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9656|回复: 299

这里有人信奉原始佛教吗?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4-2009 0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始佛教指的是“基礎的佛教”,又稱「初期佛教」,係指釋迦牟尼在世,至佛入滅後一百年部派根本分裂之前的佛教。至於小乘的“部派佛教”及後續的大乘佛教祕密大乘佛教(或稱金剛乘、密續乘)則是屬於“發展的佛教”。原始佛教的形态并不像中国佛教现在这样。原始佛教的形态是以佛陀(释迦摩尼)为教主。原始佛教并没有菩萨思想,没有佛性论,没有十方诸佛(只有过去七佛),没有如来藏思想,更没有成佛论。神,在原始佛教中属于天人,也就是六道轮回之一。所以原始佛教的观点是神和人也是受‘苦’者,并非世间的主宰者。原始佛教以阿罗汉为主要证悟方向。生活方面以托钵为主要生活方式。教理也以四圣谛为主。并非现在的成佛,往生极乐世界等等。原始佛教也不以崇拜为主要方式,譬如自然灵的崇拜,多神的崇拜。原始佛教的教理包括四聖諦空三昧十二因緣五蘊六入處八正道等。

我觉得原始佛教才是最接近佛的

后期的佛教已经被人“污兰”了。全是人的看法,不完美的人连自己都还没像佛悟道怎敢自以为是的教导别人?

[ 本帖最后由 kkk_0 于 19-4-2009 01:4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4-2009 0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自己都会讲啊,原始佛教指的是“基礎的佛教”,又稱「初期佛教」,係指釋迦牟尼在世,至佛入滅後一百年部派根本分裂之前的佛教。

我们这些生活在离佛两千多年后的人,所接触的当然都是后期发展出来的佛教。哪有可能接触到百分之百最纯的佛教-原始佛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4-2009 0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山野草夫 于 19-4-2009 01:39 PM 发表
楼主,你自己都会讲啊,原始佛教指的是“基礎的佛教”,又稱「初期佛教」,係指釋迦牟尼在世,至佛入滅後一百年部派根本分裂之前的佛教。

我们这些生活在离佛两千多年后的人,所接触的当然都是后期发展出来的佛教 ...

我对后期的发展佛教没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4-2009 0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kk_0 于 19-4-2009 01:54 PM 发表

我对后期的发展佛教没信心。


那你根本对佛、对法、对僧没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4-2009 0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戒」最初也是舍利弗十大弟子之一)向佛陀所提議,起初佛陀仍不願過度約束,但在舍利弗與其他弟子的堅持下,才開始設立戒規,且初期僅有少數幾項,之後才逐漸擴展成更多的戒規。

连佛都没出声这10大弟子在忙甚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4-2009 04: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kk_0 于 19-4-2009 02:07 PM 发表
「戒」最初也是舍利弗(十大弟子之一)向佛陀所提議,起初佛陀仍不願過度約束,但在舍利弗與其他弟子的堅持下,才開始設立戒規,且初期僅有少數幾項,之後才逐漸擴展成更多的戒規。

连佛都没出声这10大弟子在忙甚 ...


此话有何根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9-4-2009 06: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山野草夫 于 19-4-2009 04:07 PM 发表


此话有何根据?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8C%81%E6%88%92&variant=zh-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4-2009 07: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也是有听朋友提到这个原始佛教。
个人还是认为说,现在我所修学的方法,是适合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9-4-2009 07: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摩诃迦叶(梵语:Mahākāśyapa,巴利语:Mahakassapa),因梵文中"摩诃"解作"大",故"又名大迦叶(“叶”字音“摄”),又作迦叶波、迦摄波。意为饮光。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为禅宗第一代祖师。 大迦叶生于王舍城近郊之婆罗门家,加入事火沙门的团体,成为领导者。后来于释迦牟尼成道后第三年皈依佛陀,成为释迦的弟子,八日后即证入阿罗汉境地,为佛陀弟子中最无执著之念者。人格清廉,深受佛陀信赖;于佛弟子中曾受佛陀分予半座。大迦叶也曾经自言,即使佛陀没有出世,他也可以依自己的努力成为辟支佛

既然如此他当初何必跟随佛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4-2009 09: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kkk_0 的帖子

如此一来,你根本对佛、对法、对僧都没有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4-2009 09: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kkk_0 的帖子

LZ 你若努力往真实的佛陀的教理如四聖諦、空三昧、十二因緣、五蘊、六入處、八正道修去, 今生当得成就, 不过LZ 当多亲近正统僧团善知识, 多供养这些僧人, 如遇有成就的善知识的教导, 获益何其百倍. 佛陀说若遇真正善友就是修行的全部!! 这句话绝对真实.

可以读读这篇文摘
http://cblog.cari.com.my/?83860/viewspace-191843.html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9-4-2009 09:5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4-2009 10: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kk_0 于 19-4-2009 02:07 PM 发表
「戒」最初也是舍利弗(十大弟子之一)向佛陀所提議,起初佛陀仍不願過度約束,但在舍利弗與其他弟子的堅持下,才開始設立戒規,且初期僅有少數幾項,之後才逐漸擴展成更多的戒規。

连佛都没出声这10大弟子在忙甚 ...

早期的僧团人数较少时,成员多数是求法心切的修行人,能主动依照佛陀的教导修行,几乎都是证果圣人,整体素质好,所以最初二十年佛陀不需要特别制定戒律。


----------------------------------------
在经典里,世尊在成道后的第十二年时,舍利弗尊者增询问佛陀如何能令佛法流传久远。佛陀告诉舍利弗尊者,一些过去佛的教法在过去佛入灭后不久就失传了,一些过去佛的教法则可以流传很久,关键在佛灭后僧团的素质,能流传长久的,都是当时的佛陀为僧团制订了清规戒律,而另一些过去佛虽然也致力于佛法的教化,但没有为僧团制订戒律。

舍利弗尊者听了就请佛陀制定日常应守的戒律,以便让僧团的圣洁生活更长久。

“不要急,舍利弗,再等一等。”然后,佛陀又说道:

“如来自己会注意到这样的时间,在不善之法没有生起之时,如来不会为弟子制定戒律,也不会为他们颁布日常清规。只有当不善之法在僧伽内部发生之后,如来才制定戒律,为弟子颁布日常清规,以此来消除不净。”

“舍利弗,当僧团生存长久,名闻利养增多,不净之法将生起。其时如来将宣布训导方法,制定根本大戒,以防止这样的事再发生。”

“舍利弗,现在的僧团没有问题,远离恶习,清净无染,善德兼备,最后的五百弟子也都是一流果,定不退转,决定觉悟。”

(出自《律藏》经分别;《戒律典藉》——载自那烂陀长老《佛陀与佛法》,学愚法师译)
-------------------------
随着佛法的传扬,僧团的成员人数变多了,居士的供养也多了,人们出家的目的也变得复杂化,随着问题陆陆续续地出现,佛陀就开始一步一步制定戒律,目的是约束比丘们的行为,以维持僧团的清净,令佛法可以流传得更长久,让后世众生可以继续受益。

由此,戒律并不是大弟子“坚持”要佛陀制定而出现,而是僧伽内的不善之法生起了,时机成熟了,佛陀认为需要了,戒律才出现的。我们今天还能听闻佛法,是因为还有清净的僧伽们存在,而戒律的存在是一个重要因素。

[ 本帖最后由 白布飘扬 于 19-4-2009 11:0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4-2009 12: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kkk_0 的帖子

据了解,原始佛教的教学法是比较直接的,修学法也以
1。日常生活
2。专精思维
两个主要部分组成。
而阿含经,则是原始佛教的根本依据。
现代要学原始佛教,除了能够了解古文,
也必须学会当时候的人的求法心切:不求一物,只求觉悟
也必须学会当时候的人的专心:一坐下来思维半天就轻易过去了。

现代的人,很难专心,所以法师们只好都从定力开始教学,去稳定人的心,并让这个心能够专,念佛坐禅持咒念经,就变成基础课程了。

不过,问题应该不是在是否原始,问题应该是在人能够怎么去实践来印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4-2009 1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20-4-2009 12:29 AM 发表
据了解,原始佛教的教学法是比较直接的,修学法也以
1。日常生活
2。专精思维
两个主要部分组成。
而阿含经,则是原始佛教的根本依据。
现代要学原始佛教,除了能够了解古文,
也必须学会当时候的人的求法心切 ...


看来小弟一直讲到的是接近原始佛教。

原来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4-2009 1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祖教导人们的是解脱之道,并非成佛之道。我总认为大乘佛教有点自以为是的看轻小乘佛教。佛说放下执著和分别心才能得道,为何大乘佛教连修行都要分大小?佛祖有把修行分大小乘吗?人类不好在自以为是的想出各种头衔来突出自己的伟大,度人度己全在一个缘字,不然佛也不会说佛渡有缘人。佛有三不能,第一佛不能替众生转定业,第二是佛不能渡无缘之人,第三是佛不能渡不信之人。

[ 本帖最后由 kkk_0 于 20-4-2009 12:3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4-2009 0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kkk_0 的帖子

我觉得,不应该有“原始”这个字眼。

可以命名自己为阿含部/相应部追随者等等,

比较符合kalama所要求的,不要因为经典流传已久而轻信。

我们不应该自己命名自己的宗派为原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4-2009 0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kkk_0 的帖子

请问k 兄,空三昧在上座部和大众部的解释有何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4-2009 0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20-4-2009 01:02 PM 发表
我觉得,不应该有“原始”这个字眼。

可以命名自己为阿含部/相应部追随者等等,

比较符合kalama所要求的,不要因为经典流传已久而轻信。

我们不应该自己命名自己的宗派为原始。

我想原始更偏向形容词,而不是名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4-2009 0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20-4-2009 01:06 PM 发表
请问k 兄,空三昧在上座部和大众部的解释有何不同?

这两者的分裂是出于对持戒的看法而不是佛法的诠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4-2009 0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kk_0 于 20-4-2009 12:27 PM 发表
我总认为大乘佛教有点自以为是的看轻小乘佛教。

我说不大不小、不南不北比较好,也愿师兄把大小放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7-2-2025 08:27 AM , Processed in 0.14989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