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073|回复: 6

一位學佛的修女---- 許哲居士,生於西元一九00年 Born on Year 190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8-2010 10: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許哲居士,生於西元一九00年。她是天主教的老修女,於二00一年一月二十九日禮請淨空法師為証明師,皈依三寶。並應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李木源林長之邀,為大家講述她的生活與修學理念。當時以問答的方式進行,編者為方便閱讀,以第一人稱將內容分為十一類,但盡量保持其原話,並融合淨空老法師曾親身至居處訪談之重點,以饗讀者。

「三皈依」,皈依三寶。
第一寶、皈依覺,覺而不迷,
第二寶、皈依正,正而不邪,
第三寶、皈依淨,淨而不染。
皈是回頭,依是依靠。
我們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與覺正淨相應,這是真皈依;不相應,就是沒有皈依、沒有回頭,還是迷、邪、染。生活行為,處事待人接物,要依五戒、十善,將五戒、十善落實到生活上,變成具體的生活行為,這是學佛。佛法是從「淨業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的基礎建立的,然後才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再向上提升,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就是佛法。






我的飲食很簡單,早上喝一杯牛奶,中午吃一些青菜和水果。有時青菜用水燙過,不煮不炒,不加油、鹽,切了就吃。生吃能完全保持蔬菜的養分,水煮過養分就少了一半。晚餐喝一杯酸奶(優酪乳),若不餓就不吃。我從小吃素,因為吃海鮮類,全身會發紅、發痒。

我覺得人不需要吃很多東西,吃東西很浪費時間,先要去買,還要煮、洗,吃完了又要洗碗。假如吃生的,只要洗幹淨,吃了就算了,節省的時間,可以看書,可以做有益他人的事情。

淨空法師告訴我,阿羅漢心地清淨七天吃一餐,我聽到就說:‘我來學學看。’淨空法師教我要慢慢的學,現在一天吃一餐,可以學兩天吃一餐,再一段時間,三天吃一餐,這樣時間就更多了。






我從來不買衣服,穿的衣服都是從垃圾筒撿回來的。能穿的,洗一下就穿;不能穿的就修改。我看到世間還有很多窮人沒有飯吃,沒有衣穿,我要去買一件新衣服太浪費了,覺得對不起那些苦難的人。






我自己住一個房子,我除了在書桌及床頭櫃上放一張母親的相片,其他的什麼擺設都沒有。廚房多半是燒水用的。有些社會人士送紀念品表揚我,有的收起來,有的丟掉。有人跟我照相,照了就撕掉,留這個沒有用,這些東西是累贅。




運動

我每天早上四點鐘起床,第一件事是靜坐,其次做瑜珈運動,然後到外面散步,練腳力,下雨天就拿著雨傘行走,從不間斷。現在一星期有兩天出去教人靜坐,我的生活就是這樣簡而有序。




閱讀

我每天一定讀書,有時晚上看到一、兩點,或三點多,如果好看就忘了睡覺。我讀書是有取舍的,好的內容就留下來,不好的就當作陌生人走過一樣,完全不為所動。




修身

我從來不發脾氣,因為發脾氣,第一、傷害自己,第二、傷害對方,第三、其他人聽到也受影響,這個不好。生氣害自己,也害很多人,發一分鐘的脾氣,要三天才能恢復得過來,浪費時間,浪費精神,所以不要生氣。

在養老院裡,如果跟同事們處不好,我總認為是自己不會做人、不會做事,做得讓別人不歡喜。決不說別人的過失。

看到社會上有惡人惡事,就像平常在馬路上看到一些陌生人一樣,完全不落印象。看到好事善人,我會記住,向他學習。




服務

我常講我是一百零一歲的年輕人,我不帶眼鏡,眼不花,耳不聾。我們想老就會老,想年輕就會年輕。假如你腦筋不要想老,一百多歲還是可以做很多事情。我每天都在為眾生做事,我自己不需要照顧自己,我只要照顧別人,我相信老天會照顧我。我這個身體是為一切老人、病人、苦難人服務的工具,天天要利用這個工具。今年一百歲了,還是利用這個工具,這個工具還很好,還沒有壞。


有時人家會給我錢,我自己不需要錢,我就拿這些錢去做好事。我現在照顧二十幾個很窮的老人,每個月送一些米、油、糖和罐頭給他們。如果有人捐錢給我,我就拿這些錢,替這些老人付房租、電費、水費,甚至付醫藥費。我對待每一個窮人,就像對待總統一樣的恭敬。


他們送錢不是給我用的,送這些米、糧食也不是給我吃的,是叫我替他們幫助一些苦難的貧窮人、老人、病人,我是善心人的義工,我替他們送,替他們布施。




慈善事業

我五十歲到英國去學護士,可是年齡太大了,我打了一次妄語,把年齡報小了十二歲。學成之後,幾十年來全心全力照顧病人、老人,把他們都看作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親人。目前在南非、印度、馬來西亞及尼泊爾等地,已有十多所老人院。我目前希望辦一個家庭式的老人院,不是機關、醫院的性質。來到這裡的老人,我們照顧他,就像照顧自己的婆婆、母親、父親一樣,讓每個老人都感到像在自己家裡一樣的溫暖。




進修

我從小受英文教育,中文程度不是很好,但我仍堅持看中文佛經。我讀了佛經以後,認為佛的教誨很好,值得學習。目前正在看淨空法師講述的《認識佛教》。




信仰

我的宗教是‘愛’的宗教,永遠愛世人,大家都是兄弟姊妹,這是我的宗教信仰。天主教的教友們,看到我看其他宗教的書,問我為什麼看魔鬼的東西?我說:‘我看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一片光明’。

魔鬼看人,人人是魔鬼。
佛菩薩看人,人人是佛菩薩。




皈依

我問淨空法師:‘我有資格作佛陀的弟子嗎?’法師說:‘有!’我說:‘我給你做學生。’淨空法師給我皈依証,還有五戒証書,為我作証明,正式皈依佛門。


===============================


許哲居士人生精華語錄

◆ 心靈平和給人安樂是健康快樂的祕方。

◆ 不開心的人總是傷害別人。

◆ 不做的事: 不惡口,不生煩惱心,不猛火煮食,不食肉,不沾咖啡,茶,酒。

◆ 必做的事: 靜坐,布施,閱讀,運動,吃大量生果蔬菜。

◆ 吃只是維持好身體來做事。

◆ 健康快樂的祕訣:只是「給」。

◆ 我不知道什麼叫悲傷。

◆ 最開心的是31年之後,我重回檳城見到微笑的媽媽。

◆ 我們曾經孤苦無依靠,我希望沒有人會再受那種苦。

◆ 常有人問我,我從不存錢,以後誰給我買棺材?我說我會散步到一個山丘
.. 再跳進一個洞里自埋自了。

◆ 我一直在照顧大自然的「兒女」,相信大自然也在照顧我,給我健康。

◆ 我保持健康不是因為求長壽,我只是不想因病而連累他人。

◆ 在宇宙中我們是幼稚兒,宇宙之母會給我們最好的安排,我接受一切。

◆ 千禧年對我沒有什麼特別,不管是坐在那裡和誰談話,我享受每一天每一刻。

◆ 生命意義在於真誠,不貪。如果要我現在閉目而去,我也知道我沒有留下什麼,
...我對生命無悔無憾。


(摘自認識佛陀教育网)

http://www.facebook.com/pages/yi-wei-xue-fu-de-xiu-nu-xu-zhe-ju-shi-sheng-yu-xi-yuan-yi-jiu00nian-Born-on-Year-1900/472104700216#!/pages/yi-wei-xue-fu-de-xiu-nu-xu-zhe-ju-shi-sheng-yu-xi-yuan-yi-jiu00nian-Born-on-Year-1900/472104700216?v=inf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8-2010 07: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哦!一个生命过得很冤枉的人。
没有精彩,也害怕精彩,更害怕失败痛苦辛苦,从而回避人生,而美其名修行。
可怜可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8-2010 09: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Root6,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看个人。。。生命冤不冤枉看个人,看空可以是冤枉,人天乘也可以是冤枉,最重要是定了,慧了,自然安逸了。

佛陀也只是让大家看到从“心”中看到美好生活而已。

放轻松自然心看待就好了。。。自然会感到安逸定心。。我也在修。。。^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8-2010 09: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100cent

说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8-2010 10: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Root6,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看个人。。。生命冤不冤枉看个人,看空可以是冤枉,人天乘也可以是冤 ...
100cent 发表于 19-8-2010 09:42 PM


其实100,
你明白了吗?
为什么得道这么难?

因为就是你们这种得过且过,胆小怕事的思想超成的。
明明有欲望,硬硬讲看空,
明明喜欢的,假假不动心。
搞到民不聊生。

我跟你讲,
修行是努力拥有你心里所要的一切,理解一切,破灭一切。
那时你才来讲放下,
那时你才配得起成就。

讲什么都是假的,最重要是对得起良心。对得起你父母。
出家是讲缘分,有父母在,还出家的,很多都是有病的。
难为你们还很衷拜这些人。
他们所谓的“神圣”行为其实只不过是人应该的行为,
是人都会这样作的。根本没有special。
no worth 你们去婆他们。
去婆你们的父母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8-2010 1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00cent 于 19-8-2010 11:51 PM 编辑

Root6,你知道的是对一半,其实我是在家人,也在修人天乘。孝顺父母,尊长,等等是其一罢了。。不一定佛教,基督教,其他的善教也是同样的教导,大家只为了更美好的世界,一个“方便”的教法。如你所说,佛理都是人会做的,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抢劫犯,杀人犯?Special的原因?你身边的人呢?有没有嫉妒?害人?办公室政治?学生欺负人?

Bill Gates,Warren Buffett,和美国40富豪不是做了很多慈善?他们也是在家人。难道他们放下了?对!他们很有钱,但也放下了,把50%-99%的资产捐出来了。你说呢?世界最有钱的人哦!

其实除了宗教,马斯洛理论对于人类最高需求的也是自我实现需求。放下也是一种方式而已,更好的是菩提道,自度度人,让大家的生活更美好,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自我实现需求。这就是我说的每个人憧憬的生活方式不同而已。

其实根本不是婆,因为佛教不会给我100万广告费,而是心定舒服的感觉,想分享给大家,打个比方,至少在你睡得时候,你把所有的事都忘了,比较容易睡觉?还是你满头想烦恼,比较容易睡觉?

这个比方就是他们其中一个“方便”的例子而已。对我们,说生活例子,对出家人,说经。当然,因此,出家人才会对我们说经,让我们也修行他们印证了的方法罢了。

如果没有人帮助陈树菊,也许今天她会是另外一个杀人犯了,而不是善人。我们生活角度不同,不能说全部人都能拥有我们所谓的“美好生活”,因为每个人有都不同憧憬的美好生活。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

我的分享也只是希望大家和那位人物一样,也许他们的生活是你的生活写照,那么就帮到你了,有缘有善报福报的人就受福。

Root 6,其实,现在我们的争论是否让你很烦恼?你认为放下是否让心平静?因为争论是不一定有结果的,像辩论,只有辩才好的人会赢,但是是否那个就是真理???没有人懂,也可能因人而异,也可能今天的你说是,明天的你说不是,这就是“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9-8-2010 1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欲望的表现形式有三大特征:

一、是占有:人生活在欲望中,总想占有社会的一切。你看那些温饱尚未解决的穷人,只要求有吃的、穿的、住的就行了;可生活基本需求一旦满足,于是就希望过上方便舒适的日子:洗衣服太麻烦,最好有个洗衣机,代替手洗;走路觉得累,乘公共汽车又不方便,还是买个轿车,或者摩托车;工作之余,闲了无聊,搞个电视消遣多好;出外游玩名胜风景,走过就算了,真不过瘾,买架录像机,要不照相机也行。要添置这些就得拥有大量的财富,为了赚钱就得拼命的工作。

有财富的人,他又想到了社会上的名誉地位:有些富翁会花钱去买官当,挤身于政界;有些会办慈善事业,博得社会上的名誉。总之,别人拥有的,我也得有;别人没有我也得有。欲望使得我们在不停的追求,不断的占有中度过。处在欲望中的人,总是忘记已有的东西,而去追逐未有的东西。俗话说:欲壑难填。一个想发财的人,当他拥有万元了,接著就要百万、千万、亿万,由于目标永远在前面,没有知足的时候,因此,他既使拥有很多财富,也总感觉到自己不富有。

二、是比较:人生活在现实中,必然要与社会发生关系。当我们拥有财富时,别人也拥有,于是出现比较,你拥有百万,我得拥有千万,比你富有;你坐桑塔纳,我得坐宾士,比你神气;你吃一桌用一千元,我吃一桌得花五千元,比你豪华;你穿一般的衣服,我得穿时装,比你时髦;你用黑白电视,我得用彩电,比你好看;你的电脑是三八六,我得买四八六,比你先进;你当县长,我得当上省长,比你大。

带著比较心态去生活的人,他永远都没有满足的时候,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就如电脑前两年二八六都觉得先进,而现在三八六、四八六都显的过时了,因为五八六、六八六已出来了。用比较心生活,总想出人头地,超过别人,希望从他人羡慕的眼光中去感受幸福。二十年前谁家如果有一架自行车,就够他幸福很长时间了,但自行车一普及,拥有自行车就不再有幸福感了;于是要有摩托车才感到幸福,买摩托车的人多了,拥有摩托车的幸福感又随之消失;要有轿车才觉得幸福。社会总在不断的推陈出新,生活在比较中的人,为了幸福他是不会满足的。

三、是竞争:比较心态生活的结果,必然导致竞争。在一个班级里,同学间会因为成绩而竞争;在商业场中,同行会因为产品的占领市场而竞争;在学术界,学者会因为作品在学术界的影响而竞争;在政府领导阶层中,同事会因为争当总统、总理而竞争;在家庭中,兄弟姐妹会因为博得父母的宠爱而竞争;在公路上,司机会因为抢先一步而竞争;在婚恋场中,众多男子会因为取得姑娘的好感而竞争;国与国之间,会因为国土的占有而竞争。达尔文大概因为人类社会及大自然的竞争性,乃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竞争的本身是残酷的,它意味著相互残杀,你死我活的斗争。因此,竞争使人类活得疲惫不堪。

欲望使人向外攀求,人类在追逐欲望中,于是迷失了自己。佛经里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有一天佛陀静坐已,在林中漫步,这时有一群年青人匆匆向前走来,向佛陀问曰:刚才你有没有看见几个女孩子从这边走过?佛陀问:找她们干什么?这群人说:昨晚他们与这些女子寻欢作乐,可是清早起来时发现她们都跑光了,并卷走了钱财。佛陀于是又反问道:寻找女子、钱财重要,还是寻找你自己重要?是啊!世人在一味追求外物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够去注意自己,并意识到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故事中的年青人,和现代社会的人很相似。你看全社会几乎都在疯狂的赚钱,有人说:十亿人民九亿商。今天的中国大地:学术界与经济挂钩的学术著作特别吃香,学校中和经济相关的科系生源暴满,文化界尚且如此。至于社会上的生财之道更是五花八门,人们为了赚钱挖空心思,为了赚钱不择手段。

随著经济的发展,社会给人们创造了广泛的消费机会,以此来不断刺激消费意识。比较突出便是这些年来娱乐场所的出现:如舞厅、酒吧、卡拉OK、夜总会,还有什么一陪、二陪、三陪、四陪、五陪的小姐专门为你服务。人们白天忙于赚钱,晚上就整夜的泡在声色场中,于是迷失了自己。现代社会经济是繁荣了,但社会道德也沦丧了。

欲望导致的另一个结果是,给人类带来痛苦。《义品》说:‘趣求诸欲人,常起于希望,所欲若不遂,恼坏如箭中’。这首偈说生活在欲望中的人,总是不停的向外希求,一旦所求不能得到,就会痛苦的像被箭射中一样。佛经所说的八苦中,求不得苦便是欲望不能满足所造成的痛苦。

Root6,我们现在是不是在竞争呢?你心里感觉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9-2-2025 05:12 PM , Processed in 0.13298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