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158|回复: 5

阿含经~为分享尽一些心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3-5-2011 09: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傻瓜VIP 于 4-6-2011 12:06 PM 编辑

鸟经:说明应守住四念处,远离五欲的境界。如回自己之境的鹑鸟,能得胜于大敌之鹰鸟。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过去世时,有一只鸟,名叫罗婆〔鹑的一种〕,被鹰鸟所捉,
而飞腾于虚空,在于空中鸣唤而说:『我由于不注意,忽遭此种灾难,我坐(因)舍离父母的境界(掩护所及之处),
而游戏于他处,才会遭遇此灾难,有甚么办法呢?今天被所困厄,不能得到自由自在了?』

老鹰告诉罗婆鸟说:『你当在甚么地方自有你的境界,而能得自在呢?」
罗婆答言说:『我在于田的耕垄中(田中高处),自有境界。那个地方足够免除诸难,是为我家,是我父母的境界。』
老鹰这时对于罗婆鸟起了憍慢而说:「我放你,使你还回到耕垄之中,你能得脱离与否呢?」
于是罗婆鸟就得以脱离鹰爪,还回到耕大块(结合的土)之下,安住于休止之处,然后在大块上欲和老鹰争斗。
老鹰因此而大怒而想:『牠是小鸟,也敢和我争斗?』:@ 由于瞋恚极盛,而骏(迅速)飞直搏。
于是罗婆鸟,则逃入于大块之下,鹰鸟则因其疾飞之力势,而胸臆(当胸的部分)冲着坚硬的土块,而碎身而死!

这时,罗婆鸟深伏在大块之下,仰说偈而说:
鹰鸟用力来 罗婆依自界 乘瞋猛盛力 致祸碎其身
我具足通达 依于自境界 伏怨心随喜 自观欣其力
设汝有凶愚 百千龙象力 不如我智慧 十六分之一
观我智殊胜 摧灭于苍鹰
(老鹰妳使尽你的猛力直冲过来,我罗婆鸟则依在于自己止住的境界。
妳乘瞋恚猛盛之力冲过来之故,致于祸及其身,而碎死了自身。)
(我乃具足而通达的了解如何应付,因之而依在于自己的境界,也就是最适当的所在。
   我由于能伏魔怨,故心能随喜,自己观察自己应有之力,而自欣慰!)
(假如你具有了凶愚的百千匹龙象那样之大力,也不如我的智慧之十六分之一。
   你看!我的智慧是如何的殊胜,能摧灭你那凶猛的苍鹰啊!)

像如是的,比丘们!
如那鹰乌,乃为愚痴,而自己舍弃了自己所亲的父母的境界,而游戏于他处,才会致有如此的灾患。
你们比丘也应如是的应该在于自己的境界所行之处,应该好好的守持,要离开他境界,应当要这样的学习!
比丘们!所谓他处他境界,就是指五欲的境界。如眼看可意的事物之时,就会爱念其妙色,会起欲心去染着。
如耳之识声,鼻之识香,舌之识味,身之识触,可意时,就会爱念其妙触(包括声、香、味),会起欲心去染着。
这名叫做比丘之他处他境界。自己处在于父母的境界就是所谓四念处。

那四念处呢?所谓对于身之身观念处,对于受之受观念处,对于心之心观念处,对于法之法观念处是。
因此之故,比丘!应当在于自行之处之父母的境界而自游行,当应远离他处他境界,应当要如是而学!」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3-5-2011 10: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傻瓜VIP 于 23-5-2011 10:04 PM 编辑

猴经:愚痴之猴,离自己之境界故,被猎师所捕。比丘如不住于四念处,也会被五欲所捕。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合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在大雪山里的寒冰崄处,尚且没有猿猴,何况又有人呢?
或者又有山,为猨猴所居,而没有人类在那里。或者又有山,人兽同居于那种。

在于猨猴会来往之处,有猎师用黐胶涂在于草堆之上。
有黠(慧,聪明)的猨猴,会远避而去,愚痴的猨猴,则不能远离,用手小触之时,即其手会被胶,
又用二手想求其解脱,就会胶两手。用脚以求解脱时,又被胶其脚,用口啮草,即又被胶着口。
其五处(两手而足一个口)都同被胶着,而被联卷地卧在于地上。适时猎师既到,就用木杖贯穿,担负而去。
比丘当知!愚痴的猨猴,由于舍弃父母的居处之自己的境界,而游戏于他境界之故,致遭此种的苦恼。

像如是的,比丘们!愚痴的凡夫,都依于聚落而住,朝晨着衣持钵,入村去乞食,而不自善于护身,
不守六根的门头,眼见色后,就生染着,耳听声,鼻嗅香,舌尝味,身感触,都生染着。
愚痴的比丘,被内根外境之五所缚后,就会随着魔怨之所欲求!

因此之故,比丘们!
应当要如是而学:对于自己所行之处应以父母的境界为依止而住,千万不可随着他处、他境界而行。
你们的意见怎么呢?比丘们!自己所行之处,以甚么为父母的境界呢?
所谓四念处,也就是对于身之身观念住,对于受之受观念住,对于心之心观念住,对于法之法观念住是!」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5-2011 10: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5-2011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的居处之自己的境界=四念处.

每个行者都有自己相应的念处, 不管持念"佛陀", 持念"出入息", 持念色(四大), 持念受念处, 心念处, 法念处. 都是"父母的居处之自己的境界".

根据佛陀教导中, 即便是解脱后的阿罗汉, 也需常住相应的念处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6-2011 1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傻瓜VIP 于 4-6-2011 12:14 PM 编辑

安眠经:本经叙述恶魔想来障碍佛陀的睡眠,然而不果。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毘婆罗山的七叶树之石室中。
那时,世尊夜起而在于露地,或坐,或经行。
到了后夜,洗足后入室,安身卧息,右胁着于地,足与足相累,系念明相,以正念正智,作起觉之想。

这时,魔王波旬曾作此念:沙门瞿昙住在于王舍城毘婆罗山的七叶林中之石屈中,夜起而在于露地,或坐或经行,
到了后夜之时,洗足后入室去禅坐,右胁卧息,足与足相累,系念于明相,以正念正智,作起觉之想。
我现在当往那边去留难他。」于是就化作一位年轻的人,往住于佛前,说偈而说:
为因我故眠 当是后边故 多有钱财宝
何故守空闲独一无等侣 而着于睡眠
(因为是为了我之故,而睡眠的呢?或者是因为后边之故呢?有了很多的钱财珍宝?
为甚么缘故而守住于空闲呢?独一而并没有等侣?为甚么着于睡眠呢?)

那时,世尊曾作此念:「恶魔波旬,欲来作娆乱」因此,而说偈而说:
不因汝故眠 非为最后边 亦无多钱财 唯集无忧宝
哀愍世间故 右胁而卧息 觉亦不疑惑 眠亦不恐怖
若昼若复夜 无增亦无损 为哀众生眠 故无有损减
正复以百枪 贯身常掘动 犹得安睡眠 已离内枪故
(不是因为你之故才睡眠,也不是为了最后边故而睡眠。也没有多钱财,唯有集聚无忧之宝耳。)
(由于哀愍世间之故,右胁于地而作卧息。就是醒觉时,也不疑惑,睡眠时,也不会有甚么恐怖。)
(不管是白昼,或者是夜间,并没有增加,亦没有损减。由于哀愍众生而眠。因此之故,而无有损减的。)
(倘若又用百支枪,来贯穿吾身,而常掘动,仍然是得安隐睡眠,因为已经离开内枪之故。)

那时,魔王波旬曾作此念:「沙门瞿昙已知道我的心。」因此,而内怀忧戚,实时隐没不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6-2011 10: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邪见正见经:本经叙述的内容和前经(杂787)略同。唯里面的文物有好多为前经所没有,是其不同处。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
「如果向于邪的话,就会违背于法,不乐于法。假如向于正的话,就会乐于法,而不违背于法。」
甚么叫做向于邪就会违背于法,不乐于法呢?
如果为邪见之人的话,则其身业会如其所见,口业也会如其所见,或者是思,或者是欲,或者是愿,或者是作为,
那些均为随顺的话,则会得到一切不爱之果、不念、不可意之果(不适于心的恶果)。

为甚么呢?因为恶见就是所谓邪见之故。
如果是邪见的话,就会起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
喻如将苦果种在于地中,而随时溉灌的话,它就会得地味、水味、风味,而一切均为是苦的。
为甚么呢?因为由于种苦的种子之故。
像如是的,那邪见之人,其身业会如其所见,口业也会如其所见,或者是思,或者是欲,或者是愿,
或者是作为,那些均为随顺的话,他就会得一切不爱、不念、不可意之果的。
为甚么呢?因为恶见就是所谓邪见之故。
邪见的话,就会起邪志,…乃至邪定,这名叫做向于邪的话,就会违背于法,不乐于法。

甚么为之向于正的话,就会乐于法,不违背于法呢?如正见之人,其身业会如其所见,口业也会如其所见,
或者是思,或者是欲,或者是愿,或者是作为,都会随顺的话,他就会得一切可爱、可念、可意之果的。
为甚么呢?因为善见就是所谓正见。正见则能起正志…至正定。
喻如甘蔗、稻、麦、蒲桃,种在地中后,随时溉灌的话,它就会得其地味、水味、火味、风味,那一切味,均会为甜美的。
为甚么呢?因为由于其种子为甜的之故。
像如是的正见之人,其身业会如其所见,口业也会如其所见,或者是思,或者是欲,或者是愿,或者是作为,
均为随顺的话,那一切都得可爱、可念、可意之果的。
为甚么呢?因为善见就是所谓正见。
正见的话,就能起正志…乃至正定,这名叫做向于正的话,就会乐于法,就会不违背于法。」

世间、出世间,也是像如是之说,都如上面之三经那样。也都均说偈说:
鄙法不应近 放逸不应行 不应习邪见 增长于世间
假使有世间 正见增上者 虽复百千生 终不堕恶趣
(对于鄙法,则不应接近去亲近。对于放逸,也不应去行。也不应该学习邪见,因为会因之而增长在于世间。)
(假如在于世间里,有正见之增上的话,则虽然他又要转生百千世,终究都不会堕于恶道的)。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6-2024 03:57 PM , Processed in 0.05985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