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891|回复: 6

T-50导弹暴光! 你喜欢那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7-3-2012 03: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知道中国会卖中国吗?



有道是:十年磨一剑,铮铮匣中鸣。

俄罗斯导弹研制商“战术导弹”公司日前宣布,T-50配备的最新型航空导弹系统将在2012-2013年完成研制。在2014年T-50加入俄罗斯空军序列之前,其所配备的所有导弹将完成试验并做好使用准备。

好马配好鞍,英雄配宝刀。俄新一代战机的“佩剑”有几把?这些“佩剑”都有哪些性能?请看解读。

“佩剑”之一

KH-31PD:剑气逼人

KH-31PD“空-雷达”高速航空导弹,可全天候全时战斗使用,能高效摧毁敌方中远程防空导弹系统使用的各种雷达设备,是反制雷达目标锁定的行家里手。这把“佩剑”,使用集束炸弹或通用爆破杀伤弹,剑气逼人。其前身KH-31为近程超声速反舰导弹,后改变引导模式成为KH-31P。较其两位前辈,KH-31PD最大射程增加一倍多,战斗部重量和威力增加25%,飞行速度大幅提高,目标引导更加稳定,能在强干扰条件下有效使用。

有了这把“佩剑”,T-50的先天“功夫短板”得以弥补。从T-50对外公开的资料看,该机隐身性能没有采用S进气道。众所周知,进气道是飞机的强反射源之一,尤其是在最重要的10-30度范围内对飞机的RCS(雷达波有效反射面积)影响最大,犹如一天然靶源。

T-50进气道的设计先天不足,其内壁和发动机叶片构成了一个腔体结构,而腔体结构正好是雷达的强反射结构,雷达电波会在腔体结构内表面间多次相互作用,就像我们对着空屋子说话,会产生共鸣和回声一样。可以想见,若失去KH-31PD这把反制雷达的“佩剑”,T-50不免沦为一种造价高昂的靶机。

“佩剑”之二

KH-35UE:战舰杀手

作为水面战舰和运输船只的“职业杀手”,KH-35UE亚音速反舰战术航空导弹,使用爆破杀伤穿透战斗部,是著名的KH-35E的纵深发展型。与其前身相比,最大射程增加一倍,发射后水平状态下的最大转弯角度、最大使用高度以及雷达自导头锁定目标的距离都有明显提高。

KH-35UE改进的极妙之笔是制导系统:惯性制导、卫星导航和新型主动、被动雷达自动寻的制导。命中精度更高、抗干扰能力更强、杀伤目标选择更广泛。

这把“佩剑”让人进一步看清俄罗斯对T-50的定位。俄罗斯在航空电子技术领域弱于美国,所以长期以来十分注重近距离格斗的战术突破。由于具有战略意义的出海口较少,T-50战术导弹系统设计之初,便考虑了临近海域的作战任务。因此,弹头重量较重、作战半径较大、功率较强的反舰战术航空导弹便显得不可或缺。

“佩剑”之三

KH-38ME:破甲利器

作为新一代多用途通用空地(面)制导导弹,KH-38ME导弹为模块结构、复合制导短程航空导弹,其战斗部可装填杀伤爆破弹头、穿透或集束弹头,可广泛杀伤各种装甲目标、坚固目标和容易锁定的单个或群目标。

KH-38ME由KH-25M导弹发展而来,采用复合制导方式,新装配两台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使用机载航空发射装置或弹射装置,导弹飞行速度最快可达2.2马赫,载机在平飞状态下战斗发射时的目标探测角高达±80度,使用寿命、服役期限、技战术性能和可靠性都有大幅提升。

T-50的绝招之一,是凭借隐身优势,低空飞行,后发制人。但低空飞行,不免为地面武装力量所发现,压制敌方地面武装力量显得尤为重要。KH-38ME这把“佩剑”拥有的快速制导和高速破敌的性能指标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佩剑”之四

KH-58USHKE:雷达克星

如同蜀中唐门暗器中的袖中匕首,反雷达导弹KH-58USHKE,拥有折叠的主体与后部弹翼,压缩挂载在飞机上的内部武器舱里,可在敌防区外发射并高效摧毁脉冲式地面雷达。

KH-58USHKE装备多频带被动红外导引头,使用惯性制导系统、宽波段被动雷达自导头和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可全天候有效杀伤载波为1.2-11千赫以及在A波段不间断工作的雷达,圆概率偏差在半个篮球场之内,命中精度之高,令人咂舌。

T-50机腹的那个沟壑,是其隐身性能上的另一个软肋。飞机在高空超音速巡航时,来自下方的雷达电波就成为隐身处理的重点。F-22的机腹之所以非常平坦,是因为这样可以折射雷达电波,而T-50采用的沟壑结构,意味着反雷达任务的艰巨。这把“佩剑”的用途不言而喻。

“佩剑”之五

RVV-MD:护身短刃

RVV-MD近程空空导弹是一种近距离高机动格斗导弹,采用复合制导方式,既有新型双波段自动热导引头,又有组合式气动控制系统,能在偏离目标±75度的情况下战斗发射。

这种新型导弹具有较高的抗光学和电子干扰能力,能够在敌方积极抵抗的情况下,保障全天时,从任何方向摧毁空中目标。这把“佩剑”是在其前辈R-77导弹(代号RVV-AE)基础上锻造而成。RVV-AE导弹曾是苏-27和米格-29系列战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已在米格-31BM战机上初显锋芒的RVV-MD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和导轨航空发射装置、重8公斤的杆式战斗部,都让其抗干扰能力更强、杀伤力更高效。

与F-22、F-35不同的是,T-50一开始研制就瞄准了近身格斗,具备较大的升力系数。另外,其机翼前缘后掠角大于F-22,这显示T-50更重视高速飞行,更注重超音速拦截能力。它甚至要求飞行员以无法承受的高G力负载来近战:如同两只相互撕咬的恶犬般缠斗不休。

可以想见,如此重视近距离格斗的空战平台T-50,如没有一把称心如意贴身利剑,岂不可惜? 本帖最后由 putrejaye 于 24-12-2012 07:42 AM 编辑

单选投票, 共有 10 人参与投票
10.00% (1)
10.00% (1)
10.00% (1)
60.00% (6)
10.00% (1)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3-2012 09: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50 老毛子的玩意,天下乌鸦一般黑。我一个也不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4-2012 1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战机首要目标是夺取制空权,空空导弹和反辐射导弹肯定是首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2-2012 07: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T-50

                               目前,俄罗斯正在加紧第五代战机T-50的试飞定型。俄军战机平均机龄已超过25年,俄国防部准备大规模对其进行更新。作为俄空军20年来的头号“重点工程”,T-50未来将接替严重老化的苏-27和米格-29战斗机,成为俄空军的主力战机,担负起对抗F-22和F-35的重任。因此,尽早将T-50装备部队是俄空军的迫切需要。
但自从首次试飞以来,T-50装备俄罗斯空军的计划一推再推。2010年,普京曾信誓旦旦地宣称要在2013年把T-50交付俄罗斯空军。现在看来,这一愿望很难按时实现。今年8月6日,俄罗斯空军总司令邦达列夫指出,T-50经过持续近5年的试验,将于2015年后投入批量生产,并将编入空军进行飞行作战试验,并计划到2020年以前至少购买350架,最终将采购450~600架。
当前,T-50正走在“试飞-定型-装备”部队的道路上,需要在试验中改进、发展和完善。可以预见,这将是一条充满艰险与挑战的道路。俄罗斯现役主力战机苏-27在1977年首飞成功后又经历了6~7年的试飞才大批量装备部队。T-50目前还只是最基本状态的飞机,新型航电系统、新型发动机的性能如何都会影响飞机的战斗力。同时,为了打造新型航母,俄罗斯还计划制造T-50的舰载型。
俄罗斯研发资金的投入情况也会对T-50的发展和列装产生重要影响。负责发动机的土星设计局就曾经因为经费问题而一度停止研发,大大影响了T-50的研制进度。当前,一些厂家已明确表示,希望追加研制预算,否则会有很多技术指标难以达到设计要求。T-50开始变成一个烧钱的黑洞。根据俄罗斯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增加经费是个不小的问题。许多专家认为,T-50要形成战斗力至少应该是在2018年之后。

T-50被视为俄罗斯军事工业全面复兴的标志
T-50是在F-22首次试飞20年后才姗姗来迟,但能不能后来居上还是个问号。实际上早在1983年,苏联就召集各设计局研究未来战机发展,确定由米格设计局研制第五代战斗机。苏联的突然解体使俄罗斯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困难,给俄航空工业的发展造成沉重打击,起步很早的第五代战斗机项目深陷在计划调整和经济困难的漩涡中。
近年来,美国先后装备了第五代战机F-22和F-35,率先进入隐身时代,这对俄罗斯空军形成巨大压力。俄罗斯也加快了研制第五代战斗机的步伐。
俄罗斯设计和生产第五代战斗机的单位主要有两家,即米格和苏霍伊设计局(生产联合体)。在近15年里,这两家设计局都根据俄罗斯政府和空军装备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多个不同的新型战斗机发展项目。其中,米格设计局设计的1.44原型机造出后勉强于2000年2月29日首飞并对外曝光,但终因难以为继终止了项目发展。
此时,俄罗斯又重新确定了“新一代前线战斗机”PAK-FA的技术指标。PAK是俄文“未来航空系统”的简写,FA是指前线航空兵。米格和苏霍伊设计局根据俄罗斯空军确定的PAK-FA战斗机的性能指标,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双发战斗机方案供俄罗斯空军对比选择。俄空军全面评估后,最终确定苏霍伊设计局为第五代战斗机研制和生产任务单位。该设计局对PAK-FA的内部设计编号为T-50,T是三角翼的意思,而前掠翼或者后掠翼的内部代号则为S。
俄罗斯之所以最终选择了苏霍伊设计局是因为它的市场认同程度更高。俄罗斯是冷战后国际战斗机市场上成品和技术的主要出口国,主打产品是苏-27和米格-29,而苏-27系列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规模以及口碑远比米格-29这个冷战明星好得多。与米格设计局相比,苏霍伊设计局拥有更多的固定客户,在市场认同程度上更有优势,苏霍伊可以利用苏-27的效应,增强T-50出口创汇的竞争力。
苏霍伊设计局经济实力雄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苏霍伊设计局依靠苏-27的出口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收益,可以对更多的先进技术进行实践。俄罗斯政府希望由科研主体承担项目投资风险,设计集团的财力在投标选择中必然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苏霍伊设计局自行投资完成了T-50投标前的方案设计,在中标后仍然承担了70%以上的科研经费,俄罗斯政府直到进入原型机制造阶段才开始增加对项目的投资。因此,人们普遍认为,由苏霍伊开发和生产第五代战斗机几乎是俄罗斯空军唯一的选择。
另外,T-50在设计技术上也更可靠、实用。T-50在设计上充分结合了F-22和苏-27的特点,其利用气动布局、翼面布局达到隐身目的的设计思路,与F-22的理念十分接近。T-50的机身设计也非常接近苏-27,这种技术上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更容易被俄罗斯空军接受。因此,T-50方案成为俄罗斯空军最适合也是最经济的选择。
苏霍伊设计局胜出后,便开始全力开发T-50。在多次试验之后,2010年1月29日,T-50终于在俄罗斯远东阿穆尔河畔共青城航空生产联合体的一处机场进行了首飞。T-50的横空出世被视为俄罗斯军事工业全面复兴的标志。它对于打破美国五代机的垄断地位、抗衡美军的优势空中力量具有决定性意义。

T-50的综合性能略逊于美国的第五代战斗机
T-50是一种单座、双发、双垂尾重型多用途战斗机,长22米,翼展14.2米,高6.05米,最大起飞重量34吨。它是俄罗斯唯一一款冷战后研发制造的战机,被称作“俄罗斯航空制造业全部精华的结晶”。与美国的第五代战机F-22、F-35相比,既有优长,也有不足。
要比较两国的第五代战机,首先要洞悉它们的设计目标。T-50主要承担的是防御性任务,而F-22、F-35却具有很强的进攻色彩。T-50多数时候是在“自家门前”作战,依托于国土防空的截击机需要具备快速抵达作战区域的能力,以便迅速歼灭入侵目标。因此,T-50即使损害其他性能指标,也必须优先保证优秀的超音速巡航能力。这就决定了T-50具有以下优点:
一是机动性能好。俄罗斯在推力矢量技术研究上比美国更胜一筹,因而,T-50将采用推力矢量控制技术的大推力发动机,其三维喷管具有良好的工作特性,可通过改变发动机尾喷流的方向,提供俯仰、偏航和滚转力矩以及反推力,用于补充或取代气动力来进行飞行控制。
为提高机动性能,T-50的气动布局设计实现了两大创新:一是“一体化鸭翼”。利用“一体化鸭翼”能起到控制涡升力的作用但又不失隐身性。二是倾斜全动垂尾。T-50的平尾和垂尾都出奇地小,说明俄罗斯的推力转向能力已经达到较高水平。T-50继续采用腹部进气布局,再加上其机翼载荷低于F-22,使得T-50在大迎角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操纵性,机动性能优于F-22。
二是起降距离短、载弹量大。T-50可在400米距离内起降,F-22的距离是450~916米。T-50的载弹量要比F-22大,它的战斗负荷可达6吨,内置3个武器舱,载弹舱占了整个飞机的三分之一,机身以外还可以外挂武器。它可以在高超音速状态下启动并发射导弹,而美国的第五代战机则需要先减速然后再发射导弹。
三是成本较低。T-50避免采用过多的控制面而使飞机结构更复杂,它的零部件数量大幅减少,大大减轻了飞机重量。T-50舍弃了一定的隐身性能,技术维护成本较低,也降低了飞机的造价。T-50未来批产造价预估在8000万~1亿美元之间,是F-22造价的60%。由于价格相对便宜,印度计划购买250架。
除此之外,T-50在驾驶舱的设计上也有其独到之处。通过配备新型的弹射椅和维生系统,减少了高重力对飞行员的冲击,可大大提高飞行员的舒适性,使其专注于执行战术任务。
尽管T-50的研制和试飞晚于美国的第五代战斗机,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 ,但在许多方面仍落后于美军的第五代战机。
第一是航电设备逊色。航电设备一向是俄制战机的“软肋”。T-50采用先进的雷达系统,可发现400公里外的目标,能同时跟踪60个空中目标并打击其中的16个。飞机上装备了新型无线电侦察和对抗系统,能在不暴露自己的情况下,发现敌人并实施干扰。飞行员对飞机的指挥控制也完全实现了数字化。但是,T-50还缺少第五代机所要求的高度智能化综合信息系统、自动抗干扰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等。与美军F-35的“多功能综合射频系统”相比,T-50还缺乏全频谱自卫能力。
第二是隐身能力不足。对雷达的“隐身”能力是第五代战机应具备的基本性能,T-50只是部分实现了这一特性。它采用等离子隐身技术,机头、机舱、机翼、进气管等都采用了独特的形状设计,武器舱也采取内置方式,使其雷达散射截面仅有0.5平方米,但其隐形能力仍明显逊色于F-22。对同一部雷达,T-50的暴露距离大约是F-22的一倍。
第三是发动机水平偏低。T-50目前仍旧采用117S发动机,性能低于F-22配备的F119。从目前的指标来看,其中间推力和最大加力推力两个指标都低于F-22采用的F119涡扇发动机,所以T-50在推重比方面比F-22要差。按照俄罗斯的说法,真正装备T-50的应该是编号为129的涡扇发动机,其性能与F119相近,但该发动机还在研制之中。
第四是技术成熟度欠缺。新型战机的成熟需要足够长的时间。F-22的首飞比T-50早了20年,美国利用这20年时间来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即使如此,F-22仍因氧气装置发生故障曾被迫停飞,F-35“闪电II”也由于动力系统故障曾全面停飞。相比之下,T-50的技术成熟度更差。在2011年的试飞表演中,它曾因发动机喷火而被迫停飞,令俄罗斯相当难堪。
第五是装备规模较小。F-22的高成本使美军难以大量采购,但F-35却采用一种全新的研发模式,共有8个盟国参与研制,预估市场有4000架需求意向。而T-50目前可以预见的装备数量共计为600架。
因此, T-50尽管在某些性能方面可能超过F-22、F-35等飞机,但从综合性能指标看,很难全面超越美军的第五代战机。

印度希望通过合作生产T-50实现军工科技水平跃升
长期以来,俄印军事合作十分密切,俄罗斯武器占印度进口武器总量的71%,俄向印度提供的武器装备种类多、批量大、技术转让条件优厚。根据印俄2011~2020年军事技术合作计划,未来几年俄罗斯仍将是印度最大的武器装备供应者,而T-50则是其中重要装备之一。
俄印最早在2000年已开始就联合研制第五代战斗机进行接触。苏霍伊公司领导人波戈相曾向印方承诺,俄方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的性能将与美国的F-22“猛禽”相当。印度虽不具备独立发展重型战斗机的实力,却想利用俄罗斯的经济困难和技术实力,通过出资入股,获得第五代战机及其技术,从而实现印度军工科技水平的跃进。
之前,苏霍伊在和印度就苏-30MKI的合作中,已经尝到了国际合作的好处。因此,两国很快便在联合研制新一代战机问题上达成了协议。根据2010年12月份双方签署的合同,俄印将合作开发250架至300架T-50,所需的研制费用由两国均等分摊。印度渴望用T-50替代现役的米格-29和苏-30MKI。对于俄罗斯来说,抓住印度这个合作伙伴,也可以帮助它尽早将T-50装备部队。
然而,俄罗斯与印度的合作并没想象中那么顺利。双方近几年来在武器装备交易价格、技术成色、交货期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频生争执,甚至导致大批项目搁浅,尤其以“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的交易最具代表性。具体到俄印联合研制T-50战机的情况看,道路也不平坦。这是因为:
第一,俄空军需要的是一种单座战斗机,而印度空军则希望开发双座机,以用于训练和特殊任务。此外,印度军方还计划配备40架可实施核攻击的战斗机,以增强其空军的核威慑力。尽管在设计单座型T-50的时候,已经从重量、气动设计等方面为双座型做出了考虑,但两个版本的机型以及研制具有核攻击能力的飞机会使俄方承担额外的工作量,提高研发成本。根据以往俄罗斯研制战机的经验,T-50项目的全部研制费用可能高达50亿~70亿美元,而且呈现出“越研究越贵”的趋势。目前,印度媒体已经开始抱怨这可能是吞噬印度军费的又一个无底洞。
第二,T-50技术主导权和进度完全控制在苏霍伊手里,印度实际上成了提款机。尽管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要参与T-50的设计和制造,并负责复合材料部件以及航空电子系统、电子战系统和座舱显示器等电子设备的设计,但双方一旦发生矛盾,印度在技术上仍无发言权。目前,印方对俄制电子系统的性能并不满意,却又无能为力就是最好的例证。
另外,俄罗斯在与其他国家合作研制新一代战斗机时必然要在技术上有所保留。因此,印度不可能从苏霍伊设计局得到真正的先进核心技术,这不免违背了印度与俄罗斯在T-50项目上合作的初衷。
第三,为了争夺印度军火市场,美国最近也向印度抛出出售第五代战机的“诱饵”,建议印度购买其舰载型F-35。这必将会对俄印之间T-50的合作产生阴影。

source:中国国防大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013 03: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格瓦拉的长征 发表于 20-4-2012 11:23 PM
战机首要目标是夺取制空权,空空导弹和反辐射导弹肯定是首要的

俄罗斯T50完成首次远程飞行
[youtube]7J1Ex4A5gvM[/youtub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2013 1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怎么搞, t50也就是定位在国土防御方面,拿他和f22对攻,直接悲剧。要说机动性,航程什么,t50强是肯定的,不然这飞机根本拿不出手。但t50本身隐形能力就不行,空空导弹再牛,能超过美帝的aim9X么?纸面数据,毛子货不是一般的强,实际用过的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5-2-2013 11: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uperljlk 发表于 23-1-2013 12:10 PM
再怎么搞, t50也就是定位在国土防御方面,拿他和f22对攻,直接悲剧。要说机动性,航程什么,t50强是肯定 ...

看看无妨~~
[youtube]SL99R7_uk8w[/youtub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2-2025 07:51 AM , Processed in 0.125185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