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天主的女儿

问题已经解决,谢谢大家~可以关闭帖子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0-5-2017 04: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四叶草 发表于 30-5-2017 03:10 PM
我看过这个, 基本上就是四个词。

谢谢你
我爱你
对不起
请原谅我

这个是说要多关心我们的内在小孩。
对你所不顺的事情/人物/地方说以上四个词句。

我只是读过而已,  有一点类似慈心禅的方法。
我 ...

哦,这四句话吗?这个我常用啊,平时对自己的身体说这四句感恩的话,有时做事情有违缘,也会对冤亲债主播放这四句话的意念,跟上楼说的一样,这个类似慈心禅,多多益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5-2017 04: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四叶草 发表于 30-5-2017 03:10 PM
我看过这个, 基本上就是四个词。

谢谢你
我爱你
对不起
请原谅我

这个是说要多关心我们的内在小孩。
对你所不顺的事情/人物/地方说以上四个词句。

我只是读过而已,  有一点类似慈心禅的方法。
我 ...

在這系統裡,所謂“內在小孩”記載著個人所遇到的人,事,物。也就是說任何你自己遇到的人,事,物。不管好壞,你自己都要100%負責任。因為這是自己“內在小孩”播放給你的。這相當類似於佛教中的阿賴耶識。

這系統裡所要做的就是把“內在小孩”的記憶歸“零”。其中之一方法就是用以下四個詞:

對不起,請原諒我 = 懺悔法。
謝謝你,我愛你 = 慈心禪。

這系統的說法蠻像佛法,但總覺得缺少了什麼。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5-2017 04: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主的女儿 发表于 29-5-2017 10:03 PM
我是厌恶传教佛法的个人,因为你是传教师父,那么需要谨慎你个人的观念与道德,你在道场上带领我们就需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不能够公开任意的羞辱一个并没有过错的信徒,我可以接受师父的智慧不高,我可以接受师父 ...

       在中部。沙摩村經里阿难问过世尊这个问题:大德,人們現在依止世尊,但在世尊離世後,僧團中的人可能會對正命、對波羅提木叉(按:戒律)生起爭執。這些爭執會為許多眾生帶來不利,會為許多眾生帶來不快;會為天和人帶來傷害、不利、苦惱。

你知道世尊怎么回答吗? 世尊说比丘戒律的事情属于比较小的事情,而争执才是真正会危害天和人的大事。


  “阿難,對正命、對波羅提木叉生起爭執是一件比較細小的事情,阿難,如果在僧團中對正道、正途不斷生起爭執,會為許多眾生帶來不利,會為許多眾生帶來不快;會為天和人帶來傷害、不利、苦惱。

那什么是爭執的根源? 爭執的根源不是来自不如法的师父,不是没有修为的师父,不是没有学问的师父,也不是大乘小乘。

世尊说:

  “阿難,有六種爭執的根源。這六種爭執的根源是什麼呢?


  “阿難,忿怒和敵意。一個比丘有忿怒和敵意,便會不敬順導師,不敬順法義,不敬順僧團;也不會完滿修學。一個不敬順導師、不敬順法義、不敬順僧團、不會完滿修學的比丘,會在僧團中生起爭執,這會為許多眾生帶來不利,會為許多眾生帶來不快;會為天和人帶來傷害、不利、苦惱。阿難,如果你在內裏或外在看見這種爭執的根源,便要作出精進來斷除這種惡法。如果你在內裏或外在看不見這種爭執的根源,便繼續行踐正道,不讓這種惡法在將來出現。就是這樣來斷除這種惡法,不讓這種惡法在將來出現。
  “阿難,再者,怨恨和仇恨……
  “阿難,再者,嫉妒和吝嗇……
  “阿難,再者,奸詐和虛偽……
  “阿難,再者,惡欲和邪見……
  “阿難,再者,見取和固不放捨。一個比丘有見取和固不放捨,便會不敬順導師,不敬順法義,不敬順僧團;也不會完滿修學。一個不敬順導師、不敬順法義、不敬順僧團、不會完滿修學的比丘,會在僧團中生起爭執,這會為許多眾生帶來不利,會為許多眾生帶來不快;會為天和人帶來傷害、不利、苦惱。阿難,如果你在內裏或外在看見這種爭執的根源,便要作出精進來斷除這種惡法。如果你在內裏或外在看不見這種爭執的根源,便繼續行踐正道,不讓這種惡法在將來出現。就是這樣來斷除這種惡法,不讓這種惡法在將來出現。
  “阿難,這就是六種爭執的根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5-2017 05: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莫问 发表于 30-5-2017 04:27 PM
在這系統裡,所謂“內在小孩”記載著個人所遇到的人,事,物。也就是說任何你自己遇到的人,事,物。不管好壞,你自己都要100%負責任。因為這是自己“內在小孩”播放給你的。這相當類似於佛教中的阿賴耶識。

這 ...

很简单,因为没有无常,苦,无我的智慧,所以没有出离,没有解脱,没有涅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5-2017 05: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oguo 于 30-5-2017 06:15 PM 编辑
天主的女儿 发表于 29-5-2017 07:47 PM
我其实小时候有一个问题,但是一直不敢问=


佛教创始人佛陀,生活在二千五百年以前的北印度,姓乔达摩,名悉达多

据说是在菩提树悟道,其实他本意是想寻求不老、不病、不死,但是这个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

佛陀是已经解脱生老病死的觉者,说佛陀没有解决生死的问题是很大的错误。

正如佛陀证悟后说的:“诸比丘,只要我对这三转十二相四圣谛的如实知见还不十分清净时,我就还不向诸天、魔与梵天的世界,诸沙门与婆罗门、诸天与人的世间宣称证悟无上圆满正觉。然而,诸比丘,一旦我对这三转十二相四圣谛的如实知见完全清净,那时,我就向诸天、魔与梵天的世界,诸沙门与婆罗门、诸天与人的世间宣称证悟无上圆满正觉。知见在我的心中生起,我了知:我的解脱是不可动摇的,这是我的最后一生,我将不再有未来的投生。



西游记是小说,是虚构的。但西游记的原版是现实生活的人,就是玄奘大师。玄奘大师去印度也是真的,取经也是大师的本意,因为大师发觉当时唐朝的经典有很多不能解释的问题。大师要取的经主要就是弥勒菩萨讲的瑜伽师地论,因为这本能够整合三乘的分歧。玄奘大师总共花了十七年才回到长安,旅途上有些时候是一个人,单单陪他走的和尚,没记错是在中途死了两位。现在我们很多留下的经典,就是玄奘大师那时候拿回来翻译的,比如心经,所以我们应该多加珍惜。


西游记的人物设定是很有佛法的影子的。


孙悟空,为什么是猴子?因为它代表着我们心里的[嗔]。它不是畜牲,它是石头化生的,属于天神类。[嗔]要怎样解决?要证悟空性,因为[嗔]属于上五分结。上五分结是色界以上的天神的烦恼。为什么八戒是猴相?因为嗔多者,投生为貌丑者。


猪八戒,为什么是猪?因为它代表着我们心里的[贪]。[贪]要怎样解决?守八戒。为什么八戒是猪相? 因为贪多者,投生为猪等畜牲道。


沙僧,为什么是僧人? 因为它代表着我们心里的[痴],[痴]要怎样解决?出家为僧。为什么沙僧是人相? 因为痴多者,投生为人。


唐僧为什么傻傻什么都不做? 事实上这就是观禅的心要阿!事相来也好住也好去也好,行者就是觉知。从觉知能产生智慧,只有智慧才能真正完全的解决贪痴三毒。所以他念咒制孙悟空代表的这个自己的嗔心。用戒制猪八戒代表的自己的贪心,以佛法沙僧代表自己的痴心。


最后当行者以智慧成功的息灭了三毒,就是成就了佛果。象征着取到佛经,


一段西游记,其实说的就是修行人要走的道路和面对的挑战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5-2017 06: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主的女儿 发表于 29-5-2017 08:17 PM
看完了第二页,我有了新的感想,
我一直以为佛是用来崇拜的,需要敬畏之心
但是我从来没有这个感觉,我只是一直当佛是朋友的感觉,虽然交流不到,但是愿意靠近,但是完全没有对于祂有敬畏之心

看了第二页,我 ...


看看佛陀是如何教导他的弟子

这是取自[color=rgb(30, 32, 27) !important]《佛陀的啟示》 第一章 佛教的宗教態度 书里的一段

有一次,佛為弟子說因果律。[註三十]他的弟子們說他們已看見了,也明白瞭解了。於是佛說:「比丘們啊!甚至此一見地,如此清淨澄澈,但如你貪取它,把玩它,珍藏它,執著它,那你就是還沒有瞭解凡所教誡只如一條木筏,是用來濟渡河川的,而不是供執取的。」[註三十一]
[三十]見巴利文《中部經》第三十八經( Mahatanhasankhya Sutta )。(譯者註:約相當於漢譯《中阿含經》第二0一嗏帝經。)
[三十一]見同書第一集第二六0頁(巴利文學會版)。

佛陀的教诲适合对待任何事物,包括文字记载。

请去这个链接看看
学佛学法佛法看法误了悟了
知道了佛【法】的来龙去脉

或许才会明白这个
以下是取自【佛陀的古道】书里所說的
    下面是《迦罗摩经》的概要:
    羁舍子是乔萨罗王国一个小镇,该镇居民被称为迦罗摩人。他们听说佛陀来到了他们镇上,就到佛处请求开示,说:
    世尊,有些行者与婆罗门来到羁舍子,依自所见,为人宣说;但其他人则亦依自所见予以谴责、诋毁、贬斥。另一些行者与婆罗门来到羁舍子,亦复如是。世尊,我等犹豫,怀疑难决,彼等所说,谁真谁伪?
    善哉,诸迦罗摩,汝等对值得怀疑之事生起疑心,怀疑正确。来,诸迦罗摩,不要被流言或传统所引,不要被传闻动摇,不要被典籍所误,不要只是推论,不要只在表面,不要因某种被称赞之理论所影响,不要被似有可能所引,不要考虑“此行者是我等之师。”但是,诸迦罗摩,汝等当自知,此等事于身心有害,此等事应受非难,无益。确实,汝等即应拒绝……。
    汝等自知,“此等事于身心有益,无可非难,有益。”汝等应即接受并遵守。


    接着佛陀这样问他们:
──现在汝等作何想?诸迦罗摩啊!有人起贪、嗔、痴,于彼有益抑有损?应与非难抑不应非难?
──世尊,于彼有损,应非难。
──现在,诸迦罗摩,有人无贪、无嗔、无痴,汝等作何想?此无贪、无嗔、无痴于彼有益抑有损?应非难抑不应非难?
──世尊,于彼有益,不应非难。
──如是,诸迦罗摩,我现在对汝等所说,亦复如是。汝等不要被报导所引
──盲从。此即为我要说之理由。[xii]《增支部》第一卷第一八八页第六五经。参看《增支部》第一卷第六六经和《增支部》第二卷第一九三《拔提经》(Bhadiya-sutta)。


──现在,若如此,并保存此,汝等是否会说:“我等尊敬佛陀,由是我等尊重彼之教导?”
──不,世尊。
──众弟子啊!汝等肯定之事,只是汝等承认、见到与掌握之事否?
──是,世尊。[xiii]《中部》第四七经。

明白了,才知道佛陀说的才是真正的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0-5-2017 07:0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30-5-2017 07:33 PM 编辑
莫问 发表于 30-5-2017 04:27 PM
在這系統裡,所謂“內在小孩”記載著個人所遇到的人,事,物。也就是說任何你自己遇到的人,事,物。不管好壞,你自己都要100%負責任。因為這是自己“內在小孩”播放給你的。這相當類似於佛教中的阿賴耶識。

這 ...


这些类似世间的方便法吧,以概念法来帮助调解问题。我没读过这本书,从来没有虚设任何内在小孩的概念。我是对冤亲债主修忏悔时才用,或是在陌生环境里,打坐修功课时,有时意念突然闪过陌生的脸孔,对你不友善的表情,这时我就用这四句话来释放善念,当慈心禅来修,再来功德回向,然后继续做功课就不会再有违缘和障碍,作为方便法是很好用,因为只有四句话。但是禅修时我们是观色受心法,那时观呼吸觉受和心所,何必去虚设一个内在小孩来对话,真的不需要打这个妄想。如果和内心虚设的小孩对话,这个是自言自语是修妄想,修久了会不会变具体, 真的显出一个小孩在心里跟你对话,那不是麻烦上身吗?会不会变灵修呢?所以四句话很好用,但是内在小孩的概念大可置之不理。很多世间法就是这样,西方很多潮流学说还是不离心灵学或灵修,总是有办法置入一些概念,让你不知不觉走上那条路子,我们还是跟传统佛法修行比较好。我个人是这样理解。这些方便法有用,但是不是佛法。合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5-2017 07: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人。 发表于 30-5-2017 06:28 PM
看看佛陀是如何教导他的弟子

这是取自《佛陀的啟示》 第一章 佛教的宗教態度 书里的一段

有一次,佛為弟子說因果律。[註三十]他的弟子們說他們已看見了,也明白瞭解了。於是佛說:「比丘們啊!甚至此一 ...


哈哈。。。看了你帖子,很多记入不到脑,因为一些术语,只有这些深刻的记在脑中了=

习修佛法要靠智慧去领悟而不能只用眼睛去看,学法单靠眼耳口不用智慧容易陷入五蕴轮回之中,佛陀逝世前要弟子依法不依人而不曾留下任何文字记载就是不想后人被五蕴轮回迷惑(这是佛陀只传佛法而不留下片言只语的原因之二 ),后人沉迷佛书迷信依人不依法,如此不但无法证悟,也造成对佛法视而不见,有人不看佛书也能成佛,更多人花了一辈子研究佛书也无法觉悟,佛法是指出事实与真相的真理,佛弟子本身必须要有正见,没有正见是无法分辨佛法与看法之间的差异,不要轻易盲目相信自己所学就是佛法,无明才会执着不经思考的相信或否定一切,习修佛法不在于所接触到的是否对或错,重要的是能够明辨误与悟,只有明了误才能有所悟。

    佛法不是武侠小说里充满神秘色彩的秘诀,也不是神话小说里呼风唤雨的咒语,佛法不作保佑也不作任何保证,佛法不是魔术棒,佛法不会无中生有,佛法不判对错只说因果,佛法不以辩才服人而是指出事实服众,佛法不极端不追求完美,佛法无畏强权不自大不会要求这个;不可那个;规定一切,佛法遇事不退避也不强求,佛法不奉承任何人与事物也不需任何人奉承,佛法认为众生平等不会瞧不起任何事物,佛法不必无穷无尽的去追求,更无需辛辛苦苦的去寻觅,佛法一直都存在于世间,也永不会消失,佛法是无处不在无所不有,一事一物都是佛法,只需跟随佛陀走过的脚步,从四真諦开始一步一步的走,就会发现身边充满佛法。
    佛法是指出事实与真相的真理,要了解佛法必须要有智慧去领悟,每个人的智慧都不一致,就像杯子一样分有高低,只需本身的杯子装满,就是圆满了,无需介意别人学的比你多,佛法不是学的多学的久就一定会觉悟,许多人对于手上能掌握的佛法不屑一顾,却在茫茫苦海里捞针,学的多如果不能领悟,也就像学了一辈子 X+Y=Z  而不理解,只是像电脑的记忆体儲存了一些毫无意义的字符罢了。佛法指出一切现象存在的性质是苦,佛陀教导灭苦,若本身的苦未灭却贪婪更多岂不是自讨苦吃?习修佛法最终只有结果而不是收获,存有目的而以想获得的心理去习修佛法,得到了就想拥有更多,除非有乔达摩一般的智慧,能够灭除贪欲而觉悟,否则容易掉进贪婪轮回的苦海,拥有的一定会失去,贪婪的结果只会失去更多,离佛法更远,只有觉悟后才会发现没什么可以失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0-5-2017 07: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人。 发表于 30-5-2017 06:28 PM
看看佛陀是如何教导他的弟子

这是取自《佛陀的啟示》 第一章 佛教的宗教態度 书里的一段

有一次,佛為弟子說因果律。[註三十]他的弟子們說他們已看見了,也明白瞭解了。於是佛說:「比丘們啊!甚至此一 ...

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念经

我不明白这些经哪里来的,是佛传下来让世人念的?还是后人自己加上去的?


你给我的那些书我看的非常慢慢,因为看到领悟的我会停留一天,让这些在心里发酵,不然我怕会忘记,所以是没有一下子全部读太多的,所以昨天读第二页就停止,今天会找时间才继续慢慢的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5-2017 07: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guo 发表于 30-5-2017 05:49 PM
佛陀是已经解脱生老病死的觉者,说佛陀没有解决生死的问题是很大的错误。

正如佛陀证悟后说的:“诸比丘,只要我对这三转十二相四圣谛的如实知见还不十分清净时,我就还不向诸天、魔与梵天的世界,诸沙门与婆罗 ...

恩恩,明白了
只是这些都看不见,所以会怀疑,就好像别人对我的怀疑是一样的~

哈~明白的,谢谢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5-2017 08: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是著名的,最高的无上医王,他治病人,确实没有竞争的对手。佛陀的四真谛所说明的方法,是与医生治病的方法相同的。作为医生,他首先诊断病情,其次是寻找病因,接着考虑去掉疾病,最后才用药。

苦是病,爱是因或者病根(集),去掉爱,病也就去掉了,那就是治愈(灭-涅槃)。

一个病人,应当知道自己的病,应当注意避免病情的加剧,接着他应当设法去掉病因。为此目的,他必须去看医生,医生为他诊断病情并开药方。通过药物功效,病人的病也就没有了,那就是治愈。因此,苦不能忽视,而应该知道。因为它是可怕的病源。爱因要除掉,要放弃。要修八正道,因为它是药。知道了苦,通过修道断爱,而涅槃的证得就有保障了。这就是治愈,从爱因中解脱出来。


。。。。。。。。。。。。。。。。。。。。。。。。。。。。。。。。。。。。。。。。。。。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天上不允许有爱情,如果我是神仙,我只羡鸳鸯不羡仙,宁愿失去一切也想要爱

但是这个社会让我明白了爱许多不是真的,许多时候越认真换来的越痛苦,

可能从前如果看到这一段佛法我会不认同,但是当一切放下,已经懂无欲无求的时候

我现在能够领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5-2017 04: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主的女儿 发表于 30-5-2017 07:08 PM
哈哈。。。看了你帖子,很多记入不到脑,因为一些术语,只有这些深刻的记在脑中了=

习修佛法要靠智慧去领悟而不能只用眼睛去看,学法单靠眼耳口不用智慧容易陷入五蕴轮回之中,佛陀逝世前要弟子依法不依人而 ...

别急!只需没颠倒又能抓到正确的重点就行了!

人走在正确的正道,问题只会越来越少,
只要方向正确,其他的以后你自然会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5-2017 04: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主的女儿 发表于 30-5-2017 07:16 PM
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念经

我不明白这些经哪里来的,是佛传下来让世人念的?还是后人自己加上去的?


你给我的那些书我看的非常慢慢,因为看到领悟的我会停留一天,让这些在心里发酵,不然我怕会忘记, ...

虽然我也与一般人一样用不到一天的时间就用眼睛去看完了整本书,
事实书中所说的【苦集灭道】这四部分之真相,我从开始看至现在已三年了,也只不过像是看了目录而已!

至于【念经】
简单来说就像药物之类的一种用具,选择正确,适当的运用,它能帮助解除人生过程所产生的一些不适,却不能帮助你到达目的地,
若运用不当,却能导致你到不了目的地,反而去了另一个不该去地方。
只有佛陀说的【法】才能引导人们到达该去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5-2017 04: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主的女儿 发表于 30-5-2017 08:42 PM
佛陀是著名的,最高的无上医王,他治病人,确实没有竞争的对手。佛陀的四真谛所说明的方法,是与医生治病的方法相同的。作为医生,他首先诊断病情,其次是寻找病因,接着考虑去掉疾病,最后才用药。苦是病,爱是因 ...

没有的想拥有,有的却希望没有。

‘想’ ‘要’ “有没有”对人来说是很正常的,也很无奈,只因为不明白。
只有佛陀明白是因为 ‘贪’ ‘嗔’ ‘痴’ ‘缘起’ ‘无常’ 所引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5-2017 09: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人。 发表于 31-5-2017 04:54 PM
别急!只需没颠倒又能抓到正确的重点就行了!

人走在正确的正道,问题只会越来越少,
只要方向正确,其他的以后你自然会明白。

恩恩,是的,当一切都放下,心里清净的时候,看这些,才领悟更多。。。
非常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2017 05: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主的女儿 发表于 31-5-2017 09:55 PM
恩恩,是的,当一切都放下,心里清净的时候,看这些,才领悟更多。。。
非常谢谢~

继续保持
一切都放下,心里清净的时候,看。。。。
这种方式,
你会发现就算别人不说,你也会明白得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6-2017 07: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人。 发表于 2-6-2017 05:43 PM
继续保持
一切都放下,心里清净的时候,看。。。。
这种方式,
你会发现就算别人不说,你也会明白得更多。

的确,发觉许多事情都变成微不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6-2017 08:4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30-5-2017 04:25 PM
哦,这四句话吗?这个我常用啊,平时对自己的身体说这四句感恩的话,有时做事情有违缘,也会对冤亲债主播放这四句话的意念,跟上楼说的一样,这个类似慈心禅,多多益善。

你说你没有读过那些h'oponopono的书, 为什么你会对一些不顺心的事情说那些话呢? 慈心禅都是有对象/目标的, 目标就是自己或他人, 没有针对“事情”的。 至于忏悔, 是应该要怎样忏悔? 忏悔不需要知道自己犯的是什么错吗? 很多时候我们知道自己不顺心, 但是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 怎样忏悔? 对着什么目标忏悔? 如果没有对应人物对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6-2017 08:4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莫问 发表于 30-5-2017 04:27 PM
在這系統裡,所謂“內在小孩”記載著個人所遇到的人,事,物。也就是說任何你自己遇到的人,事,物。不管好壞,你自己都要100%負責任。因為這是自己“內在小孩”播放給你的。這相當類似於佛教中的阿賴耶識。

這 ...

我也是觉得缺少什么所以没修这个法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6-2017 08:4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莫问 发表于 30-5-2017 04:27 PM
在這系統裡,所謂“內在小孩”記載著個人所遇到的人,事,物。也就是說任何你自己遇到的人,事,物。不管好壞,你自己都要100%負責任。因為這是自己“內在小孩”播放給你的。這相當類似於佛教中的阿賴耶識。

這 ...

我也是觉得缺少些什么, 所以没有修这个法门~ 我很难接受什么内在小孩的说法~ 明明就是自己而已, 哪有什么内在小孩, 我怕等下修成精神分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6-2024 04:48 AM , Processed in 0.06498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