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594|回复: 1

生命的成住壞空 凝視生與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3-12-2012 1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命的成住壞空
--凝視生與死
星雲大師
  一切眾生,有生必定有死。生死,在佛教裡可說是非常殊勝,而佛陀證悟的就是--因緣、緣起法則。生命隨著因緣而有所變化,隨我們的業力而相續不斷。 一、生命的轉遞   人的一期生命不過數十寒暑,當一期生命結束後,又往何處轉生呢?有人以為人死如燈滅,一了百了,好像油盡燈枯一般;其實燈雖熄了,但電源還在,只要換上一個燈泡,電源一開,燈仍會亮,所以佛教認為人的生命結束後,或升天、或做人,或在其他五趣六道中流轉;總之,這個形體消滅了,又有另一個形體復活。譬如以柴薪取火,柴薪一根根地燒完了,但火始終不斷。我們的生命之火也是這樣相續不斷的。   其實死亡對我們而言,就像領了一張出國觀光的護照,到處可以海闊天空、優遊自在。在佛經上將死亡歸納成四大種類: 1.壽盡而死:即一般所謂的壽終正寢,好比燈油燃燒完了,燈火自然就消滅了。也就是說人壽有限,壽盡則死臨。 2.福盡而死:一切眾生的壽命像水上的氣泡一樣,氣散則滅,自己所有的福報一旦揮霍盡了,自然就會人死神去。 3.意外而死: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橫死」,因遭受意外,迴避不及而身首異處,例如:空難而死、戰死、車禍亡故、被人刺殺,以至於被虎豹豺狼咬噬......等,都是事先難以卜知的。 4.自如而死:前三種死都是不可預料、不能自主的,而這種自如的死法,卻是可以把握、能夠自主的,也就是佛門中「生死自如」的境界。佛教中有很多修持深厚的高僧大德,以因緣聚散及道法圓滿為生死,不受一般生死大限的箝制。如果我們能精進學佛,擺脫生死熾燃的業識,也可以求證正覺涅槃的境界。 二、生命另一開始   死亡不是一種結束,不是一切的終止,而是另一種境界的開始。靈魂從舊有的身體出竅之後,等於離開生長數十年的人世間,開始為他另一生命的開展尋找出口。從死亡到投胎轉世的這一段時間佛教稱為「中陰身」,中陰身會隨著前世的業力尋找他投胎胎轉世的因緣,等到因緣具足轉生之後,便會忘記過去生的經歷,這個叫「隔陰之迷」,因為有這種隔世遺忘的現象,所以今生不記得過去生的種種困苦,而投胎再生後也會忘記今生的煩惱。   其實,知不知道過去生,曉不曉得未來世,都不是很重要的問題。在佛法裡面,人是死不了的,死去的只是這個四大假合的身體、軀殼,而生命卻是綿延不斷的。如法正覺的道心、自在,雖歷千秋萬世亦常存不滅;佛法就是要我們知道這身體如水泡,覺悟世間如幻化,能夠如此,對於死亡的存在便能順其自然,處之泰然了。 三、死後的去向   人死以後,往何處去呢?佛教認為,死後審判我們的不是佛祖,不是菩薩,也不是閰羅王,而是由我們自己的業力來決定未來的幸福與痛苦。   人死以後,會隨著個人業力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歸宿,有的可以升天成聖,有的轉世做人,不一定都會下地獄或變成餓鬼。而死後究竟會輪迴到五趣六道的那一處?就要看自己平生所做的善惡業報如何了。所謂「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人死後所能依憑的業力也有三種: 1.隨重受生:依照各人生前積聚最多的重因,而輪迴受生。譬如善根深厚的人,出生善途享樂;惡業盈貫的人,輪迴惡道受苦,也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2.隨習受生:佛教相信人死後會隨著平日的某種習慣去受生。例如一個人平時念「阿彌陀佛」念得習慣成自然了,一旦遭到意外事故而死亡,在彌留的一剎那間也是一句「阿彌陀佛」,這時人天交戰的一句「阿彌陀佛」,便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3.隨意受生:人死後受生的去向,跟日常自己的所思所念關係很大。如果平日專心致志想成佛成道,死後便能隨這個意念往生淨土。如果平日一心一意想躋登天堂,死後便能隨著這個意念往生天界。所以日常修持的時候,如何唸唸相續不斷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四、死亡的觀念   在佛教來說,死亡不是消滅,也不是長眠,更不是煙飛灰滅、無知無覺,而是走出這扇門進入另一扇門,從這個環境轉換到另一個環境;經由死亡的通道,人可以提升到更光明的精神世界裡去。佛經裡對於這種死亡的觀念,有很多譬喻,其中有六種觀念:1.死如出獄  2.死如再生  3.死如畢業
4.死如搬家  5.死如換衣  6.死如新陳代謝。   在佛門中許多禪師大德的眼裡,死亡不是一種結束,也不是一切終止,更不是消滅,而是生的轉換,另一個生命的開始。   佛教裡「涅槃寂靜」形容得好:不生不死,不生不滅,真正的生命是超越無常、超越無我。例如海水波濤洶湧,海面上的泡沫是海水呢?還是波浪?從覺悟的觀點來看:有風起浪,無風平靜,動亂最終還是歸於寂靜。好比燃燒的木材,薪薪相傳,流轉不息,所以生命本身不會死。   這種「人死靈不滅」的說法,站在佛教徒的立場,很自然就會想到輪迴的問題,輪迴使我們生命與宇宙大化一樣能亙古常存,歷劫彌新。因有輪迴,人生還有轉圜的餘地,未來心願終有實現的一天,生命才有下班車可搭乘,讓生命充滿無窮生機。輪迴目的在於培養眾生的覺性,並淨化其靈魂,所以一個有正見的佛教徒,必須要勘破輪迴、超越輪迴、不畏輪迴,住於輪迴之中而不為輪迴所染。   人生隨著業力在流轉,人死如換衣服、如喬遷、如不斷的薪火......所以佛門說生命是死不了的,對自己的生命要有信心。唯有認清死亡,才能從死亡的噩夢裡清醒過來,擺脫人生的虛偽塵垢,掙脫生命的無常苦空,為一己的人生積極生活,替自己的生命開創出無限的生機。
~作者為星雲大師(劉瑞吟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12-2012 1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讀了只能搖頭。冒冷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4-6-2024 11:37 AM , Processed in 0.06314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