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道佛學講座綱要
(講座報眾生恩)
四 三 昧 要 訣
西元2002年12月8日 於美國佛教學會
華嚴經梵行品曰 :『初發心便成正覺 , 知一切法真實之性 , 具足慧身 , 不由他悟。』這是圓、頓教法至極之意。
依天台而言 : 初發心只是初住位而已 , 初發心之後 , 但須 『信』 諸法不生不滅 , 清清淨淨 , 平平等等 , 並破一分無明而現如來八相成道 , 方『成』正覺 。 換言之 , 這要『信滿了』, 離成佛還須 『解滿』、『行滿』、『證滿』, 四滿才能成佛。
因此初發心者 , 首先必須能遠離不夾雜一切煩惱、貪念等共四十一種大精進勇猛的功夫。(參閱十住毘婆娑論)
止觀曰 : 眾生有大精進勇猛 , 佛說一行一切行 , 此即四三昧 。 一行即一切行 , 初發心便成正覺 , 具足慧身 , 不由他悟。
【註 : (一) 初發心便成正覺 , 具慧身不由他悟。 請問您是否因此而迷於只要發心 , 修不修無所謂 ? 例如 : 皈依三寶 , 剃髮出家 , 出錢佈施做功德 , 只要發心即成正覺。很多法師皆如是說吧 ! (二) 大家知道南投縣鹿谷鄉凍頂村出產『凍頂烏龍茶』 , 其產量是非常少 , 可是每家茶行都可以無止盡的供應 ,空有的烏龍哪會是凍頂的呢 ? (三) 韓國人蔘 , 光在台灣陳列販賣的韓國人參卻比韓國總生產量高十倍 。 這就像佛法一樣 , 人人都可以成佛 , 但並不是人人都是佛 , 虛名的是假佛 , 要真能修到成佛 , 不是只靠初發心 , 切記 !】
*『常坐三昧』: 文殊菩薩云 : 『若善男子 , 善女人 , (指初發心者)欲入一行三昧 , 應處空閑 , 捨諸亂意 , 不取相貌 , 繫心一佛 , 專稱名字 , 隨佛方所 , 端身正向 (此即是四時坐禪的功夫) ,能於一佛 , 念念相續 , (此即是六時行道懺悔念佛) , 即是念中能見過去、現在、未來諸佛。』 此文殊般若即是方便 , 心定於一行而修三昧 , 名曰真如三昧 , 或一相三昧 , 即是『常坐三昧』。
修此『常坐三昧』 , 必先具足 , 以無相法淨修梵行 , 這是不可思議三昧 , 不限多少時日 , 最關鍵是要有『正智』與『正信』。
從理上修一行三昧 , 必須定心觀真如之理。即 : 一切諸佛法身與眾生身是平等無二 。當知真如即是三昧的根本 , 修此三昧之智慧須運用八不中道法破世俗之八迷 , 以所生起之正智去觀真如 , 現法樂。 (八不 : 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來不去)
從事上修一行三昧 , 此一行即是念佛三昧 , 一心念佛而知真如之理 。 阿難問佛 : 誰能了知『念佛三昧』 ; 佛說 :『時世無能受斯經 , 亦無讀誦轉教人 , 若人有能解釋斯 , 諸佛大寂勝三昧。』 行者須知 : 能了知念佛三昧 , 即能証得真如 , 六根清淨 , 亦能轉法輪登轉輪王位 , 自己灌頂求佛加持 , 登上信、解、行、証四滿佛位後才能利益眾生的。
行者更應知 : 修念佛法門 , 必須依正二報要清淨 , 進道資糧要具足 , 學處要福德圓滿 , 不退轉道心 , 敬事佛陀 、頭陀 。 尤其要遠離邪亂 , 遠離浮沉 , 住緣於一境上 , 以心合法 , 心體寂靜 , 自性不動 , 如此才能入 , 現法樂住 , 才是三昧。
觀時當觀一切法 , 不生不滅 , 不增不減 , 不垢不淨 , 不來不去 , 不一不異 , 不常不斷 , 非有非無 。 須知 : 行者若迷於生滅法 , 則有八萬四千法門 ; 悟了則有十二部經 , 拂去一切妄想戲論之塵 , 無得正觀之月 , 而浮出一實中道之水 , 方能證得正智。正智可破凡夫之有病 , 破大乘中方廣道人之空病。
因此 , 文殊菩薩之正智即一行 , 正信即是三昧 , 行此一行三昧 , 即天台常坐三昧。 切記 : 三昧只是進道過程中輔助修行 , 並非正行功夫。依『止觀』仍以懺悔為主修 , 念佛屬於副修。
**『常行三昧』又名『修念佛三昧』 , 俗稱『般舟三昧』。行此三昧必須三業不間斷無休息 , 步步聲聲念念唯念『阿彌陀佛』 , 又名『佛立三昧』相續不斷直到諸佛現前 。 行者本身必須修功建德 , 方能於定中仗佛威力 , 見十方現在佛在其前方立 , 夜睹明星 , 如明眼人一樣 !
行者須知 : 光有初發心的菩提心願 , 那只不過是處在世俗中之止惡不作而已 , 是消極的態度 , 修習三昧常自以為那就是定 。 尤其四禪八定 , 若沒有高度的解脫智慧 , 那不是究竟的 , 要修得大智慧絕不是靠禪定可以得到的 , 那仍需有八正道的力行。很多行者皆以『般舟三昧』為自豪 , 事實 , 那只是普通的念佛法門而已。不稀奇 !!
*** 『半行坐三昧』 : 有二種 :
<1> 方等三昧 : 依大方等陀羅尼經制立之三昧行 , 專行其法 , 調直其心 , 主懺六根
之罪障 。 (參閱方等三昧行法)
<2> 法華三昧 : 行法華三昧依智者大師之法華三昧懺儀 。 證法華三昧就必須另設道場
, 讀誦法華之行法。法華三昧是智者大師所創 , 即以三諦圓融之妙理 , 分別清楚 , 明白 , 障中道之無明止息了。依天台之意 : 三諦圓融為一實 , 攝一切法使歸一實相 。 疏云 : 於三一自在長短無礙 。
法華經法師品曰 : 法華經藏 , 深固幽遠 , 無人能到。安樂行品曰 : 此法華經 , 諸佛如來『秘密藏 』。由此可知 , 經不是用來講的 , 法華三昧是圓三一實之法 , 其三昧住於受持者的身上 , 能生起圓法 , 圓信 , 圓行 , 圓住 , 圓自在 , 圓度生之功能 , 決非可以造作或發動之法 , 是不二之道法 。 行者須知 , 欲證得中道妙觀 , 『十重四十八輕』的戒體必須有上品清淨 , 行道必須持戒清淨 , 否則絕無法意會『法華三昧』之果海 。 切記 : 事理二犯俱是障礙 , 修習止觀定慧不發的。雖言一色一香無非中道 , 那可是圓滿至極之境 , 非凡夫俗僧所能知解。
成實論有段話 : 修『慧德』需由聞正法而生大智慧 ; 修『實德』是以智慧見真諦之空理 ; 能『捨德』是見真空之理而離煩惱 , 證『寂德』是見空理而煩惱盡了 , 故心得寂滅。這也是法華玄義中破了二十五有 , 才能常 、樂、我、淨 , 顯現佛性所必近善知識而聞得正法之功意。
前段談及智慧、禪定都需『八正道』 , 行者要修中道 , 行中道 , 就必須八正道 : 正見得慧。正思惟可明心。正定方入三昧。正念正精進得正念。正語、正業、正命才能清淨。
眾生『信』佛只是世俗佛教之信仰 , 拜佛建廟而已 ; 要『解、行』那只有高級僧侶才能參與 , 必需理解了佛教的各種教義、法門 , 必具備有哲理基礎 , 與修行的內力功夫涵養 ; 根據所解之教法去實踐去修行 , 最後才能『證』佛果 , 這是超越了經驗界(解行)証入了成佛的境界。因此 , 佛弟子必須次第修行 , 有了法智與不可思議勝妙功德 , 才能化他。
****『非行坐三昧』 : 此即因前之半行坐之因而立非行坐。此三昧應於行住坐臥間 , 通於一切萬法 , 能隨身心而『意起即修三昧』。這是禪觀定 , 故非行非坐 , 只能意會不可說。 (若無法明白應該聆聽講解錄音帶) 。
http://www.ttabka.org/class1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