STREET

King Street, 或者当地华人习惯称这条老街为“大伯公街”。这条老街道,有着中西方两个意思不连贯的名称,但它分别代表了这条街过往曾发生的老故事,以及它的一段历史。

King Street的由来,可追溯至1786年,是当年开发的第一条街道。当时英国政府为了纪念英皇,便把这条街道取名为KING街,用以表彰 King George,这也是乔治市(Georgetown)之名的来源。
然而,华人之所以称它为“大伯公街”,其中的缘由是因为早期华人南来槟榔屿落地生根时,因为同乡群居的现象,以及地缘组织的形成,使这条街道成为了聚拢各家宗族组织、祖籍、信仰的中心点。


IMG_5523_副本.jpg


1.伍氏家庙
0138A9033CEA2A07FF80808138A66687.jpg


2. 武帝庙
images (2).jpg


3.台山宁阳会馆
photo_main02.jpg



4.大伯公庙
大伯公街上的海珠屿五属大伯公庙是Tanjung Tokong海珠屿大伯公庙的分庙。1801年,陈泽生获得政府许可,让位于大伯公街分庙的原址免费建为分庙,方便游客和信徒的祭拜。
images (1).jpg




5. 中山会馆
踏进中山会馆,放在会馆中央的孙中山塑像是由中国中山市所赠送,墙上左右两侧40幅的香山起义插画出自名人之所,而一系列60幅辛亥革命的历史与人物也是先辈网罗而来。里头也有一个石碑是在1939年大型重修后立下的。走上一楼,阁楼除了供奉着中山先人,一尊从中山市运来的威武关帝与之相映而辉。

在1800年初创年间,香山会馆是位于目前的大咯巷海滩数间的亚答屋,到1802年间因乡人接踵而至而改建会馆,当时的建筑物是一座单层砖瓦民房,定名为“香邑公司”。在该地址运作了88年后,香邑公司才迁至现址,并以“香山会馆”注册。直到19411年10月10日,中国革命成功,为纪念革命先贤孙中山,所以易名为“中山会馆”,此名沿用至今。

中山会馆并没有孙中山下南洋时留下足迹的纪录,目前仍追查不到创会者的身份,但根据槟城著名历史学者郑永美的“槟榔屿香山人史话”记载,该馆先贤是在1800年清朝嘉庆年间,由10余名中山邑先贤所创办。

这10余名先贤当年分乘两艘帆船沿海岸航行月余,冒着生命危险抵达槟榔屿。姓名可稽察到的先志有鲍志,郑某,鲍华,程世帝。其中程世帝于1800年和伙伴来槟榔屿,1816年逝世后葬在他生前捐献的广汀第一公冢旧凉亭旁。程世帝或许就是当年创办香邑公司的其中一员。

逾200年前,槟榔屿有位香山人胡始明却鲜为人知。他是槟榔屿第二位同时也是末代甲必丹。当年他的官邸就在现今的会馆十余部外的义奥街62号屋子,而义奥街是1801年李夫爵士给胡适明的产业。胡适明极有可能是义奥公司早期的首领。

images.jpg


6. 增龙会馆
“增”指的是增城,“龙”指的是龙门。增龙会馆乃是在创立之时,由中国广东省增城和龙门两邑的南来华人所组成的。这座超过200年历史的老会馆坐落在大伯公街20号,从创立至今曾未搬迁。

增龙会馆创始于1801年,依据嘉应会馆在1801年的地契上已表明任胜公司已存于其北侧。按照这个说法,有理由相信增龙会馆的历史超过212年。增龙会馆在历史上曾有其它名称,即仁胜公司,仁胜会和增龙管。

甲必丹郑景贵祖籍增城人,南渡以后成了华社领袖。郑景贵也是早期增龙会馆主要资助人之一。增龙会馆最初信理员为屋契代表的有二:一属仁胜会馆,一属增龙管,代表为冯登桂(贵),郑兴发(郑景贵之父),钟亚三,刘亚五等。在后来1916年召开的会员大会中,增龙管和仁胜管的屋契才合而为一。世界第二次大战以后,增龙会馆许多重要文书档案不复存在。

1960年代末,刘天锡因年迈体弱而卸下会长之职后,会务一度停顿,无人领导。根据“槟城增龙会馆会史”,当时“会所无适当的人管理,楼下摆设小型台球,楼上租予印人,后座堆积烂铁,积欠门牌税,地税,所得税,会所产业信托人皆已身故,未依法律补选新受托人等。”

这引起了霹雳增龙会馆主席拿督张炜荣局绅和司理黄明德的注意。在他们的周旋下,“全马增龙会馆协助槟城增龙会馆复兴委员会”宣告成立,仍以拿督张炜荣局绅为主席,黄明德为司理,统筹复兴槟城增龙会馆事宜。在复兴委员会的努力之下,终于产生新一届的槟城增龙会馆历史,槟城增龙会馆又重新步入正轨,逐渐发展起来。

zenglong-1.jpg

华盖街 Farquhar Street

罗根纪念碑

华盖街法庭大厦对面一座站著4个女神像的纪念碑,该纪念碑已有百多年历史,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是纪念谁的纪念碑。这纪念碑是纪念英殖民时代伟大的民间律师-罗根律师

罗根律师(JAMES RICHARDSON LOGAN)是1819年4月10日在英国出生,在海峡殖民地落地生根。罗根为民请命,专当亚洲人的辩护律师,与自己的同族的欧美人打官司,在法律界引起佳话。他曾担任华人秘密组织的法律顾问,不畏强权为华人和印度人争取权益,受到当地人的敬仰。罗根是首位代表人民与英殖民政府打官司的律师,也是全国唯一在逝世后有人为他打造纪念碑的律师。罗根于1869年10月20日逝世,埋葬在乔治市。

为了纪念罗根,当地人为他建造了这座纪念碑。这纪念碑的四面站著维护正义的4个女神像,代表了正义,智慧,刚毅及自我克制。该纪念碑原本坐落在法庭大厦的停车场,长年受人忽略。槟城法庭大厦数年前进行维修时,发现了该纪念碑的意义,并把它安置在法庭大厦对面的大路旁。
Light-Street-penang-m18.jpg



槟州博物馆

槟州博物馆是于1786年,由开辟槟城的莱特上校兴建的,至今有226年历史。该建筑物曾在1821年,充作大英义学园校舍,直到1927年。

从1928年至1960年,建筑物再改成哈菁学校宿舍。直到1965年才改成槟州博物馆,并由当时的槟州元首敦乌达主持开幕。博物馆里收藏着许多有关槟州历史的资料,以及人民的生活用品,包括巴巴娘惹服装,人力车,乐器等。随着收藏古物的增加,该博物馆需要更大的空间发展。

pmuseum.jpg


圣母升天大教堂 CATHEDRAL OF THE ASSUMPTION
圣母升天大教堂历史悠久,它是在莱特上校发现槟城和圣母升天节前夕罗马天主教欧亚人从吉打州到槟城不久后(1786年)建立的。1955年,它被颁布为大教堂。

圣母升天大教堂里有一架体积庞大的管风琴,拥有600音管,属全槟仅有。该管风琴1914年便建造,是全国最古老的风琴之一,而且是二战后保留至今仍能奏乐,才叫人难得。

管风琴属于气鸣乐器,是流传欧洲,历史悠久的大型键盘乐器。管风琴是风琴一种,不同是风琴通过脚踏鼓风装置吹动簧片来振动发音,管风琴靠铜制或木制音管发育。

管风琴音量洪大,气势雄伟,音色优美,庄重并有多样化对比,能模仿管弦乐器器重,演奏丰富和声,公元10世纪后开始进入教堂,尤其适合演奏宗教音乐。
DSC_0015cc.jpg


圣芳济中学 SAINT XAVIER'S INSTITUTION
圣芳济中学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罗马天主教学校,建于1850年,由 LA SALLEAN 兄弟所创建。 这所学校在二战时期曾是日军的海军基地直到被同盟国的B-29炸毁机给轰炸。这所学校在1954年重开,并以全新建筑展示新面貌。
images (3).jpg


槟榔律 PENANG ROAD

砚壳(SHELL)油站
槟榔律砚壳油站原是油库售卖汽油,是于1913年设立。林荣辉父子公司创办人林荣辉是当时的汽油商。随着砚壳公司生意日益升涨,公司决定于1925年买了这块地建成现在的砚壳角落(SHELL CORNER)添油站,林荣辉理所当然成为经营这家添油站的人选。踏入2013年,该油站已100岁了,林氏父子的油站生意更即将传给第4代。
11_2.jpg


古丁古梅故居 RESIDENCE OF KU DIN KU MEH
古丁古梅(KU DIN KU MEH)1848年生于吉打州的ANAK BUKIT,他14岁就担上吉打州狱长。除了是名马来文和泰文学家,KU DIN也是1894年法律书藉编写人。 1897年,吉打苏丹阿都哈密(SULTAN ABDUL HAMID HALIM SHAH)委任古丁为色都(SETUL)最高专员。

当时,色都、加映和普吉岛都是在泰国管辖的吉打县内。 由于古丁对色都的政经农教发展,使他被誉为色都开创之父。

1902年,古丁开始被誉为色都王,并且允许使用东姑哈鲁汀(TENGKU BAHARUDDIN BIN TUNKU MEH)的称号。 1909年,在曼谷条约(PERJANJIAN BANGKOK)下,色都被纳人泰国版图。在古丁的管理期间,色都港口与槟榔屿及RAGOON有密切的贸易关系。古丁本身也有几艘船只从泰南出口燕窝、木 材、椰子等等到槟岛。 古丁后来与一名槟城女子结婚,他们的办公室兼住家就在槟榔律路。暹罗(今泰国)政府一直保留古丁的职权直至他1916年退休。古丁在1932年逝世,并且 安葬在色都。

古丁有一本关于色都(SATUN)的政治生涯日记,这本手写记载是用爪哇文记录,如今收藏在泰国曼谷的国家档案局里。该故居现今已是一个经济酒店。

images (4).jpg


槟榔律圣芳济天主教堂
在16世纪葡萄牙占领马六甲时,宗教也随着殖民政府来到马来半岛,并且向
非欧美人传播教义。槟岛身为一个天主教教区,对传播教义更不遗余力,尤
其在岛内积极向各族群推广宗教教育。

1857年,淡米尔教徒在坟场附近兴建一间小教堂,进行宗教活动。十年后,
即1867年,槟城哥菲家族捐出一片地给槟城ASSUMPTION大教堂,以兴建一
座新的圣芳济教堂。



st xavier church.jpg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10 收起 理由
ong449 + 5 精品文章
OJH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5-2013 05: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很多没有听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13 05: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ansks1737 发表于 29-5-2013 05:09 PM
谢谢分享。很多没有听过的。

不用客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13 10: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客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5-2024 08:13 PM , Processed in 0.073831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