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tboontan

勉励故事----1009次失敗,一次成功 (59楼)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3-10-2013 08: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赚人生首个百万
不要做别人做过事
  2013-10-13 10:20 http://www.nanyang.com/node/571117?tid=460
主题:如何赚取人生首个100元
主持人:新加坡《经济学人》资讯组代表查尓斯罗丝
讨论者:大马Amazing Millionairesisters集团创办人诺阿玛、泰国TARAD.com网站总经理和创始人帕邬、大马立通国际有限公司董事经理魏俊明

(吉隆坡12日讯)泰国最大电子商务网站TARAD.com网站总经理和创始人帕邬指出,放眼赚取人生首个100万元的年轻人,必须具备与众不同的想法及行动力。

他劝请年轻创业家不要做别人做过的东西,因此必须具备与众不同的思维及想法。

需兼具创意执行力

“事实上,除了点子还不足够,大家还必须具备执行能力,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点子,但问题就是没执行能力。”

帕邬补充,TARAD.com网站每天的主要业务,就是协助泰国国内具有潜质的中小企业或小商家加入电子商务。

“泰国的市场其实很小,因此我们放眼在东协市场一体化后,将网站内的加盟商带入国际市场。

“自公司与日本企业合作后,他本身所学习到的一点,就是如何按步就班实现目标。”

他解释,大家可以把一年的目标细化成一个月,然后是一周及再细化成每一天,然后再按步就班落实,最终一定能实现目标。

【全球企业家峰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3-10-2013 08: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失败不是世界末日
吸取教训重新出发
  2013-10-13 10:23 http://www.nanyang.com/node/571119?tid=460

主题:应对失败的经验
主持人:Rototype International(马)私人有限公司创办人陈龙发
主讲人:大马企业组织主席陈美凌、新加坡Komo私人有限公司创办人庄盈、ACGT私人有限公司总执行长邱新发、美国IBM Venture Capital集团代表狄波拉玛姬

(吉隆坡12日讯)失败不是世界末日;反而可以从中吸取教训,为未来的事业做好准备。

大马企业组织主席陈美凌的人生经历3次挫折,但抱着乐观看待失败,继续向前迈进。

她说,本身起初设立进口贸易公司,但1997年的货币危机使公司面临危机,就算之后面对家庭问题,与丈夫及父亲失去联络,但没有因而垂头丧气。

“数年后,我再创立产业相关公司,但承包商延误工程导致公司陷入财政危机;那时,父亲劝告我要减低损失以解决问题,我也告诉丈夫可能要卖掉房子,回到夫家居住。

“最后,我通过企业贷款解决这次财政危机,我完成了住宅区的计划后,又再重新开始。”

陈美凌坦言,经历这么多事件,她发现失败并不是坏事,对企业家而言反而是一种经验,最重要是与他人分享失败的经验。

需有3套计划 商业结业失败

ACGT私人有限公司总执行长邱新发指出,企业家除了要有一套商业计划,还要准备结业计划和失败计划。

“企业家一定要花时间想想失败计划,要懂得拿得起,放得下。”

他说,虽然失败是人生的一种经验,但失败也能分为“好”和“坏”的失败。

“坏的失败将浪费你的金钱、时间和资源,所以要成为企业家就要准备好商业、结业和失败计划。”

他提醒企业家必须听取顾问和家人的劝告,因为这些人往往比本身更明白自己。

美国IBM Venture Capital集团代表狄波拉玛姬劝勉企业家,不要因为失败而阻碍本身追梦的权利。

“有梦就要追,不要害怕被泼冷水,要学会去解决问题。”

曾经失败懂得谦卑

新加坡Komo私人有限公司创办人庄盈认为,曾经失败的企业家心态有别于平常人,他们懂得谦卑。

她笑言:“因为他们经历失败了,他们就会比较谦虚。”

庄盈是以1.99新元商店起家,并且拥有15间连锁店,每月的收入约百万,但非典型肺炎(SARS)使生意受损,最终难逃倒闭的命运,本身也因此破产。

她说,非典型肺炎期间,新加坡人遵照政府的指示减少外出,导致商店货品滞销,加上本身没有未雨绸缪,使公司的资金周转不灵。

鸡蛋勿全放同一篮子

“所以,流动基金是一家公司的关键,还有就是不要把所有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里。”

她解释,其家人都投资予1.99新元连锁店,因此当时整家人也一起陷入财政困境。

庄盈说,企业家不应该情绪化面对失败,应该乐观面对问题,并且不要觉得失败是一种不可告人的秘密。

“我们要懂得与他人分享,让别人也从中学习。”

【全球企业家峰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0-2013 11: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这些文章,请问楼主是从哪里找到的呢?什么网址,如果有apps可以介绍会更好呢,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0-2013 1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et 发表于 14-10-2013 11:12 PM
很喜欢这些文章,请问楼主是从哪里找到的呢?什么网址,如果有apps可以介绍会更好呢,谢谢=)

也没有固定的地方下载,见到就放在相关帖子,

精华在这儿
http://gilbert-publicmutual.blogspot.com/

还有一些在这儿 http://gilbert-investment.blogspot.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0-2013 03: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嘉诚:商业不败4法则
1.要想在商业上取得成功,首先要会做人。世界上每个人都精明,要令大家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才是最重要的;

2.没有什么人骗过我,因为我从来不占别人的便宜;
3.要做好生意,最重要的不是积累金钱,而是积累人心;
4.一个人最要紧的是,节省你自己,对别人却要慷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0-2013 07: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成功不可以复制

有一位商人,带着两袋大蒜,一路跋涉到了阿拉伯地区。那里的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蒜,更想不到世界上还有味道这么好的东西,因此他们用当地最热情的方式款待了这位精明的商人,临别送给他两袋金子作为酬谢。

另一位商人听说这件事后,不禁为之心动。他想:"大葱的味道不是也很好吗?"于是带着大葱来到了那个地方。

那里的人们同样没有见过大葱,甚至觉得大葱的味道比大蒜的味道更好,他们更是盛情款待了商人,并且一致认为,用金子远不能表达他们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感激之情。

经过再三商讨,决定赠与这位朋友两袋大蒜。

故事的哲理

成功不可以复制,做生意如此,管理亦如此。谁步人后尘,不加分析地东施效颦,得到的可能就是"大蒜"。


(转帖分享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5-11-2013 0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伊索趣答问路人

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一天遇到一个行人向他问路。
  

行人问:“我到城里需走多长时间?”

  

伊索答:“你走哇。”

  

行人问:“我是得走,我是问走到城里需多长时间。”

  

伊索:“你走哇!你走哇!”行人想这人真憎恶,不告诉怎样走也就算了,居然还耍弄自己,于是就气愤地走了。

  

顷刻,伊索向他喊:“两小时—”

  

行人又走回来,不解地问:“为何方才不通知我呢?”

  

伊索道:“我不知你走得快慢,怎样晓得需要多长时间!”

  

故事的道理


赶路不能单以长短来判别,而应该以它的“内容”来衡量;做企业也是相同,不能仅用大小、规划来衡量,更重要的是其内涵的质量、有什么内涵的本质,就应该有什么的发展规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1-2013 0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YOU TUBE 陳士駿:年輕人想創業
別聽爸媽的話

幼年從台灣移民美國的陳士駿,在2005年和兩個PayPal同事一起創造出全球最大的影片分享網站YouTube,不到兩年,從沒沒無聞的網路工程師搖身變成矽谷家喻戶曉的「車庫創業」名人。

陳士駿接受本報系世界日報專訪時說,對於想創業的年輕人,他的忠告是「不要聽爸媽的話」。

回首創業路,陳士駿指出,他的動力來自解決問題的欲望,「我想找一種方法,助大家解決分享和播放影片的問題,所以創造了YouTube。」

亞裔家庭 多不鼓勵冒險


陳士駿說:「若沒有PayPal的經驗,我不會有勇氣創立YouTube。在我們那個年代,網路瀏覽器Netscape是矽谷教父。我認為現在的台灣需要一個Netscape,因為大部分台灣初創公司都失敗了,來自社會和父母的壓力,會讓想創業的人無法離開穩定的工作。」

對年輕一代想創業的人,陳士駿說:「雖然我自己現在有孩子了,但我的忠告是,不要聽爸媽或身邊其他人的話。尤其是亞裔家庭,大多很反對放棄穩定的工作去冒險投入未知領域。雖然70%的初創公司會失敗,但如果繼續嘗試,試三次之內成功的機會就超過一半了。所以不要放棄,繼續嘗試。如果不做,會一輩子後悔。」

罹患腦瘤 更懂把握機會


YouTube在2006年底時被Google高價收購,突然有了億萬身價的陳士駿卻在數個月後被診斷出腦瘤。2009年開刀,在生死邊緣走了一遭之後,現年35歲的陳士駿更加珍惜生命,不但活得更健康,也時時提醒自己把握機會,把多年來的許多構想付諸實行。他在2011年和YouTube的老戰友赫利(Chad  Hurley)共同成立AVOS System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11-2013 04: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棒了! 大大的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1-2013 07: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非常棒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13 0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业的确需要本事与魄力
缺一不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1-2013 05: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故事:让乌龟买阿司匹林

(获得成功不代表拥有能力))

兔子和乌龟赛跑,输了以后,非常郁闷,约了一群兔子朋友喝酒解闷。


一直喝到晚上,大家都醉了,头痛得要命。

其中一只兔子建议买些治头痛的阿司匹林来。


这时,乌龟站出来说:"如果你们不嫌弃,我愿意帮你们去买阿司匹林。"


兔子们感到非常高兴:"这只乌龟最有恒心和毅力了,它也不会在中途躺下睡觉,我们就请它去买阿司匹林吧。"


乌龟走后,兔子们躺下来休息,等待乌龟买药回来,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过了一夜,兔子们从沉睡中醒来,酒醒了,头也不痛了,但它们发现去买药的乌龟还没有回来。


第三天的清晨,乌龟才喘着长气回来了,嘴里含着一包阿司匹林。


兔子们责怪它说:"你跑到哪里去了?我们的酒都醒了,头也不痛了,你怎么到现在才回来?"


乌龟生气地说:"我哪儿也没去,中途也没有休息,三天来累得半死,你们还责怪我!现在,我的头反倒好痛,阿司匹林我自己吃好了!"兔子们面面相觑。


故事的哲理

乌龟虽然赢得了比赛,它的速度并没有变得和兔子一样快,还只是乌龟而已。

我们都体会过成功的喜悦,但成功绝不代表能力!


成功的构成因素复杂而又随机,而能力却是明确而持久的。

管理者有效用人,就在于要能够从属下原成功中判别:究竟是偶然得手,还是能力使然。

(转帖分享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1-2013 08:5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再来多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1-2013 1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要顶多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2-2013 02: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泰龙被拒绝1850次

在美国,曾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把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时,仍全心全意地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
当时,好莱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逐一数过,并且不止一遍。后来,他又根据自己认真划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为自己量身订做的剧本前去拜访。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
在第二轮的拜访中,500家电影公司依然拒绝了他。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这位年轻人咬牙开始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完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愿意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几天后,年轻人获得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
这部电影叫《洛奇》。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叫席维斯·史泰龙。现在翻开电影史,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位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管理故事哲理

古今中外,虽然出奇制胜者不乏其例,但成大事者,则无一例外地执著。

(故事转帖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2-2013 1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拿破仑打架的哲理

《拿破仑传》里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
拿破仑出生在科西嘉岛,他上四年级的时候与一个六年级的男生打架,拿破仑生来就矮小,结果一个眼睛被打得青紫。上课铃响了,他去上课。但下课后他又冲出去找那个六年级男生,结果彻底变成了“熊猫”。然而到了中午下课后,拿破仑又冲出去了。
那个六年级的男生,一开门就看到拿破仑,说“小子,你想怎样?”
拿破仑讲了一句话:“你除非今天向我道歉,否则我会一直打到死。”
那个男生终于畏惧 ……说到:“I’m sorry!”
拿破仑反而责怪道:“早讲不就没事了嘛!”

故事的哲理:
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往往并非因为他先天的强大,而是因为他“先天”的坚韧。在别人不能承受的时候,他能承受;在别人坚持的时候,他还能坚持。而坚持的力量,往往比力量本身更令对手畏惧。
人生会经历很多磨难,很多失败的经历,而这些也正是成功所必不可少的,只有坚持努力到最后才会实现自己梦想。
    那些有伟大成就的人,他们身上都有一些共性,比如,长远的眼光思考问题、过人的自信心、不断的行动即使是遍体鳞伤!

http://gilbert-publicmutual.blogspot.com/2013/12/blog-post_20.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12-2013 11:32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弱弱的問一句有多少個人看了這些 經歷
真的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3-2014 09: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设立 WhatsApp 背后的故事

領糧券的烏克蘭移民 
變身全球億萬富翁

加州矽谷從不缺窮小子變身百萬富翁的傳奇故事。臉書以190億美元購併WhatsApp,震撼了全球科技界,WhatsApp合夥創辦人庫姆(Jan Koum)的身世,瞬間成了大眾好奇的熱門話題。

庫姆的竄起,既是天份,也是機運使然。《富比世》雜誌獨家披露了庫姆從貧窮的烏克蘭移民,蛻變成為億萬富翁的詳細過程。

庫姆出生於烏克蘭首都基輔附近的小村莊,他是家中獨子,父親從事建築業,母親是家庭主婦。小時候家裡沒有熱水可用,也很少使用電話,因為電話費很貴。儘管如此,長大之後的他依舊嚮往鄉村生活,這也是他日後對於廣告所製造的喧囂噪音,極度反感的原因之一。

16歲時,庫姆隨母親移民至美國加州山景市(Mountain View),棲身在一間兩房的小公寓內,父親則一直留在烏克蘭。離開烏克蘭時,庫姆的母親在行李箱內裝滿了鉛筆以及筆記本,如此一來到了美國就不需要再花錢購買文具用品。平時靠著母親當保姆、庫姆幫雜貨店掃地來賺取生活費用,曾過著排隊等著領取糧券的日子,後來庫姆母親不幸罹患癌症,兩人就靠著政府的傷殘津貼生活。

天份:自學網路技術  被雅虎網羅


18歲時,庫姆去二手書店買書,在家自學電腦網路技術。後來他在網路聊天軟體公司Efnet實習,並加入了名為w00w00的駭客組織,曾經成功入侵美國矽圖公司(Silicon Graphics)的伺服器,並且和音樂網站Napster的創辦人西恩.范寧(Sean Fanning)聊天。

之後庫姆申請進入聖荷西州立大學就讀,晚上在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est & Young)擔任資訊安全測試員。1997年,他與日後創業夥伴、當時任職雅虎的阿克頓碰面,協助檢查公司的廣告系統。阿克頓描述了當時對庫姆的第一印象:「他有些特別,說話直接,沒有廢話,」不像安永其他員工,說話喜歡繞圈子。

庫姆也很欣賞阿克頓直來直往的性格,「我們兩個都不喜歡拐彎抹角。」兩人可說是氣味相投。半年後庫姆到雅虎面試,成為基礎建設工程師,但是當時他其實還未畢業。到職後兩星期,有一天公司的一台伺服器壞了,雅虎的合夥創辦人大衛.費羅(David Filo)打手機給庫姆,庫姆一接起電話便說:「我在上課。」「都什麼時候了還在上課,」費羅回答說,「現在立刻給我進公司。」費羅希望庫姆可以全心工作,庫姆原本就對學校的課業興趣缺缺,因此後來乾脆休學。

接下來的9年,庫姆和阿克頓共同見證了雅虎的興衰起落。阿克頓曾大舉投資網路,結果2000年網路泡沫化,阿克頓損失了數百萬美元;庫姆則是全心投入廣告平台的開發,雅虎於2006年推出廣告平台Project Panama,庫姆便是幕後功臣之一。但現在的他,卻是對廣告厭惡至極,「為廣告工作只會令人更加沮喪,」庫姆說道,「因為廣告做得再好,仍舊無法改善人們的生活。」

2007年9月,庫姆和阿克頓同時揮別雅虎,花了一年的時間到南美洲四處旅行。之後,兩人同時應徵臉書的工作,卻都吃了閉門羹,庫姆僅能靠著在雅虎工作期間存下的40萬美元過生活。

2009年1月,庫姆買了一支iPhone,這看似平凡無奇的事件,卻成了他的命運轉捩點。庫姆立即體認到,上線7個月的App Store必定會開創出全新的市場:手機應用程式。於是庫姆和一位俄羅斯朋友艾力克斯.費雪曼(Alex Fishman)碰面,討論開發手機應用程式的想法。

「庫姆給我看了他手機裡的通訊錄,」費雪曼說道,「他當時的想法是,如果通訊錄裡的每個人名旁邊,也能顯示這個人的狀態,一定會是很酷的一件事。」庫姆自己可以負責後台的開發,但是他還需要一位熟悉iPhone應用程式開發的工程師,費雪曼向庫姆推薦了另一位俄羅斯工程師伊格爾.所羅門尼柯夫(Igor Solomennikov)。

一開始,庫姆就決定將應用程式取名為WhatsApp,因為這名字聽起來就像是英文常見的問候語:What’s up(最近如何?)。一星期之後,庫姆選在他生日當天(2月24日),在加州成立WhatsApp軟體公司。

在初期,WhatsApp卻是頻頻當機;此外,費雪曼安裝了WhatsApp之後,發現他通訊錄裡的朋友當中,只有少數人有安裝WhatsApp。

幾個月之後,庫姆有些不甘願地承認,他可能要放棄WhatsApp,重新去找工作。但是阿克頓卻極力勸阻,「如果你現在放棄了,就是個大笨蛋,」阿克頓說,「再堅持幾個月看看。」

究竟是阿克頓有先見之明,還是只為了鼓勵好友?但無論如何,幸好庫姆聽進了阿克頓的話。

2009年6月,蘋果增加了推播通知功能,正好幫了庫姆一個大忙,庫姆趁機更新WhatsApp,每當使用者更新狀態時,通訊錄裡的朋友也會收到通知,因此吸引了愈來愈多使用者。

在當時,黑莓機的BBM已有提供即時通訊功能,但僅限於黑莓機使用;此外,還有谷歌的G-Talk以及Skype。隨後庫姆發布WhatsApp 2.0版,增加了即時聊天功能,使用者立即暴增為25萬。

「我只想專心做一件事,然後把它做到好。」

庫姆跑去找當時仍失業在家的阿克頓,山景市的紅岩咖啡館(Red Rock Cafe)彷佛成了庫姆和阿克頓兩人的臨時辦公室,時常可看到阿克頓忙著寫筆記,庫姆則是快速地敲打著鍵盤,如今這家咖啡館的二樓仍坐滿了埋頭寫著程式碼的科技人。10月,阿克頓從前雅虎同事那裡籌得25萬美元的種子基金;11月1日,阿克頓正式加入WhatsApp。

隨後,iPhone使用者的信件如雪片般飛來,希望使用諾基亞手機和黑莓機的朋友也能安裝WhatsApp。當時庫姆已考慮要開發Android版,然後他邀請了一位住在加州的老朋友克里斯.菲佛(Chris Peiffer )負責開發黑莓機版。

2009年12月,庫姆再度更新iPhone版WhatsApp,使用者可以傳送照片。儘管下載更新版需收費1美元,但用戶數仍迅速暴增。

2011年初,WhatsApp擠進全美App Store前20大應用程式排行榜。有員工問庫姆,為何不透過媒體宣傳這件事。庫姆回答說:「行銷和媒體報導只會引起不必要的干擾,蒙蔽你的眼睛,讓你無法專注於產品的開發。」庫姆的拳擊教練對他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專心,「我只想專心做一件事,然後把它做到好,」庫姆說道。

WhatsApp的成功吸引了大批創投的注意,但庫姆和阿克頓卻是將所有人排拒於門外。只有紅衫資本(Sequoia Capital)的吉姆.哥茲(Jim Goetz)始終契而不捨,花費了8個月的時間,終於讓兩位創辦人點頭,接受紅衫資本投資800萬美元。

兩年後,2013年2月,WhatsApp的用戶數達到2億人,員工人數也增加到50人,庫姆和阿克頓認為有必要籌募更多資金,紅衫資本決定再投資5,000萬美元。

再過一年,庫姆和阿克頓做出了關鍵性的決定:將公司出售給臉書,未來他們再也無需煩惱籌資的問題。(吳凱琳編譯)

【新聞連結】
Exclusive: The Rags-To-Riches Tale Of How Jan Koum Built WhatsApp Into Facebook's New $19 Billion Baby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6151&page=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5-2014 0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一生中經歷了1009次失敗,一次成功就夠了!

5歲時,他的父親病逝,沒有留下任何財產。母親外出做工。年幼的他在家照顧弟妹,並學會自己做飯。

12歲時,母親改嫁,繼父對他十分嚴厲,常在母親外出時痛打他。
...
14歲時,他輟學離校,開始了流浪生活。

16歲時,他謊報年齡參加了遠征軍。因航行途中暈船厲害,被提前遣送回鄉。

18歲時,他娶了老婆。但只過幾個月,老婆就變賣了他所有的財產逃回娘家。

20歲時,他當電工、開輪渡,後來又當鐵路工人,卻沒有一樣工作順利。

30歲時,他在保險公司從事推銷工作,後因獎金問題與老闆鬧翻而辭職。

31歲時,他自學法律,並在朋友的鼓動下幹起了律師行當。一次審案時,竟在法庭上與當事人大打出手。

32歲時,他失業了,生活非常艱難。

35歲時,不幸又一次降臨到他的頭上。當他開車路過一座大橋時,大橋鋼繩斷裂。他連人帶車跌到河中,身受重傷,無法再乾輪胎推銷員工作。

40歲時,他在一個鎮上開了一家加油站,因掛廣告牌把競爭對手打傷,引來一場糾紛。

47歲時,他與第二任妻子離婚,三個孩子深受打擊。

61歲時,他競選參議員,但最後落敗。

65歲時,政府修路拆了他剛剛紅火的快餐館,他不得不低價出售了所有設備。

66歲時,為了維持生活,他到各地的小餐館推銷自己掌握的炸雞技術。

75歲時,他感到力不從心,因此轉讓了自己創立的品牌和專利。新主人提議給他1萬股,作為購買價的一部分,他拒絕了。後來公司股票大漲,他因此失去了成為億萬富翁的機會。

83歲時,他又開了一家快餐店,卻因商標專利與人打起了官司。

88歲時,他終於大獲成功,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他,就是肯德基的創始人——哈倫德•山德士。他說: “人們經常抱怨天氣不好,實際上並不是天氣不好。只要自己有樂觀自信的心情,天天都是好天氣。 你所付出的,最後都會回到你身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14 02:2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tboontan 发表于 13-7-2013 01:24 PM
到底谁是大恩人?

肯特先生是一家面包店的老板。60岁那年,他决定到加利福尼亚安度晚年。

到最后那个不明白。为什么不是找给钱的那个呢? 而是没有关门的那个? 如果没有给钱,而没有关门他也没有多余的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6-2024 07:59 PM , Processed in 0.05347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