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4319|回复: 102

大乘与小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8-9-2010 02: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佛陀时代(佛陀还在世),是否就有分大乘、小乘?


在发表对大小乘之言论时,请解说本身对大小乘的看法及定义。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9-2010 0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supapaya 于 8-9-2010 03:24 PM 编辑

佛陀在世时没有大小乘之分,佛灭一百年后才出现上座部和大众部,“小乘”即上座部


百度百科大众部

印度早期佛教派别,後世大乘佛教的先驱。最初起源于佛陀圆寂之后後约一百年的西元前4世纪,起初因“十事非法之争”而与上座部产生分歧,但未决裂。后于“阿育王”时期,因“大天五事”与上座部彻底公开决裂。据史传所载;现传大乘佛法皆渊源于大众部教法。   佛灭后众弟子在王舍城外灵鹫山七叶窟内外结集经典,在窟内结集的,名上座部,在窟外结集的,名大众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9-2010 03: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susupapaya

上座部和下座部??
没有听过"下座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9-2010 03: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usupapaya

上座部和下座部??
没有听过"下座部"...
三法印 发表于 8-9-2010 03:14 PM



    排写,是大众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9-2010 04: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既然在佛陀时代没有分大小乘,为何某经书会出现佛陀在讲法时,会讲到大小乘之法呢?不明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9-2010 1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您这句话真的是非常有道理
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9-9-2010 07: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peggy_str


    后学自立的然后冠上“如是我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9-2010 09: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eggy_str

后学自立的然后冠上“如是我闻”。
唔讲得 发表于 9-9-2010 07:09 AM


嗯,是的。
有些是有冠上"如我是闻"的字眼,有些则没。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
因为某些经书是直说佛陀当时的讲法,比如,"佛陀当时对XXX说大乘XXXXX小乘XXXXXX。。。。"。
这样是否表示当时佛陀已经有大小乘之分的说法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9-2010 09: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据称(大乘学者),普遍相信,大乘经是龙树从龙宫里取的。
历史学者、文献,认为大乘经是部派佛教后(500年后)演变/发展而来的。

为什么你这么感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9-2010 10: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9-9-2010 11:19 AM 编辑

佛陀还在世已有大小乘之分,但是他的教学是非常宽的,不是所有他的教学是最初结集和没显露对一般观众

[当佛教分裂为上座部和大众部,开始进入部派佛教时期。一般学者都视大众部为大乘佛教的最初起源,但大乘佛教与说一切有部、经量部及分别说部也有着很深的关系。
日本平川彰博士认为大乘佛教是一群以菩萨道修行为主的在家、出家僧团相结合而兴起的教派,并不是由某个特定部派发展而来.
到了佛逝五百年左右,印度僧人龙树(c. 150 - 250 CE)著《中观论》,建立般若中观学派,被视为大乘佛教理论完全建立的标志,此为大乘佛教前期.
其后又有印度僧人无著、世亲创立“唯识论”,盛极一时。中观学派则有清辨及佛护、月称等,起而复兴。中观论和唯识论被认为是大乘佛学的两个主要理论基础,唐义净法师《南海寄归传》说:"所云大乘无过二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中观则俗有真空体虚如幻,瑜伽则外无内有事皆唯识。"在印度南方,则有如来藏思想盛行,与唯识学派合流。印顺法师因此将中期大乘佛教,分为性空唯名派(中观派)、虚妄唯识派(瑜伽行唯识学派)、以及真常唯心派(如来藏学派)三系。
http://zh.wikipedia.org/zh-cn/%E5%A4%A7%E4%B9%98%E4%BD%9B%E6%95%99]


川彰博士的『初期大乘佛教之研究』,开辟一新的方向──「大乘教团的起源」......
http://zhihai.heshang.net/Article/wzzz/ysfstw/200812/63553.html
佛教學術界的大乘起源說
http://www.awker.com/hongshi/mag/44-6.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9-2010 1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据称(大乘学者),普遍相信,大乘经是龙树从龙宫里取的。
历史学者、文献,认为大乘经是部派佛教后(500年 ...
das 发表于 9-9-2010 09:32 AM


没什么,就是有兴趣咯~

你说"大乘经是龙树从龙宫里取的"是否有任何根据呢?
是一部分的大乘经还是全部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9-2010 11: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还在世已有大小乘之分,但是他的教学是非常宽的,不是所有他的教学是最初结集和没显露对一般观众

[当 ...
清池 发表于 9-9-2010 10:53 AM


清池网友,我猜想您应该是没看清楚我写的东西。

在发表对大小乘之言论时,请解说本身对大小乘的看法及定义。谢谢~



# 佛陀还在世已有大小乘之分,但是他的教学是非常宽的,不是所有他的教学是最初结集和没显露对一般观众

以上这句转自哪儿?没看到的?

另外若有意讨论,请别再用转帖机, 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9-2010 1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as 于 9-9-2010 12:14 PM 编辑

回复 11# peggy_str


    是从-付法藏因缘传 来的咯
www.cbeta.org/result/T50/T50n2058.htm

表骂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9-2010 1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龙树传说,相传他到龙宫把里面的经文全部背了下来,也就是我们现代的大乘经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9-2010 1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在世时没有大乘和小乘,而是原始佛法,出现部派分裂是因为一些人无法接纳原始佛法或不认同一些长老管辖,导致出家众的分裂。大乘思想产生是因为民间信仰和一些部派佛学混杂出来的产物,大部分融合了民间信仰的人物和神灵。记得佛经是如何产生的就知道大乘思想在佛陀时代就存在的概念,并无法符合历史,事实和真相。因为佛经是背诵下来,然后在结经时受到佛弟子认同。依据佛教八万四千法门,并无背诵什么经文,而功德无量,但是大乘经文却出现大量类似的经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9-2010 0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as 于 9-9-2010 01:52 PM 编辑

抛开感性的信仰,当时属于上座部系的说一切有部对于龙树这样的创新者,有很多的批判与资料。而这也比较符合史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9-9-2010 0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eggy_str


    是从-付法藏因缘传 来的咯
das 发表于 9-9-2010 12:10 PM


看到都晕~

龙宫里的经也不过是一小部分而已,暂不计较齐全,但是否适合所有人间众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9-2010 0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龙树传说,相传他到龙宫把里面的经文全部背了下来,也就是我们现代的大乘经文。
弥赛亚 发表于 9-9-2010 12:32 PM


不管是否传说,那已是后期的说法。

我质疑佛陀本身对大小乘之说法,这造成大小乘佛法的极端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9-2010 0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在世时没有大乘和小乘,而是原始佛法,出现部派分裂是因为一些人无法接纳原始佛法或不认同一些长老管辖 ...
弥赛亚 发表于 9-9-2010 12:49 PM


那也就是说,没有任何文献记载佛陀时代出现大小乘佛法之说法?而且也并不符合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9-2010 0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抛开感性的信仰,当时属于上座部系的说一切有部对于龙树这样的创新者,有很多的批判与资料。而这也比较符合 ...
das 发表于 9-9-2010 01:51 PM


龙树的创始并不在我探讨范围内。

不过佛陀本身的说法及后期创新的说法,还是有必要理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2-2025 02:40 AM , Processed in 0.12389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