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秋天的雨
断烦恼与证道果
烦恼的根本有三种,即:贪、瞋、痴。若再细分,又可分为“十结”(dasa sauyojanani),即:欲贪结、色贪结、无色贪结、瞋恚结、慢结、见结、戒禁取结、疑结、掉举结、无明结。此“十结”将分别在四种出世间圣道中被断除,而阿拉汉圣道则能断除一切烦恼。
道智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由低至高依次为:入流道智、一来道智、不来道智与阿拉汉道智。
1、入流道智
当禅修者观照一切诸行无常、苦、无我的世间观智成熟时,即生起一刹那缘取涅槃为目标的更改种姓心(gotrabha citta),超越凡夫种姓,而达到圣者种姓。此后即刻生起一刹那的入流道心。
入流道心(sotapatti maggacitta)又称入流道智、初道智。该道智执行与四圣谛有关的四种作用,即:遍知苦、断除烦恼(苦之因)、证悟涅槃(苦之灭)及开展八支圣道。
在圣典中常如此描述入流圣者:
stiooau sauyojananau parikkhaya sotapanno hoti avinipatadhammo niyato sambodhiparayaoo'ti.u
“灭尽三结,成为入流者,不退堕法,必定趣向正觉。”
入流道智能断除最粗的三种结:
①、执着实有我、我所、灵魂、大我、至上我存在的“有身见”(sakkaya dinnhi又作萨迦耶见,身见,我见,邪见);
②、执着相信修持苦行、祭祀、仪式等能够导向解脱的“戒禁取”(salabbattaparamasa);
③、对佛法僧、戒定慧、三世因果及缘起的“疑”(vichikiccha)。
同时,入流道智也能断除一切强得足以导致投生至四种恶趣(地狱、畜生、饿鬼、阿苏罗)的贪瞋痴,以及所有尚未产生四种恶趣果报的恶业。因此,初果入流圣者不可能再堕入四恶趣。
入流道智生起之后,即证悟入流圣果。入流,巴利语sotapanna[1],又作至流,即已进入圣道之流,必定流向般涅槃。对于漫长的生死旅途来说,入流圣者已经走近了轮回的终点,他们的未来世将只投生于人界与天界两种善趣当中,而且次数最多不会超过七次。也即是说:入流圣者将于不超过七次的生命期间,必定能得究竟苦边,趣无余依般涅槃,绝不会再有第八次受生。
入流圣者已经断除了邪见,他们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故意造作诸如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之类的恶行,即使是在梦中,他们也不会再造作此类的恶业,因为他们已经根除了造作这些恶业的潜伏性烦恼。守持五戒是证悟入流圣果以上的声闻圣弟子们的行为素质。同时,他们对佛陀、正法与僧伽具有坚定不移的清净信心,戒行圣洁(四种不坏净),深信缘起,深信因果,并如实知见四圣谛,亲证涅槃,成为出世间圣者。
入流圣者根据投生的次数又可分为三种,即:最多七次者(sattakkhattuparama)、家家者(kolaikola)和一种子(ekabaja)者。在《人施设论》中说:
“哪一种人为最多七次者?有一种人灭尽三结,成为入流者,不退堕法,必定趣向正觉。他流转轮回于天[界]和人[界]七次后,作苦之终结。这种人称为‘最多七次者’。
哪一种人为家家者?有一种人灭尽三结,成为入流者,不退堕法,必定趣向正觉。他流转轮回两或三家[2]后作苦之终结。这种人称为‘家家者’。
哪一种人为一种子者?有一种人灭尽三结,成为入流者,不退堕法,必定趣向正觉。他只投生为人一次后即作苦之终结。这种人称为‘一种子者’。”(Pp.31-33)
2、一来道智
一来道智并不能断除任何“结”,但却能减弱较粗的欲贪(对欲乐之贪求)与瞋恚。
一来道智生起之后,即证悟一来圣果。一来,巴利语sakadagamin[3], 意为再回来此世间结生一次。
在《人施设论》中说:
sKatamo ca puggalo sakadagama? Idhekacco puggalo tiooau sauyojananau parikkhaya, ragadosamohanau tanutta sakadagama hoti, sakideva imau lokau agantva dukkhassantau karoti Y ayau vuccati puggalo `sakadagama'.u
“哪一种人为一来者?于此,有一种人灭尽三结,贪瞋痴减弱,成为一来者,只来此世间一次即作苦之终结。这种人称为‘一来’。”(Pp.34)
一来圣者已断了有身见、戒禁取、疑三结,以及较粗的欲贪、瞋恚与愚痴,最多只会再回来此欲界世间受生一次,即尽苦边。一来圣者偶然还会生起一些较轻的烦恼,但并不时常发生,同时它们的困扰力已经很弱。
对于“只来此世间一次”(sakideva imau lokau agantva),《中部·若希望经》的义注解释为“只来此人界结生一次。”(ekavarauyeva imau manussalokau panisandhivasena agantva)
(M.A.1.67)
该经注和《人施设论》注又提到有五种一来者:
1. 有一种在此人界证得一来果后,即在此人界般涅槃。但这种人并不在“回来一次”之列。
2. 有一种在此人界证得一来果后生于天界,并在其处般涅槃。
3. 有一种在天界证得一来果后,在其处般涅槃。
4. 有一种在天界证得一来果后,再生于此人界才般涅槃。
5. 有一种在此人界证得一来果后生于天界,在天界命终后再生于此人界才般涅槃。
一种子者和第五种一来的差别在于:一种子者只有一次结生,但这种一来还有两次结生。《人施设论》注认为只有这第五种一来才属于真正的“一来”,因为他还要再回来此人界结生一次。(Pp.A.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