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es_88 于 7-5-2012 06:34 PM 编辑
“六祖革命”及其影响
六祖惠能的故事讲到此处,似有必要讲一讲禅宗的历史。
在灵鹫山法会上,释迦牟尼佛拈花微笑,“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于是,释迦牟尼佛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种“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佛法便是禅宗,而迦叶尊者就是禅宗第一代祖师。此后禅宗在印度代代相传,至二十八代传至达摩大师。
达摩从印度来到中国,禅宗也随之传到中国,达摩遂成为中国禅宗的初祖。之后,禅宗在中国经过五世单传,即达摩传衣钵于二祖慧可,二祖慧可传衣钵于三祖僧粲,三祖僧粲传衣钵于四祖道信,四祖道信传衣钵于五祖弘忍,五祖弘忍传衣钵于六祖惠能。
正是六祖惠能,将达摩大师撒下的禅宗种子培育成了参天大树;也正是六祖惠能,实现了印度佛教的中国化。因此,中国佛学史上才有“六祖革命”之说,意在说明六祖惠能对禅宗、对佛学做出的巨大贡献。
那么,六祖惠能对佛学作出的巨大贡献又体现在何处呢?
其一,将佛教理论实用化,将贵族佛教平民化,从而大大推广了佛学在中国的传播。佛教产生于印度,东汉永平年间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隋唐时期已经进入了繁荣期。但是,在惠能之前,学佛之人一般为王公贵族和士大夫,平民百姓鲜有学佛的机会,或者学佛也难得要领。原因可能就在于,佛经中有很多名词术语,平民百姓很难理解。另一方面,没有卓越的弘法才能,一般的僧人也确实难于将博大精深的佛学讲透彻,讲得能为中国民众普遍接受。
六祖惠能大师显然是个奇才,他能深入浅出地阐释佛学精华,同时使之与中国人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比如,佛家讲“持戒”、“忍辱”“禅定”等,戒律很多,修行的法门也很多,一般人很难抓住精髓,经惠能大师一解释,问题立马明了:“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一首偈,直截了当,就把佛学的精华概括得差不多了。
再比如,佛家讲“戒定慧”三学,关于这三个方面的经论非常多,一般人也很难抓住问题的实质,而惠能大师又是用一首偈就把“戒定慧”三学的核心问题讲清楚了:“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这首偈一下子就抓住了佛学的核心,佛学是“心”学,学佛最重要的就是要“修好这颗心”。只要能修好这颗心,采用什么形式并不重要。
六祖以前的中国佛教,大多强调读经、坐禅等修行方法。即便是禅宗,自达摩至弘忍至神秀,都十分注重打坐静修。打坐修禅并没有错,可很多人看到诸多高僧大德都打坐修禅,遂对打坐产生了“执著”,误以为打坐才是学佛,岂不知,学佛修禅要落实到生活中的时时处处,绝不只打坐一法。鉴于此,六祖惠能说:“住心观静,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又作偈说:“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以此告诫人们,“道由心悟”,并一再强调:“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则佛。”“不悟,佛即是众生;一念悟,众生即是佛。”“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这些无疑矫正了人们对佛学的诸多误解。
其二,将传统佛教的出世解脱转化为世间解脱,使佛教充分生活化。
释迦牟尼佛所说佛经中原本就有一部《维摩诘经》,专门讲居士在世间的修行理论。可佛法传入中国之后,传法的高僧大德一般都是僧人身份,他们一般远离尘俗,寄身山林,这也让很多人误解,认为学佛一定要出家,一定要出世。针对这种误解,六祖惠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自家修清净,即是西方。”经六祖惠能大力提倡解脱不离世间之后,禅宗乃至整个中国佛教便逐渐朝着既入世又出世的道路发展,即“以出世之心,为入世之事”,“身在红尘,心怀净土”,这样,便将世间与出世间打成一片,使佛教充分生活化、普及化。
其三,由原来的强调佛度师度,转化为强调自修自度,使佛教更能激发个人之潜能。
传统佛教依靠佛度,有“佛广度众生”、“菩萨广度众生”之说,这种说法自然没错。佛菩萨讲经说法,便是“度众生”(众人若依佛的教诲去做,便能获得幸福美满)。可是,“佛度众生”之说传久了,很多人便发生误会,认为既然“佛能度众生”,自己便可不努力,只需给佛菩萨烧香磕头,求佛菩萨保佑即可。鉴于此,六祖惠能大师一直强调自修自度。《坛经》中记载,五祖弘忍把衣钵传给惠能后,担心有人害他,就连夜把他送到江边。上船后,五祖弘忍把橹自摇,惠能说:“请和尚坐,弟子来摇橹。”五祖说:“合(应该)是我度汝。”惠能说:“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又不正,蒙师教旨传法,今已得悟,应该自性自度。”五祖听后也说:“如是如是。”可见,从一开悟,惠能大师就确定了“自性自度”的佛学理念。在日后的弘法活动中,他对此做了进一步的发挥,说:“大家都说‘众生无边誓愿度’,且不是惠能度,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佛家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然都有佛性,那么每个人都可以而且应该尽量地开发自己的生命潜能,使本具的佛性得以彰显,这就叫“自性自度”,而不可光求佛菩萨保佑,自己偷懒。这种“自度”的修行理念无疑更能激发我们的生命潜能,具有更积极的意义。
禅宗经六祖惠能大师弘扬之后,高僧大德辈出,禅宗此前五世单传的局面彻底终结,随后更是出现了“五家七宗”的繁荣局面。
尤其值得一说的是,惠能之后,禅宗不仅为佛教中人所熟知,即便不学佛之人,亦对禅深有兴趣。禅理、禅意、禅机从此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文学、书法、绘画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因如此,西方人称惠能为“东方耶稣”,并将其与孔子、老子并列,合称“东方三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