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马来西亚皇家空军披露一段Su-30MKM战机训练的视频。视频显示,马来西亚空军曾于2016年11月在沙巴州古打毛律(Kota Belud)靶场使用Su-30MKM战机成功试射美制GBU-12『铺路II』型(Paveway II)雷射导引炸弹。
根据目前的信息无法知道SU-30MKM使用美制炸弹是马来西亚自己整合的,还是透过俄罗斯原厂整合的。Su-30MKM采用开放式航电架构,在整合外国航电与武器方面不会有问题。差别在于是由俄罗斯原厂整合还是马来西亚自己或是找外国厂商来整合。所谓的武器『整合』,简单的说包括武器能否发射,以及与航电系统的融合问题。关于武器的发射,目前绝大多数武器最终的火控接口是模拟的,也就是说导弹与飞机最终的沟通是以模拟电信号来进行,这样只要做个沟通接口,让武器与战机可以沟通,那武器就可以发射,这种整合即使不由原厂来也可进行。
因此,举个例子,中国购买的Su-35即便不经过俄罗斯要整合国产武器理论上问题也不大。但这种非原厂整合多少是有缺点的,特别是在越智能的飞机上缺点越明显。如Su-35上有电子飞行员,会依据当下的作战情况给予飞行员建议,而其给予建议的依据是衡量威胁状况,以及本身的反制能力,换言之飞机上的武器性能也是专家系统考虑的依据之一。
这种非原厂的整合方式有点像是让飞机『认为』是已经存盘好的武器,那么如果这个非原厂的武器的性能与原来设定的落差太大,飞机给予的意见就可能会有问题。比如空对空导弹的问题,如果我们用『诱骗』的方式让Su-35把霹雳-12认成R-77,那就有可能明明霹雳-12已经可以发射的距离,飞机还建议你不要射,或是飞机认为现在可以用R-77的格斗能力取胜,而打出去的却是特性比较像AIM-120的霹雳-12。因此这种非原厂整合方式在越先进的飞机上,就越会限制飞机的潜力。当然,这多少可以用训练方式去弥补,而且如果考虑到货源的稳定,也未尝不可。俄罗斯已经同意Su-35整合国产武器,这只是时间问题,中国似乎没有太大必要去『破解』。
Su-30MKM的智能化程度没有Su-35那么复杂,因此上述问题即使存在,影响相对较小。此外它的对地光电制导是靠法国泰利斯(Thales)的『达摩利克斯』(Damocles)光电导引目标指示吊舱,因此武器与飞机的沟通可以透过吊舱,这就与飞机本身较无关系,只要法国跟美国愿意,两者之间把吊舱跟炸弹整合在一起,应该就没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战机与武器的沟通是全数码式的,那就会有编码的问题,就很难或是无法以上述诱骗的方式进行非原厂整合。全数字化是趋势,但由于武器系统必须考虑与上一代系统的兼容问题,因此不可能很激进的突然变成全数码式然后导致无法用库存武器,因此据估计如果真的要把武器接口全数码化,还要过个一两代才有机会。
【上图:Su-30MKM下方进气口所吊挂的就是法国泰利斯(Thales)的『达摩利克斯』(Damocles)光电导引目标指示吊舱。
再来看看为什么马来西亚的光电导引目标指示吊舱是法国的,现在又要用美国的制导炸弹呢?原因很简单,这两者现在正好是俄系战机的不足。首先是光电导引目标指示吊舱,战术战机的光电吊舱正好是俄罗斯的弱项,而且好坏还不好说,因为俄罗斯根本还没有同类系统真的服役过,所以无从比较。俄罗斯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过Sapson-E系列吊舱要用于Su-30战机,不过至今都没有服役。近年来俄罗斯也为MiG-35、Su-35、T-50研制了光电吊舱,但都还没服役。而Su-30MKM是十年前采购的,如果采购美法的吊舱没问题,当然是美法的好。美国的光电制导吊舱性能好而且受到实战验证,法国泰利斯的光电系统则公认可与美国比肩。
至于炸弹,Su-30MKM明明有俄制KAB系列炸弹,为何还要去整合美制GBU-12炸弹呢?首先这里有个问题,马来西亚似乎并未采购KAB炸弹,而BGU-12则是随F/A-18D一起购买现成的。此外,真正的重点应该在于炸弹的吨位与用途。俄罗斯现役的KAB系列炸弹最轻的是500公斤,而GBU-12是500磅,约227公斤,只有KAB-500的一半不到,破坏力不同用途也不会一样。如果只要500磅炸弹就能解决的事,用500公斤太过浪费。而缺乏小吨位精确制导炸弹确实是俄罗斯战机的不足,俄罗斯人也清楚,所以催生了发射重250公斤的KAB-250,不过这在2011年才公开,目前已在叙利亚使用,而这当然不是Su-30MKM现阶段可以获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