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601|回复: 42

揭秘:神话中的观世音菩萨到底是男还是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8-8-2015 11: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ethen1980 于 8-8-2015 11:41 AM 编辑

观世音菩萨又叫观音菩萨,其是一位印度菩萨,且跟中国民众结缘最深,甚至对她的崇信在其他神圣之上。据婆罗门教经典《梨俱吠陀》记载,在印度固有的婆罗门教之中,已存在观音崇拜。释迦牟尼佛创建佛教后,将婆罗门教的观世音纳入佛教,成为观世音的自性身。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说:“观世音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拯救一切苦众生,故全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唐代,因为避唐太宗李世明的讳,又简称“观音”菩萨,沿用至今。

  在大乘佛教典籍中记载,释迦牟尼佛介绍观音的历史时说:观世音菩萨在远古以前,早已成佛,他的名号称为“正法明如来”,他与唐代中叶传入日本的佛教密宗的昆卢遮那佛(又称大日如来),几乎有相同的久远历史,他又是密宗莲花部的本尊,诸如马首明王、准提佛母、千手千眼大悲观世音等等都是他二而一、一而二的分身现象,观音菩萨信仰很早就是亚洲文化的中心信仰。


  观音菩萨传入中国大约是在魏晋时代,随着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印度的观音形象在中国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观音传入中国之初,还是以“伟丈夫”男菩萨的形象高坐佛堂。
  在中国早期的佛教造像中,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南北朝时期的木雕等,观音形象种类很多,但大多是以男身出现,甚至还留有两撇小胡子。

南北朝以后,特别是在唐宋以后,观音几乎完全变成女菩萨模样,其形象,面庞妩媚秀美、姿态端庄华贵,又不失稳重的气质。
  中国佛教对观音菩萨的改造,不仅体现在造像上,更突出表出在编造观音菩萨的出身上。印度的男观音变成了中国春秋时期楚庄王的三公主,这就是流传广泛的观音菩萨为妙善公主的传说。
  这种女观音的身世最早见于宋·朱升的《曲有旧闻》,其后宋末元初的管道升着《观世音菩萨传略》成为完整的传记。此后,又陆续出现了一大批观音故事书,遂使观音故事广泛流传,甚至完全取代了印度佛典中“正宗“观音菩萨。
  观音由男变女,可以有几种解释,但不管哪一种解释,它都表明佛教的日趋世俗化。因为女性观音更能体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温柔心肠,更富人情味,更迎合一些善男信女心理上的愿望和要求。

点评

还请楼主注明链接或者出处。谢谢!  发表于 11-8-2015 01:44 P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8-2015 10: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凡夫不能解 于 8-8-2015 10:03 PM 编辑

贤友,我不支持你这个贴,内容与佛陀教义脱节。
你说,释迦牟尼佛创建佛教后,将婆罗门教的观世音纳入佛教,成为观世音的自性身。。  这完全是你个人或它教的法义,完全与释迦牟尼的法义无关。观世音是婆罗门教(或现代的印度教)的神明,我认为是MARIAMAM或KALI。佛教里边没有这些神明的存在。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nazca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5 12:41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支持把觀世音菩薩還給我們外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5 01: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应以外道(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外道(婆罗门)身而为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5 1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應以內道(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
即現內道(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5 1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orest456 于 25-4-2023 07:52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0-8-2015 0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非议印度教,而是误会地把这句话释迦牟尼佛创建佛教后,将婆罗门教的观世音纳入佛教,套在佛教上是错误的。
佛陀说过,在他之前曾经有好几尊佛陀出现过,因此因果论到底是之前的佛陀悟到的,然后之前的婆罗门教引用过去佛陀的法义当成印度教的法义就很难去作判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8-2015 0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看当今的佛教组织,很多都取用了佛陀的法义,把佛法渗入其宗教法义,久而久之就自然成为了其法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8-2015 11: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凡夫不能解 发表于 10-8-2015 02:19 PM
不是非议印度教,而是误会地把这句话释迦牟尼佛创建佛教后,将婆罗门教的观世音纳入佛教,套在佛教上是错误 ...

在释迦牟尼之前已经有好几尊佛的出现?
是谁呢?
在历史上,只有释迦牟尼一个人成佛,如果要找寻其他佛菩萨在历史上的踪迹的话,好像极难找到。
在历史记载中,只有释迦牟尼佛一个人(佛)是真实存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5 11: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aron_mlk 于 11-8-2015 11:32 AM 编辑

应以外道身(道教)得度者,即现外道身(道教)而为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5 1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11-8-2015 12:19 PM 编辑
aaron_mlk 发表于 11-8-2015 11:31 AM
应以外道身(道教)得度者,即现外道身(道教)而为说法。


印光法师的开示,摘录自《文钞》之《复马宗道居士书一》:

原文:

世人每以教界相拘,致毕世不闻大法,尚自以能遵守本教为功。若果本教之圣贤,只许人依本教之理教。他教之理,纵有胜于本教者,亦不许入,即入亦不赞许。如是直与市井小儿知见无异,是尚得谓之为圣贤乎。是知以教自拘者,皆悖本教圣贤之心也。汝本回教,能信奉佛法,皈依三宝,可谓豪杰之士。然须力敦伦常,恪尽己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以此自行,复以此化他,自可决定即生出此五浊恶世,生彼清净莲邦。不致上负佛恩,下负己灵也已。

娑婆世界,凡圣同居。圣若降临,亦复示作凡夫。彼必于伦常躬行,加人一等,令人可钦可佩。后或示其从迷得悟,极力修持。或终身不示修持佛道之相,而于死后示现异迹,发人深省。儒道耶回四教,皆有圣贤。然其所发明之理性,但只佛教中人乘天乘而已。于自心本性,皆未能究竟发明。有不知此义者,以为皆是圣人,便谓悉皆平等,无有高下。或者以所说未臻道源,谓非圣人者。以在彼当教,堪为圣人故,皆为未彻之论。世之讲道论德者多矣。求其将真妄源本,生死原由,与心性之极致,生佛之同异,发挥尽致,了无隐遗者,捨佛教则无有也。

菩萨度脱众生之誓愿,无穷无尽。随类逐形,种种方便而为感化。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所云说法,亦不专指口说。或以身说,或以殁后异迹说。马玉高之媳,与昔之乞妇毕生之躬行,直可以镇坤维而立闺范。此举见闻之迹所言也。至其死后所现之相,非儒道耶回经中所有,乃佛教得于现生证果之相。惜世之知道者少,无能发明其事。但作一种奇异事迹以传,为可惜也。菩萨欲化外道以入佛道,若不现外道之迹,则彼外道无由而生信仰,以起修持也。所示之迹,非言说所能穷其方便。普门品所说,不过举其大概而已。现今世道坏至其极,而信奉佛教念佛念观音之灵感,甚多甚多。光以冗忙,精神不给,以故皆不记录。若录,当成巨帙。

各教在不分门庭一语,亦不可笼统。若混然不分,则大小邪正,何由而辨。若究竟归本,则不归佛教,将何所归。譬如大江大河,已自宽广渊深矣,然若不归于海,则从来未有也。海则从有天地以来,日日如是,纳了不见其增益。大江,秋雨发时,便浩瀚汪洋矣。汝所言死归一辙,亦非至当。唯死是一,而生六道与证四圣,其苦乐盖天渊相悬。何得云一辙乎。各教随所修而得罪福,天堂地狱固无二。(《文钞》之《复马宗道居士书一》)

译文:

世间的人往往用宗教之间的界限互相束缚,以至于毕生都听不到如来出世间大法,尚且以为能够遵守本教教规有功。如果果然本教的圣贤,只许人依照本教的教理修行,其他宗教的教理,纵然胜过于本教,也不许人修学,即使修学也不同意。这种行为简直和市井间无赖小孩的见识没有两样,这样还能叫做圣贤吗?所以说以宗教界限自我束缚的人,都是违背本教圣贤心愿的。你本来是回教徒,然而却能够信奉佛法,皈依三宝,真是可以称为有气魄有智慧的大丈夫了。然而必须极力真诚实行伦理道德,谨慎地做好自己的本分之事。种种坏事都不能做,各种的善事都要尽力去做。生信心发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净土。自己实行,又以这个道理劝化别人,自然必定此生就能出离这个五浊恶世,托生清净极乐莲邦。这样才不至于上辜负佛菩萨的慈恩,下辜负自己的本有佛性啊。

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凡夫和圣人都有。如果是得道圣人来度化世间人,也会示现做凡夫的形象。他必定会对于伦理道德亲身实行,比普通人做得更加好,使人对于他很钦佩。后来或者示现从迷惑到觉悟的过程,于是极力修行佛法。或者也有终身示现不修持佛道的,而在死后示现得道瑞相,用以启发有缘人觉悟的心。儒教、道教、基督教、回教四大宗教,每个宗教都有圣人,然而他们所创立发挥的道理、修持方法,只不过是佛教修行中人界和天界而已。对于自己本性佛心,都没有能够彻底的发挥。有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以为各大教主都是彻证了真如佛性的圣人,便说各大宗教修证的境界全部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下的分别。也有认为发挥的理论方法没达到彻底究竟,就说教主不是圣人的。就处于本教境界而言,足以称为圣人,不过都并非是究竟的理论而已。世间讲道论德的圣人相当多,求得能够把真实和虚妄的根本源流、生和死的来由、清净自性的最高境界、凡夫如来差异和相同之处,等等这么多种种的道理,发挥的淋漓尽致,毫无隐藏和遗漏的,舍弃佛教之外便没有其他宗教了。

菩萨度化众生的宏深誓愿,无穷无尽。随顺众生的类别和形象,示现不同形相而为之感动教化。所谓应当用什么身相能够得以度化的,就现什么样的身相而为众生讲说佛法。所说的讲说佛法,也不专指口说,或者用身体来教化,或者用死后奇异瑞相来说法。比如马玉高的媳妇,和古时候那个讨饭的妇人一生的身体力行,完全可以做为教化女界的模范。这不过是她的行迹对大众的影响而言的。至于死后所示现的瑞相,绝非是儒、道、耶、回四教经典或四教修行者,死后迹象有所宣示和能够解释的,而是佛教得以在现身证得果位的瑞相。只是世间懂得的人太少了,没有人能够发挥、提倡这件事,不过是作为一种奇异的事迹来传颂而已,这样就很可惜了。菩萨要想度化外道,如果不现作外道的迹相,那些外道便不会产生信仰而修学佛法。菩萨所示现的种种方便行迹,并非言语文字可以穷尽的。《普门品》观音菩萨三十二应的事迹,不过是发起大概而已。现如今世道人心坏到极点了,而信奉佛教念佛念观音的感应,很多很多。印光因为事务繁忙,精力不足,所以都没记录这些见闻,如果记录下来,应当可以写成大部书。

各大宗教不分别门庭派别这句话,也不可笼统而论。如果混淆不清,乱作一团,那么大小邪正,怎么能分得清呢?如果是究竟彻底地归向于本源,那么不归于佛教,将归于哪里呢?比如大江大河,自然已经是宽广深厚了,然而如果不归向于大海,便是从古到今都没有的事情。海则自从有天地以来,时时刻刻都是这样的深广无尽,接受再多的江河也不见增加。而大江大河,秋雨发生的时候,就会泛滥成灾了。你来信所说的话刻板地执著一个死理,是不恰当的。死是一样的死,然而死后生于六道轮回和证得四果圣道,所受到的痛苦和安乐完全是天与地的悬殊。怎么能够说是一样的呢?各个宗教随自身所修持的功德而得到相应的罪与福,至于天堂和地狱固然没有两样。



从此可见,佛教以外的各宗教也有圣人的应化示现,所谓应以何身得度,即以何身度之,所以学佛人对佛教以外其他宗教的圣人也应该保持恭敬的态度,不该随意诽谤。但是佛菩萨应化在其他宗教同时,必定不会回过来去破坏佛教的正法及法脉。佛菩萨虽以其他宗教形象示化教化世人,但是只是弘扬人天二道的善法,也不会随便自称是佛教的佛菩萨,或以佛法的名义来教导佛教正法以外的其他内容。所以我们佛教徒虽然对其他宗教的圣人一样的恭敬,但也不能因为这样就门庭不分,随意让佛道的宗教思想互相混迹其中。如果佛道不分的话,正法就会逐渐的受到破坏进而产生质变,长久以往必然失去对解脱法和涅盘法的传承和重视。最终佛法就会变成世间法,只是教导人天二乘的有漏善法而已,那么儒道思想和其他宗教的存在就足矣,何必再需要佛教的存在呢?所以佛教徒在努力保护的就是这个正法的分界,而不是为排斥其他善法。很多佛教徒私下其他兼有同时研究其他宗教的法义,例如末学也曾涉猎易经和参同契,只是不在法音谈论这些内容,是为避免佛道的内容混掺而已。合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5 1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aron_mlk 发表于 11-8-2015 11:30 AM
在释迦牟尼之前已经有好几尊佛的出现?
是谁呢?
在历史上,只有释迦牟尼一个人成佛,如果要找寻其他佛 ...

原來你不認識外道尼乾陀大雄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5 1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aron_mlk 发表于 11-8-2015 11:31 AM
应以外道身(道教)得度者,即现外道身(道教)而为说法。

觀音娘娘是外道的, 叫觀音ma 也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5 0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外道 发表于 11-8-2015 12:56 PM
原來你不認識外道尼乾陀大雄佛。

大雄?
小叮当里的大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8-2015 0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11-8-2015 12:16 PM
印光法师的开示,摘录自《文钞》之《复马宗道居士书一》:

原文:



佛菩萨虽以其他宗教形象示化教化世人,但是只是弘扬人天二道的善法,也不会随便自称是佛教的佛菩萨,或以佛法的名义来教导佛教正法以外的其他内容。所以我们佛教徒虽然对其他宗教的圣人一样的恭敬,但也不能因为这样就门庭不分,随意让佛道的宗教思想互相混迹其中。如果佛道不分的话,正法就会逐渐的受到破坏进而产生质变,长久以往必然失去对解脱法和涅盘法的传承和重视。最终佛法就会变成世间法,
别代替佛菩萨而以自己的妄想分别心解说,这样的诽谤,小心造下无边的地狱业。建议谷兄守好口戒。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5 03: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aron_mlk 发表于 11-8-2015 11:30 AM
在释迦牟尼之前已经有好几尊佛的出现?
是谁呢?
在历史上,只有释迦牟尼一个人成佛,如果要找寻其他佛 ...

最近的考古学家在NEPAL发现佛陀的出现比历史的记载更久一些。
佛陀亲自说过在他之前曾经出现了几位佛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8-2015 03: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aron_mlk 发表于 11-8-2015 11:30 AM
在释迦牟尼之前已经有好几尊佛的出现?
是谁呢?
在历史上,只有释迦牟尼一个人成佛,如果要找寻其他佛 ...

最近的考古学家在NEPAL发现佛陀的出现比历史的记载更久一些。
佛陀亲自说过在他之前曾经出现了几位佛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5 03: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ethen1980 发表于 11-8-2015 01:04 PM

佛菩萨虽以其他宗教形象示化教化世人,但是只是弘扬人天二道的善法,也不会随便自称是佛教的佛菩萨,或以佛法的名义来教导佛教正法以外的其他内容。所以我们佛教徒虽然对其他宗教的圣人一样的恭敬,但也不能因为这样就门庭不分,随意让佛道的宗教思想互相混迹其中。如果佛道不分的话,正法就会逐渐的受到破坏进而产生质变,长久以往必然失去对解脱法和涅盘法的传承和重视。最终佛法就会变成世间法,
别代替佛菩萨而以自己的妄想分别心解说,这样的诽谤,小心造下无边的地狱业。建议谷兄守好口戒。谢谢

典籍的依据如下:
《大佛顶首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唐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我灭度后,教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及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

合十。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ethen1980 + 1 果然看不到问题所在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5 04: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取用非佛说经典说佛法会有很大的偏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5 04: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凡夫不能解 于 11-8-2015 04:28 PM 编辑


这是印度教有极大威力的女神。OM是印度教的经文或咒语开头白。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nazca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7-6-2024 03:59 PM , Processed in 0.080048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