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96|回复: 1
|
【佳礼专栏】(雷贤淇)“坐”和字的特征
[复制链接]
|
|
上课时,老师说:“坐”,古文 ,两个人相对,中间是泥土的“土”字。字义是盘腿于地,用屁股支撑重量。这个字很旧了,那时的人,还坐在地上。今天人们多坐在椅子上,当然还坐汽车,坐摩托车,坐轮船,坐飞机,坐太空船上太空……
戮力同心造新字,齐心合力选好“坐”
图:iht.nstm.gov.tw
阿娣拉说:老师,我们改一改这个字,使它适合今天的含义。老师就顺水推舟,叫学生“发明”一个适合今义的“坐”。
学生认真地创造新字。过后,老师叫学生发表新的“坐”字。阿娣拉展示“丛”——上面照样左右两人,下面一横,表示人坐在任何地方。很有意思,正合今义!可惜这个字“名花有主”了,它是花丛、草丛、树丛、丛刊、丛林、从山、丛生、丛谈、丛书等词中的“丛”。
忽然,哈密赞大声说:“丛”去掉一个人,变成 就可以了。他继续说:用一个人做代表就可以了,下面一横表示坐在任何地方。大家怕手叫好。
礼祖安也抢着展示他的“发明”—— ,人坐在像椅子的地方,全部才4笔。大家开始热烈的讨论,今人不一定坐在椅子上,可以是任何地方,如,坐任何交通工具里;可以坐在地毯上、树头上、树上、床上、石头上,还有乡下人夜晚喜欢坐在路旁谈天,等等。总之,累了只要不伤害到身体,任何地方都可坐。这个 ,人只坐在椅子上,不能涵盖所有的坐式。
图片来源:paper.people.com.cn
新“坐”如何进电脑,语言特征需明了
最后大家接受3笔的 。问题来了,怎么让人家接受这个“无中生有”的 字?你以图画方式在自己的电脑造字,但怎么让它像其他的字一样,任何人都可以输入输出,可以用敲键、触屏和语音等输入电脑、移动终端等信息化设备,可以在这些设备与网络上通行无阻?
语文应用是一种习惯,是大家约定俗成的,我们不能把桌子改称为床,不然人与人就不能沟通了。假如可以改,那么现在人们已经不用“土”做“灶”了,要改;人们不用“木”做的“枪”了,要改;简化字“笔”要改,今天通用的“笔”没有“毛”了……总之,一遇到不切合语境的字,就设法改一个新字,那是没完没了的事!最后没有人看得懂别人的文章了!
其实,语言文字一方面是最保守的,要是用开了,大家接受了,就相对稳定,不容易改变。汉语中好多传承字,如:日月山石土田水火牛羊口舌……,至今已经用上几千年了,都没改变。当然人们也创造新汉字和改变现有的汉字字形,但较慢,还得看天时地利人和。另一方面语言文字是不断发展的。
一般字形演变比较慢,字义和词义较快延伸发展,产生了引申义、比喻义、褒义、贬义,等等。就如“坐”原本坐在地上,今天发展到可以坐任何地方,而且很多领域它都插上一脚,如:坐班、坐标、坐禅、坐大、坐地、坐骨、反坐……再如“菜单”一词本义为餐馆列明菜肴和价格的单子或册子,今天成了电脑、手机等通用的名词(电子菜单)——键盘、文字或符号底下的指令或目录,供用者选用。还有政党和社团竞选时所出现的菜单等。
不止华语如此,其他语言也是这样,像英语中源自外文drīfan的drive,原义是用声音或其它的物件驱赶人或动物,让人或动物到驱赶者要他或它去的地方。同样的drive字,今天很多领域都用上它了,除了drive各类汽车,连电脑都用上drive了。
句段篇限制字词,字词常用生新义
最后,请看下列句子:
* 我坐汽车去怡保。
* 坐上飞机,我好开心,傍晚时分就能见到外婆了。
第一句,“我”只是坐在车里面,怎么会去到怡保呢?句子没交代。应该是司机控制着引擎,让车移动,同时控制着方向盘,让车朝司机要车去的方向前进,使得坐在车内的“我”去怡保,但是谁也不会这么说,太啰唆了。
第二句,“我”是坐飞机开心,还是因为不久见到外婆开心?句子没交代清楚,但不妨碍飞机载“我”去见外婆,也不妨碍“我”开心。
其实,字词到了句、段、篇里,成了句、段、篇不可分割的部分,某些字词的意义要迁就句、段、篇了。若大家都这么用,字词又增加了意义。也就是说,字词在不断的应用中,产生新义。只有还在用的语言文字有这种特征,没人用的语言文字是死的,不会扩展。
上例的“坐”字到了句子里,产生变化。为了精简,省略很多部分,致使用语不精确,语言虽模糊,但其义不讲自明。也许,这就是模糊语言之朦胧美吧!
|
|
|
|
|
|
|
|
发表于 7-6-2015 09: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跽】
撯長跪。古人以兩膝著地,坐在腳跟上為「坐」;直身而股
不著腳跟為「跪」;跪而聳身挺腰為「跽」。戰國策.秦
策三:「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唐.韓愈
.祭田橫墓文:「跽陳辭而薦酒,魂髣琗而來享!」
古人的坐法就是像今天的日本 坐法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