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佳礼资讯网 首页 环球搜奇 查看内容

关于精神治疗,影视剧弄错的10件事

3-7-2015 04:21 PM| 发布者: Cari_INTERN2 | 评论: 4|原作者: ahmoy903

摘要: 好莱坞「钟爱」精神疾病,因为这能塑造大量有趣、古怪的人物性格。可惜,好莱坞并不乐意准确刻画精神病患者,因为那样很难拍出有趣、卖座的电影。相反,好莱坞通常只按照一些不够严谨的刻板印象来刻画人物,导致大众对很多令人痛苦的精神疾病产生了错误的理解。
好莱坞「钟爱」精神疾病,因为这能塑造大量有趣、古怪的人物性格,使电影更具看点。可惜,好莱坞并不乐意准确刻画精神病患者,因为那样很难拍出有趣、卖座的电影。相反,好莱坞通常只按照一些不够严谨的刻板印象来刻画人物,导致大众对很多令人痛苦的精神疾病产生了错误的理解。

10. 强迫症和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区别
10_meitu_8.jpg

美剧《神探阿蒙》(Monk)的热播牢牢巩固了强迫症在大众文化中的地位。主角阿德里安·阿蒙(Adrian?Monk)是一位出色的侦探,但他妻子不幸去世后,他的强迫症如火山喷发般一发不可收拾。结果他穷极一生都在追求极致完美。一颗小纽扣,甚至头发丝,只要是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场合,都逃不过他的注意,这种性格也能制造许多搞笑的包袱。他的行为确实有点不正常,于是「强迫症」行为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因为他们的某些做法实在惹人发笑,比如时刻保持房间整洁,或者他们讨厌盘子里的豌豆和胡萝卜混在一起。

但实际上,人们总是闹不清楚两种不同的病症。强迫型人格障碍(OPCD)患者的特点是有严重的洁癖,伴有肛门性格(译者注:此处指肛门滞留型人格,表现为过度洁癖、固执、有条理等)。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经常极度精神过敏,就像阿蒙这样。然而,仅仅因为你不想让盘子里的蔬果堆在一起也不意味著你就有强迫型人格障碍。如果这种想法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你才能被诊断为患有强迫型人格障碍。



另一方面,强迫症(OCD)的特征是强迫型思维模式,通常表现为脑子里反覆又无征兆地出现不愉快想法。另一个症状是常做奇怪的举动或记号,有时候表现为压制自己认为无用的想法。有趣的是,患有强迫症的人往往能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奇怪又不合理,但有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患病。

9. 怎样对待癫痫病人
9.。_meitu_4.jpg

人们脑子里似乎有这样一种共识:当癫痫病人发病时,急救措施通常是让其躺下,然后在他嘴里放东西咬著,以防他咬断或吞掉自己的舌头。这种常见的说法不只是个愚蠢的谣言——这馊主意还真有可能使人受伤,甚至死亡。首先,「吞下自己的舌头」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咬伤倒是更有可能,但也不会造成什么不可挽回的伤害。然而,强行给癫痫病人嘴里塞东西,有可能会造成窒息或损伤他们的牙齿。实际上,强塞硬物伤到牙齿,而牙齿松脱掉入咽喉,导致病人窒息,这倒是很有可能。最后,尝试往全身抽搐的癫痫病人嘴里塞东西也可能被咬伤手指。

此外,强迫一位癫痫患者躺下,看似是不想让他受伤,但最后很有可能会弄伤他自己或别人。正确的做法是移走所有锋利或坚硬的物体,并且找个可以用来缓冲的东西,免得他们伤到自己的头。如果可能的话你应该使他们尽量侧?。千万不要拚命往他们嘴里塞东西,然后再让他们躺下——那些都是好莱坞制片人为了催泪、吸引票房而用的手段。

8. 双相情感障碍的人就像个一点即燃的火药桶
8_meitu_9.jpg

这种说法传播得如此迅速——不只渗透进几乎所有流行文化中,还经常渗透到我们的真实生活中。这种说法导致很多人并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抑郁狂躁型忧郁症。这个术语经常被用来描述那些似乎一不如意就大发雷霆的人。但是这种描述并不准确。这个发脾气的人或许是因为没睡好,或许是压力大,或许是喝了过多或过少的咖啡,也可能确实有行为障碍。但是这种突然之间大发雷霆的行为与情感双相障碍无关。



抑郁狂躁型忧郁症,也被称作躁郁症,以情绪的大起大落为主要特征。即使有极少数患者的情绪会快速波动,但也没听说过有谁的情绪会在一天内反覆变化。事实上,目前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的定义是病人在超过一年的时间内可能会经历四次或更多次抑郁症或躁狂症的发作。此外,这两种情绪都不可能一下子就让人勃然大怒。相反,抑郁状态主要是指抑郁症(常与相似病症混淆,很难确诊),而躁狂状态则包括:情绪极度高涨、极爱冒险、精力异常充沛。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事实上有时候可能同时有两种情绪,这种情况被称作「混合性发作」。所以,如果你的老板突然毫无原因地对你大喊大叫,他们可能只是性情古怪,不一定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7. 违反医患保密协议
7_meitu_10.jpg

好莱坞喜欢玩弄医患保密规定。为了制造一点戏剧性,电影中的治疗师通常拒绝提供客户资料,至少一开始是这样,即使这些东西是警察必需的关键证据,能藉助失控的病人帮他们扭转局面。

事实上,针对医患保密性所设定的规则很清晰,也不复杂。像很多医疗记录一样,精神健康信息很敏感,治疗师们不能随意共用这些资料,即使是对好心的朋友或亲戚。除非精神病医生认为他们的病人可能对自己或其他人带来严重的伤害。要是这样的话,他们有法定的权利和义务把患者资料递交给那些有能力处理此类事情的人。在某些情况下,治疗师可能会告诉父母,他们的孩子有自杀倾向。其他时候,医生可能向司法部门提供患者会伤害其他人的资料。

电视和电影中弄错的地方在于它们所刻画的治疗师都不愿意泄露此等重要的信息,从而导致警察不得不对他们施加压力才能获得相关文件。事实上,对于这种高危职业来说,在不会有人受伤的情况下,他们不会泄露秘密。相反,法律会给那些要求特殊情况的精神健康专家提供彻底的保护。同样地,那些认为精神病医生是冒著失去工作的危险共用患者资料的想法也与现实不符。实际上,医生们都知道,如果他们确实有违反医患保密协议的道德需要,法律会保护他们。

6. 人物最终被治愈
6_meitu_11.jpg

在虚构作品中,作者和导演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希望提供正能量,使观众满意,这无可厚非。不过这导致了电影经常图省事,在最后揭露真相,让角色意识到他们如何能正常生活。然后他们获得浪漫和谐,每个人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不幸的是,这实在是与现实生活大相径庭。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不可能完全治愈,即使能,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耐心。有些人的治疗效果可能确实不错,但是电影不会展示那些为了治疗精神疾病所付出的数年的艰苦努力:不同医生试错,不同药物治疗试错,以及为了恢复人际关系和重建正常生活所经受的痛苦挣扎。当然,电影没有必要为了符合现实而以一个令人沮丧的调子来结尾。展现一个人的痊愈过程及其强大的支持力量,可以让故事的结尾很接地气并且积极向上。

5. 孤独症患者不是天才就是无能儿
5_meitu_14.jpg

孤独症患者有高超的数学技能或其他超越常人的能力,这种想法由于《雨人》(Rain?Man)和《水银蒸发令》(Mercury?Rising)等电影已经深入人心。好莱坞也频繁地将孤独症患者塑造成生活不能自理的人,但这两者之间几乎毫无关联。除了已逐渐广为人知的阿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s?syndrome),孤独症谱系中还有很多形态迥然不同的孤独症。结果,研究人员研究了常见的孤独症模式,发现了它们通常不符合现实。

事实上,天才般的技能在孤独症患者中是极少的,好莱坞电影中的描绘会使人们产生一些不现实的期望。一个孤独症孩子的父亲注意到,自己总是要告诉人们他的儿子「只是」患有孤独症而已,结果人们的反应就好像他的孩子「受到双重挑战」似的。然而,就好莱坞而言,患有孤独症的人们「要么行为能力不足,要么行为能力超常,但是不会处于中间状态」。

4. 冷静、镇定的治疗师
4_meitu_12.jpg

好莱坞电影中很多典型的精神病患者都有一个冷静、能干的治疗师,能倾听他们的心声并正确看待他们古怪的行为。这个治疗师可能会询问患者的梦想,鼓励他们追随自己的目标,或者提供建议,从而使患者获得改变人生的顿悟。这些治疗师表现出一副完美、耐心的专家样儿。然而,如果他们所扮演的治疗师是一个焦虑、抑郁的神经质,并与自身心理健康问题作斗争,或许会更准确。

尽管这可能会干扰接受治疗的人(不过治疗仍然非常有用且十分重要),但是很多治疗师都是因自身的问题而对心理治疗产生兴趣,并深入该领域。另外,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对这些提供心理咨询的人进行检查,看他们是否有严重的精神问题。这使问题变得更糟糕,因为许多治疗师最后被患者人身攻击,或者发现病人自杀。这意味著,即使有些治疗师初涉该领域时心理相对健康,但他们会发现自己要处理的情绪方面的压力远高于一般的医生。虽然治疗师应该比普通人更了解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但是他们往往很难从同行那里得到适当的帮助。甚至连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这个可以进行自我辅导的人都认为,为了病人和自己,治疗师应该每隔几年进行一次自我评估。

3.人们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
3_meitu_5.jpg

在电影?《搏击俱乐部》(Fight?Club)里(警告:前方有剧透),主角最终发现他就是泰勒·德登(Tyler?Durden),而且早就忘记了自己作为泰勒的双重生活。换句话说,他有第二人格,是个十足的精神病患者,这个精神错乱的人分裂出了两个不同的身份。问题是,最终的大揭秘极其不切实际:我们那个「非正统派主角」突然就明白发生了什么。在现实生活中,精神病患者不会轻易「触动开关」,找出自己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相反,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需要经历多次试错并尝试多种不同药物。

事实上,很多人多年不进行治疗,是因为他们没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其实是一种精神疾病。即使有人认为自己真的有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也得花费好几年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结论或找到正确的药物治疗。最初,许多人会去找他们的初级保健医生,那些医生往往没有时间或知识去正确地处理这些症状。而且,一旦开始治疗,病人可能不会按要求经常服药。就算他们服了药,也不能保证那些药物对他们的特定问题有疗效。再加上误诊,这些都会让心理健康治疗的过程变得漫长。

2. 心内注射治疗用药过量
2_meitu_6.jpg

在《低俗小说》(Pulp?Fiction)这部电影里,约翰·特拉沃尔塔(John?Travolta)不得不救治意外吸食过量海洛因的女主角(乌玛·瑟曼(Uma?Thurman)饰)。?约翰发疯似地开车到毒贩家,立刻拿到大量的肾上腺素针剂,并将它注射进乌玛的心脏,乌玛立即醒了过来。?令人惊讶的是,这一桥段还有理可循。现实中这一过程称为心内注射,曾经被用作治疗心脏骤停。不出所料,导演刻画的这一场景与实际完全不符,约翰的行为只会导致乌玛死亡。
首先,心内注射几乎不再被使用。因为通过刺穿心脏来救治病人存在明显的并发症。假设约翰没有刺破肺或者肺动脉(尽管这很有可能发生),比起正常药物注射,这一过程也并不会使药物更快地到达心脏。就算有必要进行心内注射,那也没有理由从胸部注射,因为从胸腔旁侧更易到达心脏。最后,过量吸食海洛因事实上会引起呼吸问题,而不是理论上可以通过心内注射肾上腺素进行救治的心脏骤停。

1. 沮丧人,沮丧相
1_meitu_13.jpg

抑郁症可能是最普遍的精神疾病,也可能是最难被真实描述的疾病。在电影中,身患抑郁症的人总是穿著深色衣服,面带忧伤,心情沉重,疏远家人和朋友。好莱坞式的抑郁症除了过度自怜自哀,还表现出对一切事物的冷漠或轻视。不过,这些刻画总是与事实相去甚远。

事实上,许多抑郁症患者都是公众人物,甚至连最亲近的朋友和家人都被蒙骗。他们很可能会在公众面前表演,吸引注意力,以此来对其他人甚至是自己隐藏他们的问题。在电影中,那些开朗、受欢迎的孩子要么是缺乏立体感的漫画人物,要么就是精力充沛人缘极好的人。而在现实生活中,聒噪、引人发笑的班级小丑很有可能内心十分抑郁。所以,许多患有抑郁症的人换上一张开心的面孔,在沉默中煎熬。如此一来,大家就不知道他正面临著什么。


生气

惊讶

难过

好笑

无聊

ADVERTISEMENT


发表评论 | 在论坛留言

最新评论

引用 kclo51 3-7-2015 11:34 PM
的确很麻烦。。。
引用 kclo51 3-7-2015 11:34 PM
开心开心就好啦。。
引用 R@zieL_wONg 20-7-2015 01:18 AM
谢谢楼主分享~~
引用 Nancey 14-4-2016 09:40 AM
电影真的会让人误以为真,所以剧组们应该多留意,发真确的信息给大家

查看全部评论(4)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4-2024 04:50 AM , Processed in 0.061782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