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791|回复: 2

臺灣法藏法師對《無量壽經》會集本的十八點質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10-2016 03: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臺灣法藏法師對《無量壽經》會集本的十八點質疑

選自《淨土深義》第五講 淨土法門的實修與檢非


下面還有十五分鐘時間接著要稍微講一下另一件事情,希望你們用心聽,但是也不要認為我在批評人,我覺得作為一個出家人,固然是無諍,但既然我們有自己對佛法的認識,這里把我們的疑慮談出來,希望給大家參考。就佛法的立場來說,這種事情應該公開討論,那就是有關《無量壽經》會集本的問題。

-----------------------
無量壽經會本是非:【印光大師極為反對會集本 】◎釋戒定

         
       
——重讀印公三復王子立居士書

看了今年浙江《台州佛教》第二期刊登的張秉全居士《印光大師也讚嘆〈無量壽經〉會集本嗎?》文章,很有感慨。憶念當年(民國廿九年)夏蓮居擅自會集《無量壽經》後,曾托人傳口信致印光大師,請求予以支持。印公得知後,極為反對,立即手書三封信致夏蓮居好友王子立居士。這三封信編入《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蘇州靈巖山寺版本 524 頁始)。

目前,面對著夏蓮居《無量壽經》會集本在某些地區的流行,很有必要重讀一下當年印光大師為了捍衛佛經尊嚴,反對會集本而親自寫下的復王子立居士三封信,以利眾生正確修學淨土法門。

復王子立居士書一

人貴自知,不可妄說大話。觀汝之疑議,看得譯經絕無其難,只要認得外國文,就好做譯人,譯人若教他譯經,還是同不懂外國話的一樣。你要據梵本,梵本不是鐵鑄的。須有能分別梵本文義,的確,或傳久訛謬之智眼,方可譯經。然非一人所能。以故譯經場中,許多通家。有譯文者,有證義者。其預譯場之人,均非全不通佛法之人。汝完全認做為外國人譯話,正如讀書人認字,聖人深奧之文,了不知其是何意義。此種妄語,切勿再說。再說強令無知識者誤佩服,難免有正見者深痛惜。光一向不以為悅人耳目而誤人。若不以光言為非。則守分修持。否則不妨各行各道。他日陌路相逢。交臂而去,不須問你是何人,我是誰。

復王子立居士書二

一無量壽經有五譯。初譯於後漢月支支婁迦讖,三卷,文繁,名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次譯於吳月支支謙,有二卷,名佛說阿彌陀經。以日誦之經,亦名佛說阿彌陀經,故外面加一大字以別之。又有趙宋王龍舒居士,會前二譯及第三譯,並第五趙宋譯,四部取要錄之,名大阿彌陀經。當時大興,後因蓮池大師指其有不依經文之失,從此便無人受持者。大藏內有此經,各流通處均不流通。有謂另有一種者,即此經也。第三譯,即佛說無量壽經二卷,現皆受持此經,即曹魏康(國名)僧鎧譯。第四,即大寶積經,第十七無量壽如來會,此經王龍舒未見過,乃唐菩提流志譯。前有元魏名菩提留支,非唐人,世多將留支訛引之。第五譯,名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宋法賢譯。原本二卷,以宋人以所譯經多為榮,故分兩卷,於絕不宜分處而分,今刻書本作一卷。就中無量壽如來會,文理俱好。而末後勸世之文未錄,故皆以康僧鎧之無量壽經為準則焉。

復王子立居士書三

無量壽經中,有三輩。觀無量壽佛經,有九品。下三品,皆造惡業之人,臨終遇善知識開示念佛,而得往生者。王龍舒死執三輩即是九品,此是錯誤根本。故以下輩作下三品,其錯大矣。故上輩不說發菩提心,中輩則有發菩提心,下輩則云不發菩提心。無量壽經三輩,通有發菩提心。在王居士意謂下輩罪業深重,何能發菩提心。不思下輩絕無一語云造業事,乃系善人。只可為九品中之中品。硬要將下輩作下品,違經失理,竟成任意改經,其過大矣。在彼意謂,佛定將一切眾生攝盡。而不知只攝善類,不及惡類。彼既以善人為惡人,故云不發菩提心。死執下輩即是下品,故將善人認做惡人。不知九品之下三品,臨終苦極。一聞佛名,其歸命投誠,冀佛垂慈救援之心,其勇奮感激,比臨刑望赦之心,深千萬倍。雖未言及發菩提心,而其心念之切與誠,實具足菩提心矣。惜王氏不按本經文義,而據觀經,硬誣蔑善人為惡人,竟以惡人為判斷。王氏尚有此失,後人可妄充通家乎。既有無量壽經,何無事生事。王氏之誤,蓮池大師指出,尚未說其何以如此今為說其所以,由於死執三輩即九品也。書此一以見會集之難。一以杜後人之妄。魏默深,更不必盲矣。膽大心粗,不足為訓。                民國廿九年八月廿日

由此可見,印公在第一封信中,不點名地指責夏蓮居(西夏氏沒有直接致信印光,故不必點名),不識外國文,豈能分別梵本文義,更何況譯經,然非一人所能。警告夏氏切勿再說(托人傳口信)再說雖令無知識者誤佩服,難免有正見者深痛惜。若不以光言為非,則守分修持。否則,不妨各行各道。印公在第二、三封信中,舉例說明會集佛經,純屬錯誤,王龍舒就犯了錯誤。明確告誡︰以康僧鎧之無量壽經為準則焉。何無事生事。

有人說,夏氏會集本是千古以來之最善本(劉承符語)。會集本︰無一語而不詳參,無一字而不互校,務使精當明確,鑿然有據,無一義不在原譯之中,無一句溢出本經之外(梅光羲語)。這完全是妄語!

今舉三例,足以證實夏氏會集本根本不是善本,根本違背了原五種譯本的經義。

篡改尊名

原五種譯本中經首都有三兄弟:“尊者優樓頻螺迦葉,尊者伽耶迦葉,尊者那提迦葉”和禪宗第一代祖師“尊者摩訶迦葉”共有四名尊者。在夏氏會集本(法會聖眾第一)中被篡改為不明身份的“尊者迦葉”一尊名。這是破尊者身!

後漢支婁迦讖和吳支謙的原譯本中都是:“阿闍世王太子及五百長者子聞阿彌陀佛二十四願,皆大歡喜踴躍……”,夏氏會集本(皆願作佛第十)中被篡改為︰“佛說阿彌陀佛為菩薩求得是願時,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聞之皆大歡喜……”。“王太子”改為“王子”,皇帝的王位到底由誰來繼承!夏氏有資格來選定嗎?“阿聞世”改為“阿闍”,難道當和尚等於當王子嗎?“長者子”改為“大長者”,眾兒子變成了眾父親,這行得通嗎?這說明夏氏不懂梵語,濫竽充數,鬧出笑語。

刪除僧寶

原五譯本經首“萬二千人俱大比丘僧眾代表”,在唐三藏菩提流志奉詔譯本中列二十五位代表;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本中列三十五位代表;在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本、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鎧譯本、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明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詔譯本中均列三十一位代表。幾十位的僧眾代表萬二千大比丘,實質上並不算多。可是,夏蓮居對此很為反感,狠心刪改為五位代表,其中一位身份不明代表,這是為什麼?對於這個問題,朝思暮想升座十四代淨宗祖師的某法師解釋為︰“出家人不如在家人。……現在學佛有成就的,排名是在家女眾第一,在家男眾第二,出家女眾第三,出家男眾排在末尾。(《講記》四冊第 2 卷 27 頁)所以,在佛說無量壽經中,僧寶代表越少越好,僧寶地位越低越好,最好沒有。夏蓮居這樣妄想,也是這樣妄改。請看,後漢支婁迦讖和吳支謙的譯本上都是︰“不信道德,不信有賢明先聖,不信作善為道,可得度世,不信世間有佛……”。曹魏康僧鎧譯本上簡潔為“不信先聖諸種佛經法……”。可見,在譯本中,佛、法、僧三寶住持俱全,可是,夏氏會集本(濁世惡苦第三十五,其五段)中,膽大妄為地將三位一體的佛、法、僧砍斷為︰“不信諸佛經法……”,僧寶不住持了。這種行為是“鬥亂僧眾”

混亂彌陀大願

康僧鎧譯本中的四十八願是世尊的四十八願,歷來得到佛教界一致公認而敬誦,對此,台灣南普陀佛學院釋法藏法師分析為︰“彌陀攝取念佛眾生的三願,十八願以“信”為主,願、行為輔;十九願以“願”為主,信、行為輔;二十願以“行”為主,信、願為輔。這樣,三資糧的組織次第清晰、明了。夏氏會集本(發大誓願第六)中被改為二十四願,然後,夏氏以自己“淵博精深”的“大智慧”,硬并合成四十八願文字,補分攙雜在會集本中。這是“點金成鐵”製造混亂。

如果,我們確定夏氏會集本是善本的話,那麼,古代三藏法師根據梵本翻譯成的佛經就成了劣本?

如果,我們承認夏氏會集本的合法地位,那麼,淨土宗十三代祖師該“退居讓位”了?

今年 2000 ,是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西逝六十周年,我們要以弘揚正法的實際行動,來繼承印公遺風,振我佛教!

         
         
        ●點擊此處或最上處“無量壽經會本是非”標題,即可回到無量壽經會本是非總綱




從古以來這個會本總共有三會一節,就是有三種會集本,還有一種節錄本,把《無量壽經》竟然節錄成一卷。很有意思的是這三會一節的作者都是白衣居士,最早的是宋朝的王日休,但是後來遭到了蓮池大師的批評。既然大師的批評在前,我有將自己疑慮公開說出的責任。這牽涉到我們怎麽去尊重經典以及將來佛法流傳的權威性的問題,這需要大家了解一下。



其次,面對會本已經流通的事實,最大的疑慮是佛法在將來二百年以後,後代子孫如何面對分歧的事情。我作為一個凈宗行者,有責任將這個時代當中對待會本的另一種看法表達出來。對會本我提出十八條質疑,希望大家仔細地思考。



一、古德不弘疑:會集本古即有之,但古來大德皆不弘揚,唯有民國以來才有少數人弘揚。



二、康本流通疑:古來凈宗大德皆采用康僧鎧譯本,持誦、註疏、弘揚,現在福建莆田廣化寺佛經流通處印行的《凈土五經》中的《無量壽經》,是印光大師選定的,也采用康本。



三、能證非人疑:會集本的證明者——慧明老法師,並不專修凈土,也不是學教之人,據雲是參禪有悟,而且也修密。如此的背景,不合做為證明者。



四、勤苦非證疑:有人說會集本的作者很專心、很辛苦地會集佛經。經雲:“歷劫勤苦非涅槃因。”錯用了心,辛苦努力,又能代表什麽、證明什麽呢?佛法“寧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著魔。”法是法,必須拿法的證據出來,佛陀講:“依法不依人”,不能以“很努力”來做為法或非法的證明。



五、感應非證疑:弘揚會集本的人,宣稱有很多人讀了會集本,得了感應。其實感應只代表了眾生有誠、菩薩有感的事實罷了。感應並不能證明會集本的無誤可信,不能純拿感應印證會集本之正確。



六、割裂經文疑:有些人同情地說,都是經文嘛,應該一樣讀誦受持、為人演說。《優婆塞菩薩戒經》上講,倒說經律,抄前著後,犯菩薩輕垢罪。更何況割裂經文!



佛以一圓音說法,天臺判四教,華嚴判五教,南山律過判三教,凈土宗判二教……這些都是為了避免佛法混濫而做的。所以不能說——都是佛法,都是經文,所以就可以一樣讀誦受持、為人演說!佛說:不得增減經法。所以,對於經法,我們應當明確無誤地傳承。



七、願數不同疑:古來有關彌陀本願之說明、註疏等,皆以四十八願為本,所謂“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鹹令登彼岸。”《觀無量壽經》也講四十八願。而會集本僅二十四願。



八、三輩對應疑:康僧鎧譯的《無量壽經》十八願(信)、十九願(願)、二十願(行),三願與三資糧了了相應。經文下卷也有三輩往生,以對應此三願。而會集本將三願抄前著後,完全混濫,無法與三輩往生文相對應。



九、三願明確疑:彌陀攝取眾生的三願,十八願以“信”為主,願、行為輔;十九願以“願”為主,信、行為輔;二十願以“行”為主,信、願為輔,這樣,三資糧的組織次第清晰、明了。而會集本則完全看不出此三願各具的信、願、行。



十、有違古例疑:古德也有不滿前人譯本不盡善盡美的,因此找出梵本,重新翻譯,但是絕對不采用會集的作法。且會集佛經,從古至今都是白衣居士所為;古今高僧大德,歷代以來,從來沒有出家人做會集本的事情。



十一、輕視梵本疑:《無量壽經》十二譯,均屬出家大德所為,都采用由梵本重譯,表示對法的慎重,對梵本的重視與尊重。



十二、分經招報疑:昭明太子分《金剛經》為三十二段,一字未改,也未抄前著後,竟慘遭地獄苦報,更何況會集本分割五部經文,抄前著後,又另立標題。要知佛陀無盡的智慧,無量的功德,你讀《華嚴》才懂——“剎塵心念可數知,大海中水可飲盡,虛空可量風可系,無人盡說佛功德。”佛的功德,並非凡夫俗子小心小量所能測度的。而且佛意深廣、圓妙,昭明太子強以已見分經,尚有地獄慘報,何況會集五本,令各經文意大亂呢?



十三、各解不同疑:佛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得解;況且佛在不同地方說同樣的法門,自會有不同的經文產生,這也是梵文原本各有不同的原因之一。而會集本全然不考慮梵本各有不同的存在事實,硬是牽強附會地將不同的譯本進行會集,自然大失原貌,也讓眾生失去接受不同經典的熏陶機會。



十四、體系不同疑:應知會集本采用的五種現存版本,是在不同的時代,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佛法背景下所譯的。不但各時代用字、遣詞不同,而且各譯本所據的梵文原本更是完全不同。尤其是各大譯師對佛法、對凈宗的立場、認識亦不盡相同,因此他們所譯的經文,其內容、立場亦有大同小異之處,從而各自形成體系。如今會集本無視文句、體系不同的客觀事實,而完全以個人私見做所謂的“整合”,只有壞亂佛法、貽誤眾生罷了。



十五、信力不足疑:古德譯經者無一不是有修有證者,方能譯經。如安士高法師、玄奘法師、久遠劫來發願譯經的千佛譯師鳩摩羅什大師等。而會集佛經的人,修證並未得到普遍之認可。而且古代譯經,大多奉詔而譯,皇帝集天下之人力、物力、財力於譯經場所,是如履薄冰一樣地謹慎從事。今只一人,修證尚未受到普遍之肯定,輕率地以一已之力而會集佛經,信力何在?



十六、有違傳承疑:中日蓮宗歷代祖師,皆以康僧鎧之譯本做註。而會集本一旦推行,將使祖師註解漸趨無效,也等於斷了蓮宗傳承。



十七、今人不許疑:今日有許多法師,或默默摒除會集本,將其束之高閣;或作少分說明,不應受持會集本。例如臺灣性梵老法師就講:“會集本不能當作另外的譯本。”慧凈法師也講:“會集本不了彌陀三願,混亂彌陀三願。



十八、舍利非證疑:有人說會集本的作者臨終後燒出舍利,證明他道德修持好,從而肯定會集佛經這件事沒有做錯。其實,一個人稍有修行,就以為他所說、所做的一切都對,這正是泛修行論!如此將造成依人不依法的過失。對泛修行的迷信,將導致壞亂佛法,貽誤眾生,罪過真是大極了!彌陀法門是特異、一乘、圓頓、究竟、了義的捷徑法門,居士肯修行,蒙佛接引,燒出舍利是很平常的事,常看《凈土聖賢錄》、《法華經持經記》等,就明了深信了。但這並不意味會集本就是上契佛陀之理,下契眾生之機!



以上是對會集本的十八點質疑。一部經的弘揚,牽涉到法門的興衰。我是愛護法門,所以提出膚淺的看法,希望能普遍引起有心護法的大德的反省。彌陀法門難解、難信、難思。我誠摯希望護法大德在弘揚凈土的作法上,能更加謹慎。這是眾生之幸,佛教之幸!

無量壽經會本是非
http://www.sanghanet.net/wanfo-website/papers/05/papers-5.htm


《议会集圣典》界诠法师http://www.pxs.cn/master/corpus/2014/0404/38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10-2016 06: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0-2016 09: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fcc 于 14-10-2016 04:10 PM 编辑

法藏法师是对事不对人,智慧批评判断啦,不是像一些喜欢批评净空法师又顺便批评会集本的人这样极端啦!

(注:我不是说净空法师讲的理论完全没有错误,我们
可以知道其错误部分,不要盲从迷信其错误之处。这和一些
喜欢乱不讲道理乱泼妇骂街乱批评诽谤的人不同啦!他们是不
讲道理的恶意诽谤批评,我们是讲道理的知道其说法理论错误
之处,而且可以指正其错误理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5-2024 08:09 AM , Processed in 0.060995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