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731|回复: 0

马尼拉的闽南神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004 1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1年4月29日

   中国人移居海外,把故乡的神明也带到异国,是一个饶有兴味的文化传播现象。
  菲律宾华人的祖籍85%是闽南、因而菲岛的华人传统文化带有浓厚的闽南乡土色彩。“重淫词,信鬼神”,闽南地方神漂洋过海南渡菲岛,便在情理之中。
  菲律宾首都大马尼拉地区分布着总数不下几十处的闽南地方神庙,它们多数是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才兴建的。华人移居菲岛已有数百年历史,为什么直到近二三十年才出现地方神庙?那是因为直到六十年代菲律宾华人社会才由移民社会转变为定居社会。在此之前,华人的取向仍是隔海的故乡和祖国,乡土神的祭扫一直在故里举行。近二三十年来华人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的转变,才促使他们开始设立神坛和神庙,供奉来自故乡的神明。
  地方神崇拜的源起,从文化学角度来说,居住于各地域的民众,大都有带有神秘色彩的英雄人物传说。他们的奇迹般的事业经过历代传展和加工而演变为神明或圣迹,成为庇信地方民众的超自然的力量,从而受到人们的崇拜。闽南地方神如吴真人、广泽尊王、石狮城隍公、青阳顺正府大王公等,莫不如此。
  闽南地方神移居菲岛,为适应菲华社会的新环境,在保持其本质特征的同时,还作出种种调适。如各神庙往往以某个地方神为主神,又连带地供奉着佛、道乃至天主、基督等各种宗教的神明。在菲国颇有名气的马尼拉大千寺,其正殿弧形三阶梯式的神坛上,供奉着三排总计为65尊的神像,几乎网罗了世界各主要宗教的神明。而本寺主神广泽尊王则处于第二排正中位置,为众神所拱卫。在异国的宗教氛围中,该庙表现了极大的适应性。又如各神庙的占卜等活动,不似故乡多与福、禄、寿有关,而是多与经商、做生意有关。马尼拉石狮城隍公庙的管理者向笔者介绍说,不少生意人来本庙抽签,问某一笔生意该不该做,抽到好签就做,抽不到好签就不做。这显然与菲华社会所具有的商业社会的性质密切相关。
  闽南地方神庙在菲岛建立后,还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从宗教领域扩展到饮食、音乐、戏剧、医药、建筑等领域。马尼拉青阳石鼓庙在庆祝该庙主神顺正府大王公诞辰之日大宴宾客,人们在这里可以享受到纯粹的闽南家乡菜肴。席间还有南音的演唱和演奏,缕缕乡音绕梁,气氛浓烈。石狮城隍公圣诞之期,在该庙所在街口搭棚演戏数日,所演皆闽南郊剧。闽南村落历来有以寺庙为中心演出戏剧的传统,无怪乎有人在华文报上著文:此情此景,使“海外久滞不归之客,恍如身在故乡之中”。供奉医药之神吴真人的马尼拉保安富,对前往求医求药的人一律免费诊视施药。
  马尼拉闽南地方神庙的建筑风格各异,有纯粹中国庙宇式的,也有中西合壁式的。有的庙宇看似新颖,却仍蕴含着传统的构思。如大干寺的正殿是一幢高约三层的圆形建筑,屋顶呈草帽状,正中突起的圆锥柱是中空的,里头装有玻璃天窗。它使人想起北京天坛的祈年殿,隐约透露出中国人“天圆地方”的观念。不少神庙乃是建于现代化大楼的顶层,登临其间,不禁使人有升入九重天俯瞰人间的奇妙感觉。闽南地方神庙靠宗亲和同乡在菲岛得以建立和维持,它们成了华人的保护神和华人团结的象征。海外华人在入乡随俗的同时,也十分珍视自身的文化传统。闽南地方神便是作为联系菲岛与故乡的精神纽带而存在的。

                  摘自《厦门日报》1993年10月26日

http://www.chinaqw.com/node2/nod ... robject6ai386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5-6-2024 05:03 AM , Processed in 0.05014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