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0-1-2009 08: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白布飘扬 的帖子
或许我患上了修道者洁僻综合症
不过我还是想知道,
我觉得在谈修道时是要有很清楚的说明,概念
如果我们只是谈可能性,这不会对在修道上的人有实际的利益 |
|
|
|
|
|
|
|
发表于 8-1-2009 07: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1-2009 07: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可以得到止,我相信很多人可以认同。
说到观...所以我才不认同念佛可以得到四果。
况且念佛在今生来说,最终的目标是往生而不是成就四果。
我是不相信念佛可以成就四果的。 |
|
|
|
|
|
|
|
禅修的正见
Sayadaw U Tejaniya 著
陈积 译
笔者近日碰到一位缅甸法师U Tejaniya一本教禅修的小册子,他是缅甸马哈希大师的大弟子Shwe Oo Min禅师的嫡传。现特把册子内其中两页简洁清晰的禅修撮要译出,以飨禅友。
甚么是禅修的正确态度?
禅修是轻松地接收及观察所发生的任何东西,无论它们是愉快或不愉快的。 禅修是以觉知及了解的心去观察及耐心地守候。禅修不是尝试去经验一些你读到或曾听闻的东西。 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当下现在。
不要沉缅于有关过往的思想中,亦不要迷失在有关将来的思想里。
在禅修时,身与心都应该是舒适的。
如果你的身心产生倦意,表示你的修习可能出错,这个时候你要检查一下你的禅修方法。 为甚么你在禅修时会过份着意?
你是否想要甚么东西?你是否希望甚么东西发生?你是否希望甚么东西停止发生?
好好去检查一下以上其中一项心态有否存在。
禅修的心应该是轻松及平和的,当心绷紧时会使你难以修习。
不应太过集中,不要作出控制。不要强迫或约束你自己。
不要尝试去营造甚么,亦不要排拒正在发生的东西,只是觉知便是。 尝试去营造东西是「贪」的表现。
排拒正在发生的东西是「瞋」的表现。
不知道正在发生的事物或事物经已停止发生是「痴」(无明)的表现。 只有这颗观察的心达到没有贪、瞋、及焦虑的时候,你才是真正在禅修。 不要有任何期盼,不要渴求任何东西,不要担忧。
因为如果有以上心态的话,你都难以禅修。
你不要尝试去令事情如你所想地发生。你只是尝试去知道事情如其本然地发生便是。
心正在做甚么呢?在思惟?在觉知?
现时心在何处呢?在内?在外?
那守望或观察的心在适当地觉知或它只是表面地觉知?
不要抱着一个想要甚么东西或想甚么东西发生的心去修习,结果只有使你十分疲倦。 你必须对好的及不好的经验都接受及看守着它们。
你是否只想要那些好的经验?
你是否甚至连最微细的不愉快经验也不想要?
这是否合理呢?
佛法是否这样子的?
你一定要重复检查你以何种态度禅修。一个轻快自在的心境会使你有好的禅修,你有否正确的禅修态度呢? 不要感觉被思惟的心所骚扰,你不是在修习防止思惟,正确的是去认知每一思想的升起。
不要排拒任何引起你注意的东西。要去知道因这东西而引起的不善念,持续去检视这不善念。 用甚么作为觉知的对象是不重要,最重要是背后那颗观察心在持续觉知。如果以正确的态度去做觉察,那便任何对象都是正确的禅修对象。 只是当你有信心时,精进才会升起。
只是当你有精进时,正念才会持续不断。
只有当正念不断时,专注才会建立起来。
只有当专注建立了,你才能开始对事物如实了知。
只有当你开始如实了知事物时,信心亦会进一步增强。
[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7-1-2009 02:31 PM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7-1-2009 0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顶、顶、顶、顶、顶、顶!  |
|
|
|
|
|
|
|
发表于 7-1-2009 0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哈
师父已经越来越出名了,要请他过来也越来越难了
师兄这么一贴,以后师父来办禅修营就更多人来抢位子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2009 0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第二 的帖子
我想y贤友要提出的是以上的重点,所以才会说如果打坐只为了求一心不乱或者对治掉举。那么,打坐比不上看电影。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2009 03: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MingWei 的帖子
好事来的
真正的善知识应该让更多人知道 |
|
|
|
|
|
|
|
发表于 7-1-2009 03: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7-1-2009 07: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第二想要回应我的就是这个吗?希望不是。
之前知道你是观呼吸的。
这个观呼吸,就是一个所缘境。关键是出在所缘境。
我是觉得,很多人都在没有去充分理解他人的法门之前,就急着批判。这样是不好的态度。 |
|
|
|
|
|
|
|
发表于 7-1-2009 1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7-1-2009 07:19 PM 发表 
难道第二想要回应我的就是这个吗?希望不是。
之前知道你是观呼吸的。
这个观呼吸,就是一个所缘境。关键是出在所缘境。
我是觉得,很多人都在没有去充分理解他人的法门之前,就急着批判。这样是不好的态度。...
我看了你们的讨论,师兄可以进一步说明一下吗? |
|
|
|
|
|
|
|
发表于 7-1-2009 1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ngWei 于 7-1-2009 11:03 PM 发表 
我看了你们的讨论,师兄可以进一步说明一下吗?
所有的止观禅修,都不能免除要设立一个所缘境,也就是一个止的点。例如,不净观,白骨观,观呼吸,念天,念佛,念法,念咒等等,这些都是所缘的一个点,依止在这个所缘来获得定力。得定后再用种种方法转成观。这个先要有个明白才好谈下去。
第二网友的这个贴其实与我们的讨论并没有直接关联。比较多关联的是另外一个人开的贴,在写着他自己对一心不乱的批评。
我与第二的讨论,最后必定是很费力的。而且一定会牵涉到南北传对于菩萨、阿罗汉的定义分歧。我不想赶这趟混水。你可以自己与第二讨论。 |
|
|
|
|
|
|
|
发表于 7-1-2009 1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7-1-2009 11:23 PM 发表 
所有的止观禅修,都不能免除要设立一个所缘境,也就是一个止的点。例如,不净观,白骨观,观呼吸,念天,念佛,念法,念咒等等,这些都是所缘的一个点,依止在这个所缘来获得定力。得定后再用种种方法转成观。这个先要有个明白才好谈下去。
第二网友的这个贴其实与我们的讨论并没有直接关联。比较多关联的是另外一个人开的贴,在写着他自己对一心不乱的批评。
我与第二的讨论,最后必定是很费力的。而且一定会牵涉到南北传对于菩萨、阿罗汉的定义分歧。我不想赶这趟混水。你可以自己与第二讨论。
嗯,师兄在所说的“一个点”是禅那
如果以jhana和samadhi来相比较,师兄有什么看法呢? |
|
|
|
|
|
|
|
发表于 8-1-2009 1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ngWei 于 7-1-2009 11:56 PM 发表 
嗯,师兄在所说的“一个点”是禅那
如果以jhana和samadhi来相比较,师兄有什么看法呢?
我不懂你的名词。禅那是什么?jhana,samadhi,我也不懂是什么?
不懂的话不适合做出评论。 |
|
|
|
|
|
|
|
发表于 8-1-2009 08: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1-2009 06: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7-1-2009 11:23 PM 发表 
第二网友的这个贴其实与我们的讨论并没有直接关联。比较多关联的是另外一个人开的贴,在写着他自己对一心不乱的批评。
花师兄
东西可以乱吃,话不可乱讲
我现在正在思维着我和y贤友修学当中的同和异
我的第一和第四贴那里算批评。
我从来没有对一心不乱下定义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1-2009 07: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佐竹 的帖子
证得念佛三味以是位列圣者,
净土有不同的土地,圣贤也往那里往生
阿罗汉也不例外
以上种种只有你自宗所需,是我宗所不认同。 |
|
|
|
|
|
|
|
发表于 8-1-2009 07: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二 于 8-1-2009 07:44 PM 发表 
证得念佛三味以是位列圣者,
净土有不同的土地,圣贤也往那里往生
阿罗汉也不例外
以上种种只有你自宗所需,是我宗所不认同。
以上哪些種種?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1-2009 07: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佐竹 的帖子
其实都是千百年的老调,不说你也能知一二。
这里讨论关于禅修,就此打住. |
|
|
|
|
|
|
|
发表于 8-1-2009 07: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第二 的帖子
你的禪定功夫還不賴嘛。。。那麼快就打住,不錯不錯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