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016|回复: 14

二元对立状况下有真正意义的利益众生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11-2011 04: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有个见解供大家来思考,是有关二元对立的,佛教一般认为我们都是活在二元对立的状况下,有“我”的概念就有“你”,有“正确”的就有“错误”,有“是”就会有“非”,有“美” 就会有“丑”的,有“利益”就会有“付出”吧。

这里我想讲讲佛教徒常说的“利益一切众生”。当一件事/东西被认为是会利益某些人时,同时它是不是会导致其他某些人失去利益,也就是说某些人或事一定要有所付出?,也许可以这样说吧就是这世间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相等的win-win situation,就是说肯定有人需付出,另一方才会有利益可说?

这不讨论那些所谓的一个愿打另一个愿挨,这不代表没有付出因为那个愿挨的人可就在付出。我想标明的是就算是自愿的也是有所付出的。

如果用买卖股票来做例子就更清楚了,有人赢就肯定有人输。有佛友问玩股票是贪吗,可以吗?合佛理吗?有佛友的回答是只要它利益众生就行

我在想,当你说利益众生时,你是指一切众生,还是限定某某部分众生?以佛教来讲,当我们说众生时一般上我们是指一切众生吧?!没错吧?我以为如果付出者是自愿的那不在话下,但如果你是说某些事应该做因为它会利益众生,我想问的是我们是否有看到要这些众生得利就会有另一些众生是要付出的而这些失意的众生不是自愿的。我们可否看到?

我以为在一个二元对立的状况下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利益一切众生。除非你限定只利益某些众生,不管其他相关人等的付出失利。可这是佛教要的所谓利益众生吗?想听听大家的高见!感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11-2011 04: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18-11-2011 04:55 PM 编辑

二元逻辑之下,问题永远都不可能求出终极的正解,无论得出什么答案,仍然可以挑出毛病,继续钻进逻辑的迷宫里,一辈子困在那里,不断制造无尽的迷题烦恼,忘了初衷是来学成佛不是学习哲学辩理。佛教我们观心活动,放下我执烦恼,就是要避免我们在二元思维中穷盲乱滚。惟有放下思维,回归纯粹的觉性,亲身体证三法印和悟四谛。真的见性成佛了,疑问自然迎刃而解,不必如此大费周章。想求知识当辩才无碍的哲学家未必要挑佛法,百家思想就够你穷通一辈子。真想学佛恐怕还要放下思维疑问,见性才是急务。否则知多问多还是自寻烦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1-2011 05: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元逻辑之下,问题永远都不可能求出终极的正解,无论得出什么答案,仍然可以挑出毛病,继续钻进逻辑的迷宫 ...
谷成 发表于 18-11-2011 04:48 PM



    谢谢指教,谈不上修行证果啦,太遥远了更何况还要看因缘。以闻,思,修,证 次第来说,最多只停留在闻思啦。谈不上修证。闻思在先修证在后是避免停留在世间法上。闻思还是很有其必要的,当然如果解脱是目标,就不能永远只停留在闻思。想必论坛的功能就不过是闻思吧。要不大可不必来此论坛滥费时间,谢谢提醒,善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1-2011 05: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闻思还是很有其必要的,当然如果解脱是目标,就不能永远只停留在闻思。想必论坛的功能就不过是闻思吧。要不大可不必来此论坛滥费时间,谢谢提醒,善哉!Guy998 发表于 18-11-2011 05:22 PM


闻思修可以同步进行,学习和思考的同时,才有实修经验来平衡知见,否则很容易变成理论家,但是缺乏实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1-2011 08: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个见解供大家来思考,是有关二元对立的,佛教一般认为我们都是活在二元对立的状况下,有“我”的概念 ...
Guy998 发表于 18-11-2011 04:06 PM

那个楼我没进去--很好奇是那位可爱的孩子回答了买卖股票是利益众生--哈哈

有个很简单的重点--开始的必然--举例~你开始买股票绝对是为自己【储蓄-理财-测试能力。。。】-绝对不是是为了利益众生吧--只有当是亏损是才来说那是利益众生的自我安慰话可以叫马后炮--而相互间的同时或许你的参与让设计者完成了一定的目的最后导致泡沫【蝴蝶效应-一只小蝴蝶的拍动翅膀造成风暴】-有人跳楼有人累及身边的人。。。请问这不就是造业【间接】吗。。。

最近废楼很多-很多也不过开来让大家踩地雷而已。。。如果能力有限-还是少参与为妙的说-没必要着了魔道-虽然他很孤单需要同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1-2011 08: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闻思修可以同步进行,学习和思考的同时,才有实修经验来平衡知见,否则很容易变成理论家,但是缺乏实践 ...
谷成 发表于 18-11-2011 05:51 PM

与此同时反噬的情况要有心理准备能承受--要不然就会被迷失了而陷入困扰中-断灭不了苦还平白添增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8-11-2011 09: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有自知知明,終老一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1-2011 10: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闻思修可以同步进行,学习和思考的同时,才有实修经验来平衡知见,否则很容易变成理论家,但是缺乏实践 ...
谷成 发表于 18-11-2011 05:51 PM


谢谢你的意见,我蛮随性的不喜欢教条主义,过去的我好宗教,现在的我对宗教没有好感, 也不以某特定教徒自居,有的只是欣赏佛陀教理尤其是元始佛教教理就好比我欣赏老子一样。修证解脱是不是我的目标,这就先保留好了,以后的事没人知随缘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11-2011 1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佛陀提倡中道咯。

利益众生,确实是无法做到很全面,涵盖一切众生。
但至少也该确保这所谓的利益众生,并不是一方得利,一方失利,现在的得利,未来的失利。
要不然这所谓的利益众生,是以本身的观点认为已利益众生,但众生并未真正得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11 08: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19-11-2011 09:00 AM 编辑
修证解脱是不是我的目标,这就先保留好了,以后的事没人知随缘吧!Guy998 发表于 18-11-2011 10:55 PM


佛法是出世间法,如果不打算修证,学法无益,反而增加知见烦恼。

很多人学佛理纯粹只是拿来到处辩论,这就是只学无修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11 11: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看过密教的双运法(父母,山水,悲智,智慧方便之类)以外,据我所见,佛教并不重视二元分类。不过佛门经典还是有提到比对,只是这些并不是“是非”,“黑白”,“正负”这样的比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11 1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所谓的利益一切众生,是指心境上对众生毫无分别心,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不是指真能实现利益一切众生,否则就是全能的范围了,佛菩萨要利益也得视众生的因缘是否具足。
佛当年也和其他外道互相激烈竞争,在供养上及弟子上吧。
某种角度上看,这是否也就导致其他人失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1-2011 0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是出世间法,如果不打算修证,学法无益,反而增加知见烦恼。

很多人学佛理纯粹只是拿来到处辩论 ...
谷成 发表于 19-11-2011 08:46 AM


哈哈哈,随缘吧!就算一个人将佛理当着如其他任何知识对待之,佛家也是所谓的百家阿,又有什么不可的呢?那处没烦恼,试问世上有哪一件事是不会给人带来烦恼的啊?你要烦,万法万物都可以令一个人烦恼吧?给很多人来讲佛理不就是其中一个知识学说难到他是特例有特权不受无常法印?
看开点吧,就如你先前在论坛说过的一个人要信舍干舍就由他吧!是不是到处辨论那也说不准,是个人的内心见解就是你如何看。我看了一个娱乐新闻一样有可能跟人谈啊,如果这也算到处辨论,我以为每件事都有可能如此啊。没有什莫特别。心中对佛理有所执就希望佛理受到特别对待,那基督徒也希望圣经受如此对待啊。你若以为某些东西很好,很对好心要介绍给人相劝他人当然是可以的,没有不可的,但随缘就好。要不那个当下就脱离了无常法则。还有人类每天所作的有几样是真正对自己又对他人有益的?哈哈哈。

我还是很感恩你,我知道你对中道,佛理有很好的理解, 也是这里其中发表最好的。我以为你可以多上来发表对佛法见解给其他有可能学佛的人启示,就算有人现在不能接受,也许以后在他人身历练中会有所启发。善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11 09: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元逻辑之下,问题永远都不可能求出终极的正解,无论得出什么答案,仍然可以挑出毛病,继续钻进逻辑的迷宫 ...
谷成 发表于 18-11-2011 04:48 PM



    你的理解不错下。谢谢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11 12: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2-2025 10:14 PM , Processed in 0.12942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