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分享非佔有,誰對誰皆無威脅
夜騎士奔出暗夜! 報導:譚絡瑜
攝影:潘嘉威 5月16日晚上,吉隆坡巿中心舉行了“分享道路”安全醒覺活動,出席者超過600人,腳車愛好者浩浩盪盪上街騎行。 “腳車也有使用道路的權利!”腳車騎士齊出動,希望向公眾及駕駛人傳達道路安全意識。
單腳單騎遠征 腳車運動愛好者蔡尤利 他在十多年前一場交通意外失去右腳,但未因此自暴自棄,反而更努力鍛煉身體。五年前愛上騎腳車,積極參與慈善乘騎活動,曾騎著腳車環繞馬來西亞,並遠征過泰國、寮國、孟加拉、倫敦、巴黎等地。他覺得在泰國騎腳車比在大馬來得安全,除了路面良好,其他駕駛人大多會尊重腳車,保持安全距離。反觀在國內,路面坑洞多,形同危險陷阱,汽車、摩哆駕駛者對腳車不但響笛,還會罵人。他的兒子蔡偉杰是職業腳車選手,兒子前隊友黃永利最近訓練時被撞受傷,令他更加擔心其安全,兒子平日在公路上訓練,他都親自駕摩哆陪伴在側。 提高公路安全意識 分享道路成員王嘉欣 王嘉欣來自香港,在大馬定居10年,是活躍的腳車運動愛好者。她與一班志同道合的騎友,從去年起舉辦“分享道路”(Share Our Roads)活動,向公眾傳達“分享道路”的安全意識,教育騎士和駕駛者安全使用道路。 她認為,意外發生並不能完全怪罪于駕駛人,因為大部分駕駛人都不會如何與腳車共用道路,當見到腳車在路上行駛,不知該如何反應。所以,她覺得有必要教育公眾,因為道路安全是騎士本身及其他駕駛人的共同責任。 她提醒騎士們,不能有“其他駕駛人會讓我”的假設心理,必須要做好保障自身安全的本分,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一、靠左邊騎車。二、轉方向,要打手勢。三、不闖紅燈。 除了舉辦活動,“分享道路”也將攝制宣傳短片,在電視播放。另外,他們也將與交通部、道路安全研究中心探討將“與腳車騎士分享道路”列入駕駛執照的道路規則試題,希望提高大馬公民的安全意識。
互相尊重共享空間 紐西蘭腳車背包客Stephen,Leigh 兩人來自紐西蘭城巿奧克蘭,騎腳車旅行,從烏克蘭到新加坡途中經過吉隆坡。“相比起印度繁忙、雜亂的道路,馬來西亞公路非常安全,很適合騎腳車,路面很少坑洞,高速公路的路肩也足夠闊,騎車時滿安全的。”他們從泰國入境,由玻璃巿、吉打、檳城一路南下,騎上金馬崙高原,來到吉隆坡,一路上都很安全。唯一的小小“驚險”是在吉隆坡高速大道摩哆專用道,差點被尾隨而來的摩哆騎士撞及。 Stephen本身是建築師,他認為更注重環保的未來城巿需要重新規劃,道路需要重新設計,以讓汽車、摩哆、腳車在不同的專道上安全行駛。“方便又環保的腳車是最適合城巿的交通工具,可惜21世紀城巿都是為汽車而設計,留給其他交通工具的空間很少。騎腳車應該提倡,但汽車不可能消失,所以大家更要互相尊重,分享共有的空間。” Leigh也表示,道路安全不僅是大馬,也是世界各國面對的問題。在紐西蘭,法律規定騎腳車一定要戴安全頭盔,及必須安裝車燈。該國孩童從小在學校學習交通規則,也有許多民間組織舉辦活動向公眾灌輸道路安全知識。
……腳車達人,大家有話說…… PCT 來自巴生 來自巴生一班愛騎腳車的朋友組成PCT(Pasang Cycling Team),平常多玩越野腳車,也活躍參與大型乘騎活動。 Jeremy 檳城做得不錯! “騎腳車是現在流行的休閑活動,但其實大家都忘了腳車的基本功用--代步。我們的城巿應該更鼓勵人民騎腳車,比如設計腳車專道,讓人民可以安心騎車通勤上班,也可以吸引遊客來騎腳車遊玩。”他認為檳城推動腳車運動的努力,值得吉隆坡仿效。 Eric 勿把騎士當透明 “有些態度欠佳的駕駛人,常常把腳車騎士當透明,是發生意外的原因之一。腳車騎士也有權利使用道路,請給我們一個騎車的空間。” Jason 小心遇劫,結伴行 他指出,在大馬騎腳車的危險,不只是因為其他駕駛者疏忽而造成意外,有一點大家比較少遇到,卻確實存在的風險是:打劫。不時有腳車騎士在路上遇劫的消息,他建議大家最好結伴騎車,多加留意周圍環境,避開黑暗僻靜的地方。 Tee 騎車環境待改善 她一年前才開始騎腳車,從騎折疊車轉為騎越野腳車,大多選擇周末與友人到郊野玩off road,很少在公路上騎,原因是:不安全。“城巿公路太繁忙了,而且一個女生單獨騎車很危險。” 她覺得大馬騎車環境有待改善,同時腳車騎士本身也要負起責任。“有時候晚上,看見孟加拉外勞騎腳車,沒有燈又沒戴頭盔,都會為他們捏一把冷汗。”她強調,一定要提高人民的安全意識,才能減低在路上騎腳車的風險。
本帖最后由 vanco23 于 27-9-2012 06:10 PM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