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701|回复: 27

什麼不是佛教 / 什麼是佛教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0-6-2009 1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麼不是佛教(一)

有位大學教授向一位法師請益佛法,法師泡好了茶,幫他倒滿杯子,然後又不停地倒,茶水四散流溢,這位教授最後忍不住便說:「茶已經溢出來了!倒不進去了!」法師見機就說了:「你的腦子就像這個茶杯一樣,你滿腦子都是成見妄念,如果不先將腦子淨空,法水怎能進得去呢?」

留意成見
千萬不要心胸狹窄充滿成見,不只是因為那是一種頑固的現象,更糟的是,這樣的封閉心態會障礙我們,不能覺悟真理,開拓生命的新境界。正如生命旅程的沿途風光是變化多端的,而一個旅人如果閉著眼趕路,那就絕不可能充實旅途的經歷與體驗了。

我們要以嶄新的眼界與敞開的心胸來研習佛法,不能盲目的閉門造車,對外多要注意其它教派詆毀佛法的那些成見,對內也要多留心,對那些自稱是佛教徒卻不明佛理之人所講的理念或修學方法,不要輕易採信而草率地用它來評斷佛法。

聽到自己不能信受的道理,不要輕易的拒絕而斥之為非理,因為,可能只是我們還不明白而已。如果您對事情很容易妄下評斷,請您務必要把問題徹底弄清楚,三思而後行。

佛法之光
就人們所知,佛教是人們第一個精神力量,它將充滿地域、語言、習俗、文明等各種障礙分歧的不同種族拉攏在一起。其動機不是為了國際貿易,也不是為了建立帝國,更不是為了開疆闢土,而純粹是一種完全無私心的付出,只為了幫助人們走入正道,趨向終極目標。以下是多位作家、思想家、學者與哲學家對佛教的讚嘆——

康慈•愛德華博士(Dr. Edward Conz):
全亞洲人都應當以佛教為傲,不只是因為佛教的創立比其他西方宗教早5 個世紀,更重要的是,佛教的弘揚與流傳過程中從來沒有訴諸武力,也沒有宗教聖戰,一直保持其清淨無諍的精神。

威爾斯(H.G. Wells):
人類歷史中,佛教對世界文明及文化的提升所做的貢獻遠大於其他宗教。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如果這世界上有任何一個宗教能契合現代科學,那必是佛教無疑。

荷•葛拉漢博士(Dr. E. Graham Howe):
佛教的聖光與其他宗教的聖光相比較,就像日光與燭光之比。

鍾•卡爾教授(Prof. Karl Jung):
身為比較宗教學的研究者,我相信佛教是全世界大家所公認最圓滿的宗教。

以上只是你可能認識的名人當中的少數幾個評語,他們透過沒有成見的眼光檢視了各種宗教,發現了佛教的殊勝獨特。

為了要讓您認識這個偉大的佛教,我們先要弄清楚『什麼不是佛教』(我們在第三課討論『什麼是佛教』):

佛教— 沒有隱晦的教義
  — 非侵略性
  — 非盲目的信仰
  — 非偶像崇拜
  — 非悲觀主義
  — 非誦念祈求
  — 非教條式亦非迷信

沒有隱晦的教義
佛教絕沒有為精挑或特選的信徒而設的特殊密法,佛教經典也絕沒有隱晦的教義,任何人都可以研習並且通達明白。

非侵略性
佛教是沒有宗教狂熱、壓制迫害與盲目信仰的。二千五百年的佛教史中,從來沒有以佛陀之名義,流下任何一滴血;也沒有任何一位國王以利劍傳播佛法,或以尖刀強迫別人改信佛教。

佛陀是歷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偉大的一位傳道者,從過去到現在,佛法能傳遍整個世界,全在於它無與倫比的真實內在本質與法義之美善。在弘傳與教導佛法的過程中,佛陀從不鼓勵用侵略或降伏別人的方式,他認為最應該降伏也最難降伏的是自己內心的慾望及染污。

一個人可以在戰場上戰勝一千次,征服一千
人,但是那都不算什麼,只有征服自心的人才是真正的征服者。


非盲目的信仰
佛教從來就不要信眾盲目信仰,修學佛法是要透過智慧生起信心而不只是信仰而已,一個佛教徒對佛陀的信心就像病人對醫生、像學生對老師一樣,全是因為他們能指示我們一條解脫之道。

真正的佛教徒不會認為:只要皈依佛陀或信仰佛陀就能得到清淨。一個佛教徒只要能在聖道上精進前行,自己親身去修學體驗,就一定能親証佛法的真理。而行走在這條修學的聖道上,唯一需要的就是正知與正見,而不是單純或盲目的信仰。

非偶像崇拜
雖然佛教徒禮敬佛像,但我們不是一個偶像崇拜者。偶像崇拜是是為了祈求個人健康、財富、名譽而樹立神像;佛教徒禮敬佛像,並不是向他祈求精神與物質的利益,而是尊敬其所代表的精神與意義。也就是說,佛像只是代表偉大導師的悲智願行而已。慈眉善目、安祥微笑的莊嚴聖像,能讓信徒得到心靈的寧靜,他們在佛像前鞠躬禮敬是提醒鼓勵自己——下定決心遵循佛陀崇高的悲、智、願、行。

其他禮敬的修學儀式如供養燈、燭、花、香、果等,很多人認為這是沒有意義的典禮習俗,其實這些亦有其深層的含意:供燈燭是要提醒自己要以智慧光明去除無明煩惱;供鮮花、燃香則是藉花與香的迅速遷變要我們從中體會到:精神物質等世間萬法都是無常而瞬息萬變。

然而,這些禮敬的修學儀式並不是佛法中發展心智的直接或真正的修學方法。它們只是提供給初學者的一個方便助緣——主要是因為:初學者常常忘了佛法和修行,不容易念念提醒自己去修學慈悲心、清淨心,以及用智慧觀察人命無常、國土危脆等現象,所以才建立了這樣的方便法門。其次是因為:佛教信眾聚會一處舉行法會儀式,能夠從中體會到同修情誼和一種團體的歸屬感,這些也能夠激勵他更加努力精進,邁向覺悟解脫之道。

一個佛教徒要注意的是,這些不是向外偶像崇拜或祈求的儀式,而是一種向內修學自己的儀式,是要輔助我們提起正念,遵循佛陀的悲智願行,如理如法的修行。

非悲觀主義
我們常會碰到一些人說佛教是悲觀主義而加以排斥。這是因為他們聽了佛法中有關捨離、放下名利財物、與世間必然有苦等支言片語的教導,然後斷章取義,才有這種誤解或認知。

佛陀從來沒有抹殺或否定世間欲樂、幸福與物質財富,他也沒有反對或不鼓勵享受快樂,他只是鼓勵大家過一種中道的生活,對於世間欲樂不要過分貪求無厭,因為那會造成我們眼前看不到的苦惱。

另外,佛法也不是要你勉強去捨離或放下世俗欲樂及名利財物,而是你修學行走在解脫的聖道上,隨著你精神層次的提升,機緣成熟的時候,你自然而然就會放下的。佛陀從不鼓勵也不樂見我們只憑一時的情感衝動而放棄一切或出家,結果只會讓人事後懊惱不已。

佛法的中心思想就是四聖諦,前兩聖諦說明世間必有的諸苦及苦因等義理;第三聖諦闡明苦是可以止息、解脫是可期的;第四聖諦則提出了滅除世間諸苦的詳細方法。

對於人生抱著一種負面悲觀的哲學及心理論述,並消極厭世,這種可以稱之為悲觀主義。然而佛教除了詳細討論苦的現象之外,同時積極的探究苦的原因及滅苦之道,追尋真正解脫,為芸芸眾生開拓了一個生命的出路,因此,佛教是很務實、很實際、很實用、很……的,它絕不是一種悲觀主義。

在個人或公眾的人際關係上,佛教主張人與人要和平與和諧的相處,佛陀不鼓勵抗爭,因此他說:

戰勝只會產生憎恨,而戰敗者又必然活在痛苦中,勝負到頭來都是輸家。何不跳脫勝負遊戲的牢籠,過一個安詳自在的喜悅人生!?

最重要的是,一個佛教徒怎樣表達對佛陀真正的尊敬?要依佛陀的教導,如理如法的修行——諸惡莫作;利益他人;聽聞正法;自淨其心。

非誦念祈求
一位佛教徒不會向佛陀祈求利益好處,也不會祈求佛陀特別或優先來救度他,佛法不是向外祈求,而是要靠自己禪修。禪修的方式可以頌讚佛德(念佛)或經典正法(誦經),也可以在內心對其它眾生投射慈悲的心念(慈悲觀)。但是,佛陀很清楚的告訴我們:「背誦經典、苦行贖罪、不斷虔心祈求、頌讚、畫符、持咒、召魂,這些都不能獲得解脫。」因此,請記得!所有這些禪修形式,目的都是為了向內轉變我們的心,讓我們達到更好更高尚的一種心靈質地,離開了我們的心,也就離開了解脫的聖道。

一個想過河的人絕不能坐在岸邊等對岸靠過來,他必須要自己築筏、造橋或游泳過去。

非獨斷教條式亦非迷信
佛陀非常反對一般宗教利用信眾恐懼無助的心理而讓人陷入無知與牽強附會、為繪聲繪影的迷信當中。它們獨斷嚴酷的教條主義只會讓人們內心產生偏狹之見、不容異己,使世界充滿不幸、不公、罪行與憎恨。

佛法教導我們不自讚毀它,佛教不認為只有佛教才有真理,也不詆毀排斥其它宗教,不容異己是一切宗教最大的敵人。佛陀曾說:「不論是什麼教派,只要它有真理,我們就應當接受那個真理。」真理不限於任何宗教派系,不能因為教派之爭,就為了否定而否定真理。佛教正是因為這種內在本質與法義的真善美而成其偉大。

佛陀不鼓勵沒有意義的典禮儀式,因為他的修道生涯始終是切合現實人生與實際的生活,在現實的人生之外徒增一些無意義的儀式不僅浪費時間及金錢,更重要的是,對於更高層次的精神發展來說,這些儀式是阻礙我們更上層樓的腳鐐。

佛陀說:最尊敬他的人,就是最能如理如法依教奉行的人。

摘自:第二課  什麼不是佛教(What Buddhism Is Not)
http://www.samadhi-buddha.org/Th ... atBuddhismIsNot.pd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0-6-2009 12: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麼是佛教

有時候,你是否覺得很困惑,不知道究竟該相信什麼?也許有一天,你看到了一篇宣傳,有人自稱為‘神的使者’,且敦促你信奉他的教義信念。也許下個星期,有個朋友來告訴你,有個宗教信仰醫療師能奇蹟般地治癒疾病,並宣稱他的方法才是解脫的唯一道路。

然後又來了一個宗教團體的某個宗派,警告你要對抗某個惡魔,說他那裡都是邪師說法愚弄人們,然後要你接受他們經典的權威,同時也聲稱他的方法才是唯一的道路。

隨後,又來了同一個宗教團體的另一個宗派,他們告訴你他們才是真正的信徒,因為只有他們才真正通達世間的實相以及經典的真實義和精神。

你的常識告訴你:如果每個人都聲稱他的是『唯一的道路』,那麼,他們就不可能同時是正確的。

既然如此,究竟誰才是正確的呢?我們如何能辨別誰是正確的以及有幾分正確呢?

[color]1. 自由質問
葛拉瑪人—一個叫做羇舍子小鎮的居民—他們帶著同樣的問題去見佛陀,他們對許多來到該鎮的宗教導師的教導感到很困惑,因為這些導師全都說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其它的都不好。

佛陀有另外給他們一個權威的教義嗎?有駁斥其它教派的學說都是錯誤的嗎?沒有!佛陀反而給他們一個獨特珍貴的建言——葛拉瑪經,這一部經被視為是‘自由質問的宣言’,它反映了佛教思想和研究的精神。

「葛拉瑪人啊!你們有疑慮是正常的,你們有迷惑也是理所當然的。因為面對一件讓人可疑困擾的事情,是自然會產生懷疑迷惑的(換句話說,你們不必因為不信而內心不安)。葛拉瑪人!你們聽著:『
01. 不可因為「常常聽人這麼傳說」就信以為真。(或不實謠言故。)
02. 不可因為「是大家遵奉的傳統」就信以為真。(或誤謬荒誕故。)
03. 不可因為「是普遍相信的報告」就信以為真。(或難免疏漏故。)
04. 不可因為「是有經典作依據的」就信以為真。(所載非無疑故。)
05. 不可因為「符合於邏輯的推測」就信以為真。(邏輯有時窮故。)
06. 不可因為「符合於常識的判斷」就信以為真。(常識非真常故。)
07. 不可因為「符合於類比的推論」就信以為真。(物類各有道故。)
08. 不可因為「和自己的觀點吻合」就信以為真。(或成見偏見故。)
09. 不可因為「符合的機率非常高」就信以為真。(或掛萬漏一故。)
10. 不可因為「是導師或權威所說」就信以為真。(仰慕失理智故。)


我們從這個建言能學到什麼?
很多很好的理由告訴我們:彪們應該聽從佛陀的建言。一些宗教團體製造一些標語,然後像打廣告一樣反複地播放,直到人們完全屈從於那些建言為止。

請留心!獨裁者和政客們都知道:一則謊言只要假藉權威重複多次,人們慢慢就會相信它是真的。

不要盲目地相信傳統或神聖的經典,因為傳統可能在時間的遷流當中失去了它的真實意義,而聖典也免不了會被虔誠神學家和學者加以竄改、添加與刪減。

佛陀提醒我們不要輕信邏輯和見解,為為終極真理不是凡夫之心依邏輯推論就能了解的,出世間的體證不是世間邏輯所能通達的,只有在一個人依清淨心獲得智慧洞見之後才能通達出世間法。

人們總是有一堆的見解,如果有個觀念和自己的見解相同,他就會接受它,否則,就會拒絕它。這種人很難學習新的事物或者拓展自己的觀點,他變成了自己見解的囚犯。

我們如何能知道該接受什麼或拒絕什麼?
佛陀的這個建言真的太寶貴了,我敢打賭他們一定把它刻在大理石上而且掛在家家戶戶的門上。佛陀說:
「葛拉瑪人!當你自己確切知道:‘某些事物是不好的、錯的、被明智者譴責的’,那麼你們就應當捨棄它們。當你自己確切知道:‘某些事物是好的、對的、被明智者讚揚的’,那麼你就應當採信並依之修學。』」以上是我所說,而且對於我所說的,你們也當依此原則抉擇之。」


我們在做或接受一件事物之前應該要仔細地考慮清楚。問問我們自己:這是一件有益的事物嗎?做了會帶給自己和別人、現在與將來都快樂嗎?這是明智的人毫不遲疑就會去做的一個行為嗎?

佛陀對其他的宗教是心胸開放的而且沒有指控他們是惡意的欺騙。在其他的宗教裡也有很好的教導。佛陀勸勉我們:「如果你在任何的宗教發現了真理,都應該接受那個真理。」我們不能因為宗教不同而拒絕他們的真理,更何況真理不是只有佛教才有,真理是沒有宗教派別的局限的。

即使是佛陀自己宣說的教義也不能被排除於前述十項嚴格的檢核之外。他說:"任何人都不能因為尊敬我而接受我的教導,你們應當像用火檢驗黃金那樣,嚴格的檢驗我的教導。"


因此,在整個宗教歷史中,唯獨只有佛教是鼓勵全面自由思想的。佛陀鼓勵我們不要盲目輕信而且可以自由質疑,因為我們需要用它來解脫苦惱。苦惱的解脫不是神佛恩賜就能得到的,而是要我們自己精進思惟修學,最後通達真理才能獲得的。

實際的方法
佛教和科學在目標和大原則上是相似的。兩者都主張自由質疑以及沒有權威的教條。

佛陀不鼓勵徒勞無益地窮究一些不能解脫苦惱的推測性問題。他認為宇宙的起源和結束這一類的疑問是徒增迷惑的知見。

舉例來說,他曾經作一個譬喻:有個人被毒箭射傷了,第一要務應該是要儘快把箭除去,但是他卻不立急尋求醫治,反而要先研究那支箭是用什麼材質做的?那個毒是什麼毒…等等。一個沈迷在推測性思惟與爭論的人就正如這個中了箭的人一樣。他要等他的所有疑問都解決了才要求醫,結果當然,他在送醫之前就一命嗚呼了。

這情形又如一個人,他終其一生戴上眼罩,而想藉著邏輯推理、反複誦念‘綠色’‘光亮’、或增強自己對視覺的信心,來了解視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個人可能提出很多有關於光的性質等疑問,但是無論你再怎麼向他解釋都是沒有用的。因此,佛陀只討論一件事且只有這一件事——如何脫掉眼罩。

佛教的目標是實際而明確的——苦的止息,而所有其他不相干的議題都完全擱置一邊。佛陀要求我們首先要探究宇宙人生萬法的真理,這個見解使得佛教哲理成為一種理性科學或實證哲學。

體證佛法
『法(教導)』的果實可以在當下就得到體驗。只要有人願意踐履這條佛陀指出來的道路,任何人都能得到喜悅寂靜。

涅槃不是特別為佛教徒而專設的。它是開放給所有人的,任何人不論種族、宗教、身體特性……等等有何差異,只要你能走在正道上就能獲得。

正如倫敦的一位物理學者宣佈的:「在海平面地帶,水0°C 時會結
冰而100°C 能煮沸。」任何人不論在紐約、吉隆坡、台北、東京或阿姆斯特丹,都能進行相同的實驗來測試這一段陳述的真實性。

佛教是超越科學的
科學知識完全依賴五個感官來進行檢驗的工作,但是佛教在檢驗接受真理這方面超越了科學。因為,佛教雖然接受來自感官檢驗的知識,不過,它也承認『個人的體驗』以及通過訓練培養正念,然後依正念而得到的『心智的覺悟』。

只有佛教宣稱:「一切存在的謎都能被解答。」我們可以停止生死,但不是去毀壞外在的事物,而是去停止輪迴的因緣條件。科學不關心世間的道德因果,而佛教則關心之!

當代的偉大哲學家伯傳•羅素,他在西方哲學歷史一書中談到:「佛教能做到科學所做不到的,因為佛教征服的是我們的心,而科學則受其物理儀器的局限。」


3. 自依止
你知道你自己決定你的命運嗎?佛陀說:「我們所有的悲傷、不幸和憂惱都是源自於我們心靈的缺陷。」很多人總是認為有個未知的眾生預先決定了我們的命運而主宰我們的苦惱,或者認為我們遭遇苦惱是沒有原因的,這些是錯誤的見解,人要為過去所做行為的結果負責。就是因為錯誤的見解和迷惑,人們才會在過去錯誤行為產生苦果時感到苦惱。既然人要為自己的悲傷負責,當然也就要靠他自己的力量去結束它。

佛陀解釋得非常清楚:我們所做的善惡行為都會有果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佛陀也教我們破除我們無明的方法:「努力過一種道德的生活並且淨化我們的心靈,就能走向解脫諸苦的聖道。」

「我們自己染污了自己,也要自己淨化自己。」


我們的生活、社會及世界是隨著你我的意欲造成的,而不是隨著其他未知眾生的意欲。佛陀為我們指出了一條道路,接下來就要我們自己跟著這條路努力去獲得清淨,想要消除染污我們內心的貪瞋痴煩惱,精進是不可或缺的。

假設你長久以來內心一直隱藏著復仇的念頭,當你了解這些念頭是很不健康的時候,你就會想要消除他們。但是,誰能有效地消除你心中的這些念頭呢?別人嗎?別人可以提供你有利的助緣,但是你該負責的部份一定要你自己去做,只有你自己加上正確的精進,才能消除不健康的念頭。

「你自己要去踐履聖道,佛陀只是為你指出道路。」


信心
想要了解佛法是不需要盲目信仰的。佛法是建立在事實和實踐的岩床上,它所闡述的真理可以由任何人自己親自體驗而加以檢測與證明。

有神論者的信仰在佛教裡是找不到的。提及信仰‘盲目的’性質,福爾泰曾這麼說:「信仰就是相信你的理智告訴你不可能是真實的事;因為如果你的理智贊同那件事,就沒有盲目信仰的問題了。」

信心是理性、知識和經驗的產物,所以當你發展出了信心,那絕不會是盲目的。

依於知識而建立的信心不必一定是依自己親自體證而生起的信心,那就是為什麼人們願意支付大筆費用給醫生以及一些有專業醫學知識者的原因——因為我們對於他們的專業知識有信心,所以我們在接受醫生的處方之前,不需要自己也接受醫療與藥物的相關課程,醫生已經將獲取醫療上必需的經驗與知識當成他的本分事,而由於對他的能力有信心,我們就會接受他的忠告並依之行動。

對佛教徒而言,佛陀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導師;佛法中也沒有不切合實際或不理性的東西。佛陀已實踐他所教導的;而且他只教導他已實踐的。


4. 來見
佛陀的教導被標舉為『來見(ehi-passiko)』,意思是邀請你『來見』,而不是邀請你『來信』。信不信的問題是因為我們沒親見才產生的,當你親見的當下,信不信的問題就消失了。

如果我告訴你我的拳頭裡藏有一顆珠寶,信不信的問題就產生了,而由於你沒有親眼見到那顆珠寶,所以你的信心就看我說的話能讓你信服幾分而定了。但是,如果我張開我的拳頭,就沒有信不信的問題了,因為你自己就可以判斷有沒有珠寶。

佛典中有一句經文說: 「要體悟佛法,就像見手中的珠寶一樣清楚。」


修學佛法
佛陀的教導為我們指出了覺悟的唯一道路,而且那不是僅作學術立場研習即可的一門學科。換句話說,我們必須先研習佛法的教義,接著要修學,最後還要親證。

只學習而不修行是沒有用的。依佛陀的教導,很懂佛法學問而不修學佛法的人,就像一朵顏色五彩繽紛卻沒有香味的花。

一個人即使他離佛陀很遠,只要他修學佛法,他一定會比圍在佛陀身邊而不修學的人更能得到平和、寂靜與自制。佛陀說過:「見法即是見佛。」這是佛陀送給一位比丘的忠告,因為他整天如影隨形跟著佛陀卻不修學佛法。

佛教為比丘和在家人制訂了很好的戒律,但是它比一般的道德教學要求得更高。道德戒律只是一個手段,它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清淨聖道的第一階段而已,在戒律之後則是智慧。佛法的基礎是戒律,而智慧則是頂峰。

在佛教裡,智慧是最重要的,因為清淨是從智慧和洞察力生起的。佛陀不曾讚歎只有聰明才智的人。

一個真正的佛教徒,除了要獲取智慧以外,一定要修學對一切有情眾生的慈悲心,慈悲心能擁抱所有的悲傷,只有從慈悲心生起的智慧才是真正的無上智慧。

摘自-佛 法 與 你 第三課  什麼是佛教(What Buddhism Is)
http://www.samadhi-buddha.org/Th ... .WhatBuddhismIs.pdf

http://www.samadhi-buddha.org/modules/newbb/viewforum.php?forum=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6-2009 05: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山野草夫 的帖子

你忘了寫出,

甚麼是大乘北傳的佛教.

甚麼是小乘南傳的佛教.

甚麼是中乘突變的佛教.------就像''規律門''這種Rojak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6-2009 06: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guilimen 的帖子

什么是北传,什么是南传,这些资料网络上有很多很多。

至于突变的佛教,这些资料网络上也应该有很多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6-2009 06: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山野草夫 的帖子
善哉!善哉!

回复 3# guilimen 的帖子
guilimen大大,我想您规律门应该不会愿意成为佛教,事实上佛陀也没说过什么中乘突变的佛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6-2009 06: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山野草夫 的帖子

善哉!善哉!
真心交流,真心学习的人啊!
你们会从此处得到无比的大利益!
我愿有缘者共沾佛教法喜
随喜功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0-6-2009 06: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山野草夫 的帖子

感恩分享!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6-2009 09: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佛教?
释迦牟尼时代佛教叫佛教吗???
或是后来的人的称呼?

如果是后来的人都称呼,
佛教还是释迦牟尼的佛教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0-6-2009 09: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心中仍把妳思念 的帖子

佛教=佛陀的教导=Agama Buddha=The teaching of Buddha

如此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9-2009 05: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山野草夫 的帖子

开口既错.什么是佛教?问狗去.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peggy_str -5 违规内容: 5)禁止发表敏感、具争议性、误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9-2009 05: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kenzo_ryoshi 的帖子

好, 那我问你什么是佛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9-2009 05: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三法印 的帖子

kenzo_ryoshi說,

''問狗去''

你要他回答你, 我看很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9-2009 06: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guilimen 的帖子

这是什么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9-2009 06: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guilimen 的帖子

汪汪汪.....

狗已经回答了.佛从无说法所说的都是大自然里的法则.没有佛,你还是会有生老病死.你问狗它会用它的语言回答你.很多事情我们执着了.其实法无定法.没有生哪里有死?何苦一直要制造和寻找那个你永远不知道的佛教?了解佛教之前先要问谁在问什么是佛教.那个答案比较重要.佛教什么?麻三斤.佛教是什么?干屎橛!
如果你了解本来自性,那么万物都是佛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9-2009 10: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kenzo_ryoshi 的帖子

你們正統佛教弟子 ,通通應該慚愧.

kenzo_ryoshi 才是真正懂得''道'',懂得''佛法''的人才.

我那親愛的Ah Roy , 你的''結拜''重現江湖了 ,

你也快點出來惹事生非吧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9-2009 1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kenzo_ryoshi 的帖子

你究竟是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6-9-2009 0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kenzo_ryoshi 的帖子

乖, ...."佛从无说法所说的都是大自然里的法则". 即然是人就好好做人, 这是大自然里的法则

"如果你了解本来自性,那么万物都是佛法. ", 所以楼主讲都是佛法. 不是吗?
不然你就不了解本来自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9-2009 02: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三法印 的帖子

谁说大自然里的人一定要好好做人?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又是谁标准定义?

如果问我什么是大自然?答案就是柳绿花红!如果问我什么是自性?天是蓝的,糖是甜的....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还背着执着于文字的负担,不累吗?放下喝茶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9-2009 03: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kenzo_ryoshi 的帖子

人一定要好好做个人, 不要作别的生物..
谁标准定义? 孩子做孩子的本份, 父母做父母的本份, 夫妻就做夫妻的本份..

"如果问我什么是大自然?答案就是柳绿花红!如果问我什么是自性?天是蓝的,糖是甜的...."

既然没有标准的答案,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那你又指人"开口既错"? 难道你的开口就对或你不开口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9-2009 05: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三法印 的帖子

非也非也.没有标准答案又是你制造的了.苏大居士.
有和没有都必须放下自我才能见真章.大自然没有标准只有法则既是真理.什么是真理法则.

不论你是你口中所谓的好人坏人....孝顺不孝顺...其实根本都不重要.因为无常既是真理.生老病死既是真理...不论富有.贫穷.好人坏人....都会生老病死..那就是法则..而你说的什么不要做别的生物...众生皆有佛性.则建议你学学常不轻菩萨不要小看其它类的众生.因为龙女也可以当下成佛的.

而开口既是错是提醒不要制造执着文字.人家放屁.你还一直跟去闻.甚至缠着放屁的人,须知放屁之人也可成佛.不可轻视.
文字只是木筏.让你到岸后,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人家丢出一颗骨头,骨头不是重点,引来的狗才是.但是小心,因为可能我丢的只是石头而不是骨头.

孩子的本分,父母的本分,夫妻的本分都是你自己制造而且已经有先入为主的思想,而这些思想来自学校,传媒,文化.不是来自佛.

佛的真理就像火一样可以照亮全世界,没有这里用火会亮那里不会亮的,它更像水一样,没有这个人可以止渴,而另一个喝了不可以止渴的事.

我说书本.马来人听不懂,美国人听不懂.他们坚持那是buku 和book 那样是谁对错?没有对错.瞎子摸象,角度问题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7-2-2025 08:31 AM , Processed in 0.151580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