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刺刀衝鋒成功的例子 一、韓戰 1951年2月7日,美國陸軍第27團對北韓軍發動刺刀衝鋒,並成功奪下北韓軍的機槍陣地,損傷不詳,該刺刀衝鋒為美軍最後一次刺刀衝鋒。 二、福克蘭戰爭 1982年6月13至14日,英軍蘇格蘭衛隊對阿根廷軍的廢屋山陣地發起刺刀衝鋒,並且成功奪下據點,折損29名英軍,50名阿根廷軍。 三、賽拉耶佛圍城戰 1995年5月27日,法軍海軍陸戰隊第三步兵團(擔任維和部隊)曾對塞爾維亞部隊發動刺刀衝鋒,以奇襲的方式奪回Vrbanja橋,衝鋒過程中折損2名,受傷10名。 四、伊拉克戰爭 2004年5月18日,英軍對叛亂份子發起刺刀衝鋒以突圍,最後消滅35名叛亂份子(含射殺)而傷3名英軍的情況下突圍成功收場。 五、阿富汗戰爭 2009年9月,英軍少尉James Adamson在渡河過程中遭遇塔利班伏擊時,先用手中的步槍射殺一名聖戰士後,再爬上岸,利用地形掩護以刺刀刺進機槍手的胸膛,刺殺敵人。 我們可以見到以上的五次戰鬥都是透過刺刀衝鋒收尾,但自韓戰以來無數的衝突之中,有紀錄且成功的也就這幾場,而且可以發現到,除了在福克蘭可能有發生過刺刀相搏的戰鬥之外 (實際上也不知道敵方是否也上刺刀作戰),其餘都沒有發生過。 反思國軍刺槍術 國軍刺槍術是由日本白團所教授的日軍刺槍術為根本,並且融合美式刺槍術而成,頗具有融合的特色,你可以在國軍刺槍術中看見濃厚的日式影子,但卻和日軍刺槍術不盡相同。與日軍刺槍術一樣,國軍刺槍術也強調「氣、刀、體一致」的概念,同時在訓練以及操練上,也與日軍相似,當然托擊是美軍刺槍術的特色,但大抵上仍是以日軍刺槍術為主體。 在訓練上,國軍刺槍術也是與日軍相當類似的,一開始是讓士兵對空練習,後來對刺才是穿著日式的護具,手持覆膠木槍來練習交習,以培養士兵距離感以及面對對手的感覺。然而,正當這一切都讓人感到很正常時,卻有一點是國軍刺槍術一直沒有被人提及的,就是時勢姓,美軍會依照槍型來做改變,英軍也會依照構型的改變而做改變,日軍或許仍是以傳統的刺槍術為主,但由於89步槍本質是長的突擊步槍,因此還好,但當國軍逐漸以T91取代T65,教範卻仍停留在以前57步槍那套,實乃不得不警覺。 為何我會說教範仍停留在57那套,因為手握槍托根的形式,除了是模擬傳統步槍的握法外,也是57步槍的唯一握法,這種形式沿用到T65步槍上時尚可被接受,因為槍托仍有一定的弧度,略符合人體工學,但當到了使用T91時,卻仍在用同樣的教範,但顯然T91的槍托根,是一根鋼管,與57步槍和T65的弧度有顯著不同,而這也增加了持用者的困難。 儘管手持槍托根在做格擋、突刺、交習時會顯得順手,但在激戰中,士兵勢必仍要將開火手自握把移至槍托根,反應速度自然不如直接握持手槍握把,而在戰場上,反應速度占了絕大的要素。
(除了硬性規定要求持槍托根以外,國軍亦要求左手要呈現刁手的姿態,這種刺法可見於傳統長兵器上,但就連現在的日本陸上自衛隊,也不會要求刺槍刺到這個高度,刁手刁到這麼彆扭的角度。)
(即使是國軍刺槍術的來源國,日本,如今陸上自衛隊也修改了刺槍術的部分內容,使其更符合日益重裝的步兵裝備,也不會刻意再要求手腕呈現彆扭的刁手和過高的高度。) 檢視為何國軍刺槍術不符合時代 在日漸走向高科技的戰爭中,白刃戰不再像以往那樣頻繁,甚至可以說將近絕跡,但作為步兵肉搏技能的一環,刺槍術仍然是步兵必修的技能之一,然而,隨著時代變遷,步兵的技能也必須跟著適應。足見世界各國先進步兵除了裝備的更新之外,戰技也有所更新,諸如新的射擊法,新的進階射擊技巧、近距離射擊技巧等,甚至還有退役美國海軍陸戰隊認可的民間軍事公司所提供的快速換彈匣術,都呈現出了國外在對於專業素養的認可以及其資料經驗蒐集的更新快速上。 但國外除了對於射擊技巧是更新快速以外,其他的觀念也是,包括了戰場救護以及肉搏技巧等,刺槍術自然也包括在其中,但我們也不禁要檢視,為何教範喜歡跟著美軍走的國軍,卻沒有跟上美軍日益更新中的教範,甚至在美軍更改教範後反過來指責美軍的教範是錯誤的。更不提教導國軍刺槍術的日本,在今日的日本陸上自衛隊的刺槍術訓練中,也針對訓練內容做了一些修改,使其更符合人體工學和日益沉重的步兵裝備,反觀於國軍仍然緊抓著當初的教範不放。 一隻長年征戰的軍隊,對於戰爭的變化以及觀念的更新,是永遠快過於一隻完全不作戰的軍隊的,當然,依照地區不同也必須有不同的做法,然而當敵人在改變、科技在改變、觀念在改變的情況下,拿半個世紀以前的經驗作為基礎,顯然就是落伍並且錯誤的。 以另一國來舉例,以色列,這也是我國喜歡參照的對象,強敵環伺,敵眾我寡,以色列之所以能夠存活下來,除了有強大的精神戰力外,也有靈活的適應性,能夠依照現有資源達到最大效率,並且懂得接受新觀念,足見以色列國防軍的強大而這也是以色列這在面對強權環伺還存活至今的根本。而現在,就來重新檢視一下,為何國軍刺槍術不符合時宜。
一、國軍刺槍術在國軍正規軍的作戰手段中,僅適用於衝鋒,而不是突發應變。 刺槍術固然為肉搏戰鬥的重要一環,但並非全部,國軍所習的刺槍術適宜的時機是在正面拼鬥時,意即彈盡援絕時與敵人拚個死活,在單純與敵人拚刺刀的場合上,國軍的步槍相較於解放軍的步槍是有優勢的,同時依照國軍的刺槍術應該也會占上優勢。然而,當步兵今天遇到的情況是突發狀況,譬如敵人僅離你有半步的距離,但武器卻突然故障,那依照國軍所教的刺槍術,勢必是沒辦法應付的,因為當國軍刺槍術還要去握槍托根時,在這麼短的距離以內,所耗掉的時間,都不如直接手握握把突刺來的有效率,更別提還有刁手。
二、為何正面突擊不再可行。
國軍對於刺槍術最大的謬誤在於,刺槍術被視為彈盡援絕後的唯一作戰手段,這點或許在70年以前,自動武器尚未如此普及的時候是正確的,但是今日士兵的標準配備是突擊步槍,一個班大抵上也會有兩支班用機槍,刺刀衝鋒下場往往都是凶多吉少(譬如日軍對美軍實施的刺刀衝鋒)。 我們反觀前文所提的五個刺刀衝鋒成功案例,其實這些刺刀衝鋒的成功,都是事出有因,其中就來舉四個例子。 第一件是韓戰,韓戰時,北韓軍的自動武器配給率不高,儘管美軍衝鋒奪下了機槍陣地,但機槍畢竟只有一挺,其餘的士兵仍是以老式的拴式步槍為主,而或許在美軍素質較高的情況下,使美軍衝鋒成功,同時,沒人知道多少敵人是死在刺刀下,或者是迫近後的射擊。 第二件是福克蘭戰爭,福克蘭戰爭時的自動武器配給率已經增加許多,但此時雙方的武器仍然是自動步槍為主,但畢竟自動步槍在速射方面仍無突擊步槍般優秀,同時英軍成功奪下阿軍陣地的其中原因也包含素質,跟上面一樣,死於刺刀和槍下的數據不明。 第三件是在伊拉克的巴斯拉,在這個地方,英軍面對的是一群素質低落的叛亂份子,或許這其中有前伊拉克軍,但依然無法與英軍相較,當時英軍選擇了以刺刀衝鋒來突破重圍,最後消滅35名敵軍,但是確實死於刺刀下的依然未明。 第四件是在阿富汗,英軍少尉James Adamson以一把步槍射殺一名敵軍後,再利用掩護迅速翻上河岸,並且穿越樹叢找到剩下的機槍手後刺殺,在這裡,如果他的位置太過於明顯到被機槍手盯上,而河岸四周又沒有掩護物,那他的刺刀衝鋒根本不可能成立。所以我們可以歸納出,要贏得刺刀衝鋒,素質占了關鍵的因素,同時敵人的以及場合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也因此我們不得不反思,國軍刺槍術到底應用在的是什麼樣的場合?什麼樣的時機?假使說我們以解放軍作為敵人,那我們就不能忽視掉解放軍近年來提升的素質,而以樂觀地來說,要是兩軍素質相同,我軍是否能以刺刀衝鋒取得勝利,仰或只是徒然犧牲?既然針對敵人衝鋒的下場很慘,那麼刺槍術到底還有什麼作用?難道刺槍術真的是被淘汰的技巧嗎?我的答案;非也。
三、刺槍術應該使用的場合
上面針對刺槍術有這麼長的貶責,不代表筆者是反對刺槍術存在的,而是認為刺槍術的使用時機不應該只是拚死一搏,而是以「輔助步槍射擊為主,肉搏為輔」。(如以色列的Krav Maga)這其實跟國軍所想的是不同的概念,國軍的射擊和肉搏是完全分開的,當然,在能夠射擊的時候就射,在不能夠射擊的時候就肉搏是正確的,然而這並沒有考量到不能夠射擊的時候是有很多種的,彈盡援絕只是其中一種。 你在戰鬥中遇到不能射擊的問題可能如下: - 槍械故障
- 敵人出現在你槍械的迴旋半徑內,使你無法將槍口對準敵人開火
- 敵人嘗試搶奪武器
- 敵人在你槍械的迴旋半徑內,並使用肉搏武器攻擊你
第一點、槍械故障:
這應該是戰場上最會遇到的原因,以通常的邏輯概念來看,槍械故障當然是要快點找個地方掩護,並且使槍械恢復正常運作,以利下一次的射擊,但不容許這麼做的情況依然存在,譬如敵人就距離你於可觸及的距離,那麼你撤退,對方勢必會追上來,而在後方隊友可能無法及時把他幹掉的情況下,你就必須擊倒他。 這種十萬火急的時機,士兵將不會有足夠的時間去握槍托根,而是要馬上利用有限的空間發揮最大的力量,透過手握手槍握把並利用槍口捅敵人的咽喉處,將能夠有效擊退敵人,並使後方的隊友解決敵人,以爭取到自己修復槍枝的時間和生命。
第二點、敵人出現在自己槍的迴旋半徑內,使自己無法開火: 這類的原因應該比較少,因為有許多種方法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但是如果你手持的步槍太長,例如M16這種標準尺寸的突擊步槍,那還是有可能在轉角的地方撞見敵人,而敵人的身體格擋到你使你無法開火。在這種情況下,多數人會選擇往後退以爭取開火時機,然而當對方的武器比你的短時就反而變成劣勢,因此利用手中現有的方法解決劣勢又是最佳方式了,利用準星座去敲擊對方臉部,是一個優秀的替代方案,儘管與刺槍術相去甚遠,但是是可行的。不過最簡單的方法還是把距離拉開然後開槍,此時,反應和速度決定生死。
第三點、敵人嘗試搶奪武器:
這恐怕是最容易解決的一環,搶奪武器的第一點就是要讓武器無法對準自己,但是手指永遠動得比人快,唯一決定的就是反應,如果你能在他嘗試偏向武器時後退的比他快,那你就能很自然地以槍口對準他,射殺他。而如果他是從一旁跳出,並嘗試搶奪武器,那垂直托擊便是可行的,透過敲擊下巴或者是軀幹,藉以使敵人失能,再加以射殺,前提是他沒有穩定你的武器的話。
第四點、敵人在你槍械的迴旋半徑內,並使用肉搏武器攻擊你:
以步槍格擋肉搏武器也是必備的一門,不論科技多先進,低科技的武器永遠會成為士兵的攻擊手段,這包括敵人可能使用工兵鏟或其他冷兵器對你攻擊,或許針對戰鬥刀,步槍是比較難去格擋的,但對於砍刀或工兵鏟,就顯得容易格擋了。不過其訣竅依然是透過沒有手持的槍面去格擋(一般來說是步槍的頂部),並且拉開距離或捅刺,再行射擊。
(以色列邊境警察在2007年5月9日就曾在南希伯倫,用未上刺刀的步槍以刺槍術制止過度靠近的抗議民眾,而他的拿法跟美軍所教授的修改式突刺法一樣,其威力儘管是非致命的,但也足以撂倒一個成年人。) 以上所上述的四點,全部都是刺槍術的適用時機,而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刺槍術是用以恢復士兵的射擊能力之用,並非用以主要攻擊手段,或許有人會覺得說,裡面有些東西已經超出了刺槍術的範圍,但這卻又是最令人值得擔心的,國軍的刺槍術如果不負責應付這些突發情況,而卻沒有其他方法彌補,那確實是危機。 國軍中少有的正確觀念 在總結之前,筆者也不得不反過來稱讚國軍對於刺槍術仍有正確觀念的,那就是在訓練的部分,刺槍術訓練可以達到強身健體之效,並且提升士氣,這點全世界的刺刀訓練皆然。 國軍中少有的正確觀念中的錯誤 而又倘若在訓練時,單純僅強調整齊劃一,而不給予士兵刺擊、敲打實物的機會,也僅僅是空談而已,因為上戰場所面對的緊張感,將遠超過任何空想訓練所能給予的,如果不能仿效歐美的方式訓練刺槍術,國軍刺槍術派上用場的可能性實在令人存疑。 結論: 基於上述的比較,我們大抵可以了解,現代刺槍術的存在並非適用於決戰,儘管英軍證明了刺刀衝鋒仍是有用的,但他們面對的情況與國軍相去甚遠,靠刺刀衝鋒能夠打贏的敵人,往往都是素質和組織力較低的敵人,如果今天遇到旗鼓噹的敵人或者是素質更高的,難保二戰時日軍對美軍發起的刺刀衝鋒的慘劇不會重演,吾人不可不察也。 而筆者也做了一些條列,列舉出刺槍術應該有的心態以及姿勢。 - 刺槍術是一種輔助完成射擊和保命的戰技,不是武術格鬥。
- 容許手握握把的方式與握槍托根同時存在,畢竟各有目的。
- 使用刺槍術的時機,絕大多數不應該是只有上刺刀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