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132|回复: 17

在《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究竟涅盘]之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11-2010 0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1-11-2010 02:00 PM 编辑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注一]。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注二]。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 清池的观点:从大乘的佛理,在般若经所说的究竟涅盘, 是指得解脱,得通达,证常乐我净-出世间的境界- 成佛-无上正等正觉/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注一]究竟涅盘

"究竟",达到至极地位。

"涅盘",无余涅盘与有余涅盘相对而言。先释涅盘,涅盘为音译,梵文名Nirvana。通常译为"灭度"、"寂灭"、"解脱",也译为'圆寂'。灭者,灭生死因果之义也。灭度者,灭生死之因果,度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寂灭者,有无为空寂安稳之义也。灭者,生死之大患灭,不生者,生死之苦果不生也;无为者,无惑业因缘之造作也;安乐者,安稳快乐也;解脱者,离众果也。此中所译'灭'即为正翻。僧肇之《涅盘无名论》曰:"泥曰泥洹、涅盘,此三名前后异出,盖是楚夏不同耳。云涅盘音,正也。......秦言无为,亦名度。无为者,取于虚无寂寞,妙灭绝于有为。灭度者,言其大患永灭,超流四度。"涅盘又分为有余涅盘与无余涅盘两种。有余涅盘生死惑业已尽,但有漏身所依之苦果尚存;相对之无余涅盘,谓更灭依身之苦果而无所余也。

《大智度论》(*龙树) 说:"涅盘是第一法无上法,是有两种:一有余涅盘;二无余涅盘。爱等诸烦断,是有余涅盘;圣人今世所受五众尽,更不复受,是名无余涅盘。就大乘而论,变易生死的因如果得以断除,则为有余涅盘;变易生死的果如果得以断除,则为无余涅盘。

究竟涅盘是大灭度,大,谓其法身清净圆满,普遍显现于一切方所。由其无处不存,所以为"大法身"。"灭"是解脱,摆脱世间一切事物的妨碍,心中没有欲念,故谓之"灭""度",也即是"般若"(*佛智),为六度之一,即照破众生长夜痴暗的智慧光明。菩萨依照般若法门修行,观照真实,最终达到人空、法空、空空,三障尽除。人空则境空,境因心有,境依人而立,人尚不得,何来依人的境?勉强地说,无人之境本来寂寥,荡然无存,仍然是空;从法空一面说,观境自然不见境,境不妨碍妙智,观心也不见心,惑不碍心,心境两空,于是心中没有任何牵挂滞碍,也就不致生出惊恐,没有死的怖畏,既已断尽恶因缘,心便常定不乱,远离七颠八倒,昏烦扰乱和幻妄,得解脱,得通达,证常乐我净(*出世间的境界),得究竟涅盘.

[注二]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世",指过去、现在、未来三者,此处含有"十方三世"的意思。这一佛教用语,大致相当于今天我们所说的一切时间和空间,这也就是佛教所看待的时空宇宙。十方,谓东南西北四方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方,再加上上方和下方,一共十方。"三世"的"世"者,有"迁流"之义,"有为"之义。用于因果轮回,它也指个体一生的存在时间。即:过去(前世、前生、前际),现在(现世、现生、中际),未来(来世、来生、后际)的总称。《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八:"沙门瞿昙恒说三世。云何为三?所谓过去、现在、将来。"又说:"云何过去世?若法生已灭,是名过去世。云何未来世?若法未生未起,是名未来世。云何现在世?若法生已未灭,是名现在世。"
  
"佛",即佛陀,意为"觉者"或"妙觉",这是出世的圣人的极果。"觉"有三种意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按佛教的说法,凡夫所缺的是全部三种意义:而三乘菩萨所缺的是后两项,只有佛才能做到三项具足。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梵文Anuttarasamyasambodhi的音译。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是只有佛才能够有的能力,"正觉",就是佛智,或称作"一切种智",是十方三世的一切诸佛修行所得的智果;"无上",指其至高无上,无人可凌其上;"正"者,不偏不邪之义;十法界同为一体。谓之"等",不同于凡夫外道的见解,称"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圆极佛果,自在菩提。菩萨虽了然心性平等,自利利他,但尚未圆证究极之果,其上尚"正等正觉"有待努力;二乘超凡入圣,明心见性,但不能明了一切众生心性平等,故犹只能自利,而不能觉他,只是"正觉"而已;外道心外取法,修诸多苦行,却不明心性为何物,所以是"邪见";凡夫众生,虽有本觉真心,但妄念未除,故称"不觉"。只有佛陀三智圆明,五眼洞照,始觉与本觉合而为一,能转生死为涅盘,化烦恼为菩提。总之,诸佛也是依赖般若法才得到菩提智果的.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871790.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11-2010 0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1-11-2010 03:32 PM 编辑

是故

空中

[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
因为--空了"世间法, 出世间法, 一却法和智慧"的智慧(般若波罗蜜多/智慧的罗蜜多), 这样心就放下一却善恶好坏, 比较和智慧的执着, 自然没有挂碍, 自然没有恐怖, 远离一却颠倒的梦想如想要成佛, 想要成阿罗汉, 想要觉悟, 想要做菩萨, 想要渡人, 想要解脱, 想要去西方世界, 等等诸梦想, 这样自然能究竟涅盘.



这样放下执着,心无挂碍, 自証自知的涅盘, 就是如此, 不用谈论它是什么东西, 什么意思, 是没有有意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1-2010 03: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1-11-2010 03:25 PM 编辑

如是, 如是, 中道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1-2010 03: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无有中道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1-2010 03: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1-11-2010 04:41 PM 编辑

成佛的心境就在这探求和实践真理的时刻过程中

因为佛教有中道智慧,在历史长河中才不流入一般世俗宗教智慧
一般的世俗宗教智慧只在某一时代因缘条件下度人,但是不能经得起时空的考验,其条件不在了教义就会不入时了, 或变成荒谬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1-2010 04: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1-11-2010 04:08 PM 编辑

在大乘,空性智慧是用来破执假有之心, 但过后还以如来藏(佛性)的真空妙有中道思想, 来防偏执空无之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1-11-2010 04: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庸的智慧是中国人的本有智慧,
中国人根据易学道家讲中庸或中道

龙树讲中观, 是中庸或中道??

佛法是没有時節性的, 因为人的贪嗔痴不会随时代而不见,

真正的佛法
於現法中,已離熾然,不待時節,
能自通達,現前觀察,緣自知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1-2010 04: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各时各地都会有圣人出现,真正的圣人所观的宇宙真理是一样的,
所以佛陀说各佛同有一法身, 法身就是真如/宇宙真理
所以在大乘,在历史上若有大师大德能修得同法藏的德行智慧法业,就如佛陀的应化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11-2010 04: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1-11-2010 04:27 PM 编辑

当然汉地的中庸的智慧若要以比较, 印度的佛陀中道智慧或龙树的中观思想(中观是佛陀中道的枝流)
那只能说是有同源,但前者是粗法,是初法; 后者是细法,是究竟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1-2010 04: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佛陀说各佛同有一法身, 法身就是真如/宇宙真理
-----
这种说法和印度奥义书里说的相似, 小我属于同一大我/法身/宇宙真理!!!
只是把名相更改一下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1-2010 04: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1-11-2010 05:23 PM 编辑

法身/Dharma kaya 这词早在部派佛教时,各学派经藏都有,是佛陀亲口教的,法身和 如来/Tathagata是同义词, 在当时佛陀是交换替用的。
《阿含經》說:「緣起之法非我所作,亦非餘人作。然彼如來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彼如來自覺此法成等正覺,為諸眾生分別、演說、開發、顯示。」

《阿含經》說:「我滅度後,法當久存。迦葉佛滅度後,法僅存七日。今東方弟子無數億千,南方弟子亦無數億千。是故阿難!我壽命極長。所以說肉身取滅度而法身存在。」

《遺教經》說:「汝等比丘,如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戒是正順解脫之本,故名波羅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是故比丘,當持淨戒,勿令毀缺。若人能持淨戒,是則能有善法,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故當知,戒為第一安穩功德住處。……自今以後,我諸弟子展轉行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

当然,若从教义细看,佛教的法身说是中道观,以不偏空假二边的实相观而建立的,若外人不知空观假观论,是不会明白大乘的中观思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1-2010 05: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1-11-2010 05:34 PM 编辑

《阿含經》說:「緣起之法非我所作,亦非餘人作。然彼如來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彼如來自覺此法成等正覺,為諸眾生分別、演說、開發、顯示。」
《阿含經》說:「我滅度後,法當久存。迦葉佛滅度後,法僅存七日。今東方弟子無數億千,南方弟子亦無數億千。是故阿難!我壽命極長。所以說肉身取滅度而法身存在。」
--------------
法身: 就是"教法的本身/系统"
阿含經的法身, 不是一个佛的身体, 不是有一法的身体, 而是一种教育系统,
"我滅度後,法當久存。迦葉佛滅度後,法僅存七日。", 看到吗,就是迦葉佛滅度後,法(身)僅存七日。法(身)僅存七日???!!!! 就是说"教法的本身"只存在七日而已..

但清池把"法身"影射成是一个有知觉的主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1-2010 05: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1-11-2010 06:00 PM 编辑
法身: 就是"教法的本身/系统“

- 那是在教什么?教真理,
这教法是从那里来的,从真理而来的。
佛陀悟了什么?悟了真理
宇宙间没有真理存在,佛陀就没法悟出什么了,也不能成为佛陀了?也当然没有所谓佛陀的教法了?

阿含經的法身, 不是一个佛的身体, 不是有一法的身体, 而是一种教育系统,

大乘也没说法身是一个如实物的身体阿?
也没说法身是一个如灵界的精神的体阿?


一个教育真理的思想系统-也是一个体系
真理本身的-也是一个体系
在大乘,法身是不属于潜空体,也不属于假有体,而是空假不二体
"教法的本身"只存在七日而已..

这是说迦葉佛所教的真理法-只留传七日
但佛陀所教的真理法{ 我壽命極長。所以說肉身取滅度而法身存在}
佛陀的正法像法末法-会流传極長万年。
佛陀A的末法过后,这真理的教法体系会在世间不见了
但是真理(真如/如来/法身)当然还在宇宙间存在。
等下一个佛陀B出世,在从新教再教育世人。
那是佛陀B的教育真理的思想系统了。

佛陀A和佛陀B虽然有不同的教育真理的思想系统。
但真理本身根本没有变到,是法身存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1-2010 05: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2-11-2010 11:45 AM 编辑
但清池把"法身"影射成是一个有知觉的主体.

自然因缘法身虽然是说是无心识之体,但从大乘说,是与众生的心不二的。
所以众生的心志是与法身真理- 因缘相应的
佛说就是因为众生的心痛苦,有很强的欲念有佛陀出生来解脱他们,佛陀才能应众生的心而诞生在人世间的

所以这宇宙真理自然法则 - 不是死的,而是活性的, 它是与众生的生命互动的

这些自然法则都与人的心质因素有密切的环节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1-2010 07: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理和法则, 如地心引力, 电子, 量子, 物质能量等的物理法则, 也是宇宙自然法则.
然而我们可以说宇宙自然法则物理法则虽然是无心识之体,但从大乘说,是与众生的心不二的??? 这是奇怪的, 因为法则只是一种"抽像概念"是死的,
若宇宙自然法则是"活的", 那所有物质在宇宙自然法则责下也是"活", 那自然石头是活的...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1-2010 1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三法印

这是因为,在这因缘法则里,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因是众生的心智,这众生的心智是活性的,所以这因缘法则也就是活性了。

如世俗的经济或政治体系里,因为是人的因素,所以也反映了人的性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11-2010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2-11-2010 11:46 AM 编辑

再说,就有如天台大师所说,因为人性的三毒 :贪, 嗔, 痴。
所以反映在世间社会上,若民众心性里的三毒增强扩大了,
爱五欲 - 就成为经济上的崩溃饥荒,
恚无忍 - 就成为政治上的连连战争,
痴无明 - 就成为环境上传染病漫延。

这些自然法则都与人的心质因素有密切的环节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11-2010 1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2-11-2010 11:30 AM 编辑
道理和法则, 如地心引力, 电子, 量子, 物质能量等的物理法则, 也是宇宙自然法则.
然而我们可以说宇宙自然法则物理法则虽然是无心识之体,但从大乘说,是与众生的心不二的??? 这是奇怪的, 因为法则只是一种"抽像概念"是死的,

古典的科学是外学, 因为它以心外客观来观宇宙法相(宇宙的假相),不把主观心识的潜在因素考虑在内。所以不能算是宇宙实相。
但近代的科学, 以开始知道宇宙最小分子都有两面的相,一是物质(假有型),一是波浪(潜空型),是可 时有时无,时物相时波相,而且这些小分子的动态又以观察员的主观心智有密切的关系。
这以经打破原有的纯物质宇宙的假观了,比较开始接近佛教的宇宙实相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1-2-2025 10:08 AM , Processed in 0.13499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