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227|回复: 270
|
请问你们真的相信所谓的“因果报应”吗?
[复制链接]
|
|
各位大大,大家好!
佛教向来强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认为“因果报应”是这个宇宙的运行法则和规律,
而佛教又认为,这所谓的“因果报应”是贯通三世的,也就是贯通前世、今世和来世。
可是,我发现有很多的坏人,他们平时虽然作恶多端,心术不正,往往喜欢做一些
坏事来伤害、损害、陷害或谋害别人,但这样的坏人大多数好像都没有什么报应,
生活仍然过得好好的,不见得有遭受到任何比较巨大的损失或伤害(报应)之类的。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叫我该如何相信佛教所谓的“因果报应”的理论和思想呢?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6-9-2023 1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我对于所谓的“因果报应”这样的理论和思想,有一些疑问,并没有完全相信,
所以,最近我一直都有在网络上寻找关于“因果报应”的一些讨论或文章,结果,
我发现,佛教往往会把那些作恶多端的坏人始终没有遭到恶报的现象,解释为“这是
因为他们前世可能做了很多善事,累积了很多阴德或所谓的《余福》,所以,才会
造成他们今生今世虽然作恶多端,但却始终没有遭到恶报的这样的一种现象”。
说到这里,我觉得吊诡的是,为什么那些坏人偏偏都是前世喜欢做很多好事,所以
才会造成他们今生还有很多“余福”没有消耗完,导致他们今生今世虽然作恶多端,但却
没有遭到任何恶报。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如此巧合的事情吗?
我觉得这样的一种现象,乍看之下,似乎不太符合逻辑。
所以,请问各位,你们是否相信所谓的“因果报应”?
恳请各位踊跃发表你们的意见,大家一起来进行讨论,谢谢
|
|
|
|
|
|
|
|
发表于 27-9-2023 1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7-9-2023 0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讲几次? 因果报应不是你的眼光来看。
而是用宇宙/佛的眼光来看。
佛教说众生平等,一只蚂蚁的生命和人的生命本质没有分别。
如果你某天手痒去毁坏了一整个蚂蚁窝,,害死了几千只蚂蚁,
那样的的罪业可能比杀死一个人更加大。
问题是,你天天烦恼的这些问题都不是修行佛法的重点。
修行佛法的重点你还看不到,所以才一只在这些无关痛痒的课题兜兜转转。
这就是所谓的道行不够。
但这也没有办法,一个幼儿园的学生怎么样也无法理解大学的学问。
到了适当时机,自然就会明了,
但未必在这一世。
|
|
|
|
|
|
|
|
发表于 27-9-2023 03: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谁理你爱信不信!
凡是懂修行的人都知道,有没有报应!
天天问多多,告诉你,你又怀疑,又觉得自己才对,假厉害!
看看北辰7,你们两个像不像?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titter.gif) |
|
|
|
|
|
|
|
发表于 27-9-2023 10: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7-9-2023 1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7-9-2023 11:16 PM 编辑
淨空老法師慈悲开示 - 因果報應 絲毫不爽
尊敬的休斯校長、諸位嘉賓、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
很高興看到大家今天前來參加祭祖大典!記得去年七月,我們第一次在這裡舉辦祭祖大典,大家參加之後都很歡喜。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之間已經過了一年,今年是第二屆的祭祖大典。我們希望每年都能在這裡舉辦一場祭祖。
祭祖的意義是緬懷祖德,知恩報恩。
祖先跟我們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有過去的祖先才有今天的我們。
更何況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智慧與經驗,指引我們人生的方向,這個恩德更是重大。
世界各族的祖先和各宗教的聖賢,都教導我們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和聖賢教育。
這四種普世教育,對於人心的淨化、社會的和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在四種普世教育之中,因果教育對於端正世道人心特別重要;然而這也是最受到忽視的教育,這是今天社會之所以動盪不安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今天我想談談因果教育。
東西方文化對於因果法則都有闡述。由於時間的關係,以下只能對因果法則做淺顯的介紹。
一、因果相應:因果的性質必然相同。
善因所感的必然是善果,惡因所感的必然是惡果,不會錯亂。
中國最早的史書《尚書》說:「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
基督教《箴言13:21和合本》:「禍患追趕惡人;義人必得善報。」
猶太教《聖經.箴言12:21》:「義人不遭災害;惡人滿受禍患。」
印度教《摩訶婆羅多5.46》:「沒有誰行善反得惡果的。」
回教《古蘭經45:15》:「行善者自受其益,作惡者自受其害。」
二、歷時而熟:從因到果必須經歷一段時間。
就像種子種下之後,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才會開花結果,不能馬上得到果實;同樣的道理,作惡或作善之後,不會馬上得到惡報或善報,必須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會顯示報應。
很多人不信因果,就因為不了解這個原理。
人們往往看到行善的人沒得到善報,作惡的人沒得到惡報;甚至於善人反而得的惡報,惡人反而得的善報,於是就否定因果報應。
其實這只是自己太短視,如果把時間範圍拉長到數年或數十年,就會清清楚楚看到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所謂「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前面所說的,行善之人得到惡報,其實是因為他從前所做的惡因先成熟,所以先得到惡報。
作惡的人得到善報,是因為他從前所做的善因先成熟,所以先得到善報。
只要假以時日,這些舊的報應消盡之後,新的報應就會現前,就能看到因果確實相應。
上個世紀初,上海有一位富翁,樂善好施,做了很多善事,但是臨終的時候很痛苦,死後的去處也很不好,人們看見就懷疑因果報應有差錯。
後來才發現,這個富翁先前在朝廷為官,曾經私吞朝廷賑濟饑荒的官銀,造成許多災民無辜的餓死。
這個惡業非常重大,不是他後來積德行善所能夠減輕的;惡業在他臨終的時候成熟了,所以先產生了惡報。
三、業力不壞:因不會失壞,無論經歷多久,直到結成果報為止。
造了善惡業之後,善惡因(種子)會一直留在心田裡,不會中途消亡,善惡因也不能互相抵消,一定到結成各自的善惡果報之後,這個業力才會消失。
佛教《大寶積經》上說:「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因此,只要還在生死輪迴當中,絕對逃不掉因果報應。
所做的善惡像迴力鏢一樣,遲早會回到自己的頭上。
天主教《聖詠集》說:「他的凶惡必反轉到自己頭上,他的橫暴必降落在自己頂上。」
基督教《箴言5:22和合本》:「惡人必被自己的惡孽捉住,他必被自己的罪惡如繩索纏繞。」
羅馬書2:6 和合本》:「神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
猶太教《聖經.箴言26:27》:「挖陷坑的,自己必掉入其中;滾石頭的,石頭必反滾在他身上。」
佛教《法句經》說:「若以染污意,或語或行業,是則苦隨彼,如輪隨獸足。」又說:「若以清淨意,或語或行業,是則樂隨彼,如影不離形。」
印度教《薄伽梵往世書10.413》:「人人都自食其行為之果。」
四、變易而熟:從因到果,程度上會發生變化。
善惡因不能互相抵消,但能夠互相影響。
後來做的善事會助長先前的善因,而抑制先前的惡因,反之亦然。
因此,種了惡因之後,如果繼續造惡,這個惡因將來所結的惡果會大大的加重;相反的,如果造惡之後努力行善積德,將來的惡果就會大幅度的減輕。
反過來說,種了善因之後,如果繼續修善,善果就增強;如果造惡,善果就減弱。
正因為善惡因之間互相影響,所以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正如道教《太上感應篇》所說:「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了凡四訓》是公元一六OO年左右,袁了凡先生寫的家訓,詳細描述自己改造命運的原理與過程,非常引人入勝!
他命裡本來沒有功名,也沒有子嗣,經由努力改過修善,最終考上功名,也有了子嗣;甚至壽命也從五十三歲延長到七十四歲。
大約同時期,有另外一位先生叫俞淨意,他很有才華,表面上奉行種種善事,但是口德不好,尤其是邪思邪念很嚴重。
結果他的運勢愈來愈差:不僅考不取功名,而且四兒三女都夭折,所剩唯一的一個兒子走失,妻子因痛哭而失明,僅有一個女兒,精神失常,家境也無以為繼。
後感得灶神指出其過失,全在於意惡太重,行善不是出於真心。
於是他痛改前非,真心修善,三年之間命運大大轉變:考取功名,找回兒子,妻子眼睛復明,全家人安享福壽康寧的生活。
於是有一位同鄉記錄這個事情,寫成《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傳世,以警示後人。
這個故事也正符合《太上感應篇》所說的:「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
五、因小果大:小小的因,可以結成很大的果。
這就好像一顆小小的西瓜種子埋在土裡,將來長成很大的西瓜一樣。
《尚書》說:「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古蘭經6:160》:「行一件善事的人,將得十倍的報酬;作一件惡事的人,只受同樣的懲罰。」
佛教中甚至有所謂「捨一得萬報」的說法,都是因小果大的例證。
為什麼會有因小果大的現象?因為造業主要靠意念,而意念產生非常快速。
佛教《菩薩處胎經》中說:「舉手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正因為心念的速度如此之快,短時間內就造成了許許多多的業因。
將來這些業因都要結成果報,所以果報就加重很多,受報的時間也會增長很多。
因小果大的另一種體現,就是因會召感花報、果報和餘報三種:
所做的善惡如果比較重,當生就會顯示報應,稱為現世報或者是花報。
花報還不是最重的,真正強而有力的是果報,通常在來世。
除此以外,長遠的未來還有餘報,就像餘波蕩漾一樣。
而且禍福還會遺留給子孫,如《易經》所說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就是屬於餘報。
正因為因小果大,所以「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菩薩是明白人,知道造惡因之後,未來的果報非常可怕,所以會非常謹慎,不敢造惡因。
至於惡報,那是自己過去所造惡業產生的,受過之後就報掉了,並不真正可怕。
所以菩薩能安心受報,不會因此而生起煩惱。
凡夫則是迷惑顛倒,只知道惡報很可怕,努力想避免惡報,卻不知停止造惡因才能真正避免惡報。
當他受到惡報時,內心生起煩惱,繼續造惡業,所以以後他的下場就非常可怕,苦無了時!這就是佛菩薩所說的「可憐憫者」。
以上是粗舉因果法則的概要,提供大家參考。
人如果真明白了因果法則,就不敢造惡,而會積極的行善。
所以中國清朝初年的名士周安士先生說:「人人信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大亂之道也。」
希望通過學習與弘揚古聖先賢傳下來的因果教育,能夠促使人心淨化,社會和諧,進而達到世界和平。
這是緬懷祖德、知恩報恩的最佳體現,也是我們舉辦祭祖活動的最大收穫,願與大家共勉。
最後,祝福大家身心安康、六時吉祥、法喜充滿、光壽無量!謝謝大家!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8-9-2023 10: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净空法师说,“善因必定得善果,恶因必定得恶果”,那我们该如何分辨善恶呢?
辨别善恶的方法,主要是看我们的身口意,对吗?
不止意念要善,我们所说出来的话语、所做出来的事情,也要符合所谓“善”的标准,
对吗?如果我们的意念是出于一片好意,但所说出来的话语,可能人家并不喜欢听,
这算不算是所谓的“善”呢?
因为我以前比较喜欢批评别人,其实我批评别人不是为了要害他,而是纯粹想要
帮助他,因为我认为“有批评才会有进步”,当我看到别人在某些地方有一些缺点、
做得不是很好的时候,有时候我忍不住会开口批评他,我的目的是希望对方能够
知道自己的缺点,然后加以进行改善,以便让他能够成为一个更加完美的人。
可是,我发现很多人,甚至是所有的人都非常不喜欢听到别人批评他,当他们
听到有人批评他们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感到非常愤怒、生气、讨厌或不高兴的
样子,而有些品德不好的人,他们甚至会对那些对他们提出一些批评的人施以
邪恶的行为和态度,无论批评他的那个人是出于善意还是恶意,他们都会这么做,
所以,由此可见,即使你是出于一片好意才会开口批评对方,但对方不但不会感恩你,
甚至还会对你“恩将仇报”,让你“善有恶报”,所以,我不是非常认同所谓的“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这样的一个理论和思想。
因此,综上所述,做善事一定会得到善报吗?那我们又该如何分辨所谓的“善恶”呢?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用心去探讨的话题。
针对这个话题,各位又有什么看法呢?
欢迎你们踊跃发表意见,谢谢
|
|
|
|
|
|
|
|
发表于 28-9-2023 1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其批评人,不如赞美人,所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static/image/smiley/default/icon_redface.gif)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8-9-2023 0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如果这么说的话,那是不是代表:
“批评别人”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和态度,我们应该要改过,即使是善意的批评,也一样不是属于善意的行为和态度,对吗?
赞美别人,才是比较正确的与人结缘的一种方式和态度,对吗?
|
|
|
|
|
|
|
|
发表于 28-9-2023 01:3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念弥陀 发表于 28-9-2023 11:20 AM
与其批评人,不如赞美人,所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赞美人消对方福报?
所以啊,自己都不信的东西千万不要教别人。 |
|
|
|
|
|
|
|
发表于 28-9-2023 02: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 “ 善意的批评 ” 也要拿捏到巧巧好,不伤和气,让对方感到满满的关怀+爱心,是一门高深的说话艺术!![](static/image/smiley/default/icon_redface.gif)
|
|
|
|
|
|
|
|
发表于 28-9-2023 0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oguo 于 28-9-2023 02:29 PM 编辑
不要綁架佛教。佛陀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與你何干呢?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8-9-2023 0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8-9-2023 0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句赞美、一件善事、一个微笑、一点帮助,就能给我们的人生广结善缘。![](static/image/smiley/default/icon_redface.gif)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8-9-2023 0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喔。。。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慈济创办人证严法师,以及全世界最有名的成功学大师卡内基,他们都不约而同、
异口同声地劝导我们,叫我们不要去批评别人,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法则。
我想,这是因为我们大多数的人都没有那么好的沟通能力,所以,这些世界有名专家、修行人才会不约而同地
这么说吧?
|
|
|
|
|
|
|
|
发表于 28-9-2023 02:4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念弥陀 发表于 28-9-2023 02:33 PM
一句赞美、一件善事、一个微笑、一点帮助,就能给我们的人生广结善缘。
...
为了自己广结善缘去消别人福报? |
|
|
|
|
|
|
|
发表于 28-9-2023 0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icon_redface.gif)
|
|
|
|
|
|
|
|
发表于 28-9-2023 03: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9-2023 03:51 PM 编辑
难道别人他做了好事,就敲锣打鼓的大肆张扬公告全村人去向他道贺,再给他颁锦旗『无私奉献】赞叹他,让大家帮帮他消福报捏?!![](static/image/smiley/default/icon_redface.gif)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8-9-2023 03:4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念弥陀 发表于 28-9-2023 02:51 PM
『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
这个所谓的“讥”,是包括“批评”的意思?
原来是这样,我还不懂,我甚至还以为,这句话是叫我们不要讥笑、嘲讽别人的过失或不足之处,但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所谓的“不讥他过”,其实也包括“我们不能随意批评别人”,对吧?
如果这么说的话,“批评别人”也可以算是在造口业,也可以算是一种恶口,对吧?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