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938|回复: 45

菩萨修觉悟定法成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8-2011 1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无法否定佛本生和佛种姓经后,想否定佛说菩萨道的人尝试寻找替代逻辑来解释三世诸佛。在这个论坛里,最常听到的就是一种“随机对号入座”的说法:


假定在没有佛法时,有一个人或一生或多生尝试不同的法(不定法,未觉众生法),最后碰上对的法成为罗汉,说出声闻法让更多的人成为罗汉。而第一个罗汉就叫佛。等这一期佛法灭了,又会有另一个人碰上对的法成为“第一罗汉”佛,开展下一期的佛法。问为何有预记弥勒佛时,他们会答随便那一个人,只要他是这一期佛法灭后,第一个随机成为第一个大阿罗汉的人,他就可以“对号入座”叫弥勒佛。


这样的说法有违几个佛典上的逻辑:

1)南北传里都说佛和阿罗汉是不同的。首先名号不同:阿含經里有人證阿羅漢果時會説: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阿含經里説有人將成佛時會説:當於爾時,有佛出世,名為彌勒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如今如來十號具足

虽然有人尝试附会说十号里有几个符合阿罗汉果的功德。但佛在有人成阿罗汉时绝对没有说他具足十号。

如有人随机无师自通地证得彻知四圣谛的四个道智,他也只是被成为辟支佛,不会是正等正觉佛。

2)佛的能力也和阿罗汉有不同。抛开北传经不说,南传相信正等正觉佛果(sammasambodhi)是不同的。“此菩提是四道智连同一切知智。在此,正等正觉者没有依靠导师,而是自己证得彻知四圣谛的四个道智。除了能断除内心的烦恼之外,它也能断除过去世的习气(vasana)。一切知是明了一切值得了解之事。”

3)说弥勒佛“对号入座”有不合理之处。首先,释迦佛准确知道弥勒菩萨下生的时间。 再来,如果菩萨都修的是随机不定法,佛不会肯定有人会成佛。就好像您让百多只猴子随意打字,您敢肯定会有一只不小心打出莎士比亚剧本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8-2011 1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原來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8-2011 12: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南传的是十波罗蜜,北传的只是六度(六波罗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8-2011 12: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4-8-2011 12:37 AM 编辑

回复 3# ISA


    不是这样的

    因为六波罗蜜是主修,其他的波罗蜜是这六波罗蜜的联贯支分而已

   大乘已讲清楚的,这些波罗蜜的总和,就是智慧(磐诺)波罗蜜,是全部波罗蜜之母,也是成佛之母

   因为万法唯心造,这心智就是主治的对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8-2011 1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传:佈施、持戒、出离、智慧(般若)、精进、忍辱、真实、决意、慈、捨。
北传:佈施、持戒、般若(智慧)、精进、忍辱、禅定。

北传少了真实、决意、慈、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8-2011 12: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ISA

别说十波罗密为南传,六波罗密为北传。瑜伽、唯识、法相行派就说十波罗密。两者对我来说是分法和着重点的问题。当然还可能有其它学术原因但我不晓得。十波罗密把智和慧分成两个波罗密,再加上方便、愿和力。这些都是菩萨所行法,不因为没被纳入六波罗密里面而说是不重要的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4-8-2011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ISA

您看的版本跟我的不同。让我再仔细看看才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8-2011 01: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一实相印
因为我有一本《南传菩萨道》,北传的我多是听到六度万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8-2011 01: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ISA

瑜伽、法相肯定也说十波罗密。容我一点时间比较瑜伽和《南传菩萨道》的十波罗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8-2011 0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4-8-2011 01:14 AM 编辑

回复 5# ISA


   
南传:佈施、持戒、出离、智慧(般若)、精进、忍辱、真实、决意、慈、捨。
北传:佈施、持戒、般若(智慧)、精进、忍辱、禅定。

北传少了真实、决意、慈、捨。



应该是

捨      在忍辱内
慈      在佈施内
决意 在精进内
真实 在般若内


大乘的十波罗密: 佈施、持戒、精进、忍辱、禅, 智, 慧,方便、愿, 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8-2011 0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一实相印
瑜伽、法相肯定也说十波罗密。
原来。。。不过不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8-2011 0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清池
捨      在忍辱内
慈      在佈施内
决意 在精进内
真实 在般若内
是吗?有必要重复吗?

南传:佈施、持戒、出离、智慧(般若)、精进、忍辱、真实、决意、慈、捨。
北传:佈施、持戒、般若(智慧)、精进、忍辱、禅定。

再说,我认为捨是和布施,慈则是和忍辱有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8-2011 0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ISA


    我读过是讲分支,但据体我一时无法找到原文,。。可能你的类分是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8-2011 0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传:佈施、持戒、智慧(般若)、精进、忍辱、出离、真实、决意、慈、捨。
北传:佈施、持戒、般若(智慧)、精进、忍辱、禅定。

北传:
有禅定
没有出离、真实、决意、慈、捨

南传:
有出离、真实、决意、慈、捨
没有禅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8-2011 0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出离 应该是 在禅定内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8-2011 07: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实相印 于 14-8-2011 07:12 AM 编辑

回复 11# ISA

南传的十波罗密可开合。开的话,每个波罗密可分出上、中、下级,成为三十波罗密。合的话可把性质相关联的组成和北传一样的六波罗密。归纳的方法不一。如出离波罗密可算是持戒波罗密或是禅那波罗密,也可归列于一切波罗密中。

您或许会问十波罗密里没有禅那波罗密。六波罗密基本上是十波罗密的分类。十波罗密里有禅定元素的都可归到禅那,如出离和舍。

瑜伽法相的十波罗密还是以前六波罗密为重,后四个为助伴。方便善巧波罗蜜可与前三个波罗蜜为助伴,愿波罗蜜可与精进波罗蜜为助伴,力波罗蜜可与禅波罗蜜为助伴,智波罗蜜与慧波罗蜜为助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8-2011 0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的淺見是,菩薩道你能說是定法也可以說是不定法。

根本而言,的確是定法,不管是十波羅蜜乃至是六度萬行,無外乎都是三無漏學戒定慧的範圍。

若從分支或支末而言,就很難說是定法了,視乎以那個角度來看。例如六度中就有一萬個方法實踐了,可以想像成佛的方法是如何的多。此外,也可以是南傳/法相宗所說的十波羅蜜。

從菩薩道的立場來看,六度中的布施、持戒、忍辱和精進或許是戒的範圍,禪定和般若就不多說了。至於布施什麼?忍什麼辱,持什麼戒?等等,實際上很難逐一列舉,當初佛陀就只立五戒,後來不是才立兩百多戒。就算禪定也有很多種方法,例如禮佛、拜懺、誦經、打坐、念佛等等,這角度來說就很難說是定法,但從根本角度來看確是定法,因為旨在修定。相同,南傳/法相宗的十波羅蜜何嘗不是能以三無漏學來歸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8-2011 04: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反菩萨道的人所说的不定法包括错误的法。就是一个人完全不知道什么法可以开悟证果,正法歪歪法都去试。其中一个还说,饿鬼也是在修菩萨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8-2011 07: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把菩萨道说成不存在的人,就想把成佛法说成是因缘和合的随机辟支佛法。但这个说法违反我在一楼提出的逻辑。只有把菩萨道承认了,放下去。三世诸佛的成佛教化就合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8-2011 10: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某些南传弟子不断诽谤菩萨道为非法,师兄出来纠正并用因明驳回。

最后诽谤者虽然理亏气不壮,却还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他们要甘愿要承受谤佛的因果,旁人也无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2-2025 03:16 AM , Processed in 0.19090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