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
在對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進行正式訪問前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5日在中南海紫光閣接受了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記者的聯合採訪,回答了記者提問:
記者:溫總理,您好!馬中關係到現在已經上升到一個新高度,比如馬來西亞現在是中國在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兩國也將簽署互認文憑的協議。請問,兩國在現在以及未來十年要如何推進雙邊關係,在哪些領域加強合作?馬來西亞首相納吉布說過,馬中關係未來成功要基於雙方互相信任,您認為推進馬中關係需要哪些重要因素?
溫家寶:在回答你問題的時候,我首先想起中馬關係中兩件大事。
一是馬來西亞是在東盟成立以後、中國很困難的時候與中國最早建交的東盟國家。那是在37年前,現任總理納吉布的父親拉扎克總理同周恩來總理共同簽署了兩國建交的文件。
二是20年前,是馬來西亞促進東盟與中國開始對話的。中國有句古語,就是“人有恩於我不可忘。”這兩件事情,我們一直銘刻在心。方才你提到中馬關係的未來,我也以為首先是互信。中國還有一句古語,叫做“凡交,近則必相糜以信,遠則必忠之以言。”互信是合作的重要基礎。中馬合作有著光明的未來。我以為以下三個方面是中馬合作的重點。
第一是加強經貿合作。馬來西亞是東盟國家中同中國貿易額最大的國家。去年雙邊貿易按中方計算達到742億美元。我們應該使雙邊貿易保持平衡、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趨勢,並且不斷增加科技含量。
第二是科技和教育合作。我前兩天看到,有些報紙已經非常關注我這次到訪馬來西亞,雙方將簽署互認學位和學歷協議。為什么把這件事情提得這麼高?我以為教育和科技交流,象徵著兩國交往的未來。特別是年輕人,兩國未來的友誼和合作要靠他們。
第三就是加強相互投資。投資合作範圍包括馬來西亞十分關注的檳城二橋和沙撈越紙漿廠,還有其它如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的合作。在雙邊合作當中有一個進展,就是要加強金融對合作的支持。我會提出具體建議,使金融和經貿合作有機結合起來。我相信通過這些方面的合作,中馬關係會有一個新的開端。
記者:近年來,中國和東盟關係取得很大發展,您認為雙方關係還存在什么挑戰?中國將採取什么措施來推動同東盟關係發展?包括印尼在內的一些國家對中國-東盟自貿區還有一些關切,您對此有何看法?
溫家寶:你問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中國與東盟的關係。今年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20週年。20年來,我們走過了一條從開展對話、睦鄰友好到戰略合作的道路。中國與東盟已經形成了全面合作的關係,比如中國與印尼在2005年建立戰略夥伴關係,隨後又制定了落實戰略夥伴關係的行動計劃,這使兩國關係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中國與東盟關係現在發展到全面向前推進的時期,東盟一體化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財金、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領域合作不斷深化。雖然東盟國家發展程度不完全一樣,但是按照互利共贏的方針,我們都可以從合作中獲益。
我有幸從2003年起就出席中國與東盟合作的歷次領導人會議,我覺得東盟一體化建設在向前推進,10+1、10+3、中日韓等各種合作機制逐步完善,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備的合作機制。我希望中國與東盟的合作能夠沿著正確的道路繼續健康向前發展。
記者先生關心中國與東盟自貿區建設問題,其實中國與東盟自貿區建設醞釀已久,去年正式建成。中國與東盟各國都從自貿區建設中得到了好處,貿易額大幅度增長。譬如中國與印尼的雙邊貿易今年一季度增長就近40%,並且基本平衡。
我想借這個機會解決某些企業和個人的一些疑慮。自貿區的建設和發展是互利共贏的,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自貿區創造的有利條件,特別是優惠政策。自貿區在建設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加以完善,照顧中小企業利益,使它有利於各國經濟發展。在這方面,中國一直堅持開放的路線。
在兩次金融危機中,中國與東盟風雨同舟、共克時艱。在印尼發生海嘯和中國發生汶川地震的時候,我們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充分體現了中國與東盟、中國與印尼的兄弟之情。
記者:儘管馬來西亞和中國因南沙群島幾個島礁,比如彈丸礁的爭議有過摩擦,但兩國關係還是平穩發展。請問溫總理,中國是否會與馬來西亞等與中國在南海有主權爭議的國家就共同開發進行會談?
溫家寶:中國將繼續堅持《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兩國關於領土和海洋權益的爭議,應該由雙方通過和平協商共同解決。我們不贊成把雙邊爭議的問題放到多邊場合,因為那樣會使問題擴大化和複雜化。記者先生說得很好,雖然中國與馬來西亞在南海某些島礁上有些爭議,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兩國和平相處,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我完全贊成,在南海有領土和海洋權益爭議的國家應該也完全能夠實行共同開發。這樣做不僅有利於南海局勢的和平穩定,而且有利於當事國及各方的利益。
在這裡,我想講一個我以為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中國的發展和走向,這也是東盟一些國家關注的問題。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儘管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巨大進步,但是由於人口多、底子薄,我們要實現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現代化目標,還需要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睦鄰友好政策,中國現在不發達我們這樣做,即使將來發達了,我們也永遠這樣做,永遠不會稱霸。
應該看到,中國發展本身就是對人類繁榮與進步的巨大貢獻。同時,中國的發展也是鄰國特別是東盟國家發展的機遇。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我們是世界和平、安全與穩定的維護者。我們認為,中國與東盟國家,只有保持一個和平的外部環境和一個穩定的國內環境,才能夠不斷發展與進步。在這點上,我相信我們會得到東盟國家長期的理解和合作。
記者:當前東亞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請問中國將如何處理與剛剛加入東亞峰會的美國等域外大國的關係?在維護地區和平穩定方面,中國將承擔何種責任與義務?隨著美、俄加入東亞峰會,本地區的合作機制也在發生變化和調整,中方對此有何看法?
溫家寶:我本人經歷了東亞峰會變化的整個過程,我以為對待當前東亞峰會的變化要堅持三條原則:
第一,要鞏固、加強和發展現有的合作機制,這是最重要,也是最現實的。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合作的長期規劃,加大對合作的投入,並做好各項合作計劃的落實工作,以造福東亞各國人民。
第二,要尊重東亞的多樣性。東亞機制的變化,反映了東亞合作的多樣性。這種多樣性中有一條重要的原則,也是中國一直倡導和恪守的原則,就是要堅持東盟主導,東亞整個合作的進程要有利於東盟一體化的進程,有利於東盟各國的發展。
第三,要堅持東亞合作的開放和包容。現在東亞合作已經逐步擴大了,從今年開始,美國、俄羅斯的領導人將參加東亞峰會。在現有機制下,東亞峰會應該還是領導人引領的戰略論壇性質,這種論壇應該有利於東亞地區的和平穩定,有利於進一步加強東亞合作,有利於東亞的發展與進步。
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國家,我們不僅自己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同時我們對地區的安全、穩定也肩負起自己應負的責任,比如反恐和海上安全。中國一直主張海上安全並且身體力行,根據國際法準則保障海上航行的自由與安全。中國是南海航行的受益者,正如大家所知,中國包括能源在內的許多貨物運輸,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我們願意與有關各國加強合作,共同維護南海航行的安全和馬六甲海峽的安全。
我即將到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訪問,相信通過同兩國領導人推心置腹地交換意見,同兩國社會各界廣泛接觸,訪問一定能取得圓滿成功,推進同兩國的友誼與合作。謝謝各位。(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