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456|回复: 44

宣化上人事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5-11-2010 1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hanghai_noodle 于 25-11-2010 11:26 PM 编辑

为各位贴上上人生前的访问的影片。有二十集。会一点点post上来。请各位同修以尊敬的心观赏, 若你觉得不喜欢,可以不看。记得请勿毁谤
也请勿随意灌水。


宣化上人简介


宣化上人(1918~1995年)
  法界佛教印经会编
  宣公上人,东北吉林省双城县人,民初戊午年农历三月十六日生。俗姓白,名玉书,又名玉禧。父富海公,一生勤俭治家,以务农为业。母胡太夫人,生前茹素念佛,数十年如一日,怀上人时曾向佛菩萨祈愿,生上人前夕,梦见阿弥陀佛大放光明,遂生上人。

  幼年时代,上人随母亲茹素念佛,生性沉默寡言,但天赋侠义心肠。年十一,见邻居一死婴,感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毅然有出家之志。十二岁,闻双城王孝子常仁大师,尽孝得道,发愿效法。忏悔过去不孝父母,决定每天早晚向父母叩头认错,以报亲恩,自此渐以孝行见称,人称‘白孝子’。十五岁皈依常智老和尚为师。同年入学,于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医卜星相等,无不贯通。求学期间,参加道德会等慈善团体;又为不识字者,讲(六祖坛经)、(金刚经)等;为贫寒者,创办义务学校。

  十九岁母亲逝世,遂礼请三缘寺常智老和尚为剃度,法名安慈,字度轮。并披缁结庐在母亲墓旁,守孝期间,发十八大愿,拜华严、礼净忏、修禅定、习教观、日一食、夜不卧,功夫日纯,得到乡里人民的爱戴礼敬,其洗炼精虔,感动诸佛菩萨、护法龙天,故灵异之事多不胜数,神异事迹广传,被称为奇僧。一日打坐,见六祖大师至茅棚,告曰:‘将来你会到西方,所遇之人无量无边,教化众生,如恒河沙,不可悉数,此是西方佛法崛起之征象。’说毕,忽而不见。守孝期满后,隐居于长白山支脉弥陀洞内修苦行。后回三缘寺,被选为首座。居东北期间,观机逗教,点化迷萌,济世活人,感化无量龙蛇、狐狸、鬼神,求皈受戒,改恶修善。

  一九四六年,因慕虚云老和尚为宗门泰斗,遂束装就道,前往参礼。途中备经艰苦,踪迹遍及内陆各大梵刹,一九四七年赴普陀山受具足戒,一九四八年抵达广州曹溪南华寺,礼虚云老和尚,受命于南华寺戒律学院任监学,后转任教务主任。云公观其为法门龙象,乃传授其法脉,法号宣化,为沩仰宗第九代接法人,摩诃迦叶初祖传承的第四十五代。

  一九四九年,叩别虚云老和尚,赴香港弘法,阐扬禅、教、律、密、净五宗并重,打破门户之见。并重建古刹、印经造像,分别成立西乐园寺、慈兴禅寺、佛教讲堂。居港十余年间,亦应众生恳请,普结法缘,相继开讲(地藏经)、(金刚经)、(弥陀经)、(楞严经)、(普门品)等经典多部,举办(大悲忏)、(药师忏)、佛七、禅七等法会,又创办(心法)杂志等,终日为弘扬大法而奔忙,使佛法大兴于香江。其间亦曾几次赴泰国、缅甸等地,考察南传佛教,志欲沟通大小乘,以团结佛教力量。

  一九五九年,上人观察西方机缘成熟,为将佛教的真实义理传播到世界各地,遂令弟子在美成立中美佛教总会(后改为法界佛教总会)。一九六一年,赴澳洲弘法一年,以机缘未成熟,一九六二年返港后,应美国佛教人士邀请,只身赴美,树正法幢于三藩市佛教讲堂。初住无窗潮湿之地窖,俨然如坟墓,故自号‘墓中僧’。此时正逢美苏两国有古巴飞弹危机之事,为求战争消灭,世界和平,绝食五星期。绝食毕,战争遂解。

  一九六八年,成立暑假楞严讲修班,华盛顿州州立大学学生三十多人,远来学习佛法。结业后,美籍青年五人,恳求剃度出家,创下美国佛教史始有僧相的记录。此后,上人致力于弘法、译经、教育等事业,又广收徒众、建道场、立宗旨。集四众之真诚,尽未来际劫,遍虚空法界,光大如来正法家业。

  在弘法方面,上人讲经说法,深入浅出,数十年如一日,并极力栽培四众弘法人才,多次率团至各大学及世界各国弘法,以期引导众生改恶向善,开启本有智慧。在译经方面,现已有百余种译为英文,为佛经译为英文最多者。另有西班牙文、越南文等译本,预计将(大藏经)译成各国文字,使佛法传遍寰宇。在教育方面,万佛圣城设有育良小学、培德中学、法界佛教大学、僧伽居士训练班等教育机构。分支道场多附设周末、周日班学校,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为做人基础,以大公无私慈悲喜舍为究竟目标,男女分校,义务教学,培养做人基础,品格高尚的真人才,来挽救整个世界。并教导弟子天天参禅打坐、念佛拜忏、研究经典、严持戒律、日中一食、衣不离体,和合共住,互相砥砺,在西方建立真正行持佛法之僧团,以图匡扶正教,正法久住。又开放万佛圣城为国际性宗教中心,提倡团结世界宗教,大家互相学习,沟通合作,共同追求真理,为世界和平而努力。

  上人一生大公无私,发愿代受众生一切苦难,将己身一切福乐回向法界众生,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坚持雄伟坚贞之志节,做疾风中的硬烛,烈火内的精金。
  上人曾撰一联以明其志:
  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抱定我们三大宗旨:
  舍命为佛事,造命为本事,正命为僧事。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师一脉心传
  又坚守自出家以来的六大宗旨:
  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
  利益群生;以慈悲智慧之教化,舍己为人、以身作则之精神,令无数人真诚改过,走向清净高尚之菩提大道。
  今以众生障深福薄,一代圣人遽尔示寂,娑婆众生顿失依怙,然上人一生就是一部法界的华严大经,虽示现涅槃转无尽轮,不留痕迹,从虚空来,回到虚空去。弟子众等唯有谨遵师教,抱定宗旨,遵循佛制,在菩萨道上精进再精进,以报上人浩瀚之深恩。





上人生前也曾经到过台湾见过广钦老和尚(人称水果和尚或伏虎和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5-11-2010 1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shanghai_noodle


  上人事蹟(1) Life of the Venerable Master(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1-2010 07: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饿死不化缘是什么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11-2010 09: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饿死不化缘是什么意思?
susupapaya 发表于 26-11-2010 07:54 AM


没得吃就算是要饿死了也不去化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11-2010 09: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shanghai_noodle

上人事蹟(2) Life of the Venerable Master(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1-2010 0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化缘是什么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8-11-2010 03: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susupapaya

化缘就是托钵乞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1-2010 05: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8-11-2010 05:45 PM 编辑

回复 7# 三法印


   
化缘就是托钵乞食


不,这里的气节也是指不贪,无我,大无畏,不变相的乞钱财物


谁要单独供养你,即是向你攀缘,打你的主意,知道吗?尤其是你是青年人,对这一点要认识得特别清楚。我老了,所谓“老而无能”,但青年人不要让肮脏东西围绕自己,应该“冻死迎风站,饿死挺肚行。”作疾风中之劲烛,烈火里的精金,什么也不怕!
“冻死不攀缘”:这是我一生的写照,我在东北时,冬夏均穿三层布。底是一层,上面一层是补了丁,一块一块地捱着补上去。当时我冷吗?冷!那为什么要这样坚持下去?因为我要“冻死不攀缘”嘛!
“饿死不化缘”:我住在香港芙蓉山观音洞时,有两个星期都没有粮食,我便在洞里打坐,等着饿死。当时山下有一位居士名叫劳宽圣,绰号“本地法师”。韦陀菩萨一连三次给他托梦说:“在观音洞里有一位安慈法师,你应该去供养他。”于是这位居士,次日便背了三十多斤米,又带了七十余元,来到洞里供养我。在这事情发生之前三、四个月,他的腿被狗咬了,中西医生医治数月而治不好,束手无策,韦陀菩萨好管闲事,乃对他说:“你去供养观音洞的法师,腿便会好。”于是他便相信,而送来米钱。当时我在洞里预备等死,我从来没有对人说:“你可怜可怜我,我已多天没东西吃!”这是“饿死不化缘”。
“穷死不求缘”:我初到广东南华寺亲近虚老,身上不名一文,连寄信的钱都没有。但我从未向居士化缘。所以我这三大宗旨,皆有来历,不是凭空而说。现在新方丈上位,大家不要与他单独联络感情,使他对你有特别好感。你若有心供养,可以供养大众,但不要单独供养某人。否则,这简直是在害人!破坏佛教的和合。- 宣化上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11-2010 1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皈依宣化上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1-2010 08: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三法印


   

不,这里的气节也是指不贪,无我,大无畏,不变相的乞钱财物
清池 发表于 28-11-2010 05:30 PM


回答到真好
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1-2010 08: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皈依宣化上人的
烦凡烦 发表于 29-11-2010 12:31 PM


随喜。

有看过上人从前去拜访广钦老和尚的文章吗?
网上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1-2010 08: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人事蹟(3) Life of the Venerable Master(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1-2010 10: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9-11-2010 10:46 PM 编辑

回复 8# 清池

我是说明"化缘"的的意思就是"托钵乞食".


化緣 在 <佛光大辭典> 中的 解釋:
 (一)指教化之因緣。以眾生有受教之因緣,故佛、菩薩即現世說法,待因緣盡,佛、菩薩則入滅。﹝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
 (二)指化益之機緣。能接受佛、菩薩教化利益之眾生根機,成為說法之因緣,故此眾生之根機稱為化緣
 (三)為募化、勸化之意。于日本佛教,則為街坊化主之異稱。即遊街說法,並向人乞討道糧或淨資之意。


化缘:
佛教认为,能布施斋僧的人,即与佛门有缘,僧人以募化乞食广结善缘,故称化缘。还可以指为了佛事而进行的一切募化活动,不但指乞食。本义是佛、菩萨高僧等示现教化众生的因缘。


  【化缘】


  (一)指教化的机缘或因缘︰佛菩萨等化益众生,皆应机而起,以众生有受教之因缘及根机,而出世说法,待因缘尽即入灭。如《佛遗教经》云(大正12·1110c)︰‘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盘。’又,《观经疏》〈序分义〉云(大正37·252b)︰‘佛将说法,先托于时处,但以众生开悟必藉因缘,化主临机待于时处。’


  (二)募化、劝化之意︰即以募化结佛缘。依佛典所载,能布施者与佛有缘,故透过教化因缘,劝募有缘的信徒布施供养。


【化缘】
 (术语)教化之因缘也。佛菩萨来此世,因有教化之因缘,若此因缘尽,则即去。寄归传一曰:“化缘斯尽,能事毕功。”【又】(杂语)以募化结佛缘也。释氏以能布施者,为与佛有缘法。故亦称募化为化缘。夷坚志曰:“普光寺行童元晖,近村王大子也。既僧,为街坊化缘。”

【化缘】
  1、化度众生的因缘。佛菩萨来此世间教化众生,是因为有教化的因缘,当因缘尽了,便离去。
  2、向人募化以结佛缘。

【化缘】

  本来是指佛、菩萨、高僧等在世间示现的教化因缘。释迦牟尼与我们这个世界和众生“有缘”,一生教化不懈,就是他的“化缘”。又如唐·白居易《上弘和尚石塔碑序》说“随顺化缘,故坐甘露坛而誓众,主盟者二十年。”这是高僧的化缘。俗亦称僧侣乞食为化缘。如宋·洪迈《夷坚志》卷一谓:“元晖,近村王大子也,即作僧,为街坊化缘。”原来,佛门僧侣比丘,意为乞士,也就是以乞食为生的人。佛教戒律谓:僧侣为了维持生命而乞食,便是“净命自居”,可以“省事修道”,“破一切骄慢”。僧侣募化乞食,广结佛缘,故称化缘。推而广之,为了佛事而举办的一切募化活动,也叫化缘。(李明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1-2010 1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9-11-2010 11:48 PM 编辑

回复 13# 三法印
我是在解[饿死不化缘] 这全句。
因为佛教出家人为了维持生命而到街坊化缘募食是正当行为 (破自慢心, 广结佛缘),但为何宣化有这句呢?本因又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1-2010 1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清池

因为他不想化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1-2010 1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30-11-2010 12:02 AM 编辑

回复 15# 三法印


   
因为他不想化缘..

你是说他不想修破自慢心, 广结佛缘?

那他又是如何能到香港和到美国,又如何能在美国加利福尼建立万佛圣城?
当然不是,他是想要改正当时中国佛教界的的不良风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11-2010 1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清池

就是"饿死不化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1-2010 10: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饿死不化缘]

现在的化缘,和以前的化缘的意义不一样了。前者为自己,后者为众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1-2010 10: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饿死不化缘这句话只适合用在中国化的佛教,不适合依然保持相当原貌的南传佛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1-2010 07: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饿死不化缘]

现在的化缘,和以前的化缘的意义不一样了。前者为自己,后者为众生。
烦凡烦 发表于 30-11-2010 10:10 AM

师兄切莫因见了些不平事而下定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6-2024 02:18 PM , Processed in 0.06755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