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6|回复: 0
|
旅行、阅读以及片段流连
[复制链接]
|
|
那里是山顶,有大雪降临,也有旅馆的地方。上山小路,车子开不上去,客人要行走上山,路程大约45分钟(工作人员上山速度快一倍以上)。
“有趣的是,在狭隘崎岖的小路旁,立着长长高高的细竹竿,随着强风摇曳,竹竿的顶端漆成惹目的大红色,不知道它的用途,用来做路标也奇怪了点,如果绑上布条就更像宗教上的旗幡。”
对于长长高高细竹竿的作用,作者的猜测是有依据,因为那里是日本。
“每年豪雪季节工作人员必须离开,大雪将会掩埋整个区域和旅馆,明年当他们回来时,就得依赖那一小段露出雪面的红色竹竿,沿着路找到旅馆的位置,再把旅馆从雪中挖出来,清理干净后才能够再度营业。”
图片来源:http://img.flowermur.com/
离开旅馆时,作者询问工作人员关于长长高高的细竹竿,获得令人惊讶及敬意的答案。
这篇游记名为《雪埋的旅馆》收录在詹宏志的著作《人生一瞬》,他在杂志上看到这所奇特旅馆“孤伶伶地屹立在高悬的山峰顶上”的照片,兴起念头前来下榻(想不到是一所离奇的旅馆)。类似看见一张照片、一部影片、一本书激发想前往那里看一看的欲望,往往是促成收拾行李去旅行的第一步,相信有旅行经验的朋友都理解这种心灵上的刹那邂逅。
我们出门旅行的原因很多,放松心情、曾广见闻、异国美食、历史文物等是常见的,至于心灵解放、治愈心情、自我流放、寻找人生也有,不过“带着家乡去旅行的人”更多。
詹宏志认为“带着家乡去旅行的人”把所看到的异乡,其实都是和家乡对照过后的异乡。看到人家城市没有地铁高铁,就认定人家城市发展落后、看到人家百年古庙,还认为人家历史浅薄,对他们来说,他们要看到的是更雄伟、更高耸、更堂皇的城市,或者消费文化发达的城市。
“旅行起来也很难超越他的家乡和他的时代”是旅游时曝露的看上、看低心态,或许只有走远了、看多了、感受了、心宽了,类似心态才会逐渐消失。
《人生一瞬》里不时看到詹宏志从阅读中(大量阅读)整理出旅行路线,他笑称自己是书呆子,游玩与落脚之处常常和某本书、某个作者有一些关系。他提到多位撰写游记的西洋作家,这群旅行作家在行走世界各地的时候,舒适旅游概念尚未出现,探险是比较适合的旅行字眼,他们一边行走、一边记录的文字,集篇成书,开拓一代人的眼界。
清朝有一位名为谢清高的平民随商船出海,船只翻覆被洋船救起,他随洋船环游世界14年,足迹踏遍东南亚、印度、欧洲、美洲、俄罗斯等国家,后来回到广东,晚年居住澳门。杨炳南为他笔录出版《海录》一书,近代旅行史家冯承钧为书详考注释,并考证他流浪四海的时间应在1782至1795年间。
詹宏志写道:“谢清高又记布路槟榔(Pulo Pinang,今之槟榔屿),说它本来没什么人住,但“英吉利于乾隆年间开辟”,逐渐富庶;又说它地无别产,“所居地有果二种,一名流连子,形似波罗蜜而多刺,肉极香酣;一名茫果生,又名茫栗,形如柿而有壳,味亦清甜。”
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流连子”和“茫果生”吧。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