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851|回复: 2

禅与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10-2008 0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以虚云老和尚的开示作开头,以说明法门并无高低之分,只是不同根智不同时代适合不同的法门。下面我会写出我信佛念佛的原因。共勉。

参禅与念佛

念佛的人。每每毁谤参禅。参禅的人。每每毁谤念佛。好像是死对头。必欲对方死而后快。这个是佛门最堪悲叹的恶现象。俗语也有说。家和万事兴。家衰口不停。兄弟阋墙。那得不受人家的耻笑和轻视呀。参禅念佛等等法门。本来都是释迦老子亲口所说。道本无二。不过以众生的夙因和根器各各不同。为应病与药计。便方便说了许多法门来摄化群机。后来诸大师依教分宗。亦不过按当世所趋来对机说法而已。如果就其性近者来修持。则那一门都是入道妙门。本没有高下的分别。而且法法本来可以互通。圆融无碍的。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者。净中之禅。净者。禅中之净。禅与净。本相辅而行。奈何世人偏执。起门户之见。自赞毁他。很像水火不相容。尽违背佛祖分宗别教的深意。且无意中犯了毁谤佛法危害佛门的重罪。不是一件极可哀可愍的事吗。望我同仁。不论修持那一个法门的。都深体佛祖无诤之旨。勿再同室操戈。大家协力同心。挽救这只浪涛汹涌中的危舟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10-2008 0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参禅的先决条件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著。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执著。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祗为你我从无量劫来。迷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要参禅。因此参禅的先决条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释迦牟尼佛说的很多。最简单的莫如歇即菩提一个字。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烁古今。但达摩祖师和六祖开示学人最紧要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所以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实在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不做到。参禅不但是说没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禅吗。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我们既然知道了。那末。如何才能做到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络索。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本来清净。烦恼菩提。生死涅槃。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泡影。我此四大色身。与山河大地。在自性中。如海中的浮沤一样。随起随灭。无碍本体。不应随一切幻事的生住异灭。而起欣厌取舍。通身放下。如死人一样。自然根尘识心消落。贪嗔痴爱泯灭。所有这身子的痛痒苦乐饥寒饱暖荣辱生死祸福吉凶毁誉得丧安危险夷。一概置之度外。这样才算放下。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放下。叫作万缘放下。万缘放下了。妄想自消。分别不起。执著远离。至此一念不生。自性光明。全体显露。至是参禅的条件具备了。再用功真参实究。明心见性才有分。日来常有禅人来问话。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了此一心。本来是佛。直下无事。各各现成。说修说证。都是魔话。达摩东来。直指
人心。见性成佛。明明白白指示。大地一切众生都是佛。直下认得此清净自性。随顺无染。二六时中。行住坐卧。心都无异。就是现成的佛。不须用心用力。更不要有作有为。不劳纤毫言说思惟。所以说成佛是最容易的事。最自在的事。而且操之在我。不假外求。大地一切众生。如果不甘长劫轮转于四生六道。永沈苦海。而愿成佛。常乐我净。谛信佛祖诫言。放下一切。善恶都莫思量。个个可以立地成佛。诸佛菩萨及历代祖师。发愿度尽一切众生。不是无凭无据。空发大愿。空讲大话的。上来所说。法尔如此。且经佛祖反覆阐明。叮咛嘱咐。真语实语。并无丝毫虚诳。无奈大地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迷沦生死苦海。头出头没。轮转不已。迷惑颠倒。背觉合尘。犹如精金投入粪坑。不惟不得受用。而且染污不堪。佛以大慈悲。不得已。说出八万四千法门。俾各色各样根器不同的众生。用来对治贪嗔痴爱等八万四千习气毛病。犹如金染上了各种污垢。乃教你用铲用刷用水用布等来洗刷琢抹一样。所以佛说的法。门门都是妙法。都可以了生死。成佛道。只有当机不当机的问题。不必强分法门的高下。流传中国最普通的法门为宗教律净密。这五种法门。随各人的根性和兴趣。任行一门都可以。总在一门深入。历久不变。就可以成就。宗门主参禅。参禅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参透自己的本来面目。所谓明悟自心。澈见本性。这个法门。自佛拈花起。至达摩祖师传来东土以后。下手功
夫。屡有变迁。在唐宋以前的禅德。多是由一言半句。就悟道了。师徒间的传授。不过以心印心。并没有什么实法。平日参问酬答。也不过随方解缚。因病与药而已。宋代以后。人们的根器陋劣了。讲了做不到。譬如说放下一切。’‘善恶莫思。但总是放不下。不是思善。就是思恶。到了这个时候。祖师们不得已。采取以毒攻毒的办法。教学人参公案。初是看话头。甚至于要咬定一个死话头。教你咬得紧紧。刹那不要放松。如老鼠啃棺材相似。咬定一处。不通不止。目的在以一念抵制万念。这实在是不得已的办法。如恶毒在身。非开刀疗治。难以生效。古人的公案多得很。后来专讲看话头。有的看拖死尸的是谁。有的看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晚近诸方多用看念佛是谁。这一话头。其实都是一样。都很平常。并无奇特。如果你要说。看念经的是谁。看持咒的是谁。看拜佛的是谁。看吃饭的是谁。看穿衣的是谁。看走路的是谁。看睡觉的是谁。都是一个样子。谁字下的答案。就是心话从心起。心是话之头。念从心起。心是念之头。万法皆从心生。心是万法之头。其实话头。即是念头。念之前头就是心。直言之。一念未生以前就是话头。由此你我知道。看话头就是观心。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就是心。看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就是观心。性即是心。反闻闻自性。即是反观观自心。圆照清净觉相。清净觉相即是心。照即观也。心即是佛。念佛即是观佛。观佛即是观心。所以说。看话头。或者是说。看念佛是谁。就是观心。即是观照自心清净觉体。即是观照自性佛。心即性。即觉。即佛。无有形相方所。了不可得。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不出不入。无往无来。就是本来现成的清净法身佛。行人都摄六根。从一念始生之处看去。照顾此一话头。看到离念的清净自心。再绵绵密密。恬恬淡淡。寂而照之。直下五蕴皆空。身心俱寂。了无一事。从此昼夜六时。行住坐卧。如如不动。日久功深。见性成佛。苦厄度尽。昔高峰祖师云。学者能看个话头。如投一片瓦块在万丈深潭。直下落底。若七日不得开悟。当截取老僧头去。同参们。这是过来人的话。是真语实语。不是骗人的诳语啊。然而为什么现代的人。看话头的多。而悟道的人没有几个呢。这个由于现代的人。根器不及古人。亦由学者对参禅看话头的理路。多是没有摸清。
有的人东参西访。南奔北走。结果闹到老。对一个话头还没有弄明白。不知什么是话头。。(字数受限)

[ 本帖最后由 eric8188 于 21-10-2008 02:1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0-2011 08: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步惊云盟主

你怎么知道他死了?难道他告诉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2-2025 07:49 PM , Processed in 0.12959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