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教里的一些思想之所以被世人误解,那是文字和语言上的一些困难造成的。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需要去努力创造,而在修行的这条路上则恰恰相反,努力和创造都是与道相违背的。道原本就有就在,只需你放松,静下心去观。观和放松既不是创造也不是努力。明师往往为了让你了解何谓观和放松,所以才叫去努力,以努力做背景方能显出观和放松的实质性,这样一来也误导了一些信众,以为修行、以为道是努力和创造出来的。另一些信众完全接受了"无为和自然",又落在自然外道上了。
道非修,也非不修,修是妄,不修是放纵。佛教使用了“觉照”二字是最准确无误的,觉是觉知,照是照见,"觉照"二字既非修也非不修,而是时时刻刻的觉照。倘若不理解"觉照"二字,也可把它理解为时时刻刻警觉吧。能时时刻刻警觉自己的所作所为就是修道,就是在道中,警觉不是努力,不是创造,更非是顺其自然和无为。警觉也即内在的心灵的照见生起了——生起了"正念"。
----------------------------
念经、拜佛、持咒、结印,都是把头脑累个半死后,前念过去了,后念还未生,累得也生不起来了,这个中间的空也就出现了,刹那间,“有”又出现了占据了空,如此一来想入道是非常困难的。"无"中生有,"空"能入道,这是修行的诀窍,是成佛做祖的钥匙。一旦成了佛、做了祖,才发现入道既不是靠空,也不是靠无,随处都可入道,犹如刚学骑自行车一样,往往都是从前面上车,有了熟练的技巧后,前后左右都可上哟!如此一来,你将会知道,最易看清道最易入道靠的就是烦恼和妄念,当烦恼和妄念越强烈的时候,内在的那个核心的"知"越易体现出来,烦恼和妄念不来,那个核心的知也就不易显现,烦恼和妄念越多,那个知显现的也就越多。佛教里讲:"不怕妄念起,只怕觉知迟"。起的越多,觉知的也就越多,久而久之,觉知就代替了妄念,妄念就变成了觉知,烦恼即菩提,酒色财气不碍菩提路,岂不是乎?要想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即最根本的那个觉知——靠的就是烦恼和妄念。烦恼和妄念犹如学校里的黑板,白字需要黑色的背景才能显现出来,黑字需要白色的纸张做背景才能显现出来,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背景和实体的关系,实体需要背景来衬托,背景更需要实体来显其用,要想见到本来面目,烦恼和妄念是在所必然的。世界上没有一样是无意义的,若有,只能说是你还没有认识透,就连死亡都是必要的,没有死亡就不知道生命的可贵,没有生病,就不知道健康就是神仙。当你把内在的终极打开后,才发现什么也没有,真的是无人无我无世界,你当然从未生,也从未死过,你在,你又不存在,一切的一切都是背景,没有它,你无法认识到终极的空无。坐禅不要试着去制止妄想,也不要去制造宁静,妄想来时就看着它来,去时就看着它去。觉知与修道甚为相关,妄念犹如空中的乌云,一旦觉知升起,再大的乌云也无关紧要,此需亲证,非口头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