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9-12-2011 10:48 AM 编辑
若佛陀出现在这时代, 外表他只是一位"北印度人"身穿南传的迦纱...我看大乘人看到他时, 可能还当他是小乘行者.
这可不一定,古印度的佛陀是沙门派之一,是头陀的行像,半僧半俗。
若大乘人看到他时, 可能当他是山林修行的喇嘛行者。
「頭陀行」為心甘情願地自我偏苦、吃苦的修道生活方式。
早期『阿含經』中載有「十三頭陀法」。「頭陀」(dhata)意為「修治身心,捨棄貪欲,去除塵垢煩惱」,是釋迦佛時代古印度宗教修持中的一派,也是印度各小國間社會上所尊崇的道風。由於「苦行」有助於五欲的捨棄和煩惱的調伏,而苦行者又常具有特殊的德能,因此,古印度以來,苦行僧在社會群眾崇拜和信仰方面,感動力和影響力就特別地深遠!
头陀行,佛教一种清苦修行方法。基本要求便是日午一食,过午不食,托钵行乞。
乞讨的话,只允许乞讨食物,不允许碰金钱。被佛陀誉为”头陀第一”是迦叶禅师。佛陀说,只要世人行头守陀行,佛法就不会衰败。
佛教經論中,不僅聲聞法稱歎頭陀行法,菩薩道的大乘論也推崇此法呢!『大智度論』卷四十九「發趣品」中說:菩薩摩訶薩住四地中,應受行不捨十法: (一)不捨阿練若住處 ( 二)少欲 ( 三)知足 ( 四)不捨頭陀功德 ( 五)不捨戒 ( 六)穢惡諸欲 ( 七)厭世間心 ( 八)捨一切所有 ( 九)心不沒(不生二種識處) ( 十)不惜一切物
論文中說明了四地菩薩不捨頭陀行法,五地菩薩方不修頭陀行,頭陀行法對佛弟子修道生活之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真正修學佛法之人,應如何掌握道法的準繩呢?「道人修道、求證,不是不知分寸而是不留分寸!」『大智度論』卷六八中有言:「修學十二頭陀行者,正見居家多惱亂,故捨父母、妻子、眷屬,出家行道,而師徒、同學間尚互結著於心,又復彼此時有嬈亂,是故受阿練若法令身遠離憒鬧,住於空閑,使身遠離,亦當令心遠離五欲五蓋。」原來古來聲聞比丘所行之四聖種--著糞掃衣、常乞食、樹下坐、使身心寂靜--皆通於外道沙門、梵志等修道生活方式,所以『大智度論』卷六八文末,世尊說:「隨應因緣著糞掃百納衣,又受戒法盡壽著納衣、乞食樹下住、病服弊(丟)棄藥」是佛未出世以來,古老傳統中四聖種頭陀行中的三事。佛法固以智慧為本而不以苦為先,然以頭陀法有助於佛道,能隨順道法,故諸佛常讚歎之。
所以佛教的頭陀行法 - 不是指外相,而是内心修行的 - 少欲,知足,捨一切所有, 不惜一切物,。。的一心向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