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207|回复: 23

道元禅师的坐禅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5-8-2015 1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元禪師的坐禪觀
劉英孝
道友之頁>

日本曹洞宗的始祖道元禪師,生於西元一二○○年,十三歲出家。西元一二二三年入宋遍參,一二二五年入天童如淨禪師會下參學。一日坐禪間,因如淨禪師懲戒衲子之因緣,身心脫落,脫落身心,當下徹證。於西元一二二七年,回日弘揚正傳佛法,建立永平寺僧團。西元一二五三年因病辭世,享年五十四歲。道元禪師遺有《正法眼藏》,《永平廣錄》,《永平清規》,《學道用心集》,《普勸坐禪儀》,《寶慶記》等著作,弟子孤雲懷奘記有《正法眼藏隨聞記》一書。
今僅以道元禪師之《辨道話》,《普勸坐禪儀》,《正法眼藏隨聞記》等著作中相關坐禪之片段,嘗試解明道元禪師之坐禪思想 :
一.  坐禪是諸佛直傳之最上妙術
道元禪師在《辨道話》: 諸佛如來俱單傳妙法而證阿耨菩提,有最上無為之妙術,是唯佛授佛,無邪則,以自受用三昧為其標準也。遊戲此三昧,以端坐參禪為正門。

諸佛所單傳的最高的修行就是坐禪。諸佛都依自受用三昧坐禪而開悟。道元認為: 佛祖之道,只坐禪也。[正法眼藏隨聞記卷六]
道元禪師堅持專務坐禪,不參雜誦經念咒等修行:
依宗門正傳所云,此單傳正真之佛法乃係最上之中的最上者。自參見知識始,不更用燒香•禮拜•念佛•修懺•看經,但打坐得身心脫落。[辨道話]
安住在坐禪三昧中,只管打坐,身心脫落,就是最徹底的修證。

二. 修證一等
道元禪師當年赴宋求法,最重要的就是解決當時日本佛教顯密共談「本來本法性,天然自性身」,亦即本來是佛,為何要修行的問題。他在如淨禪師會下徹證後,解決了這個問題。他說:此法雖於人人之分上豐具,而未修不現,不證無得。[辨道話]
不論有情或無情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而凡夫因無明妄想執著之故,無法直下承當,故仍須修行以離妄想。然修行與證悟並非兩段,而是修不離證,證不離修的修證一等。將修證分開,寄望通過種種修練方法而成佛,道元禪師直斥為外道之修行。他說: 夫謂修證非一,即外道之見也,佛法乃是修證一等也。今證上之修故,初心辨道,即本證之全體也。故授修行之用心,必須指示修行之外無期待證悟之念,因修行直指本證之故。修之證,則證無際﹔證之修,則修無始。[辨道話]
道元禪師的說法,與中國祖師所云「修證即不無,染污即不得」,可謂如出一轍。凡夫因為妄認此身心為我,視外境山河大地及其餘有情眾生為他,且憶想佛為相好光明,與我絕對隔別,故不明一切不二之實相而有所求,有所得。道元禪師說: 諸佛之常住持此中,各各方面,不遺知覺,群生之長使用此中,各各知覺,方面不露。[辨道話]
凡夫因妄想執著,故分別能所,隔開修證,不明一切眼耳鼻舌身意,都是法性的動用,與諸佛無別。

三. 佛道不屬思量、分別、卜度、觀想、知覺、慧解
道元禪師所提出的坐禪與其他人所教導的坐禪,最大的不同在於,坐禪不是手段,而是結果。他所提倡的是因果一如,修證一等的坐禪,只管打坐,脫落身心。所謂坐禪,必須放捨種種的見解,放捨對身心的執著,否則無異於外道的坐禪。道元禪師說:

我等不闕無上菩提,雖鎮長受用,而不得承當故,而起知見,大道徒然蹉過。依此知見,空花區宇也,或謂十二輪轉,二十五有之境界,三乘五乘,有佛無佛之見無盡,不可以此知見為佛法修行之正道。而今正依佛印,放下萬事,一向坐禪時,超越迷悟之情量邊,不拘凡聖路,逍遙格外,受用大菩提也。[辨道話]
諸佛境界,不可思議也,非心識可及,況不信劣智之得知耶,唯正信大機能得入也,靈山尚有退亦佳矣之類。[辨道話]
正因為佛法非心識可及,所以道元禪師堅持要以親證一大事因緣者為師,否則不如不學。他說:
傳授佛法,必以證契之人為其宗師,文字學者不足為其導師,如一盲引眾盲。[辨道話]
佛法不在思量分別,所以道元禪師反對從文字學者學習,他在《正法眼藏》中即有多處貶抑經師與論師。即使經師與論師能說「即身是佛」、「即心是佛」,也還是知解之徒,於佛法夢也未見在。

四. 坐禪的正確方向
前文提道,道元禪師所提倡的坐禪,必須放下知見解會,放下身心。不可以心作種種的取捨分別,其第一要務,是要以離我執為修行之方向。道元禪師說:

學道先須離吾我,縱雖學得千經萬論而不離我執,仍不免墮入魔坑。[正法眼藏隨聞記卷六]
離我見者,不可執此身。縱窮古人語話,雖常坐如鐵石,著此身而不離者,萬劫千生不可得佛祖道。[正法眼藏隨聞記卷五]
種種見解皆本於我見,所以參學,要從捨離我見下手。捨離我見的方法不是先立一個「我」來坐禪,不是舉身心修證萬法,相反的,是任萬法進前來修證一切本來無我。此即無為之妙術,如此的坐禪就是佛行。道元禪師說:
坐即佛行,坐即不為,是即自己之正體也,此外別無佛法可求。[正法眼藏隨聞記卷三]

五. 坐禪的心要
道元禪師所提唱的坐禪心要,以《普勸坐禪儀》一文最能簡潔而具體的呈現,尤以該文之前半段為要術。以下嘗試解明之。

原夫,道本圓通,爭假修證。宗乘自在,何費功夫。況乎全體迥出塵埃兮,孰信拂拭之手段。
一切眾生本來就是道,圓通無礙,無二無別。道元禪師在《學道用心集》裡也提到,參學一開始就要信自己本來就在道中,不迷惑,不妄想,不顛倒,無增減。從法的觀點來說,一切本來具足,任何方便、開悟、見性都不必要。一切本來解脫,身心本自脫落。何須修證?  何費功夫?  所有見聞覺知的現象世界都是法本身,無可分別。
大都不離當處兮,豈用修行之腳頭者乎。
一切都是當下因緣的顯現,毫無一法可得,何須修行?
然而毫釐有差,天地懸隔,違順纔起,紛然失心。
如果不能安住當下,而緊緊的抓住自我意識不放,而想要以我為中心來修行,在利害、得失、愛憎、是非、善惡之間取捨,就會越修離道越遠。
直饒誇會豐悟兮,獲瞥地之智通﹔得道明心兮,舉衝天之志氣,雖逍遙於入頭之邊量,幾虧闕於出身之活路。
悟道既非一瞥之經驗,亦非一悟再悟,身心脫落只需一次罷了。真正的知是不知,真正的見是無見。
矧彼祇園之為生知兮,端坐六年之蹤跡可見。少林之傳心印兮,面壁九歲之聲名尚聞。古聖既然,今人盍辦。所以須休尋言逐語之解行,須學回光返照之退步。身心自然脫落,本來面目現前。欲得恁麼事,急務恁麼事。
放捨身心之執著,自在從緣。欲得如是,當下努力,不交餘念。
夫參禪者,靜室宜焉,飲食節矣,放捨諸緣,休息萬事,不思善惡,莫管是非。停心意識之運轉,止念想觀之測量。莫圖作佛,豈拘坐臥乎。
勿隨自我意識之干擾,勿以思想壓抑思想自然的動用,放任六根,無所求,無所得,無所悟。
(中略)兀兀坐定,思量箇不思量底。不思量底如何思量。非思量。此乃坐禪之要術也。所謂坐禪非習禪也,唯是安樂之法門也,究盡菩提之修證也。公案現成,羅籠未到。若得此意,如龍得水,似虎靠山。當知正法自現前,昏散先撲落。

点评

赞叹~ +300  发表于 26-8-2015 12:54 PM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8 收起 理由
usauser + 5 谢谢分享
Quest716 + 3 赞叹~只管打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8-2015 10: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打坐90分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8-2015 1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禅是曹洞宗的延续。。虽然也有临济派,但属于少数。现在,教这个日本禅的华人,就是洪文亮老师。
大慧宗杲讲学这种禅也有个窠臼,就是会待在黑山鬼窟。。。当然,现代要到这种黑山鬼窟也不简单。
天童正觉那一脉的语录中,都看到日本禅的影子。。。
曹洞宗的语录,文字真是美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8-2015 1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日本的默照,常被人批评,有的人还称什么默照邪禅。。
但是,继程法师教导的默照,却重新诠释了默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8-2015 11: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Quest716 发表于 26-8-2015 11:26 AM
其实日本的默照,常被人批评,有的人还称什么默照邪禅。。
但是,继程法师教导的默照,却重新诠释了默照。 ...

兄对禅门的非常了解,赞叹啊。其实直管打坐不容易啊,我们的心喜欢去捉住一样东西,或有得有证。只管打坐中,很容易就流入昏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8-2015 1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ethen1980 发表于 26-8-2015 11:53 AM
兄对禅门的非常了解,赞叹啊。其实直管打坐不容易啊,我们的心喜欢去捉住一样东西,或有得有证。只管打坐 ...

我这种是鹦鹉禅啦~~

只是觉得,默照,只管打坐,在惺惺和寂寂方面的平衡不容易拿捏。。

禅宗里面太多宝了,可惜渐渐没落。渐渐忘记。
以前一花开五叶,路边的老婆子也懂禅,现在华人专在教禅的剩下慧门、洪文亮。。轰动一时的李元松现代禅也解散了。。
连研究禅的学者也没几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6-8-2015 1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HO能打坐90分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8-2015 1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8-2015 05: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房学韬 发表于 27-8-2015 05:05 PM
嗯...
依一些年轻网友的要求... 分享资料:

这不是坐禅会带来的问题,那些是皮肤有问题而已。
我有位女性朋友坐八个小时都没什么。反而更加有精神和分析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8-2015 05: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8-2015 06: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房学韬 发表于 27-8-2015 05:46 PM
哈~
   这些问题 主要需要具备 两个因缘:
     1. 血液循环不好、血管肌肉弹性差、身体含氧量低

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8-2015 06: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8-2015 03: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聽説
禪宗比較適合上根利器之人
末法時期之人根器越漸愚鈍
參一個念佛是誰都搞不懂了
勤拂拭明鏡臺以保有菩提身
發願往生净土或侍彌勒下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8-2015 07: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Quest716 发表于 26-8-2015 12:21 PM
我这种是鹦鹉禅啦~~

只是觉得,默照,只管打坐,在惺惺和寂寂方面的平衡不容易拿捏。。


有事想请教兄,关于惺惺和寂寂, 只管打坐, 入静容易, 但可能不太明白清楚明了,也就是惺惺的含义,因为一入静了,只会越来越静,外界声音都开始听不到了,如何清楚明了,这里的惺惺,到底指的是不昏沉,还是清楚感知外界?

就算是开着眼睛, 开始入静时,眼睛都开始模糊了,如何保持惺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8-2015 03:1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usauser 于 29-8-2015 03:20 PM 编辑

问来问去,不如坐九十分钟,清不清楚,惺不惺惺,坐超过九十分钟,就开悟了。
images095U987P.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8-2015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usauser 发表于 29-8-2015 03:18 PM
问来问去,不如坐九十分钟,清不清楚,惺不惺惺,坐超过九十分钟,就开悟了。

你能坐90分钟,开悟了?
想问下开悟者,关于我慢。
我慢是什么?如何成立?如何解决此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8-2015 1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慢(巴利文与梵文:Māna,藏文:nga rgyal),佛教术语,意译为憍傲、傲慢、虚荣。以无明产生的萨迦耶见为根源,导致对于自我产生错误的认知,因而产生的心态与见解,都可被称为慢,又称我慢。无论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自己比别人低劣或是自己跟别人相同,这种种心态都可以被称为慢,它会导致对自己或对别人不尊重,产生痛苦与烦恼。它被认为是五毒、六烦恼之一,《俱舍论》将其列入八不定地法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8-2015 0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毒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8-2015 0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看《來果禅師語錄》的一段開示,把末學一下震醒,老禅師說:“一切諸慢,凡慢有我,比貪嗔癡三毒更毒。前三毒雖毒,終有休時,獨我慢一毒,在人道慢人,在鬼道慢鬼,在畜道慢畜,任居何處,有處生慢。其義雲何?如在人道慢人者,如俗人唱歌,一聽,這歌不好聽;鬼道慢鬼者,大鬼弄人太慢,小鬼即嫉曰:我比你還弄得快些。畜道慢畜者,如豬子初來,大豬一口含住小豬一甩;又如羊子新來,慢小羊者,大羊就欺小羊;一角甩多遠。仔細看來,即將大地人與非人,見他如見父母,見你如見諸佛,將可或改。”

因為對貪嗔癡,一般學佛到一定程度,自己是能看破的,但對自以為是的我慢,一般自己很不容易識破,極難覺察,無孔不入,一不留神,就落入自以為是的我執之中。有一笑話,說當官的都喜歡奉承,但某高官自稱:“我就不喜歡別人奉承”,但旁邊人說:“確實,唯有您不喜歡被人奉承”,高官聽了很是受用。

末學對我慢亦深有體會,以前無論做什麼事,都自以為比別人看的更明白,常喜歡在領導面前提出一些見解,見解雖沒錯,但都是以顯示自己聰明的形式提出來的,結果每次都讓領導不喜歡,為此喪失許多機會。我慢幾乎是所有知識分子的一個通病,無論學佛,搞學術,還是搞行政技術,都既障礙智慧,又損福報。

許多人求名求官,到一定層次後,並不為圖利,而是心底裡渴望被別人仰視、羨慕,喜歡被人前呼後擁、高人一等的那種虛榮、面子,這些都是我慢,最愚蠢了,但世人卻樂此不疲。

末學學佛以後也一樣,在寺院遇年輕法師講法,若發現法師一點口誤就沾沾自喜,覺得自己的見地很不錯,似乎比法師還高。前段時間去一個寺院,見到一位很有名的當家大和尚,就是生不起恭敬心來,心裡老有各種雜念:“不知這位大和尚修證怎樣?”等等,這些都是我慢在作怪。後來想起,僅那位大和尚給一位普通居士做法事時那極其莊重、恭敬,極其認真的態度,就是一般修行人所遠做不到的,那真的是內心清淨的表現。

對佛法僧三寶不敬,是極損害修行的,一切僧都是僧寶,皆應禮敬謙誠,即使個別僧人見地不如某居士,但光那戒體就值得每一位居士禮敬,因為戒是佛法的骨架,只要修行人能嚴格持戒,總會成就,所以,持戒居士都理當敬僧。

那些自以為有些神通,動不動就拿維摩诘菩薩舉例,自稱許多居士修證、見地比和尚還高的人,或者把僧寶只局限於有修證見地的高僧,或者只禮敬當家大和尚,不禮敬年輕和尚,對一般居士就更甭說了,都不如他,這些分別心都是大我慢。

中國近代以來,佛學後來居上,挑頭的人都是居士,自以為比正宗佛教法師還高明,結果培養出來一脈靠考據來判定偽經的佛學家。近些年出來的附佛外道,自以為比佛還高的清海無、LHZ,還有帶一幫徒弟,自以為都開悟的X居士,唉,多了,這些在家學佛人都是入了大我慢的魔套,他們有些說法很容易打動貪心熾盛的信眾,對中國佛教破壞非常大。

為什麼法師大德很多,卻從沒有對外自稱明心見性,自說開悟的呢,因為放下我執才能見性開悟,“我”都沒了,那開悟的是誰呢,若說是佛性,佛性本來不迷,何談開悟,若說是眾生妄“我”,但“我”本虛妄。所以凡對外自稱開悟的,都是大我慢的眾生妄心,實未開悟。

網絡上的我慢就更多了,別人一對自己的帖子贊歎就高興,一指出毛病就沒完沒了地跟帖辯論,總想找回點面子;或者只隨喜見解比自己高的帖子,見到有一點小毛病的帖子,就居高臨下或者興奮地給人指出來,結果把我慢也傳給了對方,人家就難接受,就你來我往地爭論起來。有的把自己那虛妄的登錄名還真挺當回事,弄幾個馬甲做幫手,自吹自擂,這些都是我慢。

學佛人對不學佛的人更容易生我慢,比如,自己尚沒明白,卻老喜歡給人宣講佛法,結果被人家一頓搶白,沒有功德智慧說動人家,卻說人愚癡。

其實,人一放下我執,即生佛性智慧,即使不學佛的人也有智慧,有些人只是不懂理論,但很會用,如許多事業極成功人士就是這樣,心地非常慈善,做事不用琢磨就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任何別人處理不了的麻煩事,他一去就圓滿解決,凡有這種智慧的人,都值得我們禮敬,學習。

只有內心謙下,才能見到眾生之智慧。所以,應象來果禅師說的,要把一切眾生都看成佛一樣,都比自己高貴智慧,對一切眾生都要禮敬,這樣才能去除我慢。正象蘇東坡佛印那個故事一樣,心中有魔,見人人皆魔,心裡貪啥,就見人人貪啥,內心如佛,見人人都是佛菩薩。

總之,我慢就相當於妄“我”之骨架,都隱藏在貪嗔癡等妄“我”皮肉內,不易覺察,一般要先消貪嗔癡,才能體會並消除我慢。我慢支撐著妄“我”,對學佛的障礙作用實際比貪嗔癡更頑固。我慢大時,刀槍不入,眾生的本具佛性都會被我慢這個殼子罩住,就很難和佛菩薩、大德的加持形成感應。

所以,學佛特別強調要虔誠恭敬,要五體投地地磕頭,就是要把學佛的最大障礙——我慢消掉,去掉了我慢,就通透了,念經、念佛就能直入心性了。

若能先消除我慢,我執惡念老窩的骨架就散了,再去貪嗔癡,相對就容易多了,再學佛就容易上道了,前面一馬平川。

阿彌陀佛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_-)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2015 09: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ethen1980 发表于 29-8-2015 07:53 AM
有事想请教兄,关于惺惺和寂寂, 只管打坐, 入静容易, 但可能不太明白清楚明了,也就是惺惺的含义,因为一 ...

这个难倒我了,因为我静坐时,重寂不重惺。。有时钓鱼,就起来走走,有时还喝咖啡。。
我觉得是不昏沉

或许,默照的祖师语(比日本默照更接近源头)可以让你有些启发:

〈默照銘〉宋.宏智正覺  
默默忘言。昭昭現前。鑒時廓爾。體處靈然。靈然獨照。照中還妙。露月星河。 雪松雲嶠。晦而彌明。隱而愈顯。鶴夢煙寒。水含秋遠。浩劫空空。相與雷同。妙存默處。功忘照中。妙存何存。惺惺破昏。默照之道。離微之根。徹見離微。金梭 玉機。正偏宛轉。明暗因依。依無能所。底時回互。飲善見藥。檛塗毒鼓。回互底時。殺活在我。門裡出身。枝頭結果。默唯至言。照唯普應。應不墮功。言不涉聽。萬象森羅。放光說法。彼彼證明。各各問答。問答證明。恰恰相應。照中失默。便見侵凌。證明問答。相應恰恰。默中失照。渾成剩法。默照理圓。蓮開夢覺。 百川赴海。千峯向岳。如鵝擇乳。如蜂採花。默照至得。輸我宗家。宗家默照。透頂透底。舜若多身。母陀羅臂。始終一揆。變態萬差。和氏獻璞。相如指瑕。當機有準。大用不勤。寰中天子。寒外將軍。吾家底事。中規中矩。傳去諸方。不要賺舉


永嘉禅师教舍摩他,也讲惺寂要两全:

“惺惺寂寂是,惺惺妄想非;寂寂惺惺是,寂寂無記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4-2024 09:40 AM , Processed in 0.110877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