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175|回复: 10

精彩影评转之【放。逐】

[复制链接]
可妮莉亚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8-10-2006 03: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题的意义

谢谢版主的谅解和成全。

为什么这个贴可以个别独立?我想我有必要说说这个主题的性质和用意,给大家解疑和明白一下。
其实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些他人电影论坛写的精彩的影评,我选择性的转了过来,以飨同好。

大家都知道看电影是很主观的娱乐,很难客观。所以一部片子我们看见某些东西,可能也有很多地方看不见。
加上我们这来去的都是本土的电影爱好者,在电影评价方面,难免收限于文化教育或者环境背景影响,看法流于区域性。
转一些其他国家的评语来,可以让大家听见其他人的声音,看见我们忽略了的某些细节等
或者观摩,也许借鉴,要不然从中交流和学习,都能起到正面的效果。

我一直相信广开门户,一定能增广见闻,看的会更全面。
从电影方面来说,看了更多或贬或褒的评语,能增广我们看戏的角度,也能帮助我们对一部电影有更圆满的理解。
衷心希望事情会这样。

这就是这个主题的动机和本意的由来

不像索引的转贴索引表。。
1.美版无间道
2.放.逐


[ 本帖最后由 可妮莉亚 于 31-10-2006 09:1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可妮莉亚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8-10-2006 04: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影评转之美版无间道

刘伟强:西科塞斯是我偶像   
  
打通刘伟强的电话,让他点评下美版《无间道》,这可给他出了难题。  

“不能说哪个好,哪个差,只能说我们的风格很不同,各有千秋吧。”他表示,美国人的审美方式跟亚洲人肯定不同,就像我们喜欢喝茶,而西方人喜欢喝咖啡一样。因此,为了迎合美国人的口味,马丁·西科塞斯的改编也合情合理。两部影片在文法、拍摄手法、音乐处理等方面都有着很大差异。  

他表示,自从美版《无间道》在香港上映后,他也听到了不少不同的声音,有说喜欢的,也有说是烂片,其实不止是亚洲,美国人中间也有很多种说法。观众怎样想其实不太重要,重要的是票房数字摆在那里,美国首个周末放映就收了2700多万美元票房,证明它的确是部具有魅力的成功影片。
当记者问刘伟强导演,怎么看待美国人翻拍他的作品这件事情,他笑着说,“其实不管美国版是不是成功,好莱坞能找上我们的题材,至少说明我们做得相当成功。我们很幸运,能够被看中。”  

而说到此次翻拍的导演马丁·西科塞斯,刘伟强更是难掩钦佩之情。作为好莱坞拍黑帮片的老手,老马丁对刘伟强的影响不可低估,刘伟强今天能成为香港拍摄警匪片的佼佼者,估计老马丁的影响力也发挥了不少作用。“我从小就是看着他的作品长大的,他的所有影片我都看过,他可以说是我的偶像。”刘伟强表示,自己的电影能让马丁来拍,绝对放120个心的。“能让他来拍是我的荣幸!”  

让刘伟强为这个电影打分,他表示有点困难。但由于是偶像的作品,所以“分数一定很高啦!”  

刘德华:两人同时喜欢一个女人太牵强  
《无间道风云》中,原来美貌的郑秀文和陈慧琳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其貌不扬的女人,还让马特·戴蒙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两位帅哥对她同时一见钟情,不但成为前者的未婚妻,还与后者发生关系。对于这一点,刘德华最为奇怪,“为什么会这么安排?我也不觉得两个人会同时喜欢上一个女人。”的确,对于本身情节就够戏剧性的剧情而言,再加上“两男一女”的套路,似乎变得更加离奇。  

对于由好莱坞来改编该剧,刘天王倒是相当无所谓。和刘伟强导演一样,对于自己的剧本表现得够自信,“剧本好,哪个国家翻拍都一样。”剧本够好,相信翻拍片也不会太失手。因此,刘德华给了影片“8分”,这么算来,也接近优秀,和北美影评人给出的A-正好相符。  

而对于在翻拍片中的另外一个他———马特·戴蒙,尽管戏比起刘德华少了挺多,又有评论说“又肥又丑”,但刘德华还是给了马特·戴蒙很高的评价,觉得他至少弥补了他在出演时的不足,把奸邪的一面发挥得淋漓尽致。  

刘嘉玲:偶像和男友谁好难评价  

原版的梁朝伟对阵新版的莱昂纳多,无论演技谁胜谁负,最重要的是,这两个“混混”同样养眼。一个是自己的男友,一个是自己的偶像,让刘嘉玲评价到底哪个好,似乎也有点难度。  

近日来沪参加影片《好奇害死猫》首映活动时,刘嘉玲主动提及了关于美版《无间道》的话题,表示在香港时已经去看过电影,觉得非常不错。美版拍出了与港版不同的感觉,但这种情况是正常的。问到梁朝伟对于这部影片的评价,刘嘉玲表示,梁朝伟本人还没看过,相信过段时间他会去看的。  

而当记者问他梁朝伟和莱昂纳多两个人谁演得好时,虽然没给出确定答案,但她却兴奋地表示,“作为迪卡普里奥的‘粉丝’,他长得这么帅,就冲他,电影也值得一看。”看来,众多的女性观众一定会买这部影片的账。  

沿袭与创新———中美《无间道》情节比较  

沿袭度:70%

只要你看过《无间道》,再看《无间道风云》就难免比较。事实上,这美版的角色设置和港版如出一辙,连莱昂纳多的摸鼻子动作都和梁朝伟一模一样。片中最大的人物改动就是女主角,美版的女主角一人就肩负了郑秀文和陈慧琳两人的任务,更巧合的是,两个男主角都爱上了这个女人。不过女星在好莱坞的黑帮大片中似乎永远是被省略的一笔,此次再度被忽视,亦属正常。  

创新度:30%

10%:  

美版更强调整个事件的大背景,马丁·西科塞斯虽然用的是香港人的故事大纲,却创造性地把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发生过的真人真事活学活用在影片中。《无间道风云》中杰克·尼科尔扮演的爱尔兰黑帮头目,事实上就是现实生活中臭名昭著的维迪·布彻的原型。这个在上世纪70年代成为波士顿西区黑帮老大的旷世恶魔,无恶不作。把这个人搬上荧幕,是老马丁拍黑帮片长久以来的一个梦想。另外,美版的故事更为真实化,在细节处理上尽量做到了贴近现实。  

10%:  

黑帮头目曾志伟一角的戏,到了美国翻了一番,而扮演黑帮头目的杰克·尼克尔森再现老戏骨魅力,硬是在影片中抢尽年轻后辈的风头。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以梁朝伟的角色为原型,发挥得中规中矩,而以刘德华的角色为原型的马特·戴蒙由于戏的相对削减,略显不足。拍黑帮题材老手的老马丁,在自己的《无间道风云》中再显其对黑道的偏爱,黑帮的戏就明显多过了白道。  

10%:  

两位女主角到了美版后,意外地合二为一,不但是马特·戴蒙的未婚妻,还与莱昂纳多发生了关系。

马特达蒙和莱奥纳多我都不喜欢,感觉他们都没什么内涵,很难把握这两个心理复杂的人物。

李奥纳多我觉得值得期待,去年他在《飞行家》里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相对于泰坦尼克号里的Jack,他这些年成长了很多,也很努力。也许不会达到罗伯特德尼罗的成就,但时加磨练,将来会成为有分量的人物

马特达蒙胖很正常!人家结婚了嘛!幸福又甜蜜发福很正常!

不过他在两部《波恩的身份》的磨炼也是进步不小!
[size=-2]

[ 本帖最后由 河马王子 于 28-10-2006 05:3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可妮莉亚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8-10-2006 05: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看完《无间行者》,恨不得用大狙朝马丁头上来一下!!!!


    如果不是看过《无间道》,
    估计死都看不懂这部翻拍的《无间行者》在讲什么,
    马丁这老头的导演水平呈直线下降,
    快赶上拍《英雄》和《市面埋伏》的老谋子了。


    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文化差别看来真的比传说中的还要强大,
  《无间行者》基本照搬了《无间道》所有的剧情和细节,
  但水平实在是相差千里,
  其中几点做了些估计适合美国审美情趣的修改,
  结果完全糟蹋了《无间道》极经典的场景:
  1. 三角恋:
  上帝,美国人真的都是用老二来思考的么?
  马特·戴蒙(刘德华角色)和里奥纳多·迪卡普里奥(梁潮伟角色)竟然共享一个女人,
  就是郑秀文和陈慧琳合二为一,成了伟大的心理医生,
  最扯淡的是,里奥纳多不改情圣本色,
  竟然和已是马特·戴蒙的同居女友的心理医生来了场莫名其妙的雨夜床上大战,
  莫非通过给小马戴绿帽来给卧底黑帮里奥纳多角色找点心理平衡?
  而且女医生的相貌实在对不住大众,只是身材尚有可观,
  于是里奥纳多只好从脖子吻到PP,
  好让观众有机会欣赏女医生曼妙的身姿,而忽略其相貌。
  
  2. 黄秋生分裂:
  黄秋生《无间道》里面身穿西装,处惊不变,收放自如,太TMD帅了,
  在《无间行者》里面,
  这么好的角色竟然一分为二,
  分由一个不认识的白胡子老头和马克·沃尔伯格扮演,
  全TMD把这个角色给糟蹋了,
  最后摔死的是白胡子老头,
  而马克·沃尔伯格角色的人物最后竟然是偷偷摸摸干掉小马,
  用老罗的话讲,简直就是逻辑混乱啊~~~~
  
  3. 天台对决:
  这是最让人火大的一处改编,
  老美果然不懂得什么是含蓄,
  刘德华和梁潮伟在天台的对话多么的经典啊和富有戏剧张力啊,
  结果里奥纳多和马特·戴蒙天台相遇,
  小里奥同学估计给憋坏了,
  二话不说,“咣”“咣”猛揍,
  然活拽着就入电梯,
  完全是武戏,
  倒省了对台词了,
  真是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4. 刘德华结局:
  只能说“我考”了
  无论大陆版的刘德华被抓还是香港版的逍遥法外,
  都道出了《无间道》人生不可预测和因果报应的苍凉感,
  而《无间行者》依然是老美的个人英雄再现,
  逍遥法外的小马回到公寓,
  看到了戴手套脚套,活象外科医生的马克·沃尔伯格,
  迎头一枪结果了小马同学,
  其实,马克·沃尔伯格还是回人猿星球比较合适。
  
  此外比较扯淡的就是同样为到警察内部做二号卧底的那个角色,
  莫名其妙出来一枪结果了里奥纳多·迪卡普里奥,
  之前也未有任何铺垫,
  和小马同学的对白也是莫名其妙,
  感觉是雷锋出来做好事,
  估计做好事要报酬的结果,
  立马也被小马一枪给崩了
  
  
  5. 其他细节
  比如写的错别字,杜汶泽的角色等等,全部都是东施效颦,
  如果不看《无间道》,
  根本无法理解这些东西到底用来干什么的。
  
  《无间行者》和《英雄》《无极》等大烂片可以媲美的就是,
  所有的人做事都没有动机和情感铺垫,
  完全是根据导演的意图来,
  或者说是照猫画虎,
  本来对马丁·斯科赛斯以及小马、里奥纳多充满了期望,
  期待着《教父》般的经典黑帮电影,
  结果是完全糟蹋了《无间道》的精髓。
  
  看来东西文化在某些程度上真的不能互通啊,
  华语电影还是走自己的路,让老外去说吧。


楼主你太偏激了
老马这次拍的还是不错的
毕竟文化不同
这次老马很好的把无间道的剧本容入到了美国的文化中
而且演员的表演也很出彩
应该说是一本好片子
当然比起港版还是有点差距

还没看过,只知道老美对无间道风云评价超高,能对奥斯卡发起冲击了。。
还有票房挺强。。。

打个80分吧


我今天刚看完,并不像楼主所说的那么差,可是,还是觉得港版确实比老美版要胜一筹,如果港版能打100分的话,那么,美版就是80分左右.
比较赞同你的第4条观点......

这确实是标准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其实港版的无间道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完美,但是它在恰当的事机出现在了急需的地点,于是完美的作品诞生了

哈哈..东西文化差异是一定的.暂时还没看无间行者.但老马的片子看过不少了.对其导演时的拍摄手法也略知一二,其代表作,.好家伙.蛮牛.赌国风云这类都是爱用点类近记录片的叙事方式对白极其市井化.演员的表演和细节上的处理都会让你感觉巨真实.........如果是痴迷港版无间道的同志们一定不大喜爱他的风格的.无间道拍得很"美".场景很讲究,人物都有点符号化,衣着气质也别具匠心,素色为主,墨镜,外加风度翩翩,大家都无一例外地在装酷,对白含蓄且张力十足.绝对是好电影.且我个人感觉也是经典得很,但是真实感言是挺逊的.................看了N多网上对无间行者的影评.抛开所谓的对比及褒贬不论.看情节描写或人物评介感觉就是纯纯的老马本色的导演手法哈哈.一贯以来,老马片子里每个主角配角的表演都会是巨出彩的(凭经验感觉.如老罗,乔派西,德谱........),每人的个性对比都N是鲜明.取景或细节描写就是市井到底,给你N真实的感觉哈哈

相信老马的影迷和俺一样,这片子是打死也一定要看的...............唉.导演本色不同.干啥要用刘伟强的感觉来冠给老马呢?无聊啊,感觉老马最近是给港版无间迷骂惨了.有点冤

我尊重楼主的主观论断,但不可否认,每一部电影都会有让人喜欢的理由,和让人失望的理由.只是因人而异罢了.所以没看片子的也不要受其影响,以上只代表他人的观点.要学会看电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可妮莉亚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8-10-2006 07: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条理分明说出观众看电影心态的一篇精华贴,特此转来看看。

看三种电影和三种看电影


1.看三种电影和三种看电影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觉得有点拗口。这是在说不同的事情。看三种电影,是强调电影的三种类型;而三种看电影,则强调的是看电影的三种方式。而这两个摆在一起的时候,就有一个问题,是三种电影导致了看电影的三种方式,还是三种方式导致了电影被划分为三种?

  在影院里看电影,我以为有这样的三种情况:感受一种情感氛围;享受一场视听盛宴;升华一次精神灵魂。在今年国庆假期中大家看到的三部影片,我觉得恰恰可以分属于这三种情况,顺序排列下来应该是《2046》、《新超级警察》、《可可西里》。

  事先要说明的是,这是一种人为武断的分法。最佳的影片应该是这三种情况重叠的时候。也就是说,这部影片,通过满足你的视听享受,让你徜徉在影片所营造的情感氛围当中,并通过相应的叙事塑造(顺序不一定如此),提升你的精神愉悦程度,最终达到一种灵魂升华。这种影片不少,可是在电影史上所占的比重不多。简单举些例子,比如《阿甘正传》,比如《泰坦尼克》……

  不过近来的国产片当中,这三者合一的影片是较为少见的了。甚至最起码的达到其中之一的也不多见。正是基于这种较低的要求出发,我以为《2046》、《新超级警察》、《可可西里》这三部影片通过自己的努力,还算达到了其中之一,也因此可以拿出来谈一谈了。


  2.走进《2046》的织密情感

  显然,作为王家卫迷,许多观众在看到影片之前,已经有过看王片的经验,同时也一定饱受传媒熏陶,因此大多数观众对于《2046》可能未见而早有判断。其中,最基本的判断,应该是这是一部情感片。

  相信你会记得那一句精彩的台词,“如果你有一个秘密,就到深山里在树上挖个洞,然后对着这个洞说出你心中的秘密,这样秘密就不会被人知道……”同以前王家卫的影片一样,《2046》利用人声构架出许多的故事张力和情感表达,也因为如此,影片搭建的情感之网更趋织密。

  当然,不仅仅是人声,影片故事叙述格局的分割和重置、叙述过程被打断的任意性,都在使这张网不仅显得密,而且显得紊乱。这是一种紊乱的情感,你可以去感受,但是不要去经历。

  在这张情感之网中,人物虽显任意,但是多少能感觉到隐约的窒息之感。这种窒息之感也同时通过镜语表现出来,比如构图的那种四六或三七的画幅分割,比如运动的那种恍惚性,都在传递一种或紧迫或无力或害怕的感觉。

  影片的音乐同样起到了造型表意作用。纯粹的管乐吹奏出来的惆怅,你逃离不了;小提琴配上重节奏的擂鼓所激发出来的昂扬而且顿挫,让你在飞快奔驰的未来世界的列车上不知该选择走进还是走出;大提琴则让你走向沉寂,失落与无奈,在死亡边缘徘徊游离……

  王家卫说:“我没有上升到政治高度,只是想考验一下我们的感情,讲有意思的爱情故事,看看爱情到底会不会变。”道理可能很简单,可是人们并不清楚,或者不愿意去弄清楚。

  有观众以很严厉的口吻批评这部影片,“……王家卫强行地对以前的作品进行延续,造成人物过多,像巩俐、董洁这些人物都是多余的……由于片中明星云集、拍摄周期过长,造成素材臃肿、结构太碎,左右为难的剪辑选择直接导致了影片节奏紊乱;解释性的旁白过多,这暴露出王家卫在实现‘史诗式野心’时运用电影语言的不足,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大多靠旁白讲述,画面仅仅成为注解文字的‘配图’。”我想是对是错是好是坏,观众自有判断。但是仅就情感塑造而言,《2046》还是会让你迷途其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可妮莉亚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8-10-2006 07: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新警察故事》紧跟时尚潮流

  如同《2046》的焦点是王家卫一样,《新警察故事》的焦点是成龙。这种从导演到演员的焦点转变,其实在更大意义上也是影片片种的不同所决定。我以为在情感片中,导演是把握情感的真正主角;而在动作片中,演员才是真正的核心。

  这是一部警察恢复斗志力挽狂澜的动作片。影片的故事虽然较成龙过往的影片有所突破(用我看到的评论是“此次成龙新片一改轻松风格、大谈感情……演的是一个人性化的警察,完全不同于以前的超级英雄形象”),但是在故事的套路创新上说到底还是没有很让人兴奋的元素。

  不过这对影片而言无关紧要,因为动作片只要有够好看就可以了。那么,《新警察故事》是如何够好看的?我认为是影片跟紧当前时尚潮流,在情节、动作上玩新招以吸引眼球,同时在演员选择上走票房明星道路,尽可能地满足观众的视听需求。

  在《新警察故事》中,电玩游戏被作为极为重要的因素贯穿其中,一方面在视觉上就使影片的观赏效果大大提升,另一方面也让观众得到不同的故事体验。而从视觉冲击力来看,影片虽然没有好莱坞高科技下动作片的绚丽多姿,但是其对于翻、打、滚、爬这些实打实的细节处理还算扎实,比如高楼大厦的追逐戏、公车顶的躲避戏成功延续了当年一贯的成氏风格,而借助于电玩完成的视觉传奇化的动作构思与造型也颇能夺取部分眼球,因此这种精打细作还算是为影片的视觉效果作了保证。演员的选用更是“别有用心”,谢霆锋、吴彦祖、蔡卓妍等的倾力加盟更多地吸引了占观众主体的青少年的眼球。其中,谢霆锋和成龙一老一少的配对,颇得大家好评。

  显然,这是一种明显的商业片模式。看完影片后你会发现,其实我们要的也许就只是这些。


  4.平静与不平静的《可可西里》

  看《可可西里》的时候,影片已经上映五六天了。不是很容易看到,因为很多少于3厅的影院基本上都不排映《可可西里》。影院经理们需要的是更多能吸引眼球的影片,如果是3个厅,《哈里波特3》、《2046》、《新警察故事》就刚刚好了,轮不上你《可可西里》。也因此,见诸于媒体的是《可可西里》的票房不好的消息,而据重庆的消息更是说《可可西里》已被停映。

  与此同时,媒体的另一个信息是说《可可西里》的口碑奇好,几乎没有任何的反面评论。

  最后我终于在北京的新东安影城看到了《可可西里》。人数不多,100个座位的放映厅坐了十五六位观众。看完之后,大家都安静地坐在那里,看着字幕上升。我相信,是有一种张力,一种感动,让大家停留在座位上。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感动。在我看《可可西里》10分钟之后,我就开始问自己身上已经有的一股情绪是什么。后来我想,这个根源也许就在我自己。因为影片的张力和主题取向已经让我涌起了一种莫名的情绪,有紧张,有愤慨,有感动……题材本身就是影片的一个优势。也就是说,这部关于藏羚羊保护的影片,这部关于一种正义与非正义较量的影片,这部关于人类与动物在抢食生存空间的影片,其选题方向已经可以让观众自己酝酿起一种情绪。而这种追逐式的剧作所奠定的“目标寻找”,则为这种情绪的张力的延续和转移做足铺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可妮莉亚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8-10-2006 07: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情绪的传达在确定其传达方向之后,是通过镜头语言来实现的。显然,就这种题材而言,拍摄者或言之导演的诚意在这样的影片中是多么的重要。而影片则是用镜头语言来表示出这种诚意。从整个影片来看,影片大部分都是固定镜头,在重要场景中,也采用全景、远景,而很少采用中近景,同时少有推拉镜头,我认为导演的意图就是尽量的客观、冷静,而非采取主观之视角。刘栋被流沙埋掉的镜头处理,接近于一种长镜头;而即使是最后日泰队长的死亡,也采取了大全景和远景。导演用这种冷静来表示对于生命的尊敬——在他看来,死亡是那么正常的一件事情,简单,平静。

  所有的背后都是因为,这是一部导演自己所从属的物种即人类同其他物种即动物之间对话的故事,而这种因对话所产生的人类内部纠纷之荒唐与无知,在同动物对话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并且让大自然哑然失笑。

  导演在描述可笑的同时,也在描述一种人类自身发展中的无力。在镜头背后,可以隐约的感到一声的叹息。即使是影片中那位作为观众代言者的北京记者尕玉,也仅仅是扮演一个旁观者而已。他没有说话的权利,这又足以让我们叹息。

  这声无言的叹息,相信观众一定能感受得到。而这种感受的得到以及感受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人灵魂受到震动的过程。


  5.不是简单的一种无奈

  且让我们来看看这三部影片的票房。就三部影片而言,《新警察故事》和《2046》的票房展开了拉锯战,而目前以向5000万迈进的《新警察故事》略胜一筹。而《可可西里》的口碑虽然很好,但是正如前面所提及的,影片票房反响一般。

  相信《新警察故事》之所以票房领先,是和发行方博纳公司狠投400多个拷贝有关的。而《2046》则投放了200多个。但是,我想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目前社会观影取向可能更趋同于《新警察故事》的审美水平。

  大家知道,票房的多少,其实多少都反映了观众的“追逐”方向及“追求”热度。也就是说,从票房当中可以看出当前社会的一种审美取舍。更多的观众选择《新警察故事》是因为他们多是冲着视听享受去的,而不是要去感受什么情感,倾听什么倾诉。而同时,那些想去影院感受情绪的观众在看完《2046》后已经多少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王家卫已经走到尽头,这种情感表述已经没有新意。要知道,情感表述的创新是多么的困难,而对于视听享受的创新,在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实现起来并不艰难。

  而至于《可可西里》票房的暗淡则可以折射出当前发行方对于此类影片推广的一种无力与无奈。相信其中无奈可能更多一些。同属于此情况的还有影片《张思德》。号称要突破1个亿票房的《张思德》虽然宣传力度已经下得很大,主流媒体更是进行了长时间的宣传——在我印象中,诸如《北京日报》、《北京晚报》这些发行量很大的报纸至少有半个多月在登《张思德》的影评。可是观者依旧寥寥无几。

  原因在什么?根本原因是创作者高估了观众对于精神升华的需要。就目前社会状态而言,是有很多人需要精神升华,但这种升华要满足的愿望主体在于人自身——我悲观地说,现在人们是不会主动升华自己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尤其是通过娱乐方式来升华。这,其实也正是主旋律影片生不逢时的原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可妮莉亚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31-10-2006 08: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实在好的影评。

放逐 “伪愤青”杜棋峰的总结陈辞… ZZ

那年的香港,一阵枪声响过的深夜恢复到清冷的宁静,吕颂贤走出昏暗的小饭店,脸上带着死里逃生的坏笑,未能出头的帮会混混开始了隐姓埋名的跑路生涯,这是《枪火》中的结局。  
七年前的澳门,吴镇宇带着张耀扬,黄秋生带着林雪相继敲开了何超仪的家门,寻找一个叫阿和的人。同一个目标,不同的目的。黄秋生此行的目的是杀掉背叛大哥任达华的阿和,吴镇宇要保护的也是这个阿和。《放逐》被称为是《枪火》的非典型“续集”。不同的是阿信成了阿和,吕颂贤换作张家辉。相比以“李宇春处女作电影”为诱饵进行宣传的《冬天华尔兹》,香港电影界比内地电影界在宣传上诚实了很多。  

  数年前,受《暗花》、《非常突然》等片刺激的影迷和影评人连锁式地追棒,在大众生活空间造就出一个“银河影像”的团队。此后,但凡银河人物,个个大师高手,才华横溢,但凡银河影片,部部精彩绝伦,传世经典,将中国人的放大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曾在网上看到一个生活在国外的中国年轻小伙称《枪火》是中国电影好的电影。呵呵,我看这个小伙要么观影(中国电影)太少,要么就是性格怪癖喜好倾向已超出我等凡人想像之极限。  

  细细分析杜棋峰与“银河”的掘起,不外乎三方面的因素。其一,港片影迷和影评人的推波助澜。如果没有港片迷在网络上摇旗呐喊,“银河”作品大抵如深巷的陈酒不为世人广知。其二,香港电影的整体低迷。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香港电影的不少骨干西进好莱坞求名世界,留守香港的刘伟强等人携《古惑仔》续集欣起粗制滥造飓风,最终导致经典缺少和环境恶化,此种情境下“银河”满足了港片迷的渴求,成了矮子中的大个被提拔出来。其三,“银河”作品的独特风格和江湖颠覆。诡谲影像、凌厉镜头、轻狂张扬气氛、迷离妖异编剧是“银河”的经典风格。我每看“银河”作品总会怀念《英雄本色》、《碟血双雄》和《跛豪》这些真正的经典。“银河”的黑帮电影描绘的依然风起云涌的江湖杀戮和兄弟情义,但主题已不再是豪放的暴力,不再是鲜活的人物,不再是英雄情结,而是暴力下的阴毒与残酷,是宿命和背叛。不破不立,立是创新,立是发展,不可否认“银河”对香港电影的贡献,它无疑拓荒了自己的一分田地。  

  “银河”成为今天追棒的“明星”,上述三点缺一不可。当然,第三点是前提也是基础,否则任你我如何呐喊,“银河”也是扶不起的阿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可妮莉亚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31-10-2006 08: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香港电影的冰河年代,作为“银河”大脑的杜棋峰自然而然成为吴宇森之后新的“黑帮教父”,扛起香港电影维持族系血脉的大旗,金像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也不过是信手拈来的一碟小菜。已有的成就和资本基定了杜棋峰拓宽创作的基石,近年的作品逐渐走出了“银河”早期小品式的架构,从《两个只能活一个》、《暗花》这些关注个人命运走向描绘帮会文化和整体格局。《黑社会》直指“和联胜”帮会高层选举“话事人”问题,片中的角色没有一个无名小卒,都是在帮会有头有脸的骨干和大佬,香港黑帮片中的小人物消失得无影无踪。  

  《黑社会》的未完故事在《以和为贵》中得到延续,两年一届的高层选举如期而至,“干儿子”吉米仔和“干爹”林怀乐展开一场血淋淋的你死我活的争夺。杜棋峰没有刻意迎合内地检审,通过极致的血腥和暴力场面充分展示了黑帮内部的阴暗与残忍,这种对“作者路线”的坚持比片如中所隐含的“以和为贵”更为可 “贵”。  

  《放逐》同样是杜棋峰极其个人化的作品。《枪火》中黄秋生等五人由合到“分”,先是因保护大佬走在一起,后因吕颂贤与大嫂有染而“分”道扬镳。《放逐》逆《枪火》而行,黄秋生等五人由分到合,张家辉刺伤大哥导致的是被杀与保护两种选择,后因做事谋杀澳门黑社会大佬蛋卷强失败而上了同条贼船。五个人虽然合在一起,但兄弟情义不及《枪火》深刻。《枪火》中五个人性格突出,吴镇宇暴烈又沉稳,以大局为重;张耀扬不张扬而又深谙杀手之道,颇有冷面杀手风范;林雪融傲气与亲切与一体;尤其是黄秋生,那小店里不动声色的当喉刀片还真个“鬼见愁”。最后,五个性格各异的江湖汉子神不知鬼不觉地对江湖规矩进行了一次巧妙的背叛,完成了传统情义的回归。好比《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在华容道违背军令军法放过落难的曹孟德一样,被后人传颂为“义释”。到了《放逐》中,人物没有了个性,一起行动一起打闹嬉笑,面对无处可去与缈茫的前程,毫无主见地一致认可抛硬币的选择方式。阿和死了,妻儿还在,面对激怒的女人不做任何的解释就逃之夭夭。难道行走江湖的他们不知道凶神恶煞般的大飞哥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过阿和的妻儿吗?如果连这点常识都不懂,他们怎么能如片中所说手握钢枪十多年呢?对于江湖情义常识的背离,也就使得妻儿被抓之后的拼命搏杀趋于俗套。
十字路口,观音山上,四个人让硬币决定命运。谢夫的酒店里,他们含笑垂下了男儿头胪。这一切似乎诉说着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的宿命。或许观众会禁不住为这种绝望的江湖逻辑再一次感叹。只是,《放逐》中悲情与宿命让我更加怀念“老人的剧本”。《暗花》中,光头的刘青云收放自如地拍打着皮球,告诉大家他的沉稳与自负。凶残的梁韩伟不相信一个从末露面的老人会主宰大局,以为自己掌控着一切,事实上一切都在掌握之外,双眼隐藏不住渐渐增多的焦虑与恐慌,他终于明白处在一个由老人一手策划的的阴谋之中。刘青云和梁韩伟不断地杀人,却逃不过被杀的命运。老人收回了自己五百万元的“暗花”,留下了几条无人问津的尸体。于是我们感叹,这是迄今为止江湖最好的剧本。那是1998年的事,导演名叫游达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可妮莉亚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31-10-2006 08: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放逐》就这样存在于《枪火》和《暗花》的阴影之中,杜棋峰在片中的贡献集中在几场枪林弹雨的场面上。全片五场枪战戏中,鸭涌河餐厅一战基本搬用了《枪火》和《大事件》的枪战模式,观音山道打劫黄金一段主要为突出任贤齐这个局外人而设计,意义不大,可有可无。其余阿和家、黑市医生家、谢夫酒店三段都有不同的精彩,譬如最后一战在啤酒灌抛空落地的短短数秒内完成,不合逻辑却颇有新意,且配乐、剪接、光线与动作相合。尤其是医生家里的枪战,渲染了足够的紧张气氛,人物各异的表情,飘扬飞动的布帘,结合疾风骤雨般的枪声,在有限的空间内完成最大最多场面的战斗。然后,阿和从高窗被抛下,大飞哥一边作战一边挑衅性地射向阿和,镜头时而慢速旋转,时远时近时上时下,音乐动慢强弱结合,不得不说是一次痛快淋漓的观影享受。  

  直观的观影享受之外,杜棋峰也带来了许多额外的思考。如果说《黑社会》是杜棋峰一次微妙的中国政治寓言的话,《以和为贵》就是赤裸的中国政治对话。影片不是简单的 “延续黑社会的斗争、展望未来社会以和为贵”的政治化黑帮影片,所谓的“和”不是社团内部的和谐,而是中共政府通过利用黑社会维护香港的和平与稳定。这完全超出了政治影视化的表达范围,而是杜棋峰以一个“权谋家”的内行姿态对大陆政策进行判断,这背后无疑存在着诸多的一已之见与误解。在《放逐》中杜棋峰承袭了此前“以和为贵”的政治主题,将故事设定在1999年澳门回归的之前的数十个小时之内。杜棋峰这种刻意的政治意念,很轻易地让我想到了“愤青”这个当前流行的词汇。  

  按照缥缈所著的《愤青史记》来划分,愤青分为行为愤青和文化愤青两大类,历史上的愤青往往具有特立独行、以武犯禁、不服天子政令等特点。现在的愤青也离不开政治话题,字面理解为“愤怒的青年”。真正的愤青不亦步亦趋地随波逐流,具有独立的理性批判意识,对一切既有事物和政见抱持质疑和不轻信的态度。愤青流行的年代其实是伪愤青霸道的年代,伪愤青们一味地抨击政府、偏激地批判现实,而提不出任何实质性的建议。杜棋峰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伪愤青,但他对于大陆政策的注解与反讽却与伪愤青的行为有极大的相似性。杜棋峰将自己伪愤青式的思想强行嵌入电影,对影片造成了客观的伤害。  

  小弟刺伤大哥遭报复的故事是黑帮电影最常见的套数,完全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时期和地区。杜棋峰在《放逐》中选择了澳门回归的前夕,还配上两个维护治安的警察,在细枝末节上将红色小车的牌号设为“97—99”,政治喻意非常明显。警察形象也是极其委琐与懦弱,警察面对黑社会的内斗,与大佬通话:“三天之后就要回归了,不要乱来。”最终将政治基调回到“以和为贵”。事实上,如果去掉警察这条细小的支线,影片不会受丝毫的影响,也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杜棋峰业已根深蒂固的大陆政治情结促使了警察一角的出现,无异于一次典型的画蛇添足,反倒是画蛇不成、画龙不像,《放逐》也就成了一个多足的怪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可妮莉亚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31-10-2006 08: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与黑帮结合的影片为数不少,《黑金》是比较成功的一部,将黑社会、政治选举、社会正义、黑白两道拧成一条绳索,最终又不挑战任何的政治基石。杜棋峰做不到这一点,因为他已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黑帮教父”,考虑的是政治家们关注的事情,并将他的政治观点通过最为擅长的电影表现出来。杜棋峰自己认为:“其实没有1997的出现,我不觉得有拍《黑社会》的念头。”“香港回归已八年了,从第一、二年开始,由逐少逐少的改变到现在的大转变。已成为一个比较难捉摸的秩序。”由此可见,他现在关注的已不再是黑帮本身的文化与秩序,而是社会的大秩序。他所提出的“兄弟托寄钱以及杂物,必要尽心交妥递到,如有私骗者,死在万刀之下”等江湖规则不过是为表达自己对于“稳定压倒一切”规则理解的需要。  

  为了表达“社会秩序”的建立,杜棋峰不顾及破坏“帮会秩序”,这种于电影本身背离的取向使得他的作品矛盾重重。《黑社会》中龙头棍如金庸笔下丐帮的打狗棒,是最高权力的象征,阿乐、大D一干人围绕龙头棍争得你死我活,没有龙头棍谁也做不了老大,树立起“和联胜”最基本的行规。到了《以和为贵》中杜棋峰为了显示大陆一手遮天的能量,完成他对大陆政策的质疑与反讽,前集中高与一切的龙头棍成了可有可无的信物,林怀乐将龙头棍藏在内地,吉米仔没有得到龙头棍照样可以做大,帮会的行规被彻底打破。这种可笑的矛盾不是编剧的问题,而是杜棋峰强行在电影中对政治解读的恶果。  

  杜棋峰引领的“银河”已经远离了《暗花》、《枪火》时的纯粹江湖,强烈的政治意念成为杜氏作品中来回乱窜的阴魂,令本该能成为经典的影片斑点丛生。如此“放逐”下去,杜琪峰也将逐渐远离大师。在香港电影经典缺失的年代,诚心希望杜琪峰能舍弃政治情结,让《放逐》成为他政治情绪的总结陈辞,将心思放在电影本身奉献类似《暗花》、《十万火急》、《非常突然》这样的佳作。当然,影迷的愿望不可能左右杜琪峰的创作取向,出生成长在殖民统治下的杜棋峰的愤怒肯定一时难平,玩完香港和澳门,下一部作品会不会选择“连宋登陆”和“天下围攻”说事,实在是无法预料……
本文标题只是一种愿望。

以上,转自mov6“放逐 “伪愤青”杜棋峰的总结陈辞… ZZ”作者:TERMINATOR

[ 本帖最后由 可妮莉亚 于 31-10-2006 08:5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可妮莉亚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31-10-2006 08: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枪声里的江湖侠义——《放逐》 (转)

枪声里的江湖侠义——《放逐》 (转)

很久没有写一些关于电影东西了,嘴上说是工作太忙,其实不过是手懒而已。
《放逐》是杜琪峰的作品,里面用的绝对算得上是香港男演员的最强整容了,至于故事又是他拿手的黑帮题材,拍起来当然是游刃有余。
远走他乡的游子为了腔子里的一点乡愁,踏上了不归路,一家三口在昔日仇人的势力范围里,如同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可他仍然回来了,除了对死的觉悟之外,他所依靠的就是义气,什么是义气,那就是好男儿只为一句话、一个眼神就可以一腔热血化碧涛的沛然之气。
他回来了,回来的大张旗鼓,搬家搬的不紧不慢。于是乎仇人找上门来,为的是当年锁命夺魄的一枪;于是乎杀手尾随而来,为了能按时交差;于是乎兄弟登门拜访,为的是当年千金一诺。
世事如潮人如水,可叹江湖几人还。
游子、杀手、兄弟相逢一笑恩仇泯,他们所求的不过是给即将诞生孤儿寡妇一点活下去的保证,于是乎有了那餐厅里荡气回肠的一场枪战,游子救了杀手却最终送掉了性命,但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摆动的风铃把他的魂魄带回到了妻儿身边,他回家了。没有了兄弟间赖以支撑的义气,余下的人开始迷茫,一枚小小的硬币成了他们逃避的理由,走到哪里是哪里,正如迷途羔羊四处乱闯,心中的悔恨、叹息早已压过了曾经的一股豪情。突然间他们发现自己碰到了当日不敢接的买卖——满载黄金的车队。劫,荣华富贵唾手可得,悬殊的实力可能导致玉石俱焚的可能;避,兄弟遗孤今后只能挣扎求生,如此怎对得起心中的义气。小小的硬币飞起,他们再退一步。
王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漫无目的的一行人成了最大的赢家,黄金到手从此海阔天空。真正的黄雀却是兄弟的妻子,仇恨蒙蔽了她双眼,以身做饵的她要借仇人的手、丈夫兄弟的血来洗刷心中的恨。凭什么她敢用自己和孩子去赌,因为她知道江湖自有侠义在。
为兄弟是不能辜负心中曾经的义气;为了孤儿寡妇则是为了伸张江湖中的侠义。
他们来了。明知必死无疑,他们仍然来了,来得洒脱、来得豪迈。决定命运的硬币静静躺在海底,这次他们将用自己的手去铲除不平、去伸张正义,去决定未来。孑立船头不到天亮不开船的神枪手,迎风远送,壮士去兮不复还。在门外忐忑不安的警察、遍布伏兵仍旧不敢露头的仇人,他们在怕,不是怕死,而是在怕江湖中的侠义,怕的是随之而来专诸刺王僚那白虹贯日的雷霆一击。把兄弟妻小推出门去的杀手脸上带着豪情万丈的笑意。惊天动地的一战,仇人死了、中间人死了静悄悄的大堂里到处都是死人,看着慌慌张张跑下楼拖走金条的风尘女子,垂死的兄弟们都笑了,他们眼中没有仇恨、没有留恋、更没有第一次见到女人的惊艳,西方推崇自我救赎、东方讲究成道。在生命的最后一瞬男人们心中只有喜悦,因为他们已经找到了自己的 “道”,用自己的生命去证“道”,江湖儿女自有侠义在。
侠以武犯禁,哪里有不平哪里就有侠义,虽然现在我们有警察象征世俗的正义,每个人依旧盼望着心目中的侠客鲜衣怒马从天而降,哪怕只是为了替孩子夺回被抢走的波板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影音娱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1-2025 02:43 AM , Processed in 0.11335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