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102|回复: 6

觉照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8-2010 10: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了一些有关修行“觉知”的文字,与大家分享。共勉之。

---------------------------

宗教里的一些思想之所以被世人误解,那是文字和语言上的一些困难造成的。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需要去努力创造,而在修行的这条路上则恰恰相反,努力和创造都是与道相违背的。道原本就有就在,只需你放松,静下心去观。观和放松既不是创造也不是努力。明师往往为了让你了解何谓观和放松,所以才叫去努力,以努力做背景方能显出观和放松的实质性,这样一来也误导了一些信众,以为修行、以为道是努力和创造出来的。另一些信众完全接受了"无为和自然",又落在自然外道上了。

道非修,也非不修,修是妄,不修是放纵。佛教使用了“觉照”二字是最准确无误的,觉是觉知,照是照见,"觉照"二字既非修也非不修,而是时时刻刻的觉照。倘若不理解"觉照"二字,也可把它理解为时时刻刻警觉吧。能时时刻刻警觉自己的所作所为就是修道,就是在道中,警觉不是努力,不是创造,更非是顺其自然和无为。警觉也即内在的心灵的照见生起了——生起了"正念"。

----------------------------

念经、拜佛、持咒、结印,都是把头脑累个半死后,前念过去了,后念还未生,累得也生不起来了,这个中间的空也就出现了,刹那间,“有”又出现了占据了空,如此一来想入道是非常困难的。"无"中生有,"空"能入道,这是修行的诀窍,是成佛做祖的钥匙。一旦成了佛、做了祖,才发现入道既不是靠空,也不是靠无,随处都可入道,犹如刚学骑自行车一样,往往都是从前面上车,有了熟练的技巧后,前后左右都可上哟!如此一来,你将会知道,最易看清道最易入道靠的就是烦恼和妄念,当烦恼和妄念越强烈的时候,内在的那个核心的"知"越易体现出来,烦恼和妄念不来,那个核心的知也就不易显现,烦恼和妄念越多,那个知显现的也就越多。佛教里讲:"不怕妄念起,只怕觉知迟"。起的越多,觉知的也就越多,久而久之,觉知就代替了妄念,妄念就变成了觉知,烦恼即菩提,酒色财气不碍菩提路,岂不是乎?要想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即最根本的那个觉知——靠的就是烦恼和妄念。烦恼和妄念犹如学校里的黑板,白字需要黑色的背景才能显现出来,黑字需要白色的纸张做背景才能显现出来,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背景和实体的关系,实体需要背景来衬托,背景更需要实体来显其用,要想见到本来面目,烦恼和妄念是在所必然的。世界上没有一样是无意义的,若有,只能说是你还没有认识透,就连死亡都是必要的,没有死亡就不知道生命的可贵,没有生病,就不知道健康就是神仙。当你把内在的终极打开后,才发现什么也没有,真的是无人无我无世界,你当然从未生,也从未死过,你在,你又不存在,一切的一切都是背景,没有它,你无法认识到终极的空无。坐禅不要试着去制止妄想,也不要去制造宁静,妄想来时就看着它来,去时就看着它去。觉知与修道甚为相关,妄念犹如空中的乌云,一旦觉知升起,再大的乌云也无关紧要,此需亲证,非口头禅矣。


    ----------------------------

佛教里最高的修行方法便是"觉知"一法,戒律也没什么好戒的,妄念也无妨修行,佛祖讲:"不怕妄念起,只怕觉知迟",若能把觉知二字贯串于生活中不就是修行吗?生活中无须你改正什么,只需你能觉知什么。改正和法门都不能使你成道,惟有借助觉知才能使你达成。所有的方法无非就是提醒你内在的觉知,觉知就是月亮,方法就是手指,要透过手指去看月亮,但是千万别崇拜手指(明师),别停留在手指上,要忘掉手指,才能看清月亮。

道原本就有,原本就在,只是没有发现而已。当你完全放下时,道也就出现在你眼前了。若放不下,就全然地努力也会出现。但就一个刚入门的迷汉来讲,开始最好是努力,不要先走放下这条路,否则就成了放纵,或懈怠了。不先经过努力,是不会明白毋须努力的真实含义,不先经过努力,你也不可能彻底放下。没有先经过爱的人,是不可能理解恨,也不可能会恨的。没有经过一提,又如何知道提不起呢?又如何能死心塌地地放下呢?

--------------------------

倘若你那个"关照者"也即旁观者还没出现的话,还是老老实实的行、住、坐、卧猛用功去,即便观照者出现还不算功德圆满。旁观者和观照者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先有静虑产生观察者——产生旁观者——升华为观照者——照空一切烦恼、无明、乃至菩提与智慧——最后能观的与被观的全部融为一体,彻底消失。观——行——照——度——空——无,六次第缺一不可。旁观者,说明你已把那个"东西"修出来了,但还不会运用它,它仅是一个旁观者,而不是一个参与者,还没有发挥它的"照见"作用。它的使命便是照见宇宙万事万物的本质,由此岸渡到彼岸,最终彼此都消失在广袤的本觉之中,成为一个如如不动的整体。一旦那个观照者取代了头脑后,你将成为整个观照者,但你也不会感觉自己成了观照者。倘若在自己的心态上还有个观照者存在,这说明你还没有完全彻底变为观照者,真正的观照者乃是不观而自观,永恒的自观,万事万物来到你面前,犹如来到一面镜子前一样,你的整个存在完全成了一面镜子。观、行、照、度、空、无,是所有宗教,是所有法门唯一的一条解脱之道,超越三界靠的就是这个"照"之光。照是功夫、是境界、是现象,并非是空无,但最终是以空无的形式消失。若还有照之光存在,还不算究竟。不要构建任何抵触的思想。当每一个念头来时,要用心静静地观看这个念头,观它如何变来变去,让它自然起伏,你只需做一个旁观者就行了。久而久之,这只猿猴般的野马不再蹦跳,不再狂奔,不再和旁观者对抗,会融入旁观者一体。那时你才看到,我就是我,而不是有另外一个我跟我斗来斗去。------------------------------圣者之所以能改变自己的心态是因为见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证得了生生死死的来龙去脉,而并非是仅仅悟到的一些道理。佛教非宗教,非哲学,更非科学,而是门实践学,若不能用自己的身心去实践,什么也得不到。--------------------------------http://www.donghuasi.org/zh-CN/WanXing/XinZhongYue/XiaBu/LunJueZhao.html
















http://www.donghuasi.org/zh-CN/WanXing/XinZhongYue/XiaBu/LunJueZhao.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8-2010 09: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所要找到的也就是这个"能知"的,而不是这个被知的,相反,必须要空掉这个被知的,那个能知的才会出现。父母未生我前,那个能知的是如如不动的,生了以后有动,是那个被知的在动,能知的始终是如如不动的。有名的时候,也是在动的时候,也就是万物开始的时候。无名的时候,也就是如如不动的时候。修炼到无可名的时候,没法再名的时候,也就进入了生命的中心,和那个整体、和那个无名、和那个如来、和那个能融的成为一体——开始了三摩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8-2010 04: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云 于 22-8-2010 04:59 PM 编辑
修行所要找到的也就是这个"能知"的,而不是这个被知的,相反,必须要空掉这个被知的,那个能知的才会出现。 ...
peggy_str 发表于 21-8-2010 09:22 PM



    离开了所知,还有独立存在的能知者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8-2010 07: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开了所知,还有独立存在的能知者吗?
小云 发表于 22-8-2010 04:52 PM


没有能知者,怎么能知道离开了所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8-2010 08: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peggy_str

善哉,善哉,善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8-2010 08: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peggy_str

纯粹让大家参考参考。

我的文字还是非常有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0-9-2011 1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道啊,不緊不鬆,要剛剛好,說容易很容易,說難卻也可以很難,但是我們都還是要努力在做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2-2025 06:49 AM , Processed in 0.11204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