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我们与海的距离」,您脑海中的第一个联想会是什么?也许是儿时跟家人到市场买鱼的记忆、或者下班没事逛逛水族馆、假日出游去看看海、偶尔吃一顿海鲜大餐。但是,就在享受着这一切的同时,您曾否想过,那些被淘汰的水产渔获最后都去了哪里?想知道的话,就让近期大受欢迎的「透明生物笔」文创募资专案带着您走进一场书桌上的海洋奇遇吧! 给个机会让它重生!宜兰囝仔为冤死鱼虾抱不平看着这些小生物晶莹剔透的身躯,第一眼就觉得十分美丽、令人疼惜,很难想像,若非经过「鱼心工作室」标本师的巧手,它们原来的命运竟然是被烧毁和丢弃。这支「透明生物笔」的缘起,正出自宜兰囝仔郑艾蒙对海洋生物的关心。 郑艾蒙回忆少年时期,曾在南方澳渔港目睹渔工往海中倾倒遭淘汰的渔获尸体,进一步探究,更让郑艾蒙发现了一项关于水产的严肃事实:全世界每年所捕捞到的渔获,有三分之一都面临被丢弃的命运,这些废弃渔获总重竟然可比40座101大楼!
渔港所见震撼的一景,让郑艾蒙开始注意到渔业与水产加工过程中牺牲的小生物,包括打捞后因属无法食用种类而被丢弃的渔获、以及在养殖场、水族馆病卒的鱼虾,沙洲上自然死亡的水生动物尸体等。心想着:「应该能找到一种更好的方式,让人们好好珍惜这些原先要被遗弃的美丽生物才对。」郑艾蒙决定采取行动,为无数水产洗刷平白死亡的遗憾。 巧手赋新生,腥臭鱼尸变成美丽标本郑艾蒙从高中时起一路攻读水产专业,有着亮丽的学习成就,曾获全国水产技能竞赛金手奖,四年前更以优异的成绩从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系毕业。求学期间曾前往日本,在东京品川水族馆看到「新世界」公司制作的透明标本,立刻受到启发:「原来鱼类尸体可以透过这样的方式成为艺术品一般美丽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