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22|回复: 15
|
放生一条鱼,它要吃很多活的小动物,请问这样放生不是让它造业吗?
[复制链接]
|
|
摘自: 净空法师开示,《学佛答问》(第六十三集),2001/2/27,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档名:21-090-0063
问:「放生一条鱼,这一条鱼还是要吃很多活的小动物,请问这样放生不是让这一条鱼造业吗?」
答:你想得很多、想得很广,这个鱼就不要放了。不要放的时候,你怎么去养它?你可以不放生,养在家里,这个是最圆满了;你不杀它、不害它,你养它,也不让它到河里面去吃小动物,这个做得最圆满,这个可以值得提倡。可是寺庙里放生池都不行,放生池里头有小鱼、大鱼,大鱼还要吃小鱼,所以只好各别来养。
佛教导我们,教导我们要有善心,有好善之心、好德之心,如果这样微细的去分别,去执著,固然是有道理,可是妄想分别执著不能放下,你所做的这些好事,都是六道里面有漏的善法,将来果报是在六道里面享福,不能超越三界。我们一定要懂得佛的意思,佛教我们放生,真正用意在哪里?养自己的慈悲心。对一切众生平等的慈悲,至於大鱼吃小鱼、吃虾米,是它的业报。它虽然造业,比起我们人是微乎其微,为什么?它吃饱了它就不害众生,我们人不吃也要害它。
所以,人如果不受圣贤教育,人是动物里面最可恶的、最坏的。你看毒蛇猛兽,它吃饱了,它躺在那里动都不动,小动物在它旁边走来走去,理都不理它,实在饿得不得了才抓一只来吃,你就晓得它一生能吃多少。不像人,人造业超过它们百倍、千倍都不止!不吃它,也要整它,也要害它,也要去杀它,所以人是动物里面最可恶的。
佛示现成佛一定到人道,为什么?最坏的众生先度。为什么佛要到人道来示现,为什么不到天道去示现,为什么不到畜生道示现?佛的慈悲心,哪一道众生最苦就先度他;哪一道众生造的恶最严重优先度他,所以到人道,人最优先,道理在此地。
礼敬佛法僧三宝,礼敬净空法师大德,愿以分享此文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回向无上菩提,回向四众和合,回向世界和平,回向正法久住。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9-5-2014 06: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下是阿姜查大德关于动物和杀生的智慧开示:
摘自: 阿姜查,《证悟:阿姜查的见道历程》
1. 有人问我:“隆波!如果不杀生,我们怎么生存?如果不杀蚊子,它们就会咬我们。”“嘿!你已经杀了几年的蚊子?”“从孩提时就开始了。”那么,蚊子都不见了吗?即使你一辈子都坐在这里杀蚊子,它们也不会结束。如果蚊子不会停止,那么最好是你停止,这样就不会有事。如果你想持续顽抗,输的将总是你。动物界的生存方式就是觅食与吃,它们看事情的方式和人不一样,因此让我们提升自己的心,到超越动物的层次吧。如果我们一直像这样和蚊子厮混,输的总是我们。我只是提出想法供你们思考,如果你们想杀就去杀吧!但是我保证,你们永远也杀不完。
2. 假设我们为自己盖了一间房子,其实那不只是我们的房子。蜥蜴会来停留,老鼠也会来居住,它们不知道这是谁的房子。它们只看到一处遮蔽的地方,所以它们就前来居住。我们因此而生气:“嘿,老鼠在咬我的枕头与草席!”老鼠不知道那是什么,它们只看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可以拿来作培育下一代的巢穴。那就是它们的方式,它们不是想偷我们的东西。如果我们具备超越动物的智慧,我们就应该约束自己,并得到一些启示。根本没有什么问题,法应该像这样深入事物的根柢。
3. 你们看过猴子吗?它们安静吗?有安静的猴子吗?猴子就是这样,总是四处攀爬,静不下来。也许你会因此而感到沮丧,你觉得它们应该乖乖坐好,不应该到处攀爬与跳跃。你可能气得想杀掉它们,但是你看过静止不动的猴子,能够像人一样打坐吗?不可能,除非那只猴子死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你应该强迫它们变成另外一个样子吗?你应该了解猴子就是这个样子,宇宙里的每一只猴子都会继续像这样。如果你看过一只,并清楚地了解,你就会知道所有的猴子。你会随顺自然,因为那就是猴子的方式。无论猴子安静与否,你的心是另一回事,它能静得下来...
4. 如果你希望猴子安静,是自找苦吃。那不是佛陀希望你解决问题的方式,你应该根据实相去解决问题。如果一直钻牛角尖,最后你会发觉,你还是没有能力改变它们。你必须放下,随顺自然...这个世间也是一样,佛陀被说成是清楚觉知世间的人,就像我们清楚地知道猴子一样。
5. 学生:假设一只猴子在玩火,如果我们顺其自然,它可能会烧了我们的房子。阿姜•查:不,不……不是这样,那是另外一回事。我们了解猴子,并且应该有比猴子更高的智慧,你会让它们拿火烧了你的房子吗?出现危机时,你应该要知道该如何处理。举例来说,每个人都会死,但是我们仍然会照顾我们的生命。不过你们医生照顾的方式是治疗与控制疾病,而不是预防死亡。那是不可能的,没有这种药,如果你知道这一点,你就会照顾你的患者,并像这样治疗疾病。
6. .假设有一个罪犯来到医院,他涉及抢劫并中弹,医院必须照顾他。有些人可能会说医生在帮助抢匪,救治他,致使他再去犯罪。其实不是这样,医生的职责就是救人,救活了之后,他们再去犯案,并不是你的错。你只是尽一个医生的职责而已,不是为了帮助他犯罪。救人脱离病苦,是医生应该做的事...当人们生病时,他们会急着找医生。同样地,如果一只猴子准备烧我们的房子,我们一定会想办法制止它..。医生并无法让人免于死亡,没有这样的药,即使再高深的研究也办不到。那并非医生的领域,他们的职责只是减轻病苦,帮助人们活久一点而已。这就是所谓的“别让猴儿烧了你的房子”。
礼敬阿姜查大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
|
|
|
|
|
|
发表于 29-5-2014 09: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见到动物或鱼类将被杀时把它买下来拿去放生是好事,但有时候人们为了放生特地吩咐鱼翁或他人尽量安排许多活动物或鱼类以便作为放生用途就不是善举了,因为这是非常自私的贪妄行为以使自己可以获得福报,这样的行为不但得不到什么福报反而造恶业。 |
|
|
|
|
|
|
|
发表于 30-5-2014 09: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行善要有心而发,要没有分别心。
我也是众生,家人也是众生,其他人也是众生,动物也是众生,爱众生从爱自己爱家人做起,但众生平等,对自己与家人的爱应与对他人对动物一样。
是这样吗?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0-5-2014 1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IACorpIns 发表于 30-5-2014 09:50 AM ![](http://cforum.cari.com.my/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行善要有心而发,要没有分别心。
我也是众生,家人也是众生,其他人也是众生,动物也是众生,爱众生从爱 ...
学佛的目标是为解脱烦恼。行善止恶只是学佛的路途风光而已,属于五戒十善的范畴,更重要的要守护自己的身口意。
为了行善的事情而生起诸多烦恼,见到别人行善也生起诸多烦恼,这就是与烦恼相应;与烦恼相应的时候,跟佛法就不可能相应了。所以净空法师说“你想得很多、想得很广,这个鱼就不要放了”,末学所领悟的意思就是这个(未必大家的领悟会跟我一样)。
只要我们的心思不在于正念的时候,忘了关切自己的身口意的时候,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圆满的,都不可能跟佛法有所相应。当我们跟佛法不相应的时候,我们就是外道,跟我们是不是学习南传或北传佛法是没有关系的。
当我们以烦恼心去引证经论跟别人争论佛法的时候,我们的心念就不正了。
当我们以烦恼心批评别人的善心善行的时候,我们的发心就不正了。
当我们以烦恼心来做教人行善吃素放生的时候,所做事情虽有功德,烦恼却跟恶道相应,这个善中就有恶,事情就不会圆满了。
所以一件事情是否做得圆满,主要还是从观察我们的心念来决定,那个更为重要。如果我们的心思偏离了正道,这个偏离正念,就是无明烦恼,这个无明烦恼就是荤腥。末学觉得南传佛教所教的《荤腥经》应该是这个意思,并不是叫你不应去鼓励吃素,而是教你比吃素更重要的是守护内心的正念,勿要放逸。
这些事情都是我们一般学佛人常犯的通病,末学自己也是常犯,所以时常要提醒自己、策励自己。
如上是末学的主观领悟,不能保证正确,诸位同修共勉之,南无阿弥陀佛。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30-5-2014 01:10 P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30-5-2014 0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30-5-2014 12:50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学佛的目标是为解脱烦恼。行善止恶只是学佛的路途风光而已,属于五戒十善的范畴,更重要的要守护自己的 ...
那么您觉得如何分享自己的见解是没有烦恼心的呢?
对于没有心想要了解佛法的人,我们是否应该置之不理呢?
初学者,心里太多问号了。也许真的应该从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管开始?
|
|
|
|
|
|
|
|
发表于 30-5-2014 0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IACorpIns 发表于 30-5-2014 09:50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行善要有心而发,要没有分别心。
我也是众生,家人也是众生,其他人也是众生,动物也是众生,爱众生从爱 ...
简单的一个考验。
你能做到对情人和父母一样的付出吗?
情人50% ,父母50%
|
|
|
|
|
|
|
|
发表于 30-5-2014 0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6" 楼说得不错
我觉得一个论坛,就肯定是有发表言论,思想,意见,理论的存在性质。
如果 意见就是烦恼,那论坛 又是什么情形出现呢?
是单单转贴的网路线上 佛语/大德法语分享区吗?
还是单单的网路线上礼佛区吗?
还是单单的网路线上佛经下载区吗?等等
这种属性的佛教网路大有所在,可以以个人自由去投入参与。
但这个是论坛,它不是这个属性。
不然的话,一切发帖是不是都应该投在"疑问意见箱" 那里了呢? 本帖最后由 alpsfeel 于 30-5-2014 05:53 A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30-5-2014 0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ubera81 发表于 30-5-2014 05:32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简单的一个考验。
你能做到对情人和父母一样的付出吗?
你总是发两难问题,
凡人何苦为难凡人?
我們一樣有最平凡的头脑
世間问题i已經太多烦人 你怎麼忍心再給人难题。。。
本帖最后由 alpsfeel 于 30-5-2014 05:59 AM 编辑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0-5-2014 0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IACorpIns 发表于 30-5-2014 01:21 PM ![](http://cforum.cari.com.my/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么您觉得如何分享自己的见解是没有烦恼心的呢?
对于没有心想要了解佛法的人,我们是否应该置之不理 ...
觉察自己的妄想和烦恼,就是学佛的第一步。
没有人一开始就没有烦恼,所以不怕有烦恼,只怕觉照迟。
这个观照念头、处理烦恼的过程,就是佛法的实践过程,这个透过实践得到的领悟才算是解行并重。
所以第一步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有信心可以维护身口意三业的情况之下,自然可以跟同修进行交流、讨论和分享。
但是觉察烦恼来了,想要恶口骂人了,这时候不如先缓一缓,先照顾好心念和口业,避免让负面情绪去增加别人的负担。
学佛要是自己不能受用,说得再多也还是说食数宝。不只帮不了自己,反而还会误导他人。
同修共勉之,南无阿弥陀佛。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30-5-2014 02:20 P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30-5-2014 0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lpsfeel 发表于 30-5-2014 01:54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总是发两难问题,
凡人何苦为难凡人?
修行者就是要面对这样的难题。
不是对或错的选择,而是那个选择对当前是最理想。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30-5-2014 02: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ubera81 发表于 30-5-2014 01:32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简单的一个考验。
你能做到对情人和父母一样的付出吗?
坦白说我做不到,但是那是我们的目标。
我相信当一个人没有分别心,可以观自在时,是可以做到的。
|
|
|
|
|
|
|
|
发表于 30-5-2014 0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IACorpIns 发表于 30-5-2014 02:24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坦白说我做不到,但是那是我们的目标。
我相信当一个人没有分别心,可以观自在时,是可以做到的。
就算你能做到50%-50%的时候,问题都还没有解决的。
因为别人认为你做不到50%-50%。
所以你这个目标并不能解决问题。
如果说鱼拿回家养是可以,但是有一些问题。养鱼需要氧气。
就要付电费和鱼食品。如果万一养死了呢?
|
|
|
|
|
|
|
|
发表于 30-5-2014 03: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ubera81 发表于 30-5-2014 02:41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就算你能做到50%-50%的时候,问题都还没有解决的。
因为别人认为你做不到50%-50%。
以我的理解,佛法无对错,分别在于心。
能够没有分别心的对待,就好了,别人的看法不是那么的重要。
行善要由心而发,要量力而为,没有能力不要逞强,尽力了还是无法达到,那是缘份。
如法师所说:如果想很多,这鱼就不要放生了。如果担心很多,这鱼也就不要养了。
这是自找烦恼,是执着哦。做了善事本应开心,如果为善而不乐,那是很糟糕了。
|
|
|
|
|
|
|
|
发表于 30-5-2014 06: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IACorpIns 发表于 30-5-2014 03:20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以我的理解,佛法无对错,分别在于心。
能够没有分别心的对待,就好了,别人的看法不是那么的重要。
不错,修佛在于“心”。。
记得找回自己的”心“。
|
|
|
|
|
|
|
|
发表于 30-5-2014 07: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ubera81 发表于 30-5-2014 10:29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错,修佛在于“心”。。
记得找回自己的”心“。
觅心了,不可得!![](static/image/smiley/miluegg/pity2.jpg)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