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紫雪

看不下去了~中医和西医的斗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1-2008 10: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高中医药治疗肿瘤疗效应加强中医经典学习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肿瘤科    黄金昶
看到这个题目,许多人会问,古代肿瘤患者很少,也没有留下效果很好的可以照搬照用的方药,学什么?其次我们现在所学的《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中医诊断学》及临床各科不都是从经典里总结出来的吗,有这些足够用了,何必非要抱着经典不放?再次要是中医经典重要,为什么中医管理部门非要把经典从必修改为选修呢?
我想不急于回答这些问题,先介绍几个病例。第一个病例,是北京一男性患者,62岁,2005年4月行左肾癌切除术,术后病理为透明细胞癌,术后予大剂量干扰素生物治疗,术后7月出现左后背第8、9脊椎旁皮下转移,大小约5×6cm2,皮色正常,高出皮肤,边界清楚,疼痛拒按,经r刀治疗后肿物未见缩小,于2006年5月找我诊治,主诉后背疼痛,睡觉不能平卧,局部皮肤暗红,为放疗后所致,我处方为六味地黄丸加黄芪、菊花、鹿角胶、川乌、草乌,7剂后疼痛缓解,1月后后背不痛,能平卧休息,察看肿物明显缩小,3月后肿物消失。这个病例的问题是,原发灶没复发,但转移到后背了,那么后背肿物中医临床怎么辨证呢?《黄帝内经·素问》的《金匱真言論篇第四》中谈到:“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背部出现肿瘤应该为阳气不足。记得上大学时,教中医基础理论老师介绍说“在周朝,阴阳学说很盛行,阴与阳是根据日光的向背和多少来定,凡是面向日光、阳光充足的地方为阳;背向日光、阳光荫蔽的地方为阴,农民在田中耕作,背向上接触阳光多就为阳,腹部接触阳光少就为阴”,听完课,我还和同学嘲笑中医不科学,调侃说,睡觉时腹向上腹也该为阳啊!现在回想起来很笑自己无知。后来学习内经时从经络角度认识到督脉走北部脊柱中线、太阳经位于督脉两侧,督脉为阳脉之首,太阳为三阳,故背为阳。背部出现肿瘤当为阳气不足,所以在方中加川乌、草乌、鹿角胶温补阳气。另该篇还提到“黄帝 问 曰 : 天 有 八 风 , 经 有 五 风 , 何 谓 ? 岐 伯 对 曰 :八 风 发 邪 , 以 为 经 风 , 触 五 藏 , 邪 气 发 病 。 所 谓 得四 时 之 胜 者 , 春 胜 长 夏 , 长 夏 胜 冬 , 冬 胜 夏 , 夏 胜秋 , 秋 胜 春 , 所 谓 四 时 之 胜 也 。 """"" 西 风 生 于 秋 ,病 在 肺 , 俞 在 肩 背;”从这里知道肩背为肺所主,所以在处方中加入黄芪补肺气。一个病例可能为偶然,那我再介绍一个病例,这个患者今年(2007年)21岁,2005年11月份经别人介绍来找我看病,为颈7椎胸1-3椎软组织肉瘤,已先后5次手术了,复发最短时间为半个月,那么就是说一个月做过2次手术,找我时刚手术1个月,无不适主诉,舌尖红,薄苔,脉弦细,诊为肾虚髓亏、阳虚水停,用六味地黄丸、苓桂术甘汤加干姜、川乌、吴茱萸、黄芪、黄连、葛根、蜈蚣、壁虎等加减,谁知2006年4月后胸部CT见胸椎3-4右侧见一直径约2.5cm大小低密度影,手术医师考虑为水肿,继续观察,一直服中药,2006年7月时肿物略有增大,考虑患者放假可手术切除以防后患,术后病理并非水肿,仍为软组织肉瘤复发,手术边缘未切净,之后患者母亲每次带患者就诊时总是不停哭泣,其父亲面带愁容,父母商量病孩肯定保不住了,决定尽快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者父母反复强调尽最大努力也要治,求医生把患者活马当死马医,有了患者及家属的支持,我决定背水一战,在原处方基础上重用川乌30克,加用草乌30克、鹿角胶30克等,同时在术口周围用了外用药,外用药物为麝香、川乌、草乌、山慈姑、壁虎等。这些外用药大多数为温阳药,到写该书稿时(2007年7月)患者已手术后12个月,各项检查未见复发。目前患者和其父母比以前宽心了,平添了许多笑容,由于其母亲年龄大,卵巢功能差不能再生育了,这是他话。这两个病例,都是根据《内经》的经义来治疗的,就这简单的普通来百姓都知道的“背为阳”概念,在临床治疗背部肿物竟有这样大的指导意义。

下面还要介绍病例,不知大家见没见过感觉皮下有虫爬的患者,我见过,是一位女性胃癌晚期患者,曾开腹探查术,皮革胃,患者进食水都吐出来,汗极多,在上海某大医院医生束手无策,每日给营养支持治疗,请我会诊,给予六君子汤、金匮肾气丸、旋覆代赭汤等药加减,同时用五倍子研末敷脐,用药后病情好转,汗少,进食2小时后有时呕吐,最长时3天才出现呕吐。由于当时患者不在北京调药不便,3月后出现嗜睡,无汗,口干,每日用加湿器不停的对患者嘴部吹,再次请余会诊,自述皮下如有虫爬,恶风,披厚被,谵语,烦躁,天亮之前安静入睡,脉微细,左寸浮大,电解质正常范围内,肝肾功能正常,脑未见转移灶,此为虚阳外越之象,用白通加猪胆汁汤,2天后病情略有好转,但因家属上呼吸道感染,怕患者被传染上,给予患者服用感冒清热冲剂以预防,孰料服感冒药后半小时始呕血,连续3次,约500ml,家属连忙打电话向我求救,我告诉患者继用用白通加猪胆汁汤加烧干蟾10克,可惜病情太晚,2天后患者去世。这个病例古代有没有论述、有没有治疗意见?看一下《伤寒论》就清楚了。先看如虫皮下行症状,现代中医肯定认为是风证,可《伤寒论》第196条云:“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认为该症状为阳明病,而且皮下如有虫爬是久虚的原因,你看医圣论述的与原病例是多么的相符。现在你还能说肿瘤的症状在经典内找不到吗?再往下看,《伤寒论》第30条,“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患者为什么呕血,患者寸脉浮大,为虚阳外越,虽然症状恶风、皮肤痒象桂枝汤证,可予桂枝汤类方剂会加剧,促进亡阳。同时患者谵语在后半夜缓解,与经文中“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虽症状不同,其理相同。在我招收研究生时,提问了有关经文中关于皮下如虫行的论述,没有一个学生能说出出处。
再介绍一位晚期肺癌患者,女性,为肺癌脑转移、纵隔淋巴结、骨转移,住在广州某部队医院,延请我会诊时,患者已嗜睡,其子叫20余声才勉强轻微回应一声,看病时已是晚上9点,患者面色苍白浮肿,左上肢肿胀,脉微细,反复抽搐,皱眉,因患者不配合,没法看到舌苔,随急予真武汤,并与其主管大夫交流意见加用脱水药物,第二天上午再看病人时面目上肢水肿渐消,神志见好转,10天后电话告知患者神志清醒,无抽搐,但患者全身疼痛,其主管医生用芬太尼贴剂也不能缓解疼痛,向我寻求办法,时值4月份,广州很热,空调开放,患者为少阴病复外感寒湿,嘱其家属不能用发汗药,开了7剂附子汤通过手机短信发过去,2月后,患者的娘家嫂子患牙龈癌建议找我诊治,此时其子告知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精神很好,唯有右上肢能动,左上肢和双下肢不能自主运动,只能在床上静养了。假如你一见患者感受寒湿,就用散寒去湿的药,不管患者阳虚,那么病人极有可能不在人世了,我的用药是根据那条经文呢?《伤寒论》第305条,“少阴病,身疼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你看经文多重要,即把禁忌告诉你,还把用药介绍给你。
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不论哪种癌症患者,仅表现嗜睡,没有其他不适的患者,往往在一般在晨5时-12时去世而不在晚上,而发热的患者多在午后到子时期间去世,为何?我们可从阴阳转换交替中找出答案,肿瘤病嗜睡的患者属少阴病,到傍晚,阳气渐归于体内,除肺心工作外,其余脏器需要阳气者减少,少阴病很少的阳气尽可能的维持心肺功能,但到晨始,脏腑渐开始工作,争夺阳气,使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这一点与少阴病欲解时(子丑寅)基本相符,《伤寒论》第291条“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从子至寅就是子丑寅,一日之中,为晚上11点到次晨5点,所以我值班时见到这样的病人会告诉学生去安心睡觉,11点之前没事,到早晨5点之前也没事。发热患者就不同了,发热患者需要阳气,争夺阳气,阳气不足,心肺功能难以维继,同时下午阳气渐衰,加速心肺衰竭,故发热患者多在午后至子时死亡。医圣张仲景补充了的六经欲解时,补充了五运六气中没有时辰的不足,在临床是十分实用的。通过五运六气结合六经欲解时,可以推算患者转归,此也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可惜所有教科书中没有一点相关记载,只能从《易经》《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中查寻学习。
我在临床上经常用经方治疗肿瘤及其并发症(后面会单独有章节介绍),绝非以上介绍的少数几个病例,如单从我们教科书中介绍的点滴经验,你可能治不好以上介绍的肿瘤病,也可能你不知道如何辩证,这充分说明了经典的知识并不是不适合肿瘤的治疗,而且能开拓你的治疗思路和提高治疗水平。
谈到开拓治疗思路,我想谈谈我对胰腺癌中医药治疗的看法,胰腺癌是癌中之王,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加,现代医学目前主要用健择化疗,主要目的改善生活质量,然而也不甚理想。我查阅所有中医文献,未见比较理想的治法和方药,我曾反复请教中医学院从事基础研究的老师,问胰腺属于中医何脏器,是消化还是内分泌,莫衷一是,甚是苦恼,然看号称专门治疗胰腺癌所谓专家中医方子,不过是补气药加抗癌药,这也未脱离中医健脾补气抗癌之法,何谈有效,根本无效,你言他言,纯属传讹,多么荒谬!我再没摸透胰腺癌的脏腑辩证之前,就不敢接手中药治疗胰腺癌,所以多次在门诊将患者推荐到别处治疗,生怕耽搁病人,于心不忍。偶有一关系户,也为胰腺癌,不能推托,患者腹泻,每日3-5次,腹痛拒按,消瘦,食欲差,住院予健择化疗,谁知化疗后腹泻加重,每日近20次,为水样,甚急,往往便泻裤中,用了所有西药止泻药及消化酶,泻不止,用甘草泻心汤加泽泻、石榴皮等药,仍泻不止,遂用乌梅丸加石榴皮等药,3剂后泻明显好转,腹痛减轻,食欲大增,应用一月余,体重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纵观胰腺癌治疗,反复从脏腑辩证,无脏可辩,仔细研究觉得此为厥阴病,符合厥阴病的心痛、气上冲心、饥不欲食,下利等症。再观糖尿病(与胰腺有关的病)治疗给药时间在早上4时,而此在厥阴经,那么胰腺癌也当归在厥阴病;再如治疗急性胰腺炎用大柴胡汤有效,大柴胡汤证为少阳阳明合病,主在少阳,胰腺炎多表现在阳证,胰腺癌多表现在阴证,是否在厥阴经呢?此值得思考。我个人认为从厥阴经治疗胰腺癌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假如我没记住厥阴病提纲,就不会想到胰腺癌与厥阴病联系,也可能终生为破解胰腺癌的中医治法而苦苦思索。目前已用乌梅丸加减治疗了十余例胰腺癌患者,效果满意。这是读经受益的一个实例。
我想即使你工作几十年,临床上很难看到一模一样的病,同样临床也难找着教科书看病,我们学习经典不是照葫芦画瓢,而是要领会其诊治疾病的精神,学习圣人的辨证、立法和用药等,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谨守病机,隔四所述,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如若你为缘木求鱼之人,一看经典无治疗肿瘤之法,就不认真研读,那你只能成为一位平庸的中医,以为毫无作为的中医。

讲完这些,大家应该清楚认识到学经典的重要性了。那么中医学院教材都是从经典演变而来的,熟读教材是不是足够了?告诉大家——远远不够!为什么不够?原因有两条。一是我们上学时选用的是经典部分章节,不是全貌,而且《难经》《易辞》连选读本都没有,很少有老师讲解,中医教材中没有全面概括经典的内容。第二是每位作者读经体会不一样,学出来的内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易辞》一书,孔子、墨子、孟子三位圣人读后分别写出《论语》《大学》《中庸》,三书对《易辞》理解认识内容各不不同,何况我们平庸之人,所以教材里的内容只能反映大多数人的观点或者某几个人的观点,怎能说是经文之意呢?就半夏泻心汤方解而论到目前为止我认为没有一位解释清楚地,为什么?没有从五脏所喜无味和辛开苦降与脾胃斡旋中州理论来分析的,不从东汉之前的理论去解释而用现代人理论解释你认同吗?答案不言而明。再如《伤寒论》讲义中桂枝加桂汤解释加桂的“桂”有两种说法,一说加“桂枝”,一说加“肉桂”,讲义认为都有理,可事实上临床大夫“桂枝”“肉桂”是不能混用的,两者功用截然不同,那么加桂的“桂”选那个为对呢?当然是桂枝,理由很简单,在命门学说之前,一直认为心主火,心为少阴君火,肾水需要心火温煦,才能水火既济,桂枝温通心阳,自然是用桂枝了,用肉桂是后来人根据当时的理论主观臆断,不合经义。

待续·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7-1-2008 10: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续(2)

对《中医基础理论》能否反映经典愿意,刘力红老师在《思考中医》中提出许多不同观点,大家可以参读,我这本书重临床,挤出有争论的内容我这里不做重点讨论。
    仔细研究历史医学名家无不是研读经典方成一派的,但他的著作不能称为经典,不能代替经典,无法超越经典。近代名医也多推崇经典,如蒲辅周、秦伯未、刘渡舟等。我在读硕士时经常看到刘渡舟教授应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由于病人太多,往往半天八九十个病人,刘老经常把完脉,问一两个症状,就和学生说什么什么方,或什么什么方加某药多少克,每每效如桴鼓。你只要在刘渡舟教授身边抄2次方子就会感受到中医经典的深奥和受用,对经典会有一份叹为观止的感觉。
    为什么中医学院把经典弄成选修课呢?其一,由于时间关系,临床医生应用西医越来越多,而且西医在临床容易见效,患者容易接受,同时经济效益好,对许多危重患者抢救及疑难病认识较中医相对实用等等,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在学校把西医内容学习时间延长,这是对的,也是实用的,西医学习时间延长,中医学习时间自然缩短,自然把经典的学习时间减少;其二,对经典的临床价值认识不够,许多中医未把《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等经典仔细研读,有的更别说每年读一遍了,临床更少应用,难见其疗效,所以许多中医界决策层把经典改为选修就不足为怪了。
    许多人把学过中医的人称为中医大夫,认为只要是中医学院毕业的就是中医,就会用中药,如果这样认识有时会出现偏差,我形容个例子,都说沧州为武术之乡,沧州人普遍会武术,那么到底沧州多少人习武呢?去看一下就知道了。再举个例子,中国人普遍会骑自行车,可又有多少人把自行车练成演杂技呢?我想没几个。学过中医就懂中医是一个不全面地认识,假如你找了个水平很低的中医医生看病效果不好,以偏概全的说中医不会看病那是不实的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008 10: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匱要略》对癌病的认识

汉代张仲景于《金匱要略》中首次提出黑疸病名,即:“黑疸、谷疸、酒疸、女劳疸,硝石矾石散主之。” 由于论述过简,古今医家的医案及专著中很少涉及黑疸。所以对黑疸究竟属于现代医学什么病,尚无定论。王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及理论探索,认为黑疸多见于肝癌、胆囊癌而伴有黄疸的病例。主要病机是湿热郁结肝胆为标,肝肾阴虚为本,兼有瘀血阻滞。考晋代葛洪曾说:“疗黄疸,变成黑疸者死”,已认识到黑疸的严重性;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提到的黑疸是“肾虚燥而脾湿热之所致也”,与王教授近年提出的关于癌证病机的论述——“燥湿相混致癌论”不谋而合。再从张仲景原方硝石矾石散来看,硝石主活血化瘀、矾石主利湿散结,也反证了黑疸的主要病机是湿热郁结兼有瘀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008 10: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钙剂在全息肿瘤康复液中药原料中的应用

钙剂可明显降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强毛细血管的致密度、减少对肿瘤组织的营养输送、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细胞增生的作用。全息肿瘤康复液中药原料中含有的钙制剂主要是中药牡蛎、有关中药牡蛎的介绍如下:

牡蛎《本经》
[异名]蛎蛤《本经》、古贲《异物志》、左顾牡蛎《补缺肘后方》、牡蛤《别录》、蛎房、蠔莆《本草图经》、 蠔客《浙江中药手册》、海蛎子壳、海蛎子皮《山东中药》、左壳《中药志》

[基原]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长牡蛎或大连湾牡蛎等的贝壳。

[原动物]①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 Gould.贝壳两片,坚厚,呈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左壳附着,较大而厚。右壳(即上壳)略扁平,较左壳(即下壳)小,表面环生极薄而平直的黄褐色或紫褐色鳞片;1-2年的个体,鳞片平,薄脆,有时呈游离状;2至数年的个体,鳞片平坦,、有时在后缘起伏呈弱小的水波状;生长多年的个体,鳞片层层相迭,坚厚如石。壳有灰、青、紫、棕等色彩,内面白色,边缘为灰紫色。韧带紫黑色,闭壳肌痕甚大,淡黄色,大多为卵圆形或肾脏形,位于中部背侧。足退化,无足丝。

生活于江河流入海处。杂食性,以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广东,福建,山东沿海,并有养殖。

②长牡蛎Ostrea gigas Thunb.贝壳大型,坚厚,呈长条形,背腹几乎平行,一般壳长比壳高大3倍。左壳附着。右壳较平如盖,鳞片环生,呈波纹状,排列稀疏,层次甚少,壳面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壳内面瓷白色。闭壳肌痕马蹄形,棕黄色, 位于壳的后部背侧。左壳凹下,鳞片较右壳粗大。肉质部软,鳃成直条状,不弯至背后角。

我国沿海都分布。为河口及内湾养殖的良种。

③大连湾牡蛎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贝壳大型,中等厚,前后延长,壳顶至后部渐扩张,近似三角形。左壳附着。右壳壳表鳞片起伏成水波状,不如近江牡蛎平伏,放射肋不明显。壳面淡黄色;壳内面白色。闭壳肌痕白色或紫色,位于背后方。肉质部延长形,鳃自前方延伸至后方中央,弯曲度小。分布北方沿海。各种牡蛎的肉(牡蛎肉)亦供药用。

[采集]全年可采集。取得后,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药材]为不规则的卵圆形、三角形或长圆形贝壳,大小不等,通常长10-30厘米,宽5-10厘米,厚1-3厘米;外表灰色,浅棕色或灰兰色,呈层状,并有弯曲的粗糙层纹。壳内面多为乳白色,平滑而有光泽,基部有横纹,无光泽,边缘有波状层纹。左壳较右客肥而大,不平坦,壳外面常有海螺、苔藓等附着,表面并常有洞,洞内有小贝壳;右壳薄而小,较平坦。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白色,层状。气无,味微咸。以个大,整齐,里面光洁者为佳。

主产江苏、福建、广东、浙江、河北、辽宁及山东等沿海一带。

[成分]含80%-95%的碳酸钙、磷酸钙及硫酸钙,并含镁、铝、硅及氧化铁等。另谓大连湾牡蛎的贝壳,含碳酸钙90%以上, 有机质约1.72%;尚含少量镁、铁、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和氯化物。煅烧后碳酸盐分解,产生氧化钙等,有机质则被破坏。

[炮制]生牡蛎:洗净、晒干、碾碎用。煅牡蛎:将洗净的牡蛎,置无烟炉火上煅至灰白色,取出放凉,碾碎。

[性味]咸涩,凉。

①《本经》:味咸,平。

②《别录》:微寒,无毒。

③《本草正》:味微咸微涩,气平。

[归经]入肝,肾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少阴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少阴,厥阴,少阳经。

[功用主治]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治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疠,瘿瘤。

①《本经》: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

②《别录》:除留热在关节荣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止汗,心痛气结,止渴,除老血,涩大小肠,止大小便,疗泻精,喉痹,咳嗽,心肋下痞热。

③《药性论》:主治女子崩中,止盗汗,除风热,止痛。治温疟。 又和杜仲服止盗汗。病人虚而多热,加用地黄、小草。

④《本草拾遗》:捣为粉,粉身,主大人小孩盗汗,和麻黄根、蛇床子、干姜为粉,去阴汗。

⑤《海药本草》:主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补肾正气,止盗汗,去烦热,治伤寒热痰,能补养安神,治孩子惊痫。

⑥《珍珠囊》:软痞积,又治带下,温疟,疮肿,为软坚收涩之剂。

⑦《纲目》:化痰软坚,清热除湿,止心脾气痛,痢下,赤白浊,消疝癥积块,瘿疾结核。

⑧《医学衷中参西录》:止呃逆。

⑨《现代实用中药》:为止酸剂,有和胃镇痛作用,治胃酸过多,身体虚弱,盗汗及心悸动惕,肉瞤等。对于怀孕妇女及小儿钙质缺乏与肺结核等有效。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干撒,调敷或作扑粉。

[宜忌]①《本草经集注》:贝母为之使,得甘草,牛膝,远志,蛇床良。恶麻黄,茱萸,辛夷。

②《本草经疏》:凡病虚而多热者宜用,虚而有寒者忌之,肾虚无火,精寒自出者非宜。

[选方]①治眩晕:牡蛎六钱、龙骨六钱、菊花三钱、枸杞子四钱、何首乌四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治百合病,渴不瘥者:栝蒌根、牡蛎(熬),等分。 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匱要略》栝蒌牡蛎散。

③治一切渴:大牡蛎不计多少,黄泥裹煅通赤,放冷为末, 用活鲫鱼煎汤调下一钱匕,小儿服半钱匕。《经验方》

④治小便数多:牡蛎五两(烧灰),童便三升。煎至二升,分三服。《乾坤生意》

⑤治小便淋閟,服血药无效者:牡蛎、黄柏(炒),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小茴香汤下取效(傅滋《医学集成》)

⑥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气虚竭:牡蛎、鳖甲各三两。 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⑦治诸虚不足及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即甚,久而不止,赢瘠枯瘦,心松惊惕,短气烦倦:麻黄根(洗)、黄芪、牡蛎(米泔浸,烧赤)各一两。 共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渣热服,日二,不拘时侯《局方》

⑧治卧即盗汗,风虚头痛:牡蛎、白术、防风各三两。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二。《千金方》牡蛎散

⑨治盗汗及阴汗:牡蛎研细粉,有汗处补之。《经验方》

⑩治温病下后,大便溏甚,周十二时三、四行,脉仍数者:生牡蛎二两。研细,水八杯煎服三杯,分温三服。〈温病条辩〉一甲煎

[临床报道]治疗肺结核盗汗:取牡蛎5钱,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为1天量,早晚分服(可加糖调味),连服数天;汗止后再服2-3天,以巩固疗效。如服数剂后疗效不明显,可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随症加减。共治10例,一般服药2-3剂后盗汗消失;3例初期疗效不明显,其中2例经加龙骨、酸枣仁数剂后亦收到较好的效果。治程中未见不良副作用。

[各家论述]①张元素: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则渴饮不思,故蛤牡之类能止渴也。

②《汤液本草》:牡蛎,入足少阴,咸为软坚之剂,以柴胡引之,故能去肋下之硬;以茶引之,能消结核;以大黄引之,能除股间肿;地黄为之使,能益精收涩、止小便,本肾经之药也。

③《纲目》:牡蛎补阴则生捣用,煅过则成灰,不能补阴。

④《本草经疏》:牡蛎味咸平,气微寒,无毒,入足少阴、厥阴、少阳经。其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瘤热在关节去来不定,烦满,气结心痛, 心肋下痞热等症,皆肝胆二经为病。二经冬受寒邪,则为伤寒寒热;夏伤于暑,则为温疟洒洒;伏邪不出,则热在关节去来不定;二经邪郁不散,则心肋下痞;热邪热甚,则惊恚怒气,烦满气结心痛。此药味咸气寒,入二经而除寒热邪气,则营卫通,拘缓和,而诸症无不廖矣。

少阴有热,则女子为带下赤白,男子为泄精,解少阴之热,而能敛涩精气,故主之也。

⑤《本经逢原》:牡蛎《本经》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是指伤寒发汗后寒热不止而言,非正发汗药也。仲景少阳病犯本,有柴胡龙骨牡蛎汤,《金匱》百合病变渴,有栝蒌牡蛎散,用牡蛎以散内结之热。即温疟之热从内蕴,惊恚怒气上逆,亦宜咸寒降泄为务。其拘缓鼠瘘、带下赤白,总由痰积内滞,端不出软坚散结之治耳。

⑥《本草思辩录》:鳖甲、牡蛎之用,其显然有异者,自不致混于所施,惟其清热软坚,人每视为一例,漫无区分,不知此正当明辨而不容忽者,《本经》于鳖甲主心腹癥瘕坚积,于牡蛎主惊恚怒气拘缓。仲圣用鳖甲于鳖甲煎丸,所以破癥瘕。加牡蛎于小柴胡汤,所以除肋满。由斯以观,凡鳖甲之主阴蚀,痔核,骨蒸者,岂能代以牡蛎。牡蛎之主盗汗,消渴,瘰疠颈核者,岂能代以鳖甲。鳖甲去恶肉而亦敛溃疡,以阴既益而阳遂和也。牡蛎治惊恚而又止遗泄者,以阳既戢而阴即固也。

[备考]①《蜀本草》:又有樗牡,形短不入药用。《图经》云,(牡蛎)海中蚌属,今莱州昌阳县海中多有。二月、三月采之。

②《本草图经》:(牡蛎)今海旁皆有之,而南海闽中及通泰间尤多。 此物附石而生,磈礧相连如房,故名牡房,一名嚎山,晋安人呼为嚎莆。初生海边如拳石,四面渐长有一、二丈者,崭岩如山,每一房内有嚎肉一块,肉之大小随房所生,大房如马踢,小者如人指面,每潮来则诸房皆开,有小虫入,则合之以充腹。海人取之皆凿房以烈火逼开之,挑取其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008 12: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骨大夫 于 7-1-2008 08:18 PM 发表
中医本来就是百家争鸣。当你接触中医越久越深入,兴趣就越浓越深刻。


可能就是太多派系变成500只鸭子在叫所以要废医用药 ,另外500只在一个女人身上 ,哲学家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008 12: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骨大夫 于 7-1-2008 10:29 PM 发表
真的是骨肿瘤,也就是最难搞,最遭糕的。


刚才去google找一下,也是觉得很不妙,骨大夫,推拿有什么作用的?我姐不能走动,去推拿就会好转,我觉得只是暂时改善的现象,但是我姐和她夫家看到改善都很相信,刚才有在追问,最近我姐姐才去复诊,医生检查了后说很好,我问说如何好法,给的答案是没有问 。补钙的药不用吃了,但是医生有建议打针,什么针也不清楚,要rm1400一支,过后会痛上一个时期,我姐姐听到这样的过程,选择用推拿来治疗。

我看哦,结果一定是糟糕又凄惨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8-1-2008 0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5# 骨大夫 的帖子

看了骨大夫你的解释,看来会融会贯通的中医似乎可遇不可求,就这方面来说,我觉得倪海夏医师的论点还蛮有道理的,如果用他的看法来看待方舟子建议的废医用药,中医是不是可以走向标准化的新里程?

我看到他的说法是这样:
中醫藥與西醫藥該如何能夠合併?

《1 》. 找出真正能治好病的第一線臨床醫師 , 從已經治好的醫案中 , 用西方科技的方式來研究其原因為何? 由於這個處方已經把病患治好了 , 是屬於當然有效方 , 如此研究起來必然事半功倍 , 而且連人都已經治好了 , 根本不須要再在動物身上去做實驗 , 既省時又省力 , 試想做一位研究人員如果手上拿著已經治好病的處方來研究 , 心理是多麼舒暢 , 因為不可能白做工了 , 否則如果是由一些所謂的從未看過病的中藥專家們來猜測那些中藥可能有效 , 組合起來成為一處方再拿去給第一線醫師來做臨床 , 這就是倒行逆施 , 誤把馮京當馬涼了 . 西醫藥就是如此發展出來的 , 所以西藥治不好病只能停留在控制階段的原因就在此 , 中醫藥如果採用同樣的方式 , 就絕對治不好病的.

《2 》. 中藥已經在人體上經過數千年的實驗 , 只要不是劇毒的中藥是既不會吃死人 , 也不會像西藥般的產生許多後遺症 , 因此在研究時就會容易造成誤解 , 以為中藥都是要長期服用才看得到效果 , 因此要找出既快又有效的處方 , 必須要由真正優秀的中醫來依照傳統中醫的診斷方式與用藥方法來做才有可能成功 , 因此在做診斷時可以中西並進 。但是中醫必須依照正統的中醫理論來做診斷 , 不可受到西醫的影響 , 之前與之後的結果可以用西醫的方式來看 。

例如我在治療西醫所謂紅斑性狼瘡時 , 我根據中醫的診斷而來治 , 完全不管西醫如何說(記住一句話 , 當西醫說你是Auto Immune Disease 時 , 就代表他不知道你怎麼回事 , 如果又說你得到Slow Virus時 , 也同樣表示他不知道你怎麼搞的 . 把字頭加在一起 , 就是AIDS , 結果是仍然不知道你怎麼回事).於是就把它治好了 , 記錄是55天 , 我很明確知道如果這病患來我這之前如果完全沒有服用西藥的話 , 治愈時間必然會提前很多 , 因為沒有其他問題干擾 , 如果有
另外一位中醫治同樣的病卻只要兩三週就治好 , 這就是比我強 , 我會拜他為師而且認錯 , 因此我們要找出很優秀的中醫 , 唯一的方式就是看誰治病最快治得最好 , 因為有許多中醫都是真正可以治好病的 , 只是治病耗時長短而已的問題 , 並非只有我一個 , 用此方式來過濾的話 , 自然優秀中醫就出現了 , 必須完全以真正實力來展現他的能力 , 而不是光說許多連自己也搞不清楚的一些中醫用語來迷惑他人 。

由於目前中醫師大多各自獨立 , 誰也不管誰 , 只是埋頭苦幹的治病 , 沒有真正的統一過 , 必須經由像古代武士們的互相挑戰再撕殺後所產生的倖存者 , 目前看來是唯一的最直接也是最差的方法了 . 這唯一的方式造成的結果就是現實 , 而現實往往是殘酷的 , 誰也無法怨誰 , 畢竟人命無價 , 由於甄選很現實 , 自然會讓沒有真正實力的醫師不敢嘗試 , 優質的醫師就出現了.

《3》 要讓優秀的中醫提供真正能治病的處方 , 非常困難 , 因為誰也不願意把畢生的心血 , 無條件的交出來 , 因此必須要有重賞 , 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 如果有藥廠能夠理解 , 何愁沒有好醫師出現呢? 目前所知就有許多民間祖傳秘方對於疾病有非常多的療效 , 與其浪費許多金錢與時間於沒有用的研究 , 還不如把這些經費拿去給真正的中醫來鼓勵他們加入研究團隊 , 反而更省錢省時又省力 .

《4》 推動此計畫時 , 最好由國家機構來做 , 所得到的成果由全國人民來分享 , 賣藥時也可以控制市場價格 , 如果由私人機構來做 , 比較容易造成貧人無藥短命 , 富人長命健康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008 08: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0# pleasure 的帖子

可遇不可求,不一定完全正确,由于目前局势和各种医疗队伍兢争原因,中医也不可打广告,惟一的就是靠病人“介绍”病人。骨大夫前回说过有关“医缘”的事,要惜缘,不惜缘就是缘聚缘散,帖子上不就常在找那里有厉害的中医师?明明遇上了救星,不懂珍惜。还说贵呀,贵呀!很多人就是看不开钱景,宁病不医,干粹DIY,就是这样拉倒。现在的问题是可遇不可贵!中药与西药的拼合,是指哪一方面,药物还是技术?
目前的药物控制,除了中国,在新马一带,中药里是不可含有西药成分。
西药的研发一般是以大规模出产,才有经济效益,好比成衣。
中医用药是针对个人疾病,辩证论治,有年龄,体质,性别。。。等于是量身订制。
一个从经济效益下手(商业目的),一个从救病下手(县壶救世),一个目的要赚钱和一个要搞慈善救济,哪一个肯低头迁就呢。医药津贴也在缩水,结果还是分道扬镳,是吗?
尤其上述第3点,除了经过洗脑,谁会把所学的成果,秘方无私呈现出来,更何况现在有了“知识产权”这个玩意。
惟一可能性,大资本家肯搞慈善,(目前有慈善机构医院,还是不济于事),工厂,店面,诊所不必租金,工友不拿薪水,运输不收费,那是什么社会,旧石器时代? 原始社会?归于自然或者是天上降奇品,全世界病人都算是有福气咯。

有些事情,在本土行的通,在外地还得要考虑国家,制度,民族,民情,民风。。。。在老外面前可以大吹伤寒,回到本土国界,伤寒专家可能说满街都是。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8-1-2008 03:0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1-2008 09: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9# pleasure 的帖子

给你的回复,希望这个不是肿瘤,如果是个关节夹伤引起的炎症,推拿加上优秀的正骨技术,应该可以摆平。
现在又要借助各种癌症指标,加以确定,才能安排做下一步工作。
目前,还是可以用推拿,消炎先缓解病患的痛苦。因为疼痛对机体是最大的损伤,让癌细胞发展最佳时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008 10: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端粒酶

衰老与端粒——衰老研究最新进展浅介
杭州卢福细胞工程有限公司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博士后  卢伟成

大家都知道“衰老”。
那未端粒是什么呢?
端粒与衰老又有什么关系?
    把话扯得远一点。人年岁大了,头发变白了,皮肤起皱了,腰杆弯曲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这致命的老化现象。

诗人李白对衰老颇有感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一千多年过去了,多少的感叹,多少的无耐,人,总无法了解衰老的真谛!
九十年代,我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听了一堂普通的学术报告。一位附近大学来的教授叫Harley(哈利),他的研究打开了一扇通向衰老神殿的窗子——衰老与细胞DNA的尾巴,端粒有密切的关系,顷刻,我为之一震。五千年中华文化,三百年西方文明有谁捕捉到“老化”之灵。难道这DNA尾巴真的与“老”有关。
“是的”在Harley实验室的中国留学生齐博士告诉我说:“端粒的DNA短了,细胞就老了,端粒长了,细胞就变得年轻,而端粒DNA的长短是一种叫端粒酶的蛋白质所左右。如果加入端粒酶能使端粒延长,寿命延长”。
端粒是什么?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段DNA片段。
排在线上的DNA决定人体性状,它们决定人头发的直与曲,眼睛的蓝与黑,人的高与矮等等,甚至性格的暴躁和温和。

其实端粒也是DNA,只不过端粒是染色体头部和尾部重复的DNA。我把端粒当作一件绒线衫,袖口脱落的线段,绒线衫像是结构严密的DNA。细胞学家从来不对染色体棒尾巴拖出的DNA感兴趣。他们把注意力聚集在46条染色的基因图上面,而且把绘制的人类基因组草图的事大声喧哗。

1990年起Calvin Harley把端粒与人体衰老挂上了钩。他讲了三点,我将它记录如下: 第一、细胞愈老,其端粒长度愈短;细胞愈年轻,端粒愈长,端粒与细胞老化有关系。
衰老细胞中的一些端粒丢失了大部分端粒重复序列。当细胞端粒的功能受损时,出现衰老而当端粒缩短至关键长度后,衰老加速,临近死亡。
第二、正常细胞端粒较短。细胞分裂会使端粒变短,分裂一次,缩短一点,就像磨损铁杆一样,如果磨损得只剩下一个残根时,细胞就接近衰老。细胞分裂一次其端粒的DNA丢失约30-200bp(碱基对),鼠和人的一些细胞一般有大约10000bp。
第三、研究发现,细胞中存在一种酶,它合成端粒。端粒的长短,是由酶决定的。细胞内酶多酶少可预测端粒的长短。正常人体细胞中检测不到端粒酶。一些良性病变细胞,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也测不到端粒酶活性。但在生殖细胞睾丸、卵巢、胎盘及胎儿细胞中此酶为阳性。令人注目的发现是,恶性肿瘤细胞具有高活性的端粒酶,端粒酶阳性的肿瘤有卵巢癌、淋巴瘤、急性白血病、乳腺癌、结肠癌、肺癌等等。人类肿瘤中广泛地存在着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这样一来,我们又发现了一种肿瘤细胞的特异物质。

寻找衰老钟的故事
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人有衰老,细胞是否也有衰老呢?这就像一座大厦,它的寿命很大程度上与组成它的砖块有关。细胞是有寿命的,这是细胞学家海弗列克(Hayflick)在四十年前发现的,他培养人体的成纤维细胞,一代又一代。但是在营养充分供给的情况下,细胞分裂到50年代左右就停止活动了,真正地进入衰老期,这一发现似乎告诉人们在细胞内有一口衰老钟,这限定了细胞分裂的次数,也就限定了生物的寿命。因为高寿生物是由一个受精卵细胞分裂而形成的,它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以此类推的增殖,组成胎儿,再分裂而成青年。如果细胞不能再分裂了,那么个体就出现衰老现象。

充满希望的抗老之路
直至今日,我还不敢讲,科学家已经找准了衰老的真正起因,然而端粒功能的发现的确是为我们开拓了一条新的抗衰之路。
端粒的缩短,引起衰老。如果端粒长度得不到维持,细胞停止分裂或者死亡。在某种情况下,频临衰亡的细胞愈变成永生细胞,即癌细胞。

端粒酶的发现使正常细胞,衰老和癌化这些苦恼千年的难题有了一个符合逻辑的解释。简单地说,把端粒酶注入衰老细胞中,延长端粒长度,使细胞年轻化,这是可能的,科学家们对此寄托了厚望。将来医生给老人注射类似端粒酶的制剂,延长老者的端粒长度,达到返老还童的目的。

有学者提出,端粒酶的抑制剂可作为治疗癌症的药物。因为只有在癌细胞中存在端粒酶,如果将该酶排光那么癌细胞似乎不会繁殖了。当然其中有不少需克服的困难。

读者要问,文章介绍了当今衰老研究的新进展——端粒,那么到底用什么方法能获得延缓衰老的效果?
我说,首先降低身体的新陈代谢速率,少吃少饮。如一盏油灯,火焰小,点得长,火焰大,点得短。这与Hayflick限度和端粒长度均有关联。代谢率高,细胞分裂次数增多,端粒缩短,寿命也短了。

其次,用药物刺激体内的干细胞(一种保持潜能的细胞),弥补衰老损耗细胞。威斯康辛大学首创的生长激素注射法,对调动干细胞,延缓老化是有一定作用的。还未见到生长激素与端粒关系的研究报告,但生长激素的抗老效果是比较肯定的。端粒酶抗衰老,目前只具理论价值。连动物实验都很少,但是作为一种方向,也应该让大家尽早的了解。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8-1-2008 10:43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008 03: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端粒酶

生命的时钟– Telomere
    我们细胞中染色体的顶端都挂有一段特殊的DNA,遗传学家将它命名为“Telomere”(端粒),常规的DNA合成酶不能行使合成Telomere的任务,而是依赖于一种特定的酶“Telomerase”完成Telomere的合成。当体细胞每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这段特殊的DNA即会缩短,直至染色体DNA暴露,细胞启动凋亡程序,因此,Telomere的缩短,标志着细胞的衰老;Telomere同时起到保护染色体的作用,当外界损伤或Telomerase酶功能低下,Telomere变短或脱落,导致细胞加速走向衰老及凋亡,有学者将小鼠的Telomere敲除,小鼠迅速走向衰老;如果Telomere脱落,两端的染色体有机会不正常融合(Fusion),造成染色体不稳定,导致突变的可能性加大。研究发现,肿瘤细胞的特性之一是,Telomere在每一次有丝分裂后没有缩短,Telomere的合成酶Telomerase的功能强大,造成肿瘤细胞的增生能力超强。
科学家们正进一步深入研究Telomere与衰老及肿瘤的关系,有望找出靶向,治疗肿瘤,延缓衰老,并在延缓衰老与避免肿瘤之间寻求平衡。这一革命性的发现,使3位医生获得2006年度的基础医学大奖“Albert Lasker Award for Basic Medical Research”,《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刊登了这一消息,并给与了很高的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008 08: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1# 骨大夫 的帖子

骨大夫,中药一般是比西药贵对吗?我父亲之前因为得了肝癌,由于西医放弃治疗,我们后来请了个驻马的中国中医来看诊,那中医是我一个开中药店朋友的老师,看诊是免费的,一个星期的药费rm900多,还是折扣价。服了2个星期,后来我父亲病情告急就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008 09: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1# 骨大夫 的帖子

我想大部分的人尤其是从医者,看了倪海夏医师的老王卖瓜一定很不以为然 不过我自己倒是因为他而重新思考中医,包括重新思考通往医疗的正确途径是什么?好比我向骨大夫请教有关中医方面的课题,其实也是因为阅读了倪海夏之后才得以延伸出来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008 09: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材最实惠

原帖由 pleasure 于 8-1-2008 08:57 PM 发表
骨大夫,中药一般是比西药贵对吗?我父亲之前因为得了肝癌,由于西医放弃治疗,我们后来请了个驻马的中国中医来看诊,那中医是我一个开中药店朋友的老师,看诊是免费的,一个星期的药费rm900多,还是折扣价。服了2个 ...


如果是人参,鹿茸,燕窝,当然贵,开药店的也是一个做生意的人,更何况你看的还是中国来的,是专家,国宝级,不算贵.如果不是,你是还多了他的"知识产权"费加上飞机票. 心痛了吧!
中药材是最经济实惠的医疗保健开销,本地姜不辣的态度是最大的错误.

对于看中医的收费,很不一致,我只能说,中医和西医有很大的出入,中医除了药物,就凭着看病的真功夫有多高,疗效有多好。真的是可以做到一剂知,两剂平,好到不得了。我只能说:功夫好,疗效高,疾病痊愈。要是癌症好了,900不贵,9000不多。所以看中医不能以贵不贵来衡量和下定论。百医无效的,90你也嫌会太多,病人会自动消失,他自己也撑不了会倒店。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8-1-2008 10:4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008 09: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7# 骨大夫 的帖子

骨大夫,这个中医师可能你认识,2兄弟都在本地驻诊,哥哥是文正球医师,有在中国报写专栏,我朋友的老师是他,不过当时遇到要过年,他回中国过年了,弟弟文天祥医师还没回,刚好机缘巧合就邀请来给我父亲看诊。
http://www.chinapress.com.my/TOP ... &title=yc05.tx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008 10: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8# 的帖子

可惜,我和他们素不相识,各居异地,从未谋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1-2008 10: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半路出家

原帖由 pleasure 于 8-1-2008 09:18 PM 发表
不过我自己倒是因为他而重新思考中医,包括重新思考通往医疗的正确途径是什么? ...


你是不是想半路出家学肿瘤科?不学西,学中? 一个9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2008 02: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骨大夫 于 8-1-2008 10:53 PM 发表


你是不是想半路出家学肿瘤科?不学西,学中? 一个900!


啊哈 ,骨大夫,我有很多梦想,但是从来没做过中医梦
还有rm还是新币900?很便宜一下 之前我去参加一个抗癌讲座,只是教癌症病患的饮食照顾就要rm千多块了

在大马,根据调查,平均每4个华人就有一个得到癌症,老实说我是有点忋人忧天,我在想万一有一天,那4个人当中有一个我,我可以有什么选择?我是不是像大家一样,把自己的身体当筹码,和癌细胞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游戏?然后去承受那些凄凄惨惨戚戚的酷刑?真的条条大路都不通罗马的话,那么我是不是不要选择比较好?把钱省下来,遗财人间  ~毕竟,不枉此生的话,什么时候离开都可以,虚度此生的话趁早离开也是好

骨大夫,治癌单靠中医,有没有存活的可能?

另外想问下肿瘤科学些什么?学多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2008 08: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端粒酶理论

原帖由 pleasure 于 9-1-2008 02:51 AM 发表
啊哈 ,骨大夫,我有很多梦想,但是从来没做过中医梦
还有rm还是新币900?很便宜一下 之前我去参加一个抗癌讲座,只是教癌症病患的饮食照顾就要rm千多块了
在大马,根据调查,平均每4个华人就有一个得到 ...


rm还是新币900,是指你亲人看文XX一次的收费,中医梦也是不好做,读书的心情会叫你坐立难安。
癌症都已经快成了医者“摇钱树”,根据以上几个帖子关于端粒酶理论,虽还未详细写出,但是我们可以想一下,人人身体都是含有癌细胞的存在可能,(受到抑制或者被人体细胞消灭而不发作),调动身体本身的免疫功能,不就可以更好的对付这个疾病是吗?中医的治病求本在于脾胃,这个应该是属于西医的根本-细胞组织。人体的基本系统不完善,就如一部电视,多处线路微出差错,一个焊点也可能是问题所在,你想最终的画面能否玩美?

目前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报道,尤其是欧美,从“人体基因”和“蛋白质”下手,走向这个抗癌的研究。有关方面的报告,该类产品同样适用于1~3期癌症患者都有帮助。为你亲友健康的问题,希望下回你有到新加坡时,和你交流,深入研究。
原帖由 pleasure 于 9-1-2008 02:51 AM 发表
骨大夫,治癌单靠中医,有没有存活的可能?
...

在前面的帖子说过“杂合以治”,“杂合以治”该不会是单凭中药,就算治得了,例数也要达到统计意义,才能说服解得了问题。问题是学术上分享的例子究竟不多,技术上分享常被营销商所利用。我只能说,有一个西医宣判剩下半年命的癌病人,结果在我们的医院复诊了6年,还在服着中药。各人看法不一,这样算不算是有救了?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9-1-2008 11:2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2008 10: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5# 范逍遥 的帖子

现在一般的研究不都是靠通过各种实验,双盲实验,等等一大堆数据,如何比较有效,没效,靠什么P值,大于,小于,0.01,0.05.等数字游戏,哈哈,这不也是大家要中医也跟着要有统计学上的"科学证据","数据证明"吗?
中医以往2000多年,就是被认为"非科学",无法通过"科学方法"来验证其有可行性,有效性. 
中医治疗一路来被认为是天方夜谈,口说无凭,现在搞科研的,有了统计数据,好像就能通过统计数字说明问题.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9-1-2008 10:5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医疗保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4-6-2024 07:21 AM , Processed in 0.07372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