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37|回复: 4
|
修佛三要之二 菩提心
[复制链接]
|
|
现在宣说于出离心的基础上,还必须要具足菩提心,此极为殊胜。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呢?原因是前述之出离心,假若无有菩提心来摄持的话(仅希求自解脱三界轮回的出离,而无度化一切众生解脱轮回的菩提心),如是所执持的小乘发心,虽能获得声闻独觉罗汉果而解脱生死轮回,然则,此亦不能成就圆满无上大菩提果,因为不具最究竟殊胜安乐根本因故。《佛子行》中云:最胜真实成就佛果之因,就是菩提心。若不仅愿自己解脱,且愿整个三界轮回之一切众生都能获得解脱生死苦海,不论今生或来世悉皆超脱,此乃具有殊胜菩提心之出离心,极为善妙。华智仁波切窍诀中云:具有菩提心者,就已具有了成就佛果之唯一根本因;若无菩提心者,虽具各种神通或神变或天天面见本尊等亦无意义,或许是邪魔所引上的境相;若具菩提心者,虽未见什么本尊,但实际上已经具足了圆满无上菩提佛果之根本主因。是故具有智慧的大乘根器者,殊胜法器者,应当发起殊胜菩提心,是极为重要,《入菩萨行论》中云:“菩提如胜冶金料,购庙得此将转成,无价之宝佛陀身,故应坚持菩提心。众生导师以慧观,彻见彼心极珍贵,诸欲出离三界者,应善坚持菩提心,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终枯槁,菩提心树恒生果,非仅不尽反增茂。智者弥勒谕善财,彼心利益无限量。”又云:最殊胜的无死甘露,就是菩提心。是故不论讲经或闻经等一切善事之前,都应当要发菩提心。以菩提心所摄持的一切善根,都将是究竟安乐,佛果之因,是故出离心和菩提心是学道修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大窍诀,否则即为小乘阿罗汉之因,非究竟也。
故于闻思修等一切善法,皆以殊胜菩提心来摄持极为重要。当作是念:我为一切众生解脱生死轮回而行闻思修等,若仅具如是念头,实际上亦皆变成了无上佛果之因,按宗喀巴大师的指示:凡学佛者,首要具足出离心;于出离心所摄的基础上,要发起殊胜的菩提心,于菩提心所摄的基础上,要具足无二慧。这是在成就佛果之前,不可缺少的三大根本途径,最殊胜之窍诀。于众生当如何发心为胜耶?答曰:目睹轮回众生之一切痛苦,而生起无量的慈悲心,愿彼诸众生解脱于生死轮回等一切痛苦,是愿菩提心。在愿力的推动下,而行六度四摄、四无量心等菩萨行为而救度众生是行菩提心。一般于菩提心之首,先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乃菩提心之前行。此前行修好后,则无伪菩提心就能随行生起。当如理而行为要。
整个三界六道中的一切众生,由于无明习气导至,无始以来沉溺于生死轮回之大苦海中,感受无量难忍之痛苦,彼诸众生于此苦海中时常被四大瀑流(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所冲击而受极大痛苦,因为每个众生皆有生、老、病、死等痛苦,必经成、住、坏、空四种过程。如是四大痛苦,喻如瀑流之苦水冲击猛励,水生动物不得自在而受难忍痛苦,如是轮回苦海中,彼诸众生亦复被四大瀑流之苦水波浪卷结冲击着,无少许自在,并受无量痛苦,亦难得丝毫的解脱机会,非常可怜。四大瀑流还有一种解释法,即无明瀑流、见瀑流、欲瀑流、有瀑流四种。所谓无明瀑流者:即整个三界六道轮回中一切众生都有俱生无明,如瀑流水冲击着而受苦。见瀑流者:于末法时期,彼诸众生充满了断见、常见、邪见等很多恶劣之见。欲瀑流者:彼诸众生皆充满欲望,贪财贪人等等,这种贪欲喻如瀑流苦水一样冲击着而受苦。有瀑流者:彼诸众生沉溺于三有轮回中,都是以十二因缘作联结,如同旋火轮,无始无终的旋轮流转于生死轮回三有的苦海中,亦如瀑流苦水冲击而受痛苦。四大瀑流亦可如是解释。总而言之,彼诸众生都在三有轮回之苦海中倍受瀑流冲击之诸多痛苦,彼等已被难以制止的业和烦恼之绳索紧密系缚起来,并将彼等众生投入于人我执、法我执的铁网孔中(轮回的监狱里)。
众生由于无始以来的贪瞋痴等无明串习所引,不仅受四大瀑流之苦,且有业力感受等苦,极为深重的业障一现前时,是难以制止的。彼诸众生的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以及无始以来的我法二执,喻如坚硬的铁网,难以穿破,并非短期修行能断开,需要很长时期的精勤修行积资,方能断除。然则依靠月称菩萨的《七相推测论》等,亦可摧破,此外极难。亦可解释为:诸众生从无始以来沉溺在生死苦海中一直卷着波浪而旋转,感受无自在难忍之诸苦,最后由业和烦恼之绳将众生紧密地捆缚起来,投进我法二执的铁网监狱里关闭起来,不得解脱。众生无始无明喻如大黑暗,若从智慧方面而言,既没有智慧之目光,亦没有信心之月光,二光皆无,整个天空和世间都非常黑暗。如是诸众生既无智慧,亦无信心,唯有被无明的大黑暗所蒙蔽,无法明见心之本性,犹如太阳被浓厚的乌云遮蔽了一样,无法现见太阳。《金刚经》及《华严经》皆云:“众生皆有佛性”。余经中亦云:“众生之迷,佛陀即觉”。佛陀是觉性而已,众生是无明而已,其本性等无差别。只因众生无始无明深厚严重,故一直无法觉悟认识本性等。宗喀巴大师云:“众生很可怜,既有生死老病等诸苦,亦有业力感受诸苦,还有无明烦恼等痛苦及我法二执诸苦”等等。是故众生不知不觉已到了如此昏迷的状况。寂天菩萨亦云:“整个轮回众生,如同疯狂一般迷糊。”
又颂曰:
无边有海生又生,常被三苦所迫害,
已成如此诸母等,情状思已发大心。
何故要为众生发菩提心呢?因为众生无始以来没有修习善法,所以就无始无终地沉溺在生死轮回的大苦海中,一直感受难忍之痛苦。彼等于无边无际之三有大海中生而又死,死而又生,如此无始无终地旋转,不得自在。龙猛菩萨云:“一个众生无始流转轮回中,其生于地狱中所饮过的铁水,若能积聚者,较四大海洋还要多,其复生于微小傍生,如蚂蚁等之身肢,若能积聚者,则较须弥山还高。”《入行论》亦云:“独生此一身,俱生诸骨肉,坏时尚各散,何况余亲友,生时独自生,几时还独死,他不取苦分,何须作障亲。”彼诸道理,若具宿命通者一目了然,并现量能成之事。何故说每个众生曾经都作过自己的父母呢?于佛经圣教中具有很多教证之理由证明,士是了知则可。《宝鬘论》中云:“是故诸众生,流转生死海,如同旋火轮,无始亦无终。”如是经常被苦苦、行苦、变苦三根本大苦所迫害。麦彭仁波切于《智者入门》中云:“三界轮回中,皆有三大苦,众生均遭此,痛苦受折磨。”当念已经成为过如此境地之诸父母众生等,曾经在作我父母之时,对我恩惠极大,对我格外慈愍,好衣好食,首先与我,父母对我情深难量,而今他们沉沦在生死苦海中,感受难忍的痛苦,如今我不救度他们,谁来救度他们?对我有如此无限大恩的父母有情,我不能置之不理。以如是情状于心续中反复思维已后,故为救度诸父母众生超出三有苦海,而于自续中应发起大慈悲心和殊胜的大乘菩提心。于《佛子行》中亦如是说也。
以上第二个主要道论述终。
[ Last edited by kgworld on 12-5-2004 at 07:37 PM ] |
|
|
|
|
|
|
|
发表于 5-12-2007 03: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劝发菩提心
紫空居士
中华药师山居士佛学学会
壹、前言:
目前很多人学佛总以为做好事,布施金钱,供养佛菩萨,参加法会就是学佛,上述的内容,就是修行,并以为做了善事就应该得福报,不受因果报应,保佑全家平安,事业顺利,或者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当菩萨”,甚至可以成佛,受世人尊敬,人天赞叹。
但是学佛真的就是这样吗?佛经上一再赞叹诸佛菩萨本愿功德,自古以来高僧大德也是常劝人发菩提心,依“信”“愿”而“行”,老实修行。发菩提心有那么重要吗?而什么是菩提心呢?学了佛为何会发菩提心呢?为什么有些学佛者还会发不出菩提心呢?发了菩提心又为什么会退缩呢?如何坚定菩提心的信念呢?本文提出一些个人观察和看法,提供学佛者参考。
贰、什么是菩提心?
“菩提”原意是“觉悟”,因此“菩提心”即是“觉悟的心”,若以现代的意义可诠释为“有智慧的慈悲心”-觉悟世间如幻的智慧,和觉悟有情世间的慈悲。在此状态,因有智慧,而能自觉空性。因有慈悲而能入世间,随顺因缘,配合“成住坏空”的必然性,以善巧方便渡化世间有情。
一般称“发菩提心”,便是要发“自渡渡人”的心愿。如弘扬佛法,帮助贫穷生病的人都是。因此有时“发菩提心”便称为“发愿”。“发大菩提心”即为“发大愿”。发了菩提心且付诸行动时,必须兼具智慧和慈悲,不然仅有慈悲,常沦为表象的慈悲,成了欠缺智慧的滥好人,只是满足“我要帮助人”的虚荣心罢了,无法帮到恰到好处,圆满无碍。
叁、学佛者为何会发菩提心?
一切皆因“慈悲”。希望自己学佛生命能圆满,更希望他人有苦难时也能解脱。这种悲心是发菩提心的最大动力。一位具有悲心的学佛者,很自然地便会发菩提心,而欠缺慈悲心便很难发出菩提心。因此学佛者可常培养“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
为什么不问学佛者为何要发菩提心呢?菩提心的生起是来自慈悲、无所求的,也没有为自己的理由。如果有理由才发心,这种发心便不是“菩提心”。所以才不以一般思考方式问“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肆、具菩提心的特质
如果了解菩提心的意义,了解皆因慈悲而“谨慎”并“真切”地发菩提心,应有一些特质:
一、对自身的苦难和障碍,以及自身利益受损时,会甘之如饴不会怨天尤人。对他人质疑,毁谤和侮辱也不会动摇他的菩提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觉悟到“世间一切,毕竟是空”,何须计较。
二、对帮助世间有情仍然相当热忱,积极地投入,尽己之力来帮助他人,但不会留恋世间,在乎成就,这是因为具有“慈悲心”。
三、对利生能力,会尽力培养,充实渡生能力;对利生事业(如公司或工厂)也会尽力去经营,并会兼顾员工和社会大众生活;对艰钜的任务,虽然困难重重,也不会轻言气馁和放弃,这是因为具有“无我执”,才能放下身段,利益别人。
四、对有权有势的对象不会去锦上添花;对他人贪嗔痴不合理的要求会适时避开;对利诱威胁时能“富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因为他能常保“正念”和“正觉”。
在世间行事有时候兼俱“积极”和“消极”,积极于佛法和利生,行菩萨道,消极于世间名利的获得。其他一切尽量不再挂碍,而只注意菩提心实践了多少。或许有人质疑“学佛”是否都会“消极”?笔者以为真的做到一切皆消极,就不会积极修行和利生,那只能说是逃避现实的懦夫而已,而不是有承担气魄的学佛大丈夫。
伍、发菩提心的一些问题
能自然地发菩提心是因为慈悲心。但发不出菩提心和退失菩提心的理由,却有很多。主要是“我执”的问题,以下列出一些可能的原因,学佛者可试著问自己,“我的问题出在那里?”
一、为什么发不出菩提心?
(1)恐惧:害怕说出来但做不到;害怕要承担的痛苦可能承受不了;害怕障碍考验很困难;害怕失去一切所有,甚至失去生命!
(2)挂碍贪执:对世间仍有难以割舍的留恋,像财富、名位、爱情、事业、学问。常常执著我“拥有”这一切,这一切是“属于”我的,但仔细想想,事实上正如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罢了。
(3)自私:不愿奉献付出。凡事只想自己获益就好,所以修行只是为了自己能往生净土;或者自己能了生脱死;或修得神通力。最好佛菩萨能帮我,让我早日成就,但对他人之事却不闻不问。
(4)好安逸:目前修行一切都顺心愉快,做做布施,也有慈悲心,参加法会念念佛就好,不用修太好,免得走火入魔,有麻烦的话让善知识去处理就好。
(5)不明:不明世间与个人紧密相连的道理,或没人告欣我,不知如何发菩提心,不明自己能做什么,要做什么,不明别人到底需要什么?有时也会用“我不知道”来塘塞自己的心虚。
(6)愤恨:愤恨世间对我不公;愤恨别人曾经欺骗我;愤恨别人对我身体伤害,我为什么还要帮助别人?
一个不愿发菩提心的人可找出千百种理由,有什么理由,正好代表他内心的障碍。正视自己的问题,才可能去除内心的障碍,发出内心的菩提心。
二、为什么会退失菩提心
发菩提心不易,而在行菩提心时,遇到的问题多而难。困难程度也会越来越高,所以也可能越容易退失菩提心。十个修行九个退,要能好好坚持菩提心的确不容易。
(1)他人的毁谤和攻击:
这是很多人菩提心退失的原因。一般来自他人的误解,以致失去信任。若是可以不在乎他人的毁谤和攻击,也能愈挫愈勇,但是来自亲人的阻力(尤其是夫妻的争执),常成为学佛最大的障碍,到时学佛都成问题,更甭说菩提心了。所以居士学佛应该先把夫妻争执解决,以免日后歧见更大,而彼此障碍。
(2)热心助人却遭失败挫折:
由于智慧的不足,或因缘不成熟,虽然尽全力但仍失败,不仅失去别人信任,自己也失去信心。如此便会畏缩不前,更有甚者便形成“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消极心态。而如果能承认我们毕竟是凡夫,当然会有智慧不足之处,不必为一次失败而完全退缩,记取教训,进而多做一事,多救一人(再高明的医生,也有救不活的病人)。凡事尽力就好。热心态度仍应保持不变。如此方能不退失菩提心。
(3)承受了超乎自己能力的痛苦:
由于助人而承受痛苦,有时会引起“我为什么那么傻?”“我何苦来哉?”“我为什么要如此牺牲?”的念头。如果连累无辜的家人受苦,就更会有感慨和愧疚,觉得对不起家人的想法。于是心灰意冷,修行上,可能就走上自了的罗汉道,或只求往生净土,更冷漠的便不再学佛了。
其实人的潜能不可估量,承受痛苦毕竟是短暂的,如果能坚持到最后,不要怨天尤人也不后悔,黑夜之后总会有光明。对佛菩萨信念不忘,菩提心不忘,相信总会否极泰来。天底下不会有永远的快乐,也不会有永远的痛苦。
(4)情绪的低潮:
即使有能力助人,也获别人的信任,但偶尔仍会有情绪的起伏,如“付出如此之多,为什么总是有解决不完的问题”,“为什么要接受别人心情的垃圾!”“为什么做那么多却不得休息?”“为什么众生祈求佛菩萨加持时那么虔诚,等满愿后却又那么现实?”“为什么付出那么多,还被误会或不认同?怎么做你们才满意?”
这些不满的情绪,如不适当调适,最后容易导致满腹牢骚,边助人边发牢骚,更甚者,发脾气骂人。所以学习调适心情,保持开放的心胸,勿计较,就比较容易渡过情绪低潮的过渡期。
(5)慈悲心不足:
通常我们愿意帮助所谓“善男子善女人”的善良对象。但是具有三恶道坏习气的人我们可能就不太愿意接触,甚而逃避。这表示我们的慈悲心尚无法扩大。如果“众人皆生净土,唯我独下地狱”,那更是不愿。如果要发更大的慈悲心时,原来的菩提心便会退缩(因为心里实在不愿意)。
这种“喜欢清净”的习气,还是要调整。因为不是对方的习性不好,而是自己的包容心不够,不能接纳他们,所以慈悲心也就无法扩及他们。这点对于发菩提心的学佛者应该忏悔自己的慈悲心不足,好好学习佛菩萨的六道皆渡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才是。
(6)对佛菩萨的信心不足:
当承担业障受痛苦时,产生了怀疑,如“佛菩萨为什么没加持或护念?”“佛菩萨为什么不灵了?”如有魔障更是害怕“佛菩萨为什么不保护佛弟子?”如果面对自身因果,会怀疑“我真的这么坏去害对方吗?”“佛菩萨真的要我去做我不愿意的事吗?”如果要学习佛菩萨的大愿时,会怀疑“佛菩萨的愿这么大,我做得到吗?”
这种怀疑是障碍学佛的大问题,可能因此退失菩提心,远离佛菩萨,远离善知识。而落入世间随业力流转,甚至毁谤佛菩萨。如何“一心净信佛菩萨”,学佛者可得好好反省。
陆、如何坚定菩提心,乃至不退菩提心?
一、对一个学佛者来说,“菩提心是成佛的唯一关键!”
如能坚持这个菩提心,在任何危险困难时都能坚持,他念完全不起,才能渡过生命重大关卡,才能真正不退失菩提心(因为生死已不在乎,也不畏惧,如果生命已到尽头,就随顺因缘继续下一生的责任。反正就是坚持这个菩提心就是了,没有任何原因)。当菩提心不退,菩提心便成为“本愿”(根本之愿)所有佛菩萨皆依本愿而成就。
菩提心贵不在大小,贵在“贯彻始终”,初发心如是,自渡时亦如是,渡他时亦如是,有魔障时亦如是,有大痛苦时亦如是,生死关键时亦如是,成佛时亦如是。这种无怨无悔,平平淡淡,生生世世所坚持的菩提心,亦可称为“无上菩提心”。
二、放弃任何执著
放弃任何执著与坚定菩提心,文字表面上似乎有矛盾,但其实所放弃的执著是世间的执著,是以“自我”为出发的我执、法执。然后才能“无我”,而如金刚般的坚定。
有何贪执和挂碍,菩提心便会被此贪执和挂碍所击垮,菩提心因而退失。如贪执生死,菩提心便容易因贪生怕死而退失;贪执神通,菩提心便容易因失去神通而退失;贪执亲情爱情,菩提心便容易因失去所爱而退失;贪执福报,菩提心便因遭受苦难而退失。
在笔者个人觉得,真正的学佛,放弃任何执著,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大丈夫的行为。
三、彻底相信佛菩萨
如能真正彻底信佛菩萨,是一股很大的力量,可以在千百万劫仍忆念佛菩萨,能在受地狱煎熬时,仍然忆念佛菩萨,能在失去一切,甚至生命时,仍忆念佛菩萨,这种精神力量已超乎常人。人生或许有“绝望”,如果能彻底相信佛菩萨,效法佛菩萨,坚定菩提心,即使面临危急存亡之秋,面临生命尽头,相信佛菩萨仍是“希望”,有此“希望”,相信在任何情况也无所畏惧,能发挥“大无畏”的精神。不仅自己无所畏,也令众生安稳无所畏惧。在普门品内,观世音菩萨便有此种精神,故尊称“施无畏”。
柒、结语
发菩提心,不是死板条文,而是生命热情的投入,经过生命中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淬炼,菩提心慢慢“揉成”(有如面团经多次锥打揉捏)很单纯的心念状态,不需语言文字的装饰,却蕴含生命的光彩和真实面貌,如果将境遇娓娓说来,将是一幕幕生动的故事。祈盼学佛者能真心地、谨慎地、自内心了解菩提心,发出菩提心,并坚定菩提心,不退菩提心,生命自然会绽放光彩。
最后以佛教一个小故事作结束。往昔观世音菩萨发下广渡六道众生之弘愿,并发愿若起一念退转心,便脑裂千片。在千百万劫中示现种种神通,种种善巧方便渡化众生。某次菩萨以天眼观之,竟发现沉沦的众生并未减少,忽生一念,千百万劫来不见众生减少,发此大愿有何用哉?顿时应其誓愿而脑碎裂为千片,此时阿弥陀佛自脑中升起,说汝愿不可弃,弃誓为大恶,吾将助汝满愿。并拾回千片而化为千手千眼。从此观世音菩萨头顶阿弥陀佛为师,生生世世闻声救苦,继续其菩萨道。
您喜欢这个小故事吗? |
|
|
|
|
|
|
|
发表于 1-2-2008 0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学佛三要之三呢? |
|
|
|
|
|
|
|
发表于 9-2-2013 04: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9-2-2013 10: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