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中国中央电视台《大国重器》栏目,披露了在深圳建设的世界首条超材料生产线的情况。节目中称在这条生产线上,已经诞生了隐身、抗燃烧、防结冰等超材料。那么这种材料,是不是会应用在中国最新的隐身战机上呢?
纪录片中这条世界首条超材料生产线,坐落于深圳龙岗坂田,是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建设。事实上,这条生产线主要生产的是超材料板,具有年产10万平米以上超材料板的生产能力。而这种超材料板,主要用于生产便携式超材料平板卫星通讯站,具有可折叠、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易于收纳等特点。
但是用于隐身的材料,可不会像电视上看到的那么简单。因为真正的战斗机用超材料,实际是一种可以根据敌方雷达的探测频率调节自身对雷达波的吸收率的智能蒙皮超材料。这种材料不但可以用于战斗机的蒙皮,还能够用在飞机雷达罩和天线上,实现设备的小型化、多用途化和智能化。
虽然节目由于保密的原因,没有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军用飞机超材料。但这并不意味着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军用无关。相反,该实验室的名字,实际就是军事用途直接相关。因为超材料结构可以对电磁波的吸收调制来达到控制目标雷达反射信号,甚至可以通过对电磁波进行极化调制,使入射电磁波转化为所需极化状态被完美吸收。使用这种材料的战斗机,等于外头罩上了一件可针对不同频率电磁辐射的“隐身斗篷”。
光启公司在珠海航展上展出的超材料隐身机翼结构
据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介绍,该实验室在2011年组建以来,已经申报专利145项,在特种电磁性能超材料研究、超材料宽频隐身蒙皮、超材料天线罩以及超材料军事通信高端器件等应用研发方面取得重要创新成果。实验室依托的是深圳光启集团,这是一个就是在军民融合大潮中成长起来的颠覆式创新企业。实验室研发的成果,则通过深圳光启尖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来转化为实际应用的产品。
例如深圳光启集团创始人、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刘若鹏在一篇文章中介绍某些超材料产品已实现装机使用,在提升装备隐身能力等方面显现出独特的技术优势,该公司军工业务已和我军探索、预研、型研和批产多阶段、深层次全面对接。更值得注意的是,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网站介绍中,学术委员会中的第三人,赫然是歼-20的总设计师、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伟。
因此,中国在哪些军用平台上使用超材料隐身技术,答案已经呼之欲出。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建立了超材料设计、研发、量产的产学研一体化生产体系,并通过光启集团实现了军民融合发展,不但着眼于解决我国国防装备升级所面临的最迫切、最困难的技术瓶颈问题,而且实现了企业的壮大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