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04|回复: 2

有關憂鬱和焦慮症的演講分享(如何克服、面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8-2018 03: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herish_Ying 于 30-8-2018 04:52 AM 编辑

一、為幫一位有憂鬱症的朋友,我試著找一些憂鬱症資訊。以下是我跟她分享的訊息,也跟大家分享。

我常看Ted演講,今天特地找有關憂鬱症的Ted演講來看(Depression, the secret we share)。演講者Andrew Solomon是我很欣賞的一個人。在此記下幾點內容(全部內容不止如此,歡迎親自看他的完整演講):

1.The opposite of depression is not happiness, but vitality.
憂鬱的對立面非幸福快樂,而是有生氣活力。

2.若你有癌症,你說每早倒立20分鐘會給你好過一點。這是可能的,但你的癌症依然在,而你也可能因癌症而死。若你有憂鬱症,你說每天倒立20分鐘會給你好過一點,這就有助了。因憂鬱症是一種有關你如何感受的疾病(depression is an illness of how you feel),若你感覺好點,那就有效地不再憂鬱了。

3.他收到許多信,跟他分享對自己有效的治療方式,其中一封他印象深刻的來自一位女士。這位女士說她已試過許多治療方式,後來她發現一個好的解方,希望Solomon能幫她跟全世界分享。那解方就是做一些小針線活。(我對這段故事的解析,是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有助於對抗憂鬱。)

4.Solomon從自己的經驗總結:
愈否認自己陷入憂鬱的人,憂鬱情況可能更嚴重;愈能包容自己有憂鬱的人,復原力愈強。

5.Solomon分享一個令他感動的故事:
故事背景是他發現貧窮的人更可能把憂鬱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因為日子難過,內心就不好過,因此而忽略了「這或許能治療」的想法。後來他接觸了一個由Dr.Miranda在貧民區做的女性憂鬱症研究計劃。在此計劃,研究團隊會給個案接受為期半年的療程。
Lolly是個案之一。她是一位七個孩子的母親,以前有工作,後來因不能走出家門而不得不放棄。過去她都沒什麼話想對自己的孩子說。每天早上恨不得孩子能早點出門,然後自己就躺在床上用棉被蓋頭,直到孩子在下午三點回家。她服用許多藥物,以給自己好睡一點。丈夫罵她笨、醜陋。她希望自己能停止這些痛苦。
直到她參與了Dr.Miranda的研究計劃。
半年後,Solomon訪問Lolly。她的情況顯然改善很多,目前她在一家托兒中心工作,已跟辱罵她的丈夫離婚。在新的住處,兒子和女兒們各有一間房,但晚上總會跟她聚在一起,不論是做功課或聊天。孩子們比從前快樂多,也不像以前一樣常哭和吵架了。這就是她現在想要的。Lolly說:
Things keep on changing, the way I dress, the way I feel, the way I act.
I can go outside not being afraid anymore, and I don't think those bad feelings are coming back, and if it weren't for Dr.Miranda and that, I would still be at home with the covers pulled over my head, if I were still alive at all. I asked the Lord to send me an angel, and He heard my prayers.
(事物一直在改變——我的衣著打扮、感受方式、行為。我能外出而不再恐懼,也不認為那些不好情緒會回來。若不是Dr.Miranda和那些療程,我可能依然在家用棉被蓋著頭,若我還活著的話。我請求上帝派天使助我,祂聽到了我的禱告)

這段話也令我感動,所以我特地摘錄原文。
如同Lolly說的,事物一直在改變。現在難受的時光,總有一天也會過去的(前提是自己有試著努力去改變)。我們都要努力,別因一時的困難,而放棄了明天的每個可能。希望這些內容多少能幫到妳一些。比如第2點提到的,做自己有興趣的事,能幫助對抗憂鬱。妳有什麼興趣嗎?若妳有什麼想法,也歡迎跟我分享。

演講影片(推薦)
Depression, the secret we share - Andrew Solomon
https://www.ted.com/talks/andrew ... al_health#t-1199623



二、今天跟妳分享由Nikki Webber Allen演講的<Don't suffer from your depression in silence>。她是美國黑人,曾同時有憂鬱和焦慮症。以下是一些記錄:

1.憂鬱症的明確病因不清楚,但研究顯示多數精神障礙,至少一部分由腦中的化學物質不平衡,和/或潛在的遺傳因素造成,所以人不能簡單的就擺脫它。

2.對美國黑人而言,壓力因子如種族主義和社會經濟不平等,使其多20%大的風險患上精神障礙,然而其尋求心理治療的比率是美國白人的一半。原因之一是污名(stigma),63%美國黑人誤認為憂鬱是軟弱。令人悲傷的,黑人孩子的自殺率於過去20年增加一倍。

3. 70%憂鬱症患者能透過心理、藥物治療而有改善。


4.有所感受(feelings)非軟弱跡象。有所感受表示我們是人,而當我們否認自己的人性,內心就會因此而空虛,並用自己的方式去填補這空洞...

最後Nikki說:Life is beautiful. Sometimes it's messy, and it's always unpredictable. But it will all be OK when you have your support system to help you through it. I hope that if your burden gets too heavy, you'll ask for a hand, too. (生命是美麗的。有時生命一團亂,也常無法預料,但只要有支持系統助你度過這一切,就全都會好。若你承擔得過重,我希望你也能求助。)

Nikki的侄子因憂鬱和焦慮症而自殺,她常後悔幫不到侄子。現在她真誠希望能把自己學到的,用來啟發大家。

我的想法:憂鬱症病因同時有先天和後天因素。先天因素如腦中的化學物質不平衡,和/或潛在的遺傳因素,後天因素可能是不愉快經歷、社會壓力或刻板印象等。先天和後天因素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它們的發生都非自己可控制。因此,患上憂鬱症,第一點要做的就是不要怪自己,不是自己軟弱或做錯了什麼,因那不是自己可控制的;反之,要積極尋找幫助和治療,相信自己可克服這些挑戰。  

Nikki和前一位跟妳提起的Solomon,ta們都是憂鬱症患者。在康復或經治療有好轉後,站出來跟大家分享經驗,啟發他人。盼有一天,妳也會是那位克服憂鬱後,站出來跟大眾分享如何克服憂鬱症,帶給大家啟發和勇氣的人。而在妳還沒克服前,我和許多妳身邊的人,都會成為妳的勇氣。我們一起加油!

Don't suffer from your depression in silence - Nikki Webber Allen
https://www.ted.com/talks/nikki_webber_allen_don_t_suffer_from_your_depression_in_silence#t-3830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8-2018 06:1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个是很好的演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9-2018 04: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wayneng87 发表于 29-8-2018 06:15 PM
对,这个是很好的演讲

謝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7-12-2024 12:48 AM , Processed in 0.11133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