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支那八公

什么是十二因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5-2015 0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8-5-2015 01:35 AM 编辑

嗯!继续 popcorn(华文)贴,久等了,请原谅!

“四名色,名是心,色是质。”


‘名色’,是指胎儿还没有长成形状,大概在一、二星期,十四天的样子。没有长出形状,甚么也分不出来,只是一块肉团。但是肉里头有神识,所以叫它做‘名色’。

‘名’就是‘心’,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色’是‘物质’,所以叫‘名色’。

“五六入,六根成此胎中。”胎胞长大了,就叫‘六入’。


‘六入’就是‘胎儿’成形了,是一个人的样子,六根长出来,这个时候叫‘六入’。六根不俱的时候叫做‘名色’。

‘识’、‘名色’、‘六入’这三支都是在胎中。

“六触。此出胎”。第六是‘触’,‘触’就是出胎了,与外面境界接触,也就是出生了。从出生一直到老死,都与外面境界接触,所以离开母体以后都叫做‘触’,触的时间非常长。

“七受。领纳前境好恶等事。从识至受。名现在五果。”


‘受’,是“领纳前境好恶等事”。触是没有好恶、没有喜欢、没有讨厌、也没有害怕;像婴儿,自己拉的大便也吃。这是因为他有‘触’,但是没有‘受’,这时候他甚么也不懂。等到逐渐长大,他就有好恶之感受。

在没有‘受’之前,我们中国人常讲‘天真’,他心里面清净,快乐,没有忧虑、没有好恶。

从前人天真的时间长,一般要到十岁以后。在从前,像我这个年龄,大概在十岁以后才知道有好恶,十岁以前不知道,这是童年的幸福!

现在的小孩可怜,为甚么?我看他一两岁就有好恶的感受了。换句话说,他的童年时间缩短,受苦受乐的时间提早。

怎么会提早呢?天天看电视,电视天天教他,所以两三岁的小孩,就会察言观色,就晓得大人的好恶。他们的心里就计较,就要用心机了。从前那种农村社会,童年天真时间反而长,现在缩短了。

所以现在的人不能做,来生投胎做人,太苦了,虽然说现在科技发达,但是现代人生活像机器,人的味道没有了,换句话说,人生的意义、价值丧失掉,这是我们要觉悟。所以这个‘受’,是领纳好恶的境界。


这五种是果报,就是这一生的果报。前世‘无明’、‘行’,是缘,是因。有这个因缘,才有我们这一世的果报。

诸位要是真正明白佛法的道理,就是认识了宇宙人生的真相。

我们这一生当中,受苦受乐,不必怨天尤人,为甚么?皆是自作自受!苦难不是别人给我们的,是自己造作的,怎能怪人!怎能怪老天爷不公平!起这个念头,更是造罪,罪造得更大。


发财中奖都是命,没有这个命,把菩萨鬼神的像毁了,造罪就更大。我听说有玩六合彩的拜佛菩萨,保佑他要中彩,不中彩,第二天就把佛菩萨拿去砍头,拿去烧掉,这造业!怨天尤人,造的罪业就更重了,所以这个‘受’,是有因果的。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55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5-2015 10: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明乃因为不知道现象的本质“无常苦无我”。
知道了就可以解决很多烦恼,贪欲之心会慢慢消减。
破了无明者会提升正见,因为邪思已经被纠正,正见自然提升。
破了无明者对五蕴的看法有所改观,知道五蕴本质属于无常苦无我,它是个包袱,涅槃就是铲除这包袱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5-2015 07: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oon_boy 发表于 13-5-2015 05:58 PM
贤友的广阅 三藏 是我敬佩所在。

祝你因经藏的缘 禅修有所收获。

以前想阅读经藏有一点难度,有些地方看了好像天书
现在比以前好很多,有人翻译成白话,功德无量。
我最近看过一篇文章,名叫天神的三句话,作者是revata尊者
里面有提到天神死亡的四种状况,其中一个状况就是天神因为忘记吃东西而导致死亡
天神可能快乐到忘记吃东西,或许可以想象得到。
贤友有没有听过这种说法和他的来源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5-2015 08: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usen 发表于 16-5-2015 10:00 AM
识和名色是互相扶持才能出现,
两者不能单独生起。

你的答案是小学生的答案
你的答案就好像跟我说3的次方加4的次方等于5的次方
朋友,先说说你对识和名色有怎样的理解,
你如何定义识与名色
我看到上面你滔滔不绝的说
你只说对一件事,贪欲灭而识与名色不增长广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5-2015 08: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还真 发表于 17-5-2015 10:45 AM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肯努力有朝一日就能如实的知道十二因缘法。这要看你自己了。

四圣谛是解脱道的纲 ...

我不久前曾看过你说你知道什么是五根之说和其含义请问你五根 如何次第成就,哪一根先成就,成就过后又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5-2015 10: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upatissa 于 20-5-2015 10:32 PM 编辑

十二因缘从三世来看,必然牵涉轮回的主体。无论这个主体是永恒不变还是生灭无常,你总要有个主体,不然因 ...

轮回没有个主体。如果说有个主体,那么现象就已经脱离了”无常苦无我“的本质。虽然说这一世的众生是前世的众生的轮回,但每一个轮回中的众生只是承受着多前世累计下来的业力效应,根本不是多前世的那个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0-5-2015 10: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凡夫不能解 发表于 20-5-2015 10:06 PM
轮回没有个主体。如果说有个主体,那么现象就已经脱离了”无常苦无我“的本质。虽然说这一世的众生是前世 ...

乌巴:十二因缘从三世来看,必然牵涉轮回的主体。无论这个主体是永恒不变还是生灭无常,你总要有个主体,不然因 ...


凡夫不能解:轮回没有个主体。如果说有个主体,那么现象就已经脱离了”无常苦无我“的本质。虽然说这一世的众生是前世的众生的轮回,但每一个轮回中的众生只是承受着多前世累计下来的业力效应,根本不是多前世的那个人了。



呵呵,我看不到两者的区别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第二 + 5 这是常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5-2015 1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一个现象在灭去之前,一个新的现象已经开始升起。新的现象不可能在旧的现象完全灭去之后才出现。
升起和灭去的现象是不同的现象,它们都是在无常的演变中形成的缘生法,完全没有一个固定的实体(完全是无我的本质)。
在死亡识结束之前已经升起接生识,两者不会有个断层,因此从死亡至轮回这段时间里没有任何断层,轮回是即刻性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5-2015 12: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1-5-2015 12:18 AM 编辑

嗯!看来 popcorn (华文)不够分了。

“八爱。爱男女金银等事”。


八爱、九取、十有这三条,就是现在这一生的造作,第一个是‘爱’,爱甚么?贪爱,“爱男女金银等事”。爱的范围太广了。

‘爱’就是‘无明’,就是‘迷惑’。爱了之后就有行为,就有造作。

造作底下就是‘取’,爱之后就‘取’,“是见一切境界生取著心”。

自己喜欢的,要把它占有,这是‘取’。不喜欢的,要叫它离开,也是‘取’,都是取著。这叫造业,造作。起心动念造作都是属于这个字。

所以‘爱’跟‘取’,“此二未来因,皆属烦恼,如过去无明”。这就有了业习种子,造业后面就有‘有’。

‘有’甚么?阿赖耶识里面善、恶种子种下去了。有了种子,来生就要受报。

所以我们今生的造作‘爱、取、有’,一一成就是作未来因缘,属业道,如过去无明、行。

“十一。未来受生事”。第十一‘生’。生是‘未来受生’。来生还要轮回,还要去投胎。


“十二老死”。投胎之后,永远轮转,这叫轮回。

你要晓得为甚么有轮回?轮回的道理是甚么?十二因缘就是给你解答这问题。

为甚么有轮回?轮回是自己造的,轮回的现象就是这样可怕,这是我们要觉悟。

觉悟之后要如何离开轮回?实在讲,离开轮回,果上是离不开的,有人生活很痛苦,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去自杀。自杀能解决问题吗?不能!果报上不能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要从‘因’跟‘缘’上解决,把‘因’跟‘缘’断掉。我们晓得‘爱’是缘,你能够一切不爱了,你生死轮回就断掉,也脱离轮回。大概权教以下,权教菩萨,缘觉声闻,都从这两个地方下手断掉的。

利根的菩萨,大乘菩萨、实教菩萨,从‘有’下手,那就是真功夫。‘爱取不断,但心里头不落印像’,这最高明。跟诸位说:‘密宗就是从这里断。’

我们想想,有没有这个本事?‘爱取不断,心地清净,不落印象’,这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一般人,断爱、断取,已不容易;断‘有’是非常不容易。那是大乘菩萨才做得到,叫做游戏人间,那才真正得大自在。有‘爱’、有‘取’,没有‘有’,他不会堕落轮回。

我们今天做不到,只有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我们也‘有’,我们‘爱’‘取’‘有’都有,我们爱阿弥陀佛,取阿弥陀佛,心里有阿弥陀佛。这样就带业往生了。

因为这‘阿弥陀佛’,六道轮回里找不到 — 三恶道里头没有,阿修罗、人道、天道里也都没有阿弥陀佛。所以你在阿弥陀佛上搞‘爱’‘取’‘有’,六道里头都没有办法受报,只好到西方极乐世界受报去。这个妙啊!所有一切八万四千法门,没有这一个法门妙。


我们今天‘爱’‘取’‘有’三条都断不掉,换一个念头,换成‘阿弥陀佛’。所以我劝同学们,天天看阿弥陀佛的像,天天念阿弥陀佛,天天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经,不可以一天中断,真正要做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样就好。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55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5-2015 1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凡夫不能解 发表于 20-5-2015 11:27 PM
当一个现象在灭去之前,一个新的现象已经开始升起。新的现象不可能在旧的现象完全灭去之后才出现。
升起和 ...

它们都是在无常的演变中形成的缘生法,完全没有一个固定的实体(完全是无我的本质)。
在死亡识结束之前已经升起接生识,两者不会有个断层,因此从死亡至轮回这段时间里没有任何断层,轮回是即刻性的效果。。。。


十二因缘从三世来看,必然牵涉轮回的主体。无论这个主体是永恒不变还是生灭无常,。。


素我愚昧,我看不到两者区别。。。你一方面论证生灭无常,另一方面论证轮回承担者的不断相续,不就在讲生灭无常的主体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5-2015 12: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嗯!轮回承担者的不断相续,是业力,不是有个生灭无常的主体,譬如人死了还是人,狗死了还是狗,事实真相不是这样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5-2015 12: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ezz 于 21-5-2015 12:33 AM 编辑
upatissa 发表于 21-5-2015 12:10 AM
它们都是在无常的演变中形成的缘生法,完全没有一个固定的实体(完全是无我的本质)。
在死 ...

哇,可以把別人說的都放在“引用”框里嗎,不然容易讓人誤會是你說的,也讓人看得莫名其妙。你看,我這帖上面的“它们都是在无常...”不是你說的,但我按“回復”就自動出現了,變成是你說的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upatissa + 1 谢谢提醒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5-2015 12: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 轮回承担者的不断相续,是业力,不是有个生灭无常的主体,譬如人死了还是人,狗死了还是狗,
复制代码


这是永恒不变的主体,非生灭无常的主体(承担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5-2015 12: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dayita 发表于 20-5-2015 08:16 PM
你的答案是小学生的答案
你的答案就好像跟我说3的次方加4的次方等于5的次方
朋友,先说说你对识和名色 ...

识是六识,
名色是五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5-2015 0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1-5-2015 01:19 AM 编辑
upatissa 发表于 21-5-2015 12:40 AM
这是永恒不变的主体,非生灭无常的主体(承担者)


嗯!凡夫不能解 大大 是修南传佛法,谁要是讲有个永恒不变的主体,等下 popcorn (华文)打落满地。

弱弱问下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主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5-2015 08: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sen 于 21-5-2015 08:27 AM 编辑
upatissa 发表于 21-5-2015 12:40 AM
这是永恒不变的主体,非生灭无常的主体(承担者)

你说有承担者。

为何需要承担者?

第一个承担者如何承担比他更早的担子?

第一个担子,又是谁造的?

如果无法解释第一个担子从何而来,代表提倡有承担者的理论不圆满。

你说有主体,
如果承担者的理论不能成立,那么主体理论还能成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5-2015 08: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念弥陀 发表于 21-5-2015 01:13 AM
嗯!凡夫不能解 大大 是修南传佛法,谁要是讲有个永恒不变的主体,等下 popcorn (华文)打落满地。:rf ...

人死了是人,狗死了是狗,此为永恒不灭的主体(承担者)论,非佛教的生灭无常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5-2015 08: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21-5-2015 09:31 AM 编辑

我來說明我的觀點,識是指有貪愛的六識身,名色是指色受想行或者六根六境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是色法,意根所緣的受想行就是名法
佛陀在經說內有此識身,外有名色,此二因緣生觸。
在這裡可以清楚看出名色是不可能指包括識的五蘊。
識如果緣色受想行識這個根本就不通。

為甚麼我會說識是有貪愛的六識身
对眼識起貪慾,对耳鼻舌身意識起貪慾
此處貪愛是結,根與境被貪愛綁住的對象
我們錯把貪愛六識的經驗當成根與境
比如說你喝一杯可樂,你覺得好喝
讓我們感覺好喝本身是舌識
但是我們往往錯把貪愛舌識看成貪愛那一杯可樂
舌會追逐可愛的味,以下就是經文的證明我的見解。

  「比丘們!如果有不被毀壞……(中略)安全地被播下了的這五類種子,有地與水,這五類種子能來到增長、成長、擴展嗎?」
  「是的,大德!」
  「比丘們!四識住應該被看作如同地界;比丘們!喜貪應該被看作如同水界;比丘們!有食物的識應該被看作如同五類種子。
  比丘們!當識住立時,會住立在攀住的色、所緣的色、所住立的色上,有喜的澆灑,就能來到增長、成長、擴展。
  比丘們!當識住立時,會住立在攀住的受……(中略)比丘們!當識住立時,會住立在攀住的想……(中略)比丘們!當識住立時,會住立在攀住的行、所緣的行、所住立的行上,有喜貪的澆灑,就能來到增長、成長、擴展。
---蘊相應54經

識緣名色,名色緣識就是這樣發生。
眼,色因緣生眼識
因為有貪愛在其中,貪愛為結
它綁住眼與色,雖然事實是於識起貪愛
但是一般凡夫對色起貪愛,眼追逐色
所以才說有貪愛的六識會令名色增長、成長、擴展
此為識緣名色。
而名色緣識就是指六根六境而有六識。

還有一事,在佛陀的教法裏面
精神的活動是不可能離開根與境
換一句話不可能有識能獨立存在,一定要有根與境
這是佛法的common sense

若離色、受、想、行,識有若來、若去、
若住、若生者,彼但有言數,問已不知,增益生癡,以非境界故
---雜阿含39經

如果有人說能離開根與境有識的獨立存在,這個人就是什麼呢!
彼但有言數--他只是嘴巴講講
問已不知--當你深入問他時候,他講不出來
增益生癡--只会越来越迷惑
以非境界故--這是因為它不是真實世界裏的現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5-2015 08: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念弥陀 发表于 21-5-2015 01:13 AM
嗯!凡夫不能解 大大 是修南传佛法,谁要是讲有个永恒不变的主体,等下 popcorn (华文)打落满地。:rf ...

南传也好,北传也好,藏传也好,都是以无常无我为法印之一。。。
南传也好,北传也好,藏传也好,都相信轮回业力之说。。。
南传也好,北传也好,藏传也好,都不相信有永恒不变的主体/轮回/承担者。。。
南传也好,北传也好,藏传也好,不接受唯物断灭论

相信轮回之说,必须接受有个承担者,只是佛教不接受常乐我净的anaman。 所以佛教徒从古至今,无论哪一个传承,都在论证一个既生灭无常又相续的xx

凡夫不能解所谓的
  1. 虽然说这一世的众生是前世的众生的轮回,但每一个轮回中的众生只是承受着多前世累计下来的业力效应,根本不是多前世的那个人了。
复制代码



都还在论证这一方面无常无我,所以此狗非彼狗,此人非彼人;但是另一方面却相续的xxxx (但每一个轮回中的众生只是承受着多前世累计下来的业力效应,如果没有相续,就落入断灭,修行也没有意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5-2015 09: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dayita 发表于 20-5-2015 08:52 PM
我不久前曾看过你说你知道什么是五根之说和其含义请问你五根 如何次第成就,哪一根先成就,成就过后又如 ...

根据WIKI, 以下为五根的定义。
五根包括五类:信根、勤根、念根、定根、慧根[8]
  • 信根:信根指修行者必须坚定对三宝的信念,并由此发修行之心,坚信并遵守教义规则而修行,即能彻底得到无上觉悟。
  • 勤根,也称精进根,是指在信根的基础上,坚持佛教的修行方法二不懈怠,即四正勤
  • 念根,是指一心专注佛法,而不忘失。即正念四念处
  • 定根,即于佛法修行中,使心专注于一境而不散失,即四神足
  • 慧根,是指正确认识和学习佛法,能以佛法内性自照。


勤于培养五根,力量增强后又称五力,有了基础才能攻克烦恼障。


【南传佛教】对三十七道品有很透彻的解说,谷歌下很容易找到。


另外佛教也教人止恶向善,培养善根。恶就是十恶,善就是十善。不作十恶,培养十善。


以上都能做到的话,我相信离成功也不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7-2024 08:00 AM , Processed in 0.072143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