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search.sinchew-i.com/node/230457
重點&結論:這位受訪的先生也是建議規劃10%的薪水做保險規劃。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先分配,後花費” ‧精明理財規劃未來 2008-11-06 22:55
請問,你是否是“有錢時拚命花,沒錢時拚命省”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典型現代人?如果你是,那是時候改變理財方式,實行“先分配,後花費”概念,以達到“經濟獨立”的目標。
非懂得賺錢即“經濟獨立”
別以為懂得賺錢即表示“經濟獨立”,如果你是上述花錢與省錢都不得法的人,即時勢好賺錢多時,花得不亦樂乎,經濟不景時,卻得犧牲所有生活品質與娛樂,即表示你的經濟命脈是給“市場”掌握住,並不“獨立自主”。
在金融海嘯造成經濟放緩甚至是不景氣的今天,幾乎每個人都大喊“錢不夠用”,只聽到許多人說“能省則省”;而理財也並非高收入者的“專有名詞”,對於小市民和普羅大眾,不管你喜歡與否,理財必須是你生活的一部分。
目前,從坊間聽來的“省錢方法,不外是從日常開銷“開刀”,希望可以省下“額外開銷”,而大家省錢的項目則包括用餐、旅遊、家庭娛樂甚至孩子的補習費。
可是,生活在去除所有娛樂消遣開銷後,大家會否覺得“活著太無趣”?而且,這樣的節省,又是否真正幫助到經濟陷入危機的家庭?
黃凱順:臨時省錢 治標不治本
ISI理財培訓機構首席執行員黃凱順對《大都會》指出,在緊要關頭選擇拚命省錢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方式,是逼於無奈之下的治標不治本方法。
“就像目前許多人並沒有在身體健康時就進行保健計劃,而是等到患上疾病時,才拚命吃藥補救一樣。”
他強調,最有效的理財方式,並不是應付現在,而是規劃未來。“所以,不論你的收入有多少,每個月的花費是多少,只要決定實行60%、20%、10%與10%的理財原則(見圖表),在不久後,大家就會覺得自己並不那麼貧窮了。
“我們應該先把錢給自己,過後才把錢給別人,這就是所謂的‘先分配,後花費’;只要嚴謹地遵守上述原則,那剩下的60%,就可以盡情地使用,即使是花光光也沒關係。”
財務規劃須“狠心”
黃凱順指出,基本上,不論收入多少,很少有人會覺得自己“錢很夠用”的,所以要進行財務規劃,一定要“狠下心腸”立刻進行,而不是“等錢夠用時才進行”。
先確保擁流動儲備金
“如果你每個月的固定花費,已經佔了收入的很大比數,則可以先從小額儲蓄開始,如每天儲蓄1令吉;如果你成功在一個月儲夠30令吉,那下個月就可以稍為增加一點,這樣慢慢增加,在習慣之後,很快就可以達到儲蓄收入的20%目標。
“首先,大家必須確保自己銀行戶頭裡,有3至6個月收入的流動儲備金,以便在緊急需要(如突然失業或投資失利)時可以應用;過後便可以開始投資計劃。”
他提醒大家,對於有財務規劃的人士來說,經濟不景並不是危機,而是讓自己加速經濟獨立腳步的時機。
他認為現代人常受到“觀念污染”,談及“理財”時,就以為指的是買產業、產品、股票或保險,而不明白那是從自身做起,根據本身收入來分配財務的概念。
星洲日報/大都會‧2008.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