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Shearer724

三国人物逐个看之高顺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8-8-2004 10: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德新书 于 15-8-2004 12:26 AM  说 :

先跟刘表,后成为曹操阵营的大将,此人名唤文聘是也。



有谁知道关于文聘使用空城计的详情,能一起分享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8-8-2004 10: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快快来发言吧,讲完了诸葛亮,就要进入别的人物咯!还有什么关于诸葛亮的事迹要分享的就快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8-2004 1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hearer724 于 18-8-2004 10:28 AM  说 :
有谁知道关于文聘使用空城计的详情,能一起分享吗?

发生在226年,孙权率五万人渡江围攻石阳。当时,石阳城还未修复,将士也多在稻田里屯田。文聘知道若打战必败无疑,因此就叫剩余的将士们躲藏起来,自己则在府第睡觉。孙权听说后,觉得里面必有内情,因此退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堕落天使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9-8-2004 12: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诸葛亮并不是很有才能咧
他的责任本来是恢复汉室统一天下
结果却只能弄出个3分天下来
汉室始终没有恢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ark_heaven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9-8-2004 0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Shearer724

没错!其实当时曹操的某个谋士(忘了是谁)曾经劝过曹操但曹操表示年终不会有东风而一意孤行。结果,自食其果。



三国演义里,是司马懿,至于三国志里,就不知道了


孟德新书 真是个 史通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8-2004 10: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堕落天使 于 19-8-2004 12:30 AM  说 :
我觉得诸葛亮并不是很有才能咧
他的责任本来是恢复汉室统一天下
结果却只能弄出个3分天下来
汉室始终没有恢复

也不能这么说。谁不想统一天下,但最后呢?军事天才曹操,周瑜,陆逊,司马懿等人也不是一样。才能有很多种,诸葛亮所擅长的是治国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9-8-2004 04: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ark_heaven 于 19-8-2004 01:11 AM  说 :
三国演义里,是司马懿,至于三国志里,就不知道了


孟德新书 真是个 史通 !!

我不是什么史通,要学的东西还多的是呢!但,还是要多谢你的夸奖。

三国志有一个人曾经劝曹操别打江东,他是贾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8-2004 05: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hearer724 于 19-8-2004 10:10 AM  说 :

也不能这么说。谁不想统一天下,但最后呢?军事天才曹操,周瑜,陆逊,司马懿等人也不是一样。才能有很多种,诸葛亮所擅长的是治国而已。

这到要看看你所说的军事是指那一方面,对我来说诸葛亮其实是一个军事奇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dark_heaven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8-2004 12: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你的知识以外,最欣赏的该是你理性的回答着网友们的问题吧。

我对这方面就不能较理性了,我追崇三国演义之美,摒三国志之实,哈哈

空城记我也时常用,家里门懒惰关,因为都是去近近的地方喝茶。
他们的空城记用的时候都知道敌军什么时候来,我用的时候却不知道。因为要时常用,难度比他们高了很多,哈哈,纯粹开玩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8-2004 02: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德新书 于 19-8-2004 05:02 PM  说 :

这到要看看你所说的军事是指那一方面,对我来说诸葛亮其实是一个军事奇才。


孟德新书兄所说的我也有点赞同。

其实,在这之前,我有发过一个帖子,标题是"军事家与兵法家有什么分别",不过没人回帖。在发这个主题时我心里已经有一个答案,只是不知道对不对而已。

诸葛亮是个文官,熟读兵法,但他并不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如果说火烧连环船这条计谋是兵法,那么要这么样去火烧连环船,怎样放火,追击,包抄等等都是军事。还有个例子,火烧连营七百里这计谋是兵法,陆逊上任后特地死守,与刘备打了半年,让刘备的士兵士气下降,特地让刘备扎了个连营七百里,这全都是兵法。然后,如何放火,追击刘备,如何以少击多,如何杀敌等等都是属于军事。严格来说,战前的斗智斗谋,心理战等等都是属于兵法,开战时所做的一切就是考验将军们的军事能力了。

若仔细读三国志,应该不难发现诸葛亮是个兵法家但不是军事家。要成大就立大业,就不能够有妇人之仁。诸葛亮固然是博学多才,但他爱国爱民,痛惜士兵,就造成他不能成为一流的军事家。诸葛亮在战场上往往希望能尽量减少士兵的伤亡,这固然是好,但太过顾虑的话,要如何能够打胜仗,统一天下呢?

我非常喜欢曹操及周瑜,因为他们俩兵法军事具备,又有野心。只可惜啦,两人出生在同一个时代。要不然,历史要改写咯!我觉得那句"苍天既生周公瑾,尘世何需出孔明"应该改成"苍天既生曹孟德,尘世何需出公瑾"。因为,没有周瑜,曹操可能已经吞拼了东吴了!不过,这只是纯属个人意见吧了!

不知道孟德新书兄赞不赞成我的看法呢?大家一起来分享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8-2004 1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若仔细读三国志,应该不难发现诸葛亮是个兵法家但不是军事家。要成大就立大业,就不能够有妇人之仁。诸葛亮固然是博学多才,但他爱国爱民,痛惜士兵,就造成他不能成为一流的军事家。诸葛亮在战场上往往希望能尽量减少士兵的伤亡,这固然是好,但太过顾虑的话,要如何能够打胜仗,统一天下呢?
其实,某程度上我们应该站在诸葛亮的立场想一想,刘备将整个蜀汉交给诸葛亮,诸葛亮的压力是非常大。不然,他也不必事事亲力亲为以致劳累而死。这也令到他在攻魏的战略上采取较为保守的方针。但有几点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在当时,三国间的实力虽说是旗鼓相当,谁也占不了谁的便宜,蜀汉却是最小的国家,诸葛亮尽了最大的努力,将伤亡减至最低,为了保存蜀汉仅有的实力,这一点是明智的。况且,在当时的状况是,曹魏将东吴看为主要的敌人,对蜀汉采取守势,诸葛亮也不希望因为太剧烈军事活动,把曹魏的注意力全放在蜀汉上面,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我认为诸葛亮的谨慎不是因为他的军事能力差,而是在衡量各方面的轻重而做出的决定。你只要看看他每一次北伐所采取的路线和拒绝魏延的提议就可清除了解他大概的方针。诸葛亮看问题看得很全面,他不是纯粹以军事家的角度来看待伐魏的事业,他是以战略目光来看待整个事情,这造就了后世的人对他的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
发表于 22-8-2004 0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德新书兄真是很三国通o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8-2004 1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对!没人是十全十美的。想曹操,想成大就立大业,那么就必须背上奸雄的称呼。诸葛亮想要保全实力,先来个割据一方,固然是明智,也能赢的不错的口碑。但如此保守就不见得是件好事。

每个人生存在这世上都有他的意义。政治家的意义就是治国,军事家的意义就是打胜仗,士兵的意义就是杀敌。所以,我才说嘛,诸葛亮是个政治家。因为,他在做每件事时,所考虑的会比较倾向政治。

仔细读这一段吧!诸葛亮固然是博学多才,但他爱国爱民,痛惜士兵,就造成他不能成为一流的军事家。诸葛亮在战场上往往希望能尽量减少士兵的伤亡,这固然是好,但太过顾虑的话,要如何能够打胜仗,统一天下呢?诸葛亮没错是想保存实力,但痛惜士兵也是他打战时有所顾虑的最大原因之一。身为一个士兵,他会愿意在战场上战死呢?还是在军营中安安乐乐的死去?

可能这就叫做政见不和吧!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8-2004 07: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读这一段吧!诸葛亮固然是博学多才,但他爱国爱民,痛惜士兵,就造成他不能成为一流的军事家。诸葛亮在战场上往往希望能尽量减少士兵的伤亡,这固然是好,但太过顾虑的话,要如何能够打胜仗,统一天下呢?诸葛亮没错是想保存实力,但痛惜士兵也是他打战时有所顾虑的最大原因之一。身为一个士兵,他会愿意在战场上战死呢?还是在军营中安安乐乐的死去?
对不起,这一点我不能认同。首先,蜀汉当时的兵力是三国里最少的,不论如何挤、如何抓,只能腾出十万兵力,若拿十万兵力攻打曹魏,这真的是异常的危险。还有,别忘记东吴和蜀汉的关系只是建立在彼此的利益上,很难担保那一天东吴会背叛这个同盟国,看看关羽的事件就可知道他们彼此的契约是多么的薄弱。

若是纯军事家的角度看问题,也许蜀汉早已给曹魏吞并了。这我们可以看看魏延向诸葛亮提议的子午道之计,是纯粹以军事家角度看待整个伐魏计划。魏延觉得长安城可以轻易就取下,因此要求诸葛亮发兵给他实行。表面看来,这条计策好像可行。但想深一层,它却是非常冒险的。是,魏延也许能拿下整个长安城,但要如何镇守呢?长安城在当时可说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地方,有利于曹魏骑兵部队,想想,曹魏失去长安城,它会放着不管吗?若是曹魏倾全力攻打长安城,那之前夺得长安得而复失,这有什么用呢?而且,此计策也许还让曹魏知道一条新的通道攻打蜀汉,这真的得不偿失噢!还有,要镇守如此一个城市,至少都要投下几万的兵力,这对整个小小的蜀汉来说划算吗?

也许诸葛亮真的爱惜士兵,但从几次的伐魏计划中,兵力缺少是无法成功的原因之一,他如此做是无可厚非的。还有,诸葛亮的伐魏方针是稳扎稳打,慢慢蚕食曹魏的版图,因此几次的伐魏计策他都选择从同样的路线出兵(记得诸葛亮的隆中对已落空,荆州为东吴所有)。另外,若是爱惜士兵,他也不会把马谡一干人等斩首示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8-2004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翻阅了有关书籍后发现了一点疑问。

况且,在当时的状况是,曹魏将东吴看为主要的敌人,对蜀汉采取守势,诸葛亮也不希望因为太剧烈军事活动,把曹魏的注意力全放在蜀汉上面,这是非常危险的。

曹魏一向以来都是把蜀汉当成最大敌人。东吴在三国时代根本是个配角。陆逊入主江陵后,都是采取守势,鲜少对曹魏发动进攻。而相反的,诸葛亮却多次北伐。

如果说诸葛亮不希望曹魏的注意力全放在蜀汉上面,那么他有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发动北伐呢?那么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如果有决心要北伐,那么为什么到两军对持时才来顾虑蜀汉的兵力问题呢?
如果在经过一次的北伐后若发现情势并不容许蜀汉与曹魏正面冲突,那么有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发动北伐?

其实,刘备在生时,诸葛亮并没什么兵权。刘备只安排诸葛亮做些内政的事物。一直到刘备身亡,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才决定北伐,完成刘备的心愿,一统天下。刘备一直以来不让诸葛亮从事军事活动就是因为知道诸葛亮的这个弱点(心软)。刘备会采用
诸葛亮的计谋但不希望由他统领大军,因为,这需要过人及果断的判断能力。而这就是诸葛亮所缺少的。没人会十全十美。诸葛亮爱国爱民,让他得到后人的欣赏,但这就造就他不能成为杰出的军事家。曹操行军入神,被冠为三国时代最杰出的军事家,但却也同时被套、上了奸雄的封号,因为,他的成就是以士兵的性命换回来的。

其实着只是个人意见。如果我的语气有些强硬的话,希望孟德新书别见怪,有时难以控制。想说什么就快点吧。迟些我想进入别的人物了!

[ Last edited by Shearer724 on 24-8-2004 at 02:45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8-2004 10: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曹魏一向以来都是把蜀汉当成最大敌人。东吴在三国时代根本是个配角。陆逊入主江陵后,都是采取守势,鲜少对曹魏发动进攻。而相反的,诸葛亮却多次北伐。
对不起,若是之前我所写的迁怒了你,我只是以事论事。
可否告诉我你从那一个角度看,认为说东吴充其量只是个配角?我们看看曹丕如何对待东吴,在221年至222年间,就曾经打过东吴三、四次。过后在226年,在曹丕死后两、三个月,孙权出兵攻打江夏郡。而你所说的陆逊,在228年时更是大破曹休大军。这些战役,规模都比诸葛亮的北伐战役大的多。

而且,曹魏众多数将领都认为蜀汉是“蕞尔小国”,不值得一提。若是如你所说的“曹魏一向以来都是把蜀汉当成最大敌人”,那历史上不应该发生以下这一段史实吧?

“魏略曰:始,国家以蜀中惟有刘备。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时应亮”《三国志·诸葛亮传》

要是曹魏把蜀汉当成主要敌人,决不会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这未免太儿戏了吧?

还有,东吴很明显的比蜀汉大,各方面都比蜀汉强盛,曹魏放弃东吴而把注意力放在弱小的蜀汉身上,这有点不逻辑吧?

我们总认为曹魏和蜀汉的战役是三国主要的舞台,其实不然,那是《三国演义》要尊蜀的杰作。东吴对抗曹魏才是三国真正的戏肉。

如果说诸葛亮不希望曹魏的注意力全放在蜀汉上面,那么他有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发动北伐呢?那么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如果有决心要北伐,那么为什么到两军对持时才来顾虑蜀汉的兵力问题呢?
如果在经过一次的北伐后若发现情势并不容许蜀汉与曹魏正面冲突,那么有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发动北伐?

看看诸葛亮的后出师表,里面有几句说到他北伐的思想: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这是小小蜀汉的无奈。

至于兵力问题,诸葛亮一早就发现这个问题,不然他也不会在平定南中(孟获)后,选拔一万名强壮的男士,放入蜀汉的正规军,史称“飞军”。

其实,刘备在生时,诸葛亮并没什么兵权。刘备只安排诸葛亮做些内政的事物。一直到刘备身亡,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才决定北伐,完成刘备的心愿,一统天下。刘备一直以来不让诸葛亮从事军事活动就是因为知道诸葛亮的这个弱点(心软)。刘备会采用诸葛亮的计谋但不希望由他统领大军,因为,这需要过人及果断的判断能力。而这就是诸葛亮所缺少的。没人会十全十美。诸葛亮爱国爱民,让他得到后人的欣赏,但这就造就他不能成为杰出的军事家。
刘备是一个智者,在他托孤时,就把军事交给李严管理,在我看来,这有点牵制的作用。而且,刘备的眼光也不会说决定性的准确,如他打算把蒋琬处死、而且还不理会庞统的才能、赵云的军事能力,这几点足于让他对诸葛亮做出错误的判断。

曹操行军入神,被冠为三国时代最杰出的军事家,但却也同时被套、上了奸雄的封号,因为,他的成就是以士兵的性命换回来的。
曹操套上奸雄的名字,不只是这个原因吧?早期的曹操还没行军打战时已经给许邵冠上这个称号,看《后汉书·许邵传》:“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我希望我们可以心平气和的好好交流一回,没必要大发雷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8-2004 10: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诸葛

这是我在修中文课时做的报告, 写出来让大家分享一下。

诸葛亮, 一个集智慧, 才艺, 忠贞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他的大名妇孺皆知。 他的一生事绩千古歌颂。
综观诸葛亮的一生, 大约可以分成四个时期。
1。 草庐时期(27岁以前〕- 诸葛亮勤奋好学, 举凡军事, 经济, 气候, 兵学, 甚至音乐, 国画, 书法都有涉猎, 且样样精通。 为出山后的政治生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2。 荆州时期(27岁到34岁〕 - 出山辅佐刘备, 促成蜀吴联盟, 完成赤壁之战的胜利, 为刘备打下根据地, 初步完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3。 治蜀时期(33岁到42岁〕 - 刘备出证汗中称王, 称帝, 至到崩于白帝城。 这段时期, 诸葛亮全心的治理蜀国: 造桥铺路, 兴水利, 办教育, 治兵器。。 使民心安定, 军备充足。
4。 南征北讨(42岁到54岁〕 - 诸葛亮从幕后转到幕前, 奔驰沙场历经12年。 这段时期, 诸葛亮安内攘外, 平蛮伐魏, 为统一天下而战。

一个人无论有多少智慧, 勇力, 但如果少了一棵赤忱的心, 那么他的所作所为便不足观了。 诸葛亮的伟大就是在于他的忠诚, 只可惜少了天时地利, 不能完成最终的事业, 而令后人叹息不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9-2004 05: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ermit 于 15-8-2004 02:39  说 :
。。隆中对策也很准啊。。。

其实不然,隆中对的大概是跨有荆益二州,东联孙吴,北抗曹魏。但在与东吴结盟和占据荆州中只能选一。因为孙权也有统一天下的野心,而荆州正是他统一天下的宝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9-2004 06: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孔明(喜欢和不喜欢孔明者来聊聊吧〕

自古以来孔明被公认为最聪明的人,但近年来他的地位开始动摇。各位,来聊聊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9-2004 0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弟认为孔明的隆中对有一个矛盾。那就是占据荆州和与东吴结盟不可能并存的。因为孙权也想统一天下的,而他又怎会眼睁睁看荆州落入刘备集团呢?
(请发表你的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4-6-2024 09:54 AM , Processed in 0.07477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