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1-1-2009 06: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o1j2m3 的帖子
对于善法别懦弱,对于恶法别坚持。
要尽量去修正自己,若不这么做,就不能成为好人。-Luangta Maha Boowa
無論評判或觀眾或參與者都應該這樣。。。太好的一句話了。。。佛國,要精進多翻譯一些好東西給大家看咯 |
|
|
|
|
|
|
|
发表于 21-1-2009 06: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佐竹 的帖子
喝喝茶,那句话,真的太好了。
那么,你还在坚持什么呢?我哦,只坚持喝茶。哈哈。 |
|
|
|
|
|
|
|
发表于 21-1-2009 06: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1-1-2009 07: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暈倒!  |
|
|
|
|
|
|
|
发表于 22-1-2009 10: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吸停止的説法,很接近近期南師和彼得.聖吉談話的説法。
不過,個人還沒真正去看他們的談話内容。 |
|
|
|
|
|
|
|
发表于 22-1-2009 11: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2-1-2009 03: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探索的目的是为了拔除这些因素。它们拔除之后,心的真正本性就显示出来。我们看见,当心不出去涉入客体时,它就保持着自然的宁静与光亮,如经中所说:"比丘们,原始的心本是明亮清净的,但是, 当杂染穿过、与心混合时,就受了污染。" 原始的心是明亮的心。这句话指的是在一次次轮回中游荡的那个心的原始本性。可以用初生婴儿的心作比方, 它尚不发达,不能完全理解感官对象。它并不是指那个已经超越重生、绝对清净的心的本性。
随着我们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彻底地探索心, 过去四处游荡的杂染元素会聚集起来,形成一个单一的亮点,与内心的自然光亮汇合起来。这个光亮如此壮观、如此迷人,就连大念住、大智慧那样杰出的心理素质,起先都会在它的迷咒下受骗。这是一个全新的经验,过去从来不曾经历过。它如此不同凡响、令人起敬,那个时候似乎没有什么可以与它相比。怎么会不受迷惑呢?它一直就是绝对的君主,在不可尽数的劫世里统治着三界。这个光亮点,把心控制住了,远古以来就在指挥着心。只要心缺乏让自己从这个力量中解脱出来的大念住与大智慧,这个光亮点会继续迷惑心,迫使它随着这个精细的杂染去造业,然后经受无数次不同域界的重生。根本上,正是这个带着精致光亮的心,造成了众生在轮回世界中不停地游荡。
一旦心清楚地理解了色、受、想、行、识这五蕴,不再有一点疑问, 那么余下的只有心内出现的各种细微波动了。这些是导致心在内部动荡的一种形式细微的行蕴:包括一种细微的喜(sukha),一种细微的苦(dukkha),一道精致明亮的光芒。就只有这些了。大念住、大智慧会把这些内在的搅动当成探索的焦点,不停地观察、分析它们。
由各种杂染汇集产生的光芒,会是一个清楚可见的亮点,是聚集在心内部一个特定位置上的一道精细的光芒。偶尔, 那里会升起一抹精细的暗淡,污染了那个明亮的中心点,同时就导致了一个同样精细的苦的出现。实际上,明与暗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两者都是常规现实。在这个层次,光点、暗淡和苦是同伴,它们一起出现。
出于这个原因,当心体验这道奇妙的光芒时,总带一丝怀疑, 担心那个体验随时遭到破坏。念住与智慧会努力保护、维持这个光芒不受污染。尽管这些污点极其精细,但依然是杂染的表现,因此行者不应当自满。对于心智之光中的微妙变化,智慧必须穷追不舍地审视它们。
为了消除这种不安感造成的负担,对这个问题获得彻底解答,要问自己:这个光亮到底是什么?把你的注意力放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到了解为止。为什么它这样变化多端?一刻是光亮、一刻稍有污染。一刻是喜(sukha) 、下一刻是苦(dukkha)。一刻是彻底满足、下一刻不满悄然出现。要注意精细的喜感,它的行为, 只有一点点不规则性。然后,苦就细微地出现,与心当时的精细度相应,这足以使我们起疑。为什么心在精细状态下还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状态?它并不总是恒常而真实。你要不屈不挠、一路追查下去。不要怕。不要怕毁灭那个光明会毁灭你自己的真正本质。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个焦点, 看清楚了,那个光亮点与你已经检查过的一切现象,具有同样特点----无常、苦、非我。唯一不同之处是,这个光亮点要精细微妙得多。
在这个调查阶段,对待任何事物不要想当然。常规现实领域中的任何事都不可信。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到内心深处,让智慧迎接挑战。一切造作之事起源于心。这个光点就是其中最明显的。它正是终极虚假。因为你对它,比对任何东西都要珍重、保护,你根本不愿意去打扰它。在整个身体中,没有什么比这个光亮更突出了。它唤起如此令人心弛神往的惊叹感,因而就有了如此执着的保护感,你不要任何东西去干扰它。看着它, 它就在那里:它不是别的,就是无明(avijja),这个宇宙的超级君主。但是你认不出它。你从来不曾见过它, 到这个阶段, 看见这样的光华, 当然会受它欺骗。后来,当念住与智慧完全准备好后,你不需要提醒,会了解真相。这就是无明(avijja)。根本无明就在这里。除了迷人的亮点之外什么也没有。不要把无明想象成魔鬼、野兽;因为实际上,它真是全世界最诱人、最亲切的美丽之冠。
根本无明(genuine avijja)与你所想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你遇上无明时认不出它来;你的修行会卡在那里。没有老师指点,教给你观察的方法,你会长期处在困境中,很久才能了解真相,从而超越它。你有老师指点怎样往前走,会很快理解这个基本道理,对那个光亮的中心进攻,而不是对它加以轻信。你已经把其它自然现象观察完毕,必须在这里进行调查。
心已经舍弃了对五蕴的执取,在这个阶段极其精细。尽管它已经放下了其它一切,却还没有放下自己。它的内在知觉仍然渗透着对自己本性的根本无明。在这里无明汇集成为单一焦点。它的一切外在出口已都给切断,它于是就聚集在心中,无路可以流出。无明的出口是眼、耳、鼻、舌、身, 产生出视觉、声音、嗅觉、味感、触感。一旦念住与智慧有了足够技巧,永远切断了这些外流的出路,无明不再有出口来表现自己。它外在的代表已经无效了,剩下的只是心智内部细微不停的震动。由于没有活动的出口,它就完全依赖于心作为活动基础。只要智慧不能彻底超越它,无明看上去就象一个细微的喜、细微的苦, 一道不可抵挡又令人惊叹的光芒。因此,心要不停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因素上。
每一种常规现实,无论它多精细、多明亮、多壮观,总是表现出某种不规则的症状。那些症状足以引起心的注意,令它寻找答案。心中产生的极其精细的喜、乐、还有从中放射出来的惊人光亮,其来源都是无明。但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因此一开始探索时,会受骗而去抓紧它。我们被无明诱使进入沉睡之中,以为那个精细的满足感和光明感超越了名色,以为它们就是我们的真正本性。我们没有意识到错误,把这个壮观的、包含着无明的心,当成真正的自我。
但是, 这不会持续太久。在这个层次,大念住、大智慧力量强大而不自满。它们不停地审查、观看、分析,前前后后、毫不间断。它们终究会觉察真相。它们会注意到,这种喜与苦的感觉表现出细微的不规则性,与那个光亮的宏伟并不一致。尽管苦的表现如此细微,却足以引起我们的怀疑。为什么这个心有多种状态?它并不恒常。心中那些细小的不规则性、涨落变动,尽管精细,还是能引起念住和智慧的注意。
这些变动一旦被探查到,就升起了怀疑,提醒智慧必须进行调查。因此,心的知觉本性成了调查的焦点。念注与智慧集中在这一点上,要了解它到底由什么组成。它们已经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调查了其它一切,灭除了其它一切因素。但是这个如此明亮惊人的知觉:它到底是什么?随着念住与智慧把注意力聚集在那点上,心成了全面调查的焦点。它成了大念住、大智慧的战场。不久,它们就能摧毁心中的无明,尽管它看上去如此宏伟壮观。无明如今彻底被摧毁了,不再有丝毫痕迹留在心中。
锐利的智慧进行着探索,直到完全理解真相之时,这个(无明)现象会以完全不可预料的方式分崩离析。那个时刻的觉醒,称为“菩提树下的觉悟”、“轮回的坟墓彻底摧毁”。那时候, 会升起无懈可击的确定感。那个光亮中心点分解时,会有更惊人的景象出现; 过去它一直被无明遮蔽着, 现在完全展现在面前。心的内部强力震荡, 动摇了整个宇宙。心从一切常规现实中脱身而出的关键时刻,那番景象的神奇和壮观是不可描述的。就在这里----无明被彻底消灭之时, 阿罗汉道, 转成了阿罗汉果。这条道走完之时,便证得阿罗汉果。法与心圆满成就。从那时起,一切困苦终止了。这就是涅磐的本质。
那个无明的形象, 我们原以为如此宏伟惊人, 最后破灭时, 会有一件不可形容之事, 清晰展现出来。那就是绝对的清净。与之相比, 我们过去敬畏的无明好比牛粪; 被无明遮蔽的清净就如纯金。即使孩童也知道牛粪与纯金哪个更宝贵, 我们不需要浪费时间做比较,徒显自己的愚蠢。
无明的破解, 标志着阿罗汉道与阿罗汉果同时达到了终点。如果用上楼进屋作例子, 一只脚在最后一级阶梯, 另一只脚站在门里, 那么我们还没有进屋。只有两只脚进去了, 才能说我们“进了屋”。 双脚(道与果)同时坚定地驻扎于伟大的佛法之中时, 心才“达到”了法。它已经证得了涅磐的独特。从成就的那一刻起, 心彻底自由了。它不再有灭除杂染的活动了。这就是阿罗汉之果。只有那些没有杂染的人才有这个经验, 那些就是证得了有余涅磐(saupadisesa)的活罗汉们。
-----------
 |
|
|
|
|
|
|
|
发表于 22-1-2009 04: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5-12-2010 10:25 AM 编辑
绝对的君主,根本无明(genuine avijja) ,这个宇宙的超级君主。但是你认不出它。你从来不曾见过它, 到这个阶段, 看见这样的光华, 当然会受它欺骗。-----它是无比的光亮,它可以说种种的理由来骗我们,也可以变成种种的样子如“佛”的样子来骗我们,它会变成禅修者最真贵的,最放不下的东西--菩提心,佛性,真我。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2-1-2009 04:19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2-1-2009 04: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三法印 的帖子
谢谢分享~
Sadhu! |
|
|
|
|
|
|
|
发表于 22-1-2009 05: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peggy_str 的帖子
应该多谢MINGWEI把这篇文章LINK出来。。
--------
心的真正本性被无明藏得如此巧妙, 这个不可置信的壮观景象, 人们从来看不见。无明的危险被伪装得如此巧妙, 行者达到这个阶段时, 注定会受到愚弄。他们被自以为是内心真实奇观的现象彻底迷住。他们对它如此珍视, 觉得必须不计一切代价保存它、保护它。因为本质上, 这就是他们自己, 这个奇妙的光亮属于他们。
根本无明, 是一个隐藏着许多奇妙事物的焦点----这些东西我们永远想象不到可能存在。这些东西污染着心, 如一小块下了毒的诱饵, 足以杀死一头动物。因为找不到实际例子与那些隐藏在无明之中的污染因素作比较, 我只能简要解说。这些因素包括: 一种明亮感,如此非凡, 好像它就是终极果证; 一种巨大的幸福感, 它来自于心中的光华之力, 似乎超越了整个常规现实域界; 一股强烈的不可战胜感, 好像什么也不能左右它; 一股要把这个光亮当成纯金来珍爱、保护的执取。
无明的心似乎有着一切美德: 它明亮、大胆、完全满足、有无限的知觉。但是尽管能够了解任何可以想象的事物, 这个知觉却不了解自己。这就是无明的本性。一旦这个知觉转回来看自己, 无明就崩溃了。崩溃的同时, 也揭示了心的真相、法的真相。是无明阻挡了真相, 我们过去看不见。
行者如果不能熟练地运用智慧, 会有困难走出无明, 因为总体无明(avijjã in general)与根本无明(genuine avijjã)是很不同的。总体无明,是内在、外在各方面的痴迷结合而成的一个心理杂染。它好比一株树, 带着树叶、细枝、粗枝、树干。根本无明,则好比一株砍倒、扯去枝叶的树。也就是说, 经过不懈的努力, 智慧已经砍去了无明的“外在”活动, 它逐渐失去了茂盛的倾向, 汇集到一点上,也就是在心上。在这个时候, 无明不再象过去那样把握全局, 有一群随从可以对它们发号施令。我们找到根本无名时, 它就处在这个状态。
无明的分枝有多种多样。其它一切心理杂染只是它的大小枝丫。我们专注于分枝时, 容易忽视它们的根源。因此,等到我们面对根本无明时, 就糊涂了, 认不出它。好比一株爬藤, 从一个地方长出, 沿着地面爬到不知哪里。它一边继续往上爬,一边生出越来越多的分枝, 分枝越长、越纠缠不清。我们必须抓住那根藤, 不停地反向跟踪,直到找到主干。从那里我们才能找到它的根。当我们把根拔起时, 整个植物就死去了。 ------------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2-1-2009 05:16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9-1-2009 10: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开示里有很多值得探讨的东西
从师父的开示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早期阶段,正念和禅那之间的关系
在后期阶段,以这篇开示和真常唯心系的东西相对照,可以看到一些东西
这么精彩的开示,实在是难得 |
|
|
|
|
|
|
|
发表于 30-1-2009 09: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ngWei 于 29-1-2009 10:55 AM 发表 
这篇开示里有很多值得探讨的东西
从师父的开示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早期阶段,正念和禅那之间的关系
在后期阶段,以这篇开示和真常唯心系的东西相对照,可以看到一些东西
这么精彩的开示,实在是难得
很好的开示。。。。。。不多说,轻轻定一定。。。。。。 |
|
|
|
|
|
|
|
发表于 5-12-2010 1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