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莊嚴經論‧成宗品》講記--大乘是佛說 甲一、解題與作者 本論於唐.三藏法師波羅頗迦羅蜜多羅初譯時,名為《大乘莊嚴經論》,但在《成唯識論述記》中,窺基大師說這部論能使大乘經得到莊嚴,故應名《莊嚴大乘經論》前譯為《大乘莊嚴經論》是不對的,因為並沒有一部《大乘莊嚴經》故。 又,這部論雖標為無著菩薩造,但窺基大師在《成唯識論了義燈》上說,本論頌文為彌勒菩薩說,長行釋文則是世親菩薩所造。我想,窺基大師必是從玄奘大師處聽來才作如此說。 〈成宗品〉是此論的第二品,主要內容乃對於「大乘非佛說」之非難提出答辯,成立大乘決定是佛說! 甲二、正釋三
乙一、明造論意 釋曰:有人疑此大乘非佛所說,云何有此功德可得?我今決彼疑網,成立大乘真是佛說。 有人這樣疑惑:「大乘經不是佛說的,既非佛說,怎麼會有大乘經裡所說的這些功德呢?」當然,這是錯誤的想法。所以,論主說:「我今日決定要斷他們的疑網,以種種的道理來成立,大乘真實是佛說!」 乙二、正成八因九
丙一、總標八因 偈曰:不記亦同行,不行亦成就,體非體能治,文異八因成。釋曰:成立大乘略有八因。一者不記、二者同行、三者不行、四者成就、五者體、六者非體、七者能治、八者文異。
如何成立大乘是佛說?有八個原因。 丙二、依標略釋八
丁一、釋不記
第一、不記者,先法已盡,後佛正出,若此大乘非是正法,何故世尊初不記耶?譬如未來有異,世尊即記,此不記故,知是佛說。 第一、「不記」。過去佛的佛法已滅盡了,後來釋迦牟尼佛出現世間,為眾生宣說很多佛法。若這些流通的大乘佛法,不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正法,為什麼釋尊在世時沒有預先說:「我滅度後,將會有人假造很多經,開頭也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呢?
「譬如未來有異,世尊即記」:我們從佛所說的經上,可以看到釋迦牟尼佛常預說未來的事情,譬如什麼時代有惡國王或惡比丘破壞佛法等;但佛沒有說什麼時代有人寫出很多經典,冒充是佛所說。
「此不記故,知是佛說」:佛既沒有預先這麼講,就可以知道大乘是佛說的! 《大乘莊嚴經論‧成宗品》講記-大乘是佛說.二
http://fayun.org/index.php/book02-B2#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